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很现实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句句硬道理!
【歇后语第1句】:【只拣有头发的抓】(惯)比喻专门挑能够捞到好处的事做。
【歇后语第2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谚)酒是白色的,喝多了却使人面红;金子是黄色的,却能诱发世人贪取的黑心。指对金钱的贪婪能使人丧失天良。 也作“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歇后语第3句】:【怀里揣着兔子】释义:形容心跳不已,十分惊慌。例句:怪不得这几天救济粮没人敢要了,怪不得老乡突然对我们“客气”起来……原来乡亲们怀里还揣着兔子哩!
【歇后语第4句】:【男大当婚,女大须嫁】(谚)婚:婚配,娶妻。嫁:出嫁。指到了婚嫁年龄,就必须男婚女嫁。 也作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女大当嫁,男大当婚。
【歇后语第5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谚)山上长着各式各样的花草,人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志趣与个性,不可强求一致。
【歇后语第6句】:【不做网的蜘蛛捉不到虫】(谚)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劳动自然就有收获。也比喻要想逮住对手,必须做好周密的安排。
【歇后语第7句】:鸡爪上钉马掌——不对蹄(题)
【歇后语第8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语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块吃饭时,阎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是在婉言劝谏,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歇后语第9句】:【唯食忘忧】(谚)指人很难排除忧愁烦恼,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暂时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忧”。
【歇后语第10句】:春天的大雁——又回来了
【歇后语第11句】:耗子拉木锨——大的在后头
【歇后语第12句】:【女士优先】在社交场合,我们常常听道“女士优先”的话语,如开场讲话说“女士们、先生们”。女士优先,不是中国首先发起,而是从西方引进。 “女士优先”的原则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之风,是传统的欧美礼节的基础。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 “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入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人们一致认为,唯有如此这般的男子,才会被视为具有绅士风度。国际社会强调“女士优先”的原则,主要原因并非因为妇女是弱者,需要同情、帮助和保护,而是认为妇女是人类的母亲,对妇女处处给予优待,是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恩。“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而不是只对贵族妇女。
【歇后语第13句】:【上与王公同坐,下与乞丐同眠】能够与任何人相处交谈。 清代《平山冷燕》:“才人游戏,无所不可。古人说:上可与玉 皇同居,下可与乞儿共饭。此正是吾辈所为。”
【歇后语第14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歇后语第15句】:哥哥没把手洗干净就去拿馍,我说:“看你不讲卫生。”妈妈笑着说:“大哥别说二哥,秃子别说老明;蚂蚱咬蛐蛐——一块地里的虫。”(安徽·利辛)
【歇后语第16句】:眼睛盯着鼻尖——只看一寸远:目光短浅
【歇后语第17句】:有钱难买老来瘦。
【歇后语第18句】:【逆子顽妻,无药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歇后语第19句】:小叔学了两年木工活,自以为技艺精深,常常目中无人。爷爷有意再让他继续拜师学艺,小叔不听。爷爷眼一瞪,训斥他道:“井淘三遍出好水,人从三师武艺精,做什么事都不能骄傲翘尾巴!”(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20句】:【红萝卜蘸辣椒面,没看出来】释义:红萝卜蘸辣椒面,颜色—样,看不出来。比喻不能识别人或事物的好坏。例句:他心里骂邹威这个坏小子太可恨!红萝卜蘸辣椒面,没看出来,这小子原来是熟透的藕,鬼心眼挺多。
【歇后语第21句】:口吃黄连——苦在心
【歇后语第22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知识,并亲自 实地调查,增广见闻。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最好有 ‘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歇后语第23句】:鹦鹉的嘴巴——光会学舌;会说不会做
【歇后语第24句】:【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转】没有主见,或不能自主,随大流。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现在咱们什么事就得跟着人家 的屁股后头转。人家说一,咱们就不能说是二。”
【歇后语第25句】:新闻中播出了又一个仿造人民币的犯罪团伙被捕获的消息,爸爸高兴地说:“栽李不结桃,假的真不了。那些黑心人早晚会被严惩的。”(福建·福州)
【歇后语第26句】:人家都在种麦子,可爸爸却像没事人似的。妈妈催他,他却说:“三个月不同点,三个月同收。慌个啥哩?”(四川·达县)
【歇后语第27句】:【拍卖】“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形式,一般以比较贵重、价高的物品为拍品,先定一底价,然后竞价,最高者成交。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之交”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歇后语第28句】:【 拔了萝卜眼儿在】位置仍然存在,基础没有损失。眼儿, 也说:窟窿。沈从文《长河》:“是的,肥水不落外人田,拔了 萝卜眼儿在,占了小小便宜,少了什么!”
