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俗话,句句让到心坎上!
【谚语俗语第1句】:【抬头不见低头见】(惯)指彼此经常见面,很熟悉。 也作“低头不见抬头见”。
【谚语俗语第2句】:我爱好广泛,什么都想试试,妈妈说我“十处打锣十一处在,没打锣的地方也有你”。(四川·遂宁)
【谚语俗语第3句】: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谚语俗语第4句】:【瓦罐不离井上破】瓦罐打水,早晚会在井沿上碰破。借 指早晚会出事,难以避免。张贤亮《河的子孙》:“你呢,瓦罐 不离井口破,只要来得回数多,老这么下去,非出事不行。”
【谚语俗语第5句】:【聋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聋子听不见炮仗声,只看见炮仗爆炸时炸散了。散:本读san,转读san。指散伙了。 也作“聋子放炮竹——散伙”。
【谚语俗语第6句】:【倒胃口】(惯)本指因腻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听或所见次数太多而心生厌烦。
【谚语俗语第7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强调人的性格难以改变。巴金 《家》:“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是不听。真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谚语俗语第8句】:【崽卖爷田不心痛】(谚)崽:方言,儿子。爷:方言,父亲。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辈创业的艰辛困苦。
【谚语俗语第9句】:【口头不似心头】(惯)指嘴上说的话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也作“口不照心”。
【谚语俗语第10句】:我和堂哥打闹,不小心被打着了眼睛。爷爷在一旁说:“人狂有祸,天狂有雨。”(广西·鹿寨)
【谚语俗语第11句】:老太婆喂公鸡——不捡蛋(不简单)
【谚语俗语第12句】:【勤俭免求人】(谚)勤俭:勤劳而节俭。指勤俭能积累财富,避免因生活无着落而向人求助。
【谚语俗语第13句】:【 砍的不如镟的圆】指不会取巧省事。清代《歧路灯》:“砍 的不如旋的圆,放着现成不吃,却去等着另做饭?”
【谚语俗语第14句】:木偶做戏——受人牵连
【谚语俗语第15句】:【名取西川,暗夺荆州】释义:名义上说是去夺取西川,实际上暗中去夺取荆州。比喻声东击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谚语俗语第16句】:【 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形容复杂矛盾的心理。 类似的:搬倒了五味坛子。成语:百感交集。台湾琼瑶《月 朦胧鸟朦胧》:“灵珊用手托着下巴,呆望着他们两个,一时 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谚语俗语第17句】:【版版六十四】(惯)版:指宋代铸钱用的铜模。每版铸钱六十四枚。 版也写作“板”。形容人办事严格认真,没有通融的余地。
【谚语俗语第18句】:奶奶说,人年轻的时候应该艰苦奋斗,攒下钱财,老了走不动的时候,即使没有儿女赡养也不至于受罪,说是“禾怕霜降风,人怕老来穷”。(广西·平南)
【谚语俗语第19句】:【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歇)瞌困:瞌睡。是货:谐“适合”。指正合心意。 也作“瞌睡碰枕头——对路”。
【谚语俗语第20句】:姑姑经常说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数叨她说:“黄鳝泥鳅本来就拉不了一般长。”(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21句】:【吃饱了撑的】释义:谓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爱管闲事。例句:小曼听了也生气地哼了一声说:“说这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有事放屁辣臊。人们愿意好,谁也管不着,偏要好!一块活一块死,非好一辈子不行呢!”
