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经典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字字入骨
【谚语俗语第1句】:妈妈见我刚吃完饭就上厕所,便说:“真是穷鬼不拿财,吃完屎就来。”(安徽·旌德)
【谚语俗语第2句】:【买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谚)粮:钱粮,旧时交田税称“纳粮”。 买田地不能把赋税一起买下,嫁女儿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个限制,无限制就成了荒唐。
【谚语俗语第3句】:洗碗时,我要把半碗剩米饭倒掉,妈妈看见了说:“真是有粒黄豆支着牙,不知道姓啥了。不能倒!”(新疆·乌鲁木齐)
【谚语俗语第4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备菜。相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年间。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进京城,其中就有张九龄。发榜当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人们深感意外。皇帝因赏识其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杳无音讯。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便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其寓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订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开怀大笑,连连称许,说道:“‘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这“四喜丸子”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谚语俗语第5句】:鼓楼上的百灵鸟——惊吓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6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长期准备,得到结果。语文图 书:“这就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过 程完成,论文提纲的雏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时完成了。”
【谚语俗语第7句】:程婴舍子救孤儿——大义凛然
【谚语俗语第8句】:【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谚)花的枝叶下还藏着刺,谁能保得住人没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测,要时时提防。
【谚语俗语第9句】:【争气不争财】(谚)指做事只求争口气,即使在钱财上受损也愿意。
【谚语俗语第10句】:【此一时,彼一时】见“彼一时,此一时”。
【谚语俗语第11句】:【吃后悔药】(惯)指事后懊悔。
【谚语俗语第12句】:【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歇)《西游记》第二回描写,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学成七十二般变化,念个咒语,要变什么就变成什么。形容多变,难以预测。
【谚语俗语第13句】:【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释义:老鸹:乌鸦。比喻离开了条件好的地方,到了条件差的地方。例句:虽然当着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点不知道?就是不骂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实在是个傻瓜:“有福不会享”,“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
【谚语俗语第14句】:【摘了奶忘了娘】(惯)断了奶就把母亲忘了。比喻忘本。
【谚语俗语第15句】:【拳来拳打,刀来刀当】(惯)当:抵挡,阻挡。比喻以对方的手段来对付对方。
【谚语俗语第16句】:【时间就是生命】(谚)指人的一生在时间中度过,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抢救人的生命是争分夺秒的事,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
【谚语俗语第17句】:【笑面虎】“笑面虎”比喻那些表面和善而实际心狠手辣为人阴险的人。 “笑面虎”的故事来自宋朝人王公衮。史书上记载说,王公衮的祖坟被守墓人挖掘了,事情被发现后,守墓人被官府惩罚,并责令他去王公衮的家里认罪。王公衮不动声色,先是摆酒招待他,后即拔出佩剑杀了这个守墓的人。在周围人的印象中,王公衮平常待人和善,与人交往时有说有笑,这件事之后,人们便称呼他为“笑面虎”。这个俗语与“笑里藏刀”一样,都是形容表面常带笑容而实际上心地狠毒的人。
【谚语俗语第18句】:【吃五谷,想六谷】欲望越来越高。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吃五谷想六谷,捧着土豆找白薯!小豆倌儿还配不 上你呀?”
【谚语俗语第19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释义:谓八月十五云头遮住月亮,来年正月十五就会下雪。例句:农谚日:“月牙儿仰,粮食长;月牙儿歪,粮食衰。”又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乡人之占验也。然亦有应与不应。
【谚语俗语第20句】:【贱陀螺——不打不转】(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时用绳子或布条缠绕后用力抽开,使直立旋转,越抽打转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转,转喻不施加压力或不来硬的就不听从。
【谚语俗语第21句】:吊好了膘的公驼——锐不可当
【谚语俗语第22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像驴一样,不接受引导,不识好歹。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可她一当认真看了看手下这班老 娘子军,这班平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野草驴,却又不能 不有些丧气。”
【谚语俗语第23句】:【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谓出了问题,临时应付,不作根本解 决。或说:头冷顾头,脚冷顾脚。《燕山夜话》:“临时治标的 方法当然也不应该放弃,不过那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 了。”
【谚语俗语第24句】:给灶王爷烧香——多说吉利话
【谚语俗语第25句】:【衙门的钱,下水的船】(谚)下水的船:顺水划行的船,非常快速。 进衙门打官司,花钱如顺水船一般容易。旧指打官司用钱多,穷人打不起官司。
【谚语俗语第26句】:【病无良药,自解自乐】(谚)生了病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全靠病人自我开解,自寻快乐。指排除愁闷,保持乐观,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谚语俗语第27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谚语俗语第28句】:【欲知山中路,须问打柴人】(谚)打柴人成天缘山打柴,最知山中路径。比喻亲自实践的人最熟知实情。
