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民间俗语经典俗话,让人一看就喜欢!
【歇后语第1句】:前一段时间,我们这儿老是阴雨不断,姥姥说:“老天爷把下雨当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歇后语第2句】:妈妈心情特别好,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妈妈高兴的时候说:“妈妈,我的鞋破了,你再给我买双新鞋吧!”妈妈说:“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驴尾巴还想驴屁股。”(河南·沁阳)
【歇后语第3句】:我平时做事总是做不好,可又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刘老师对我说:“不会走路跑烂鞋,不会烧水枉费柴。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不行。”(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4句】:【隐疾难为医】(谚)指生于幽隐处的疾病难以治疗。也指隐瞒真实病情就难以下药。
【歇后语第5句】:老母猪进玉米地——寻着棒子吃;自找挨打
【歇后语第6句】:【挨上好邻家,吃酒又戴花;挨上坏邻家,披麻又戴枷】(谚)披麻:披麻戴孝,指遭殃死人。戴枷:罪犯戴上枷锁。好邻居会给自家带来好处,坏邻居会给自家带来不幸。指择邻非常重要。
【歇后语第7句】:包公升堂——尽管直说;青天在上
【歇后语第8句】:叔叔对爸爸说他打算贩卖鸡蛋。爷爷说:“你卖鸡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儿,崩箍都没响。”(内蒙古·赤峰)
【歇后语第9句】:【破罐子破摔】摔电是破,不摔也是破。谓反正好不了,不 值得爱惜。成语:自暴自弃。周立波《暴风骤雨》:“娘们走 道以后,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 想学好了。”
【歇后语第10句】:【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歇)掸子:一种除尘工具,常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胆子太大。
【歇后语第11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指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有决心,百折不挠,总会成功的。 也作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
【歇后语第12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无处逃生
【歇后语第13句】:【摸摸脑壳算一个】(惯)指不加选择,有一个算一个。
【歇后语第14句】:【客不离货,货不离客】(谚)客:客商。指客商出远门运贩货物,要把货物带在身边,做到人不离货,货不离人。也指出远门携带的贵重物品,不能轻易委托别人。
【歇后语第15句】:星期天,妈妈买回一斤肠子,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有事要出去,把肠子放在桌子上后,转身叮嘱我说:“别叫小猫吃了。”妈妈走了,我望着桌上香喷喷的肠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只吃一口。”于是,我咬了一口。这一吃不当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妈妈回来一看,说:“这真是老鼠看仓——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歇后语第16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歇后语第17句】:【有酒胆没饭胆】(惯)比喻虚张声势,貌似胆大,其实内心虚弱,胆子很小。
【歇后语第18句】:【英雄出于少年】(谚)英雄好汉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轻人血气方刚,敢作敢为,最有活力创造英雄业绩。。 也作“英雄出于少壮”。
【歇后语第19句】:【暴食无好味,暴走无久力】(谚)指吃得过猛,就品尝不出美食的滋味;走得太急,就不会有持久的耐力。泛指做事不可慌乱匆忙,必须稳妥从容。
【歇后语第20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释义: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难攻下。比喻地理形势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势便也。
【歇后语第21句】:【半夜起来当皇帝——痛快一时是一时】(歇)指只图一时痛快,不顾以后艰难处境。
【歇后语第22句】:拴绳子养海带——根子不在下面
【歇后语第23句】:爸爸刚干完活到家,我又嚷着叫爸爸去做饭,妈妈笑着说:“真是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河北·承德)
【歇后语第24句】:【六月里蚊子——叮死了】(歇)叮:谐“钉”。指眼睛死死钉住想要的东西。
【歇后语第25句】:吃药用冰糖作引子一又苦又甜
【歇后语第26句】:拿着棒槌缝衣服——啥也当针(真)
【歇后语第27句】:【农民观天气,商人观市场】(谚)农民关心的是天气变化,商人关心的是市场行情。指不同行业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敏感问题。
【歇后语第28句】:【添粮不如减口】(谚)过日子增添粮食,不如减少吃饭的人口合算。 指减少闲散的吃饭人口,是俭省节约最有效的措施。
【歇后语第29句】:【—条肠子挂两头】指心中牵挂。挂,也指挂念。陈登科 《活人塘》:“薛陆氏这几天,心情也是一条肠子挂两头。”