【谚语俗语第22句】:早上起床后,我推开门一看:啊!好大一场雪呀!房屋、树木都变成了白色的,路也被白雪覆盖着,我好像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可妈妈说:“干净猛雨,邋遢雪。”(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23句】:【西方不亮东方亮】见“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谚语俗语第24句】: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再三叮嘱我不要乱吃东西,防止闹肚子。爸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浙江·嘉兴)
【谚语俗语第25句】:【狐狸再狡猾,总要露出尾巴】释义:比喻伪装终究要被识破而暴露出真相。例句: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刁金贵很可能是敌人有计划潜伏下来的特务。鱼沉得再深,总有个冒泡的时候,狐狸再狡猾,总要露出尾巴。他既要进行反革命活动,迟早要暴露反革命的嘴脸。
【谚语俗语第26句】:大路朝天——各人一边
【谚语俗语第27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语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块吃饭时,阎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是在婉言劝谏,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谚语俗语第28句】:妹妹的嘴巴不饶人,总爱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辩护,有时把妈妈气得哭笑不得:“你这妮子,翻着是锣,扣上是鼓,什么都是你的对了?”(广东·化州)
【谚语俗语第29句】:我潦潦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妈妈看见了说:“这是什么作业呀,鸭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30句】:【变戏法】(惯)本指表演魔术,比喻耍弄骗人的手段。
【谚语俗语第31句】:【里三层外三层】(惯)1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非常多。2形容层次多,一层包着一层。
【谚语俗语第32句】:【两手攥空拳】(惯)指手里什么都没有。 也作“两手握空拳”。
【谚语俗语第33句】:木偶上戏台——幕后有人
【谚语俗语第34句】:【山雨欲来风满楼】释义:山雨到来之前,满楼都是呼啸的大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一派紧张情势。这是许浑《咸阳城东楼》诗句。例句: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好像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的战斗马上就要打响了。
【谚语俗语第35句】:【混水里面好摸鱼】释义:比喻趁混乱干坏事或捞取好处。例句:黄国信想用这一连串似是而非的问题,把战士们完全推到云雾山中,就像无数根柴棒,在刚要澄的河水里,猛搅乱捣一阵,把水搅混。混水里面好摸鱼。
【谚语俗语第36句】:【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涌泉:冒出的泉水。得到别人一点一滴的恩惠,就要以涌泉般的好处回报,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得好好报答。 也作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 人有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谚语俗语第37句】:小时候,我看到别的孩子买了新衣服、新文具的时候,总闹着向妈妈要。妈妈常这样对我说:“孩子,公鸡不能跟马跑啊!”(湖南·平江)
【谚语俗语第38句】:【 人恶礼不恶】待人不应该失礼。明代《金瓶梅》:“自古人 恶礼不恶。他男子汉领咱若多的本钱,你如何这等待人? 好名儿难得,快休如此。”
【谚语俗语第39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谚语俗语第40句】:【晌午吃晚饭——早些哩】(歇)晌午:中午。指时间或事情还早得很。
【谚语俗语第41句】:【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谓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沈从文 《新与旧》:“你岂不闻王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一个士兵, 胆敢在青天白日之下,持刀杀人!”
【谚语俗语第42句】:【面笑心不笑】(惯)指表面装出笑容,内心却并不高兴。
【谚语俗语第43句】:独眼龙相亲——眼看中
【谚语俗语第44句】:【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谚语俗语第45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谚)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谤:诽谤。指解救寒冷的有效办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诽谤的有效办法,最好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谚语俗语第46句】:赶集不带钱——看热闹
【谚语俗语第47句】: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
【谚语俗语第48句】:学科竞赛那天,我乡五里堂小学的一位老师来我校监考。考试结束后,我的班主任留他吃饭,他执意不肯。班主任笑着说:“吃个便饭吧,咱们是同行,和尚不亲帽子还亲呢!”(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49句】:【属蛐蛐儿的——土里生土里长】(歇)土:本指泥土,转指本地。指人生在当地又在当地长大。
【谚语俗语第50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比喻强者相斗,终有一方失败。明 代《三国演义》:“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 与你二人劝解,休得再论。”