【歇后语第29句】:【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释义:比喻一个比一个厉害。例句:年轻轻的,成了这个样子!唉,真是拔了萝卜栽上葱,—茬比一茬辣。
【歇后语第30句】:【调皮的骡子能拉套】(谚)拉套:套在车辕的前面或侧面拉车。不驯服的骡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顽皮的年轻人,只要引导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歇后语第31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歇后语第32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谚)既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就不会说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话。多指彼此关系亲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说见外话。
【歇后语第33句】:【拳来拳打,刀来刀当】(惯)当:抵挡,阻挡。比喻以对方的手段来对付对方。
【歇后语第34句】:我做作业的时候,本来要答周长是多少,可最后忘答了。妈妈检查完作业后,说:“看来,周长是没跟你拜年哪!”(江西·临川)
【歇后语第35句】:【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歇后语第36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轻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种用来轧谷物、平场地的圆柱形农具,用石头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转指不知道掌握行为的分寸,乱来蛮干。
【歇后语第37句】:【高鸟尽,良弓藏】(谚)指高飞的鸟射尽,良弓就收藏起来不用了。 比喻功臣良将出生入死打天下,及至政权稳固,最高统治者便会排斥残杀他们。 也作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歇后语第38句】:【做官当老爷/当官做老爷】指干部贪图个人享受,对人民 采取官僚主义态度。《北京日报》(1984,5,11):“有的人些 官做老爷,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漠不关心,对工作敷衍塞责, 玩忽职守,以致事故频生、损失惊人,已经达到令人不能容 忍的地步。”
【歇后语第39句】:【假戏真做】(谚)戏文是假的,但演员却要像真的一样去表演。借指明知是假,却要真做,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也作假戏还得真唱。 假戏只好真做。
【歇后语第40句】:【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举考试头名状元。这个俗语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此作了说明:“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原来,我国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銮殿前,靠近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块雕刻着飞龙(天之骄子)和巨鳌(长寿神龟)的大石板,叫“龙鳌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时,就从这块“龙鳌石”的两旁经过。封建王朝有个规定,凡逢大试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进士,均须站在“龙鳌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状元站在“龙鳌石”上,带领着向皇帝行礼谢恩。据此,后来遂用“鳌头”或“独占(站)鳌头”,指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人。如唐诗:“鸳鹭簪裙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独占鳌头”这一俗语至今还在使用。
【歇后语第41句】:安眠药吃过量——不觉醒
【歇后语第42句】:扁担戳鸡子儿——捣蛋
【歇后语第43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释义:明知不是伴侣,因事情急迫,只得暂且跟随。例句: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杀羊备酒,与刘大娘子成亲。……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歇后语第44句】:脚上的泡儿——自己走出来的
【歇后语第45句】:【得趣便抽身】(谚)事情做到满意处,就应当收身止步,不可贪得无厌。指凡事要适可而止。
【歇后语第46句】:【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药投了方,只要一碗汤】(谚)方:药方。 下药要是不对症,服上一船药也没用;下药要是能对症,只一碗汤药就可把病治好。指药贵对症,不在量多。
【歇后语第47句】:【人有良心,狗不吃屎】谓人没有良心,什么事都做得出。 《民国通俗演义》:“人有良心,狗不吃屎,现在的人,哪里还 有什么信义!”
