心灵独语,禅意人生-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弘法利生合理生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当须尽,勿复独多虑。
【佛语禅语第2句】: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能满六度。《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佛语禅语第3句】:受嫉恨时以慈对待,有毁谤时感念其德,是为做人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4句】:所谓的良心,就是将信仰和因果变成了一种现实的自觉和观照力。
【佛语禅语第5句】: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把握分秒利益人间。
【佛语禅语第6句】:只要内心净化,当下就是佛国净土。(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佛语禅语第7句】:【成名辛苦日、败事得意时】 成名每在辛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佛语禅语第8句】: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佛语禅语第9句】:当你总是慨叹孤身一人时,你是否想过,这世上有另外的一半正在某处等着你?
【佛语禅语第10句】: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
【佛语禅语第11句】:其实,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可以作布施,都可以积德行善。
【佛语禅语第12句】:急须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当代)圣严《1()8自在语》
【佛语禅语第13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行由品》
【佛语禅语第14句】: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佛语禅语第15句】:犹如梦中所见事等,皆虚妄现,都无一实,一切皆是识心所为。《广百论》
【佛语禅语第16句】:生气、恼怒,对人来说,就像销蚀武器的锈。南传《佛教格言·愤怒品第五》
【佛语禅语第17句】:自利利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福慧双修,行解并重。
【佛语禅语第18句】:技术取财,其过薄少,毁谤贤圣,其罪甚重。《长阿含经》卷十九,《世记经》
【佛语禅语第19句】:时应分秒必争;路,应步步踏实,此趟人生即无所愧憾。
【佛语禅语第20句】: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古印度)龙树《赞法界颂》
【佛语禅语第21句】:他们从不用心思考曾经对人群付出多少,却花很多心机
【佛语禅语第22句】:【天天禅语】真正的美,在于身形端庄、气质优雅。
【佛语禅语第23句】:结婚后,他天天见到你,睁开眼你就在他身边,闭上眼你还是在他身边。
【佛语禅语第24句】:想着怎么害人家,难免就要想着防止被别人害,既是两害,为什么还要害?
【佛语禅语第25句】:【佛语禅话】清清淡淡地生活,自然就平平安安。
【佛语禅语第26句】:何谓无上菩提?佛言:色等真如是。《大般若经》卷三三二,善学品
【佛语禅语第27句】: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28句】:【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佛语禅语第29句】: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佚名
【佛语禅语第30句】: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八,迦叶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31句】:佛陀说:众生之苦是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忧生怖。
【佛语禅语第32句】:【佛心禅语】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佛语禅语第33句】:分别不相应,依他即清净,所住离分别,转依即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34句】:【天天禅语】修行不只有耐力,还要耐怨,才会圆满人格。
【佛语禅语第35句】:带着美的眼光看万物,万物皆美;用善良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有向善的一面。
【佛语禅语第36句】:从没有杂念、恶意,培养善念,还要进一步——不执著。
【佛语禅语第37句】:助念佛号,是安慰即将往生的人,使其心不恐惧,心灵得安详。
【佛语禅语第38句】:【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什么样的人是佛呢?张【第3句】:李四都是佛。
【佛语禅语第39句】:【心静气和】人之相处,贵在和字;和则顺昌,不和则弊端丛生。
【佛语禅语第40句】: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楞伽经》卷三
【佛语禅语第41句】: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应有的行为。
【佛语禅语第42句】:【佛语禅话】大爱人间除苦难,慈悲济世得欢喜。
【佛语禅语第43句】:【最有禅意的句子】以上课的精神,学习人生的真实。
【佛语禅语第44句】:【佛心禅语】 得安详之人际环境者,必得幸福之人生!