【歇后语第30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谚)吃闲饭:只吃饭而不劳动。指男孩子身体发育快,到十岁时,就有力气帮家里做些体力劳动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饭。 男娃不白吃十年闲饭。 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子:对男孩的俗称。
【歇后语第31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风景秀丽,自古就很有名气。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语又是从何而来呢?它源自北宋。早在北宋,汴京的人们就传唱“苏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宫”的民谣,羡慕苏杭的繁荣富足。而后金灭了北宋,南宋王朝还真迁都杭州,偏安一隅,杭州苏州更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后来,诗人范成大在他编纂的苏州地方志《吴郡志》中写道:“谚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日:苏湖熟,天下足。”到了元代,周卿在《蟾宫曲》中又写道:“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诗句比起以往的说法,更精炼,更上口,所以历久不衰,流传至今。
【歇后语第32句】:表姐找了个对象,没过几天,又吹了。妈妈说她是“东山看着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山西·长治)
【歇后语第33句】: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河沿上栽树。傍晚,望着栽好的一排排杨树,爸爸深情地说:“一堵防风墙,十年丰收粮啊!”(江苏·新沂)
【歇后语第34句】:我做错了一道数学题,爸爸打了我一巴掌。我不高兴地说:“以后,你不要打我好不好?错了还可以改呀!”爸爸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表姐在一旁打趣说:“打是祸,骂是害,不打不骂才是爱!”(吉林·农安)
【歇后语第35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歇后语第36句】:【柳树上开花——没结果】(歇)柳树开黄绿色的花,结蒴果;从蒴果中分裂出的种子很小,外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像一团团白色的花朵,人们误以为柳树只开花不结果。结果:本指结果实,转指结局。多指事情没有好的结果。
【歇后语第37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谚)行善的,自有好的报应;作恶的,必有恶的惩罚。原为佛教轮回报应的说法,后流传为劝善惩恶之诫语。 也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不报,时辰不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歇后语第38句】:【顾头不顾尾】(惯)比喻只考虑眼前,不作长远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或不能通盘安排。 也作顾前不顾后。 顾脑袋不顾屁股。
【歇后语第39句】:【围棋】“围棋”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的棋类,还没有一种能超越围棋的深奥。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两支人马,一个画上纵横十九道线的棋盘做鏖战战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佯攻真占,似退实围,诱敌深入,独胆攻坚,异军突起,奥妙无穷……围棋的变么幻莫测全集中在五个字上:包围反包围。亲自下围棋,有统领千军万马之感觉;观看围棋,那时隐时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局,令人对棋高一招的智者肃然起敬。围棋出现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据说是尧或舜当中的一位发明的。这个说法见于多种古籍记载,当然,若准确说出围棋问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见到的文献资料,秦汉时期的有“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说.后来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说或尧或舜发明的围棋,两说的共同点都是以围棋教育启发儿子,尧的儿子叫丹朱,舜的儿子叫商均。下围棋对锻炼人的脑力、思维、判断、胆略、忍耐力、统筹才能和应付复杂情势能力十分有益。
【歇后语第40句】:火把棍子当枪使——打不响
【歇后语第41句】:【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谚)指说一句假话,其他事都会让人怀疑是不真实的。
【歇后语第42句】:爸爸和妈妈要去我姥姥家赶会,叫我中午到大婶家吃饭。我很不高兴,撅着嘴,抹着眼泪说:“不!我也要去。”妈妈说:“这怎么能行呢!你还要上学哪!”我说缺一天不上也不碍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好比吃饭,一日三餐不能断;知识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积累。”(河南·滑县)