【歇后语第48句】:【乌云遮不住太阳】(谚)比喻黑暗势力只能横行一时,它终究阻挡不住光明前景。
【歇后语第49句】:蒸笼里伸出个头——熟人
【歇后语第50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歇)农历三十晚上没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没有盼头。
【歇后语第51句】:口含黄连——苦到心
【歇后语第52句】:【太刚则折】(谚)折:折断。物体过于刚硬,就容易折断。比喻人在为人处世上过于刚烈,就容易受挫折。
【歇后语第53句】:【沙锅砸蒜——一锤子的买卖】(歇)本指沙锅是用陶土和沙烧成的,质地很脆,用来砸蒜,一下子就碎;转指不管结果如何,就全靠这一次行动。也指只干一次,就全坏了事。 也作“沙锅捣蒜——一锤子的买卖”。
【歇后语第54句】:【 银样蜡枪头】谓中看不中用。语出《西厢记》。成语:虚 有其表。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地名不好,只要人中用。 人不中用,银样蜡枪头,于国于家何益?”
【歇后语第55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惯)《三国演义》中描写:周瑜要火烧曹操战船,一切准备就绪,只因冬天没有东风,不能顺风势放火,因此而病。诸葛亮前来探病,索纸笔,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来诸葛亮“借”来东风,烧了曹操战船,曹兵大败。比喻事前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歇后语第56句】:【君子不跟牛使气】(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和那些执拗无知的人争高论低,一般见识。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歇后语第57句】:【春雨贵如油】(谚)指春天的雨水,对农田就如膏油一样贵重。
【歇后语第58句】:【鸡毛炒鸭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鸡毛和鸭蛋炒不成一块儿,转喻人彼此无法凑合,还是散伙为好。
【歇后语第59句】:【卖瓜的谁肯说瓜苦】(谚)卖瓜的没有说自己的瓜是苦的。指卖东西总要自夸东西好。泛指凡是自家的人或事,总不免要自夸自赞。 也作卖瓜的说瓜甜。 卖瓜的说瓜甜,卖醋的讲醋酸。 卖糖的讲糖甜,卖盐的讲盐成。
【歇后语第60句】: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无奈地说:“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怎么盖也盖不住啊!”(内蒙古·集宁)
【歇后语第61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歇后语第62句】:【看西洋景】(惯)西洋景:也叫西洋镜,旧时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许多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东西。
【歇后语第63句】:盘古的斧头——开天劈(辟)地
【歇后语第64句】:妈妈教我写作文,连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写。妈妈生气地说:“脑子生锈了?就是个木头疙瘩,踢一脚也能翻三个过儿。”(安徽·濉溪)
【歇后语第65句】:我在学英语,爸爸也跟着念。奶奶听了笑着说:“你这是关东驴子学马叫,学不像来惹人笑。”(黑龙江·萝北)
【歇后语第66句】:孩儿不离娘,瓜儿不离秧。
【歇后语第67句】:【鸡叫三遍天明亮】释义:比喻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定会到来。例句:陶家妈妈!鸡叫三遍天明亮,烈士们的血不是白流的。我们的力量比从前大得多了!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歇后语第68句】:【话柄】被他人当做谈资的言论和行为,称为“话柄”,也有叫“话把儿”的。“话”怎么会有“柄”呢?《辞源》的解释是:“古人清谈,多执麈尾,僧人讲法或执如意,故有谈柄之名。”“谈柄”即“话柄”,有的地方叫“话把”。这就告诉我们,“话柄”源有两物,一为麈尾,一为如意。麈尾说。宋人笔记《天禄志余》有云:“古人清谈多执麈尾,故有谈柄之名。”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用麈(一种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为平直状。魏晋名流清谈时必执麈尾,以助谈锋。《晋书》和《世说》记载,孙盛与殷浩谈论很久,端上饭来也顾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饭上,最后吃不成。《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在钟山开善寺使清谈家张讥“竖义”(大约是竖佛经中之义),取麈尾未至,临时找松枝代替。可见,麈尾是清谈的必备工具。名士、清谈、麈尾,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后人遂把谈资叫做“话柄”。如意说。谈资称作“话柄”,还与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关。如意是一种器物,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长一尺许,柄端多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叶形。古代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的把经文记于其上,以防遗忘。因而这也成了“话柄”的又一个起源。
【歇后语第69句】:【冷身子碰热炮弹】指军旅生涯。传记图书:“至少也是弄 冷身子碰热炮弹出身的人,不是十年也得二十年,才能得到 少将的肩章戴一戴。”