【佛语禅语第45句】:【天天禅语】过年是“减一岁”,必须把握时间精进。
【佛语禅语第46句】:光明无染污的觉悟,都是要从凡夫地发心立愿修行而得。
【佛语禅语第47句】:【天天禅语】计较少一点,付出多一些,就是可爱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48句】: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若能摄诸根,疾得于解脱。《虚空藏菩萨经》
【佛语禅语第49句】: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佛语禅语第50句】:人往高处走,但不要不择手段;水往低处流,但不要自甘堕落。
【佛语禅语第51句】:【天天禅语】人人一善,点滴付出,可以让人人心地滋润到爱的甘露。
【佛语禅语第52句】:【身心自在】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
【佛语禅语第53句】:如果人人能减少制造垃圾,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
【佛语禅语第54句】:不知不见,如是知见。《长阿含经》卷十,《大缘方便经》
【佛语禅语第55句】:换一种活法,尽管生命的结局一样,但人生必定不同。
【佛语禅语第56句】:【天天禅语】历史是时间的累积,把握时间就能创造历史。
【佛语禅语第57句】:【天天禅语】家庭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终生的老师。
【佛语禅语第58句】:【家庭与社会】 有和睦的家庭才有好的社会,有好的社会才有好的国家。
【佛语禅语第59句】:世间的物质本来是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沦为“被物所用”。
【佛语禅语第60句】:【天天禅语】理想必须坚持,道德勇气需以毅力向前行,不能停滞。
【佛语禅语第61句】: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魁众人,是为能善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佛语禅语第62句】:【佛心禅语】 人生有七种财富已经拥有的,便是好的,便是财富。
【佛语禅语第63句】: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佛语禅语第64句】: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拥有一分功能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65句】: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佛语禅语第66句】: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还家者,是名顺法。《大宝积经》卷一一三,宝梁聚会
【佛语禅语第67句】: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和,能消除社会乱象。
【佛语禅语第68句】:【佛语禅话】人若不知福、不懂得感恩,只是多消福。
【佛语禅语第69句】: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华严经》卷六,世界成就品
【佛语禅语第70句】: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委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佛语禅语第71句】:若受持戒者,可得名为人,一切破戒者,则如狗不异。《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佛语禅语第72句】:一切上烦恼起,皆因无明住地,缘无明住地。《胜鬘经》
【佛语禅语第73句】:种族要平等,不可故意挑起族群对立,对少数民族要尊重,对弱势大众要爱护。
【佛语禅语第74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佛语禅语第75句】:【心灵禅语】 自我管理,就是每个人应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佛语禅语第76句】:【佛语禅话】希望大地资源不短缺,必须从懂得珍惜开始。
【佛语禅语第77句】:【天天禅语】心病需要心药医,最好的心药是专心、去除杂念。
【佛语禅语第78句】:【天天禅语】享福的同时,要撒下福的种子,方能生生不息。
【佛语禅语第79句】:人事的艰难,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长养毅力与勇气。
【佛语禅语第80句】:【奉献】 能把奉献当做是_种快乐,那你所到之处—定受人欢迎。
【佛语禅语第81句】:灾难从何而来?是来自我们人类,是我们自己破坏了宇宙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
【佛语禅语第82句】: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佛语禅语第83句】:【关怀与祝福】 真挚的关怀与祝福,也是最好的布施。
【佛语禅语第84句】:在我们生命中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是有因缘的。
【佛语禅语第85句】: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佛语禅语第86句】:【天天禅语】利用时间体会人生,融会道理,不但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佛语禅语第87句】:【天天禅语】学佛,要学“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体力行”。
【佛语禅语第88句】:一日,老和尚叫小沙弥同念一段经文,规定念完才有饭吃。
【佛语禅语第89句】: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90句】:【天天禅语】净化人心,需用爱心付出、用智慧辅导、用耐心陪伴。
【佛语禅语第91句】:无所攀缘,亦无所住,而度驶流。《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68经
【佛语禅语第92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向正路走、做好事,是最恳切的虔诚。
【佛语禅语第93句】:求是只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相情愿。
【佛语禅语第94句】:人之美,在于德;展现于做好事、说好话、发好心。
【佛语禅语第95句】:远离二边,住于中道。《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96句】:菩萨常应住于世问《大宝积经》卷二十八,大乘十法会
【佛语禅语第97句】:【最有禅意的句子】与人结好缘,句句话都是法;与人结恶缘,句句话成是非。
【佛语禅语第98句】:【成人之美、容人不足】 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事、容人之不足。
【佛语禅语第99句】:每一次灵魂的蜕变,亦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开始,也是打开良善之门的机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