【谚语俗语第51句】:【丑媳妇也得见公婆】谓有什么错误缺点,无法隐瞒,早晚 也要让人知道。相关的:丑媳妇怕见公婆。池莉《来来往 往》:“再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将来林株总是要与他们见面 的。”
【谚语俗语第52句】:【一条藤上结的瓜——苦都苦,甜都甜】(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生活幸福。形容彼此利害相关,同甘共苦。 也作“一条藤上的两个瓜——一样苦来一样甜”。
【谚语俗语第53句】:【大佛殿里的罗汉——一肚子泥】(歇)罗汉:这里指罗汉的塑像。讥讽人仪表堂堂,实际上没才学、没本事。
【谚语俗语第54句】:【开口奶要吃得好】(谚)开口奶:婴儿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婴儿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顺利。比喻学习或创业,开始时基础要打好。
【谚语俗语第55句】:钱塘江的潮水——看涨
【谚语俗语第56句】:武大郎卖豆腐——人穷货软
【谚语俗语第57句】:【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惯)刚把命保住了又想发财,疮疤好了就忘了当时的疼痛。指人贪财忘本。
【谚语俗语第58句】:除夕洗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谚语俗语第59句】:【打墙也是动土】动土,指破土建筑。指规模大小不同,实 质上是一样的。相关的:一锄头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 清代《红楼梦》:“打墙也是动土,已经惊动了人,今儿乐得去 逛逛。”
【谚语俗语第60句】:在学校,有的同学做作业虽然很快,但出错也多,老师总会说:“吃得快哽得多,写得快错得多。”(四川·遂宁)
【谚语俗语第61句】:哥哥扛着锄头准备去锄麦苗,听外面呼呼的风声,哥哥就不想去了。奶奶看见了说:“冬天听风,耽搁一冬。去吧,出去风就不大了。”(河南·宜阳)
【谚语俗语第62句】:【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释义: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开口求人”又作“出门告人”。例句:老梭这人死爱面子,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再说刚才你们又戳了他几篙竿。
【谚语俗语第63句】:【揭盖子】(惯)比喻把掩盖着的矛盾、问题揭露出来。
【谚语俗语第64句】:【有错拿的,没错放的】既已捉住,就不会轻易放走,须得仔 细查究。相关的:只有错捉,没有错放。老舍《离婚》:“有错 拿没错放的,小赵一句话可以叫他出来,一句话也可以叫他 死。随张大哥的便。”
【谚语俗语第65句】:【一肥遮百丑】(谚)指人的身体肥实就能遮掩生理上的其他缺点。 也借指有财有势的人,凭着财势就可掩盖自身行为的种种劣迹。
【谚语俗语第66句】:【 砍倒蒿子显出狼】指彻底暴露。成语:原形毕露。申跃 中《挂红灯》:“砍倒蒿子就显出狼来了!除了抢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
【谚语俗语第67句】:【三人说着九头话】(惯)指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谚语俗语第68句】: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谚语俗语第69句】:【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谚)靠着山区居住,就要凭山区的资源养活自家;靠山区资源养活,就必须爱护与建设山区。指在什么环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须在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
【谚语俗语第70句】:【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释义:比喻有社会经验。类似的有,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例句:“哼,我过的桥倒比你们走的路多呢,什么世事我看不透?”
【谚语俗语第71句】:【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惯)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作上山擒虎,下海捉龙。 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龙。
【谚语俗语第72句】:妈妈见爸爸一根接一根地吸烟,就指着他的脑袋说:“你真的怕自己的鼻子被痼虫子嘘了,这样不停地吸?”(湖南·双峰)
【谚语俗语第73句】:蒸笼里伸出个头——熟人
【谚语俗语第74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 也作“白布进了染缸——漂不干净”。
【谚语俗语第75句】:【穿上龙袍不像太子】释义:比喻衣着打扮可以改变人的本来样子。例句:细娇穿上这种怪异的服装,自然很不称心,很不舒服,正是“穿上龙袍不像太子”,使她显得呆呆笨笨,浑身出汗。
【谚语俗语第76句】:【指亲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气】释义:不能依靠别人,得靠自己长志气。例句:“你说我说的是啥话?我说的是千年老实话。贷款!咱压根就没贷过款。俗话说:‘指亲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气。’咱不沾它,它也别沾咱。”
【谚语俗语第77句】:砍柴人下山——两头担薪(心)
【谚语俗语第78句】:【【第73句】:八十四】民间有所谓“【第73句】: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第73句】:八十四”对上岁数的人是一个忌讳的岁份。其实,“【第73句】: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罢了。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个是故国时代的亚圣孟轲。正巧孔子年仅七十三虚岁时命归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谁也不敢活过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岁的,其实完全是一种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龄段稍多一点的话,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谚语俗语第79句】:【丑妇家中宝】(谚)貌丑的妻子多安分守己,不会惹是生非,招致麻烦。指娶妻应重在德行,不可一味追求美貌。 也作丑妻薄地家中宝。薄地:贫瘠的田地,薄地无人争,故称一宝。 丑是家中宝,可喜惹烦恼。 可喜:俊俏美貌,招人喜爱。
