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很现实的民间俗语经典俗话,精辟现实!
【歇后语第1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准备,无法 做出反映。成语: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迅 雷不及掩耳。咱们就是要像迅雷一样奔入河南,使敌人措 手不及。”
【歇后语第2句】:扁担垫坐——不是久留之客
【歇后语第3句】:【千个屠夫一把刀】(惯)屠夫:旧时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样。
【歇后语第4句】:【肥皂泡迟早要破】假象不能长久维持,迟早要破灭。尤 凤伟《中国一九五七》:“然而肥皂泡迟早有破裂的时候,李 宗伦还是知道了手术后脸上落下的可怕记印。”
【歇后语第5句】:【说壶是壶,说碗是碗】分开来说,不要相混。郑义《老井》: “说壶是壶,说碗是碗。唱戏归唱戏,打井归打井,各有各的 用场。”
【歇后语第6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们十分熟悉并崇拜的一对至高无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实,这两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谁乱点鸳鸯谱,把他们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远古就有了,在《山海经》中就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状如人还不属于人类。在《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国王,不是神仙。东汉后期,道教产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现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没有两位天神是夫妻关系的记载。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为玉皇大帝的,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最高,神权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说家们。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还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关系,所以把西王母强行嫁给玉皇大帝的应该是南宋以后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宋、元、明时期,许多文学家皆以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写入小说、戏曲中,如《蟠桃会》、《瑶池会》、《王母祝寿》等,都是那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所描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就是对上述剧本的进一步演绎,而且把西王母的户口从西方昆仑山迁到了天上,并给玉皇大帝作了皇后。从此,两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来被百姓所认同。
【歇后语第7句】:阎王的客堂——死去活来
【歇后语第8句】:【 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不用语言表达,心意已很明显。 “尽在不言中”亦可单用。台湾林海音《晓云》:“当我回眸向 她无可奈何地一笑时,我们真是‘尽在不言中’了。”
【歇后语第9句】:【 脚下起泡是自己走的】意即事情是自己造成的,得由自己 负责。成语:咎由自取。康濯《东方红》:“常言说,脚上的 泡,自己走的;身上的疮,自己惹的!农业社自己要没毛病, 他谁敢放毒(污蔑)?”
【歇后语第10句】:爱赌贪花捻酒盅——自弄穷
【歇后语第11句】:【关公放屁——不知脸红】(歇)关公: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面如重枣,是一个红脸汉子。脸红:本指脸面发红,转指害臊、羞耻。 指人不知羞耻。常含责骂意。 也作“关老爷放屁——不知道脸红”。
【歇后语第12句】:【开元通宝——外圆内方】(歇)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间铸的铜币(通宝),圆形中间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圆融,实际上很有准则或个性极强。
【歇后语第13句】:有很长时间姑姑没有来看奶奶了。奶奶叹道:“唉,娘疼孩子不顾命,孩子疼娘没有空。真是天高指不住星星啊!”(河南·登封)
【歇后语第14句】:【挤不出牙膏】多指逼不出话来,逼不出东西来。传记图 书:“他派黄做秘书监视张,黄过于老实,挤不出牙膏,逼得 太紧,又怕他上吊。”
【歇后语第15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歇后语第16句】:为鼓励我坚持练字,奶奶说:“练字不能怕麻烦。字怕习,马怕骑,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再说,不怕慢,就怕站,坚持练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内蒙古·开鲁)
【歇后语第17句】:【嫩竹子做扁担——挑不了重担】(歇)指缺乏锻炼的年轻人,担当不起重任。
【歇后语第18句】:【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歇后语第19句】:崔莺莺患病——心病还得心药医
【歇后语第20句】:【上有老,下有小】(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指家里有负担,有拖累。
【歇后语第21句】:【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释义:比喻做事不顺利、碰钉子,或想讨好却落得没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脚却舞不开,接二连三地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歇后语第22句】:【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歇)指初次经历某事。
【歇后语第23句】:【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谚)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杂粮,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歇后语第24句】:【好戏在后头/有好戏看】戏曲演出,一场有好几出戏,常将 好戏排在后面,以稳住观众。谓事情刚开头,还没有结束, 热闹或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 “你先别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着瞧,咱这个家,好戏还在 后头呢!”