【歇后语第43句】:【酷】“酷”在199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是当“残酷;程度深、极”解释,如酷吏,还没有现在流行的新义,说明它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而且使用频率相当高,是青年们追捧的一个热词。 “酷”是英文C。l的音译,原意为“凉爽、冷静”,后被引申为“无热情、不激动”或“真棒、好极了、帅气”等表示惊喜和赞美、羡慕之意。这个词还意味着有品位的、潇洒的、出色的,它在美国青少年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后来,中国的港台地区媒体把其音译为“酷”,在20世纪90年代末传人中国大陆并广泛流行起来。如赵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台词:“我年轻那会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
【歇后语第44句】:麦克风前吹喇叭——里外响(想)
【歇后语第45句】:【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歇后语第46句】:拔掉屋檐当柴卖——穷极了
【歇后语第47句】:【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师父教法不同,各有特点和绝招。 歇后语形式为:剃头使推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姚雪垠 《李自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你的师父传授你的射法, 她们不一定听见过。”
【歇后语第48句】:人老还穿儿时衣——过时货
【歇后语第49句】:考试的时候,我把“亮”的反义词错写成了“黑”。这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又照着写了,妈妈说:“你怎么不长记性?一个地方绊倒两次。”(河南·滑县)
【歇后语第50句】:【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不如看到可靠。强调亲眼看见很重要。例句:孙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兰同志?哈哈,百闻不如一见哪!”
【歇后语第51句】:【七十不打,八十不骂】(谚)对七十岁的老人,不可用打来惩罚他;对八十岁的老人,不可用骂来惩罚他。指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宽容善待。
【歇后语第52句】:【艺高人胆大】(谚)艺:武艺。指武艺高强的人往往胆量就大。 也作艺高胆大,气壮心明。 艺高人胆大,英雄出少年。
【歇后语第53句】:【船到桥头自然直】桥洞较窄,迫使船身直线前进。谓有 办法解决,不必担心。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船到桥头 自然直,今年,我想他是没问题了。有人会为他想办法的。”
【歇后语第54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缺少实践能力。张洁《无字》: “她对知识分子是太了解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眼前就放着 那么一个样板。”
【歇后语第55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只懂得利。例句:为了给宝成再加把劲儿,他立即想起了孔老二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屁话,于是又说:“我这个人,一向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老梁呵,等你大功告成之后,我再跟二爷文案,让他赏给你十亩好地,你也甭扛活了,回家过个舒贴日子去吧。”
【歇后语第56句】:屈死鬼进衙门——鸣冤叫屈
【歇后语第57句】:【 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急,慌乱。清代《红楼梦》:“那贾 瑞只盼到晚,又等他祖父安歇,方溜进荣府,往那夹道中屋 子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歇后语第58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歇后语第59句】:【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释义:指国法不会乱杀没有犯罪的人。例句:高祖日:“卿莫非官小职低,弃却寡人?岂不闻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歇后语第60句】:嗑瓜子嗑出虾米来——碰到好仁(人)
【歇后语第61句】:【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见“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歇后语第62句】:【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释义:在浑浊的水中辨不清是鲢鱼还是鲤鱼,水清才看得出两种鱼。比喻混乱中难辨真伪善恶。例句:娘亲,孩儿此时也难以分辩,有口也难以分诉。这叫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
【歇后语第63句】:【扳倒龙床,跌了太子】(惯)龙床:皇帝的宝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来造反。
【歇后语第64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释义:斫:刀砍。寒露:节气名,在阳历十月初八或初九。谓白露时节砍下的高梁,寒露时节要打完。例句:“老嫂子,俗话说:‘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跟大伙说一声,把场打完?”