【谚语俗语第80句】:【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姚雪垠《李自 成》:“你我是世家公子出身,又涉猎了几部经世致用的书, 平日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多么了不起。”
【谚语俗语第81句】:【拿人血染红顶子】见“用人血染红顶子”。
【谚语俗语第82句】:西瓜掉进油缸里——又圆又滑
【谚语俗语第83句】:【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谚)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态的变老,丧失信心与意志。
【谚语俗语第84句】:【秤砣虽小压千斤】(谚)指杆秤上的秤砣虽然小,却能压住千斤的重量。比喻岁数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谋与才能,不可小觑。
【谚语俗语第85句】:癞蛤蟆不长毛——天生那路种子;祖传
【谚语俗语第86句】:【寡妇年】无立春节气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则俗称“寡妇年”。民间流传“寡妇年”结婚不吉利,因此,无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结婚的扎堆,而在无春之年结婚的较少。那么,“寡妇年”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古人崇信阴阳,在古人的观念中,阳是天,是男;阴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与阴阳相配,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于是分别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万物的化育,与男女交媾生殖类同。春天阴阳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谐,正是生育季节。无“立春”之年被称为“寡妇年”,与古人的上述认识有关。一年之中无立春,即无阳气来临。无阳为孤阴,不生。于是,无阳,即无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妇。所谓“寡妇年”,来由在此。其实,某年中无“立春”并非天道。而阳历是年年有春,无春之年只存在于阴历,因为阴历闰年有13个月,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无春的年份。因此,“寡妇年”的说法纯属附会。
【谚语俗语第87句】:【水流万转,终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例句:这条江,水流万转,终归大海。你看,这条江浩浩荡荡,但它是由上百条河,上千条溪涧,上万孔山泉汇流成的!
【谚语俗语第88句】:【门神】门神画像多为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传说唐太宗即位后身体很差,夜间多做噩梦,常见群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凄厉呼叫。群臣建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果然,太宗不再梦见闹鬼。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效果依然。后流传民间,人们在画像两边添加一副对联“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与画像一起贴于门上,镇守宅门。门神的形象很多,还有钟馗、穆桂英、四大天王等。与其他神祗相比,门神所受礼遇较差。每逢新年,户主买一张新画像,把旧的撕掉,然后贴上就算完事,所谓“旧桃换新符”,没有供品也没有鞭炮迎送。难怪有一剧本写门神满腹委屈请玉帝另选高明,要撂挑子不干了。
【谚语俗语第89句】:【恶狗怕揍,恶人怕斗】(谚)恶狗凶恶,是因为打得不狠;恶人猖狂,是因为打击不力。指对于危害社会安定的坏人,只有严厉打击,才能镇压得住。
【谚语俗语第90句】:【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释义:比喻人态度坚决或脾气执拗。例句: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说:“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看后面!这要拍上电影,准不错吧!”
【谚语俗语第91句】:老藤子爬树——绕来绕去
【谚语俗语第92句】:【 争气不争财】人要上进,不可图财。清代《醉醒石》:“争 气不争财。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谚语俗语第93句】:【手里捧着个刺猬】事情棘手,难于处理。周立波《暴风骤 雨》:“我看他姓萧的算是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下,扔 也扔不掉。他斗我,看他能斗下,这不是斗了三茬了?”
【谚语俗语第94句】:看人上菜碟——势利眼
【谚语俗语第95句】:我吃饭前总不爱洗手,爸爸说:“吃的干净,少生疾病。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对。”(重庆·荣昌)
【谚语俗语第96句】:手电筒没泡儿——有眼无珠
【谚语俗语第97句】: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划不来
【谚语俗语第98句】:头上站鸭子——顶呱呱
【谚语俗语第99句】:【一遭生,二遭熟】(谚)指人与人的交际,一次接触生疏,再接触就惯熟了。也指路径多接触,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见两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