【歇后语第25句】:【 拨开乌云见青天】由昏暗转为晴朗。指情况好转,也指 醒悟明白。浩然《艳阳天》:“我保险,把押着的人一放,马上 就拨开乌云见青天。”
【歇后语第26句】:【孽罐子满了】作恶到头,罪有应得。成语:恶贯满盈。李 晓明等《平原枪声》:“老百姓看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说孽罐 子满了。”
【歇后语第27句】:我常常羡慕有的同学,在父母面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妈妈却说:“这有什么好?惯子不会孝,肥田收瘪稻。”(安徽·定远)
【歇后语第28句】:【 好肉上生蛆】清白受辱。柳青《创业史》:“我郭振山没对 她改霞说过一句生宝本人的坏话。她改霞不能在我的好肉 上生蛆!”
【歇后语第29句】:【开水煮,滚油煎】(惯)形容受着悲惨、痛苦生活的煎熬。
【歇后语第30句】:【依样画葫芦】(惯)照着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也作依本画葫芦。 依葫芦画瓢。 照葫芦画瓢。
【歇后语第31句】:【爬得高,跌得肿】(谚)指向上爬得越高,跌下来必定伤得越重。比喻人追求名利的欲望越强烈,失败起来就越惨重。也比喻权势越大,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也作爬得高,跌得重。 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攀得高,跌得重。
【歇后语第32句】:【降半旗】“降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发生重大人员伤亡,通常都要把悬挂在旗杆上的国旗下降到距顶端1/3或一半处,表示对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据说是在1612年由英国海船“哈兹·伊斯”号首创的。哈兹·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时,船长不幸遇难。为了表示对船长的敬意和哀悼,船员提议下半旗。后来,发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渐流行开来。陆地上首先采用这种致哀方式的是英国,随后,其他国家相继仿效,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致哀方式。
【歇后语第33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顾不了家,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妈妈肩上。妈妈却乐呵呵地不觉苦,还打趣说:“嫁给皇上当娘娘,嫁鸡随鸡住草房。为这个家,再累也心甘啊!”(河南·泌阳)
【歇后语第34句】:【 砍倒蒿子显出狼】指彻底暴露。成语:原形毕露。申跃 中《挂红灯》:“砍倒蒿子就显出狼来了!除了抢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
【歇后语第35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惯)但:只。不求有功劳,只求没有过错。 指要求不高,态度不积极。
【歇后语第36句】:【小菜园里的韭菜,你算哪一蔸】释义:蔸:量词,相当于“棵”或“丛”。比喻小人物,根本数不着。例句:呸!小菜园里的韭菜,你算哪一蔸?敢来教训我?敢来拉我做坏事?
【歇后语第37句】:我有个叔叔,最喜欢去别人家里玩,而且玩得十分高兴,可一回到家就愁眉苦脸的。婶婶说他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挂在门外头。”(重庆·奉节)
【歇后语第38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谚)想要让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别是丑恶的事,就没有办法瞒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歇后语第39句】:我给报社投了许多稿,可都石沉大海。妈妈安慰我说:“败事之路顺溜溜,成事之路弯曲曲。只要不灰心,你会成功的。”(福建·福州)
【歇后语第40句】:不知为什么,李叔叔这几天满脸的不高兴,说起话来火药味十足。爸爸说:“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还给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歇后语第41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无法相处,不能合作。成语:势不两 立。浩然《艳阳天》:“这一回,你这美梦就不用想做成,有你 没我,有我没你!拼了!”
【歇后语第42句】:每逢妈妈催我写作业,我总爱说“别急”。妈妈听了生气地说:“你呀,就是‘盖房不收檐,一拖二三年’。”(安徽·庐江)
【歇后语第43句】:长哥长嫂当爹娘。
【歇后语第44句】:小江的父亲在村娱乐队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学会了。李六爷开玩笑地说:“老话说‘吹箫的儿子捏眼子,唱戏的儿子串把子’,哈哈,一点儿也不假。”(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45句】:【—锹挖不出井来】做事要有步骤,不可能一蹴而就。类 似的:一斧子砍不倒大树。周立波《暴风骤雨》:“随便干啥, 都不能一下子就干好的。不是一撅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 挖,不能心急。”
【歇后语第46句】:小青每年都被县烟草局聘用,到地方上去收烟。而他自家那几分地的烟,烟苗是用王家的,烟叶也是请王家烧的。小青答应日后帮王家收熟烟。街坊大嫂说:“他小青啊,尽抱的是不哭的孩儿。就是那俩烟叶钱,也是趁人家的腿搓绳,指人家的孩子赌咒。”(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47句】:【伸手不打笑脸人】不应该欺侮善良有礼貌的人。沈从文 《长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我是夸奖你;难道世界 交了,人家说好话也犯罪?”