【歇后语第65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决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歇后语第66句】:庙里的观音——站得住脚
【歇后语第67句】:玻璃筷子夹凉粉——光对光
【歇后语第68句】:【好鼓不用重锤敲】(谚)响亮的鼓用不着重锤敲打。比喻聪明人悟性高,一点就明,不用多说。 也作“响鼓不用重锤”。
【歇后语第69句】:【黄柏汁里泡过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语形容。
【歇后语第70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释义:好药吃起来虽苦,但对治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不愉快,但对行动确有好处。例句:“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歇后语第71句】:【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惯)比喻偏偏遇不上称心如意的配偶。 也作“买金的遇不上卖金的”。
【歇后语第72句】:野猫进宅院——无事不来
【歇后语第73句】:【望乡台上打莲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乡台:迷信传说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登此台可望见阳间家乡情况。莲花落:曲艺的一种,用竹板击出节拍以辅唱,旧时常有乞丐用以乞讨。指不知自己处境的险恶或不知死到临头,还一意孤行的人。含讥讽、责骂意。
【歇后语第74句】:【毁巢之下,势无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歇后语第75句】:【三十年的寡妇——好守】(歇)守:守寡,谐“手”。指好手。常用来赞叹人手段高强。
【歇后语第76句】:银锣敲金钟——响当当
【歇后语第77句】:【毛笔】毛笔是文房四宝之第一宝。相传,蒙恬是毛笔的始祖。《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史书言之凿凿,称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在蒙恬之前就已出现了毛笔。从出土的秦之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战国笔,这些实物都比蒙恬早。可见,史书因局限性也偶有疏忽。
【歇后语第78句】:【无情未必真豪杰】(谚)对人冷漠、毫无热情关爱的人,不见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无情未必是英雄”。
【歇后语第79句】:【拉不出屎怨茅房】(惯)茅房:厕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来怨毛厕。 拉不出屎来,怪马桶不好。
【歇后语第80句】:【脚后跟拴绳子——拉倒】(歇)本指一拉就摔倒,转指算了、作罢。
【歇后语第81句】:小涛的妈妈要他把衣服脱下来洗,对他说:“你呀,一身衣裳一身泥,是狗皮也应该爱惜哩!”(湖北·仙桃)
【歇后语第82句】:生吞蜈蚣——挠心
【歇后语第83句】:【数核桃打枣】(惯)比喻责骂这个,训斥那个。
【歇后语第84句】:【属蚂蚱的——不按着不屙屎】(歇)蚂蚱:蝗虫。比喻不采取强硬手段就不接受指令。常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85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谚)安傅:附着在哪里。指毛是附着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无从附着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便无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将焉附”。
【歇后语第86句】:武大郎玩鸭子——不知是什么乌
【歇后语第87句】:【 鼍鸶不吃鹭鸶肉】比喻同类不相伤。明代《西游记》:“悟 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 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乱他做什?”
【歇后语第88句】:【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勇于克服困难,不争名利。浩 然《艳阳天》:“不论从年纪、经验上说,都是您呀!见困难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责任就负,这才是真正爱集体的好社 员。”
【歇后语第89句】:妈妈叫我把盆子拿到铺子里修,而我自己却把盆子补好了。妈妈风趣地说:“现在黄鼠狼能拉磨,驴子也不值钱了。”(四川·成都)
【歇后语第90句】: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
【歇后语第91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歇后语第92句】:【与人不睦,劝人盖屋】(谚)睦:和睦。与别人有思想隔阂,就劝说他盖新房。指盖新房最能使人劳累伤财,不得安生。
【歇后语第93句】:扁担上搁鸡蛋——好险;冒险;危险;不稳当;不稳
【歇后语第94句】:树倒猢狲散——跑的跑,溜的溜,彻底垮台
【歇后语第95句】:自从哥哥工作以后,妈妈总是买有营养的东西给哥哥吃,却从来不给我买,还数落我:“别光看鱼喝水,不看鱼鳃漏;你哥哥每天上班劳累,不多给他加点营养怎么能行呢?”(安徽·滁州)
【歇后语第96句】:【浑身是艺难遮冷,满腹文章不疗饥】(惯)指人虽有才华,却不能养活自己。
【歇后语第97句】: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歇后语第98句】:【没骨头】(惯)比喻没有骨气。
【歇后语第99句】:【马怕骑,人怕逼】(谚)指马怕被人骑,人骑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无可忍时就会起来反抗。 也作“人怕逼,马怕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