【歇后语第70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释义:事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则冬那帮混蛋,只给我们留下这么个烂摊子,你又有什么办法呢?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歇后语第71句】: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针(真)行
【歇后语第72句】:【三请诸葛】释义: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请,难请。例句:郑格世点点头说:“嗯,这就用得着三请诸葛了。你再去一趟,还是要好言好语,不要吓唬他。”
【歇后语第73句】:爸爸问我的学习情况,我支支吾吾地不敢正面回答。爸爸慢条斯理地说:“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我看你最近老躲着我,成绩肯定不怎么样。”(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74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释义:当乡人:同一乡里的人。指同乡人总是有情谊的。例句:咱算是他乡遇故知,我就是冯大狗,论乡亲辈你还得叫我哥哥。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
【歇后语第75句】:【爬出苦井,又跳火坑】(惯)比喻刚脱离苦难的地方,又陷入更凶险的处境。
【歇后语第76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歇后语第77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歇后语第78句】:【老坟地里不长弯腰树】释义:比喻祖祖辈辈没有卑鄙懦弱的人。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坟地里不长弯腰树。人人要活得干净,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气!
【歇后语第79句】:我一外出就乱花钱,爸爸说:“积钱就如针挑土,花钱好比浪冲沙。你这样大手大脚的,就是有座金山也会被你花光的。”(四川·石渠)
【歇后语第80句】:【百步无轻担】(谚)路程一远,肩上的担子就会越挑越觉沉重。指人远路负重极为吃力。 也作“远路无轻担”。
【歇后语第81句】:三亩竹园出根笋——独一无二;格外珍贵
【歇后语第82句】:手拿谜条猜不着——执谜(迷)不悟
【歇后语第83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遇到怪异之事,无须自相惊扰。清 代《红楼梦》:“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 了。”
【歇后语第84句】:我决定和班长交朋友,买了张贺卡送给她。爸爸说:“人心靠赢得,不能靠馈赠。”(河南·正阳)
【歇后语第85句】:看病的先生——不请不来
【歇后语第86句】:【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满足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类似的:要东有东,要西有西。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自懂性以来,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歇后语第87句】:【开空头支票】说话没有保证,实现不了。相关的:空口说 白话。浩然《艳阳天》:“光给我们开空头支票,不办真事儿, 要这样,我们还拥护他呀!”
【歇后语第88句】:【有钱难买自主张】强调遇事要有主见。或说:千主张,万 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清代《说岳全传》:“众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 着什么忙?”
【歇后语第89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谚)指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心灵手巧,就和狗长大自然会吠叫一样。
【歇后语第90句】:【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歇)掠:撩,顺手抛。本指心肝被抛过墙,是死了的心落在地上;转指人主意已经拿定,死不改变。
【歇后语第91句】:【麦秀风摇,稻秀雨浇】见“稻秀雨浇,麦秀风摇”。
【歇后语第92句】:表姐找了个对象,没过几天,又吹了。妈妈说她是“东山看着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山西·长治)
【歇后语第93句】:妈妈和爸爸在谈论姐姐报考戏剧学院的事。本来姐姐学习很好,家里人都希望她报考名牌大学,可姐姐执意要考戏剧学院。这不,妈妈又在抱怨孩子大了不听话,可爸爸却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内蒙古·四子王)
【歇后语第94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惯)瓮:缸。比喻因小失大。
【歇后语第95句】:快马拉空车——朝前奔;轻松自在
【歇后语第96句】:【放邪火】(惯)比喻造谣诬陷。 也作“放野火”。
【歇后语第97句】:【打着灯笼没处找】释义:说明难得,少有。例句:“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
【歇后语第98句】:【抗膀子】(惯)比喻对着干。
【歇后语第99句】:【牛蹄子,两瓣儿】指分开,合不到一起去。浩然《艳阳 天》:“别人家都是和和美美的,为什么你们爷俩总是牛蹄子 两半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