【歇后语第48句】:【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谚)指世事有经久不变的规律,也有升沉起伏的变化;英雄豪杰做事,贵在随时应变,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得志时能施展才干。
【歇后语第49句】:【可着头做帽子】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节省,不要浪 费。类似的:比着肚子裁裤子。清代《红楼梦》:“如今都是 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裕也不能的!”
【歇后语第50句】:掌秤杆的报数——句句有分量
【歇后语第51句】:【打九九,不打十足】(谚)九九:不足十成。十足:完全满盈。要九九的程度,不要十足。指大凡筹划与做事,要留有余地。
【歇后语第52句】: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铁。
【歇后语第53句】:黄连树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乐
【歇后语第54句】:【管他三七二十一】见“不管三七二十一”。
【歇后语第55句】:邻居三奶奶家丢了鸡,三奶绕村大骂,还不时朝小刚家的院子里瞧。小刚妈说:“风不刮,树不摇,心里没事不犯翘。她骂破天,骂破地,随她去吧!”(河南·唐河)
【歇后语第56句】:【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歇)有神通广大的姜太公在,别的神仙都得退避让位。比喻有地位高或本领高的人在,无人敢与抗衡。 也作“姜太公在此——没有你们的位”。位:位置。
【歇后语第57句】:【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谚)比喻环境条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歇后语第58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歇后语第59句】:【 一鸟进林,百鸟无声】指肃静,因出现威慑力量而不敢讲 话。林,也说:山。成语:鸦雀无声。古华《芙蓉镇》:“渐渐 地,只要她一在街上出现,人们就面面相觑,屏声住息。真 是一鸟进林,百鸟无声,连猫狗都朝屋里躲。”
【歇后语第60句】:王婶丢了钱包,她叹气说:“唉!人走了运,扁担头儿都开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陕西·干阳)
【歇后语第61句】:包米秸子喂牲口——天生的粗料
【歇后语第62句】:【话说三遍淡如水】(谚)三:泛指多。同一内容的话说上多遍,就会像清水一样淡而无味。指说话不宜重复啰嗦。
【歇后语第63句】:【一锅端】(惯)比喻全部消灭掉。
【歇后语第64句】:【一支笔难写两件事】释义:一支笔不能同时记述两件事,得分头写。例句:书中交代,一支笔难写两件事。怎么柴、杜二位班头会被人锁上呢?这其中有一段隐情。
【歇后语第65句】:【多个人,多个胆】(谚)多添一个人,就增多一分胆量。指人多势壮,胆量就大。 也作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冤家多一条河。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把刀。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歇后语第66句】:【哪根指头也是自己的肉】释义:都是自己的儿女,都一样心疼。例句:“哪一根指头也是自己的肉,当老人的自然用不着偏谁为谁!”
【歇后语第67句】:【百姓斗不过官,凡人斗不过仙】(谚)官员有权有势,仙人有法有术,一般人不是对手。旧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钱有势的人家。
【歇后语第68句】:红娘拿到莺莺的信——心领神会
【歇后语第69句】:【奸不厮欺,俏不厮瞒】(谚)奸:歹的。厮:相。俏:好的。不论好歹,不相欺瞒。指打消一切顾虑,把真情告诉对方。
【歇后语第70句】:【饿狗不离主】(谚)狗再饿,也不肯离开它的主人。指狗有不嫌主人贫穷的本性,只要见到狗在哪里,也就能断定它的主人在哪里。
【歇后语第71句】:【没水不煞火】(谚)指只有用水才能扑灭火。泛指要想制服一种暴力,就必须动用它的克星。也指离了金钱就办不成事。
【歇后语第72句】:【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谚)挺尸:谑称躺倒睡觉。板脂:皮下脂肪。吃过饭如果不睡一觉休息一下,人就长不起肉膘。指饭后睡觉休息,有益于身体强壮。
【歇后语第73句】:【照葫芦画瓢】释义:比喻照现成的样子模仿。例句:你们怎么搭,我们也怎么搭,照葫芦画瓢还不会?
【歇后语第74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办法,另找出路。《毕竟有声胜无 声》:“现在农民开始得到实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头,种植方面的这些改革,是农民老早以来的心愿。”
【歇后语第75句】:【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释义: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例句:水急浪大,找不到水线,就像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歇后语第76句】:鸽子尾巴带竹梢——响(想)得高
【歇后语第77句】:【挑水寻错了码头】(惯)比喻找错了地方。
【歇后语第78句】:【缠麻头,续麻尾】(惯)麻:这里指麻类植物的纤维,是纺织麻类织物的原料。比喻说话东拉西扯绕弯子,不直截了当。
【歇后语第79句】:喝多了滚开水——热心
【歇后语第80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释义:形容弱小的被压迫者有打败强大的压迫者的坚强决心。例句:我记得在战国时代,楚国被秦国灭掉之后,当时流行着这样两句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一个历史教训。因此宋代诗人陆放翁才有“楚虽三户能亡秦”的惊人之笔。
【歇后语第81句】:【看人下菜碟儿】根据人的身份,用不同的菜肴招待。谓 看人行事,态度不一。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你就是 看人下菜碟儿呗,也不能这样啊!我和香草,人再不济,可 也有脸皮。”
【歇后语第82句】:戏园子失火——彻底垮台
【歇后语第83句】:【 闲着媳妇雇保姆】谓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中国 劳动报》(1996,3,28):“这种闲着媳妇雇保姆的行为,除了 加大经营成本外,还产生了其他负效应。”
【歇后语第84句】:【蒙被子放屁——独吞】见“被窝里放屁——独吞”。
【歇后语第85句】:【 一回生,二回熟】开始生疏,以后会逐渐熟悉。回,也说: 次。老舍《四世同堂》:“以后我就晓得怎么留神,怎么见机 而作了!一次生,二次熟!”
【歇后语第86句】:【老虎吃天,没法下嘴】释义:比喻事情大,不知从何处下手。例句:“我们的大计划是老虎吃天,没法下嘴。”
【歇后语第87句】:足球队员——不用手(守)
【歇后语第88句】:舅妈抱着她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连忙拿一块馍给小表弟,舅妈忙推,说他不饿。正说着,小表弟却伸手接了过去,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娘作假儿,孩儿伸爪儿。”(河南·平顶山)
【歇后语第89句】:池中捞藕——拖泥带水
【歇后语第90句】:临死蹬棺材盖儿——没几下蹬头了
【歇后语第91句】: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歇后语第92句】:【钉头碰着铁头】(惯)形容厉害人碰上了厉害人,双方态度都很强硬。
【歇后语第93句】: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
【歇后语第94句】:【棉花卷儿打锣——没音】(歇)棉花性软,卷成卷儿,打锣不会发出声音。本指没有声音,转指没有反响或回音。
【歇后语第95句】:蚊子叮铁牛——无处下口
【歇后语第96句】:【白糖嘴巴砒霜心】(惯)砒霜:无机化合物,有剧毒,用来制杀虫药和杀鼠药。指嘴上说得好听,内心却非常狠毒。
【歇后语第97句】:【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谚)恩:恩惠。指生养自己的故乡虽好,但也不必留恋,哪里能给自己好处,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户。 也作“莫道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歇后语第98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释义:菘:蔬菜名,叶柄厚而呈青色的称青菜;叶似薄而色淡的称白菜,又称黄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尝问周彦伦:“菜食何味最佳?”彦伦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歇后语第99句】:小表妹穿的衣服十分合身,也很整洁,上身和下身衣服的颜色搭配得也很好看。头上扎着羊角辫,辫梢上用红绸布系了两个蝴蝶结,显得特别有精神。大人们见她常说:“真是孩子往哪儿走,带着妈妈两只手。”(山东·临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