【谚语俗语第29句】:【老虎推磨——不听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儿,转指量词“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别人的一套说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听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
【谚语俗语第30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捞着,一无所获,希望落空。 成语:镜花水月。浩然《山水情》:“可别是我害了单相思,最 后闹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谚语俗语第31句】:【西瓜皮擦屁股——没有个完了】(歇)指事情越来越麻烦,没个了结的时候。 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没完。 西瓜皮揩屁股——没完没了。揩:擦,抹。
【谚语俗语第32句】:【杀人倒落两把血】(惯)杀了人留下两手的血。比喻出了力,没得到好处,却惹来了是非和麻烦。 也作杀人赚了两手血。 杀人白落两手血。 杀人不成闹两把血。
【谚语俗语第33句】:【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
【谚语俗语第34句】:树叶落下怕打破头一一胆小鬼
【谚语俗语第35句】:【说时迟,那时快】(惯)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说话的功夫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作“说时迟,那时疾”。
【谚语俗语第36句】:【山山有路,路路相通】释义:形容道路四通八达。“山山”又作“山口“。例句:“他们走的是哪条路?”“山山有路,路路相通!进来的时候就是分开走的,讲不准。”
【谚语俗语第37句】:【放响炮】(惯)比喻明确地作出某种承诺。
【谚语俗语第38句】:【打闷葫芦】(惯)闷葫芦:也叫“闷葫芦罐儿”,即扑满,存钱用的瓦罐儿,上面留有细长的孔,钱币放入之后,要打破瓦罐儿才能取出,比喻难以猜透的话或事情。指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谚语俗语第39句】:【有勤无俭,好比有针无线】(谚)有勤无俭,就不会有积蓄,就像有针无线,白扎针费工夫一样。指勤与俭必须并重。
【谚语俗语第40句】:【见一半儿不见一半儿】(惯)指看见的事装作没看见。
【谚语俗语第41句】:十二岁进敬老院——福享早了
【谚语俗语第42句】:【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见“吃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
【谚语俗语第43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谚语俗语第44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惯)形容名气很大,谁都知道。 也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谚语俗语第45句】:奶奶带我和堂兄妹们去地里干活,爷爷见了风趣地说:“今天干活带的兵不少啊!”奶奶说:“多有什么用?三个茄子顶不了一个老北瓜。”(河北·元氏)
【谚语俗语第46句】:老师刚一进教室,就有人告状。老师才让这位同学坐下,又有同学站了起来。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真是按不下的葫芦瓢。”(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47句】:【三岁至老】(谚)一个人从很小时候的言行举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辈子有多大的作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气度,往往到老不变。 也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谚语俗语第48句】:【茅石板上打滚——寻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脚踏的石板。屎:谐“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谚语俗语第49句】:哥哥考上大学后,妈妈准备拼死拼活地也让我考学。邻居二伯劝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你还是让他下地干活吧!”(甘肃·镇原)
【谚语俗语第50句】:新年伊始,爸爸要我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哥哥说:“我将来要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我抓抓头皮说:“将来我要当一位科学家。”小弟弟笑着说:“将来我要当联合国秘书长!”爸爸听后夸奖道:“好,好!炎黄小龙,各奔前程!”(新疆·叶城)
【谚语俗语第51句】:【 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经过斗争而后认识,和好。钱 钟书《围城》:“咱们不打不相识,以后相处的日子正长,要好 好交个朋友。”
【谚语俗语第52句】:【乱离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见“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
【谚语俗语第53句】:【沧海不能实漏卮】(谚)沧海:大海。实:装满。漏卮(zhi):破漏的酒器。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装不满一只破漏的小酒器。比喻积存的财物再多,也经不起无休止的挥霍浪费。 也作大海不禁漏卮。不禁:经受不住。 江河不满漏卮。江河:长江大河。不满:装不满。
【谚语俗语第54句】:【砌墙千朝,拆屋一日】释义:借指建设困难,毁坏容易。例句:毛头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厅拆去。俗话说,砌墙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脚,一霎时,一座楠木花厅就墙坍壁倒,屋顶翻身。
【谚语俗语第55句】:【三春不赶一秋忙】(谚)三春:农历正月、二月、三月的总称。不赶:比不上。春季的春耕春播,比不上秋收忙碌。指农家在一年四季中,数秋收时节最忙。
【谚语俗语第56句】:【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谚)指世事有经久不变的规律,也有升沉起伏的变化;英雄豪杰做事,贵在随时应变,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得志时能施展才干。
【谚语俗语第57句】:【不三不四】称不正派、行为不端正的人为“不三不四”。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对三和四的认识,古代,人们对三和四的解释有着特殊的意义。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看做“一”,将地看做“二”(水陆合计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这个特性,常把事物的约数用三来表示,如“三军”、“三思”等。汉字的构成也有一个特殊现象,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组成的新字都与本字有关,且字义更深刻。此外,还有许多BBB、名剧与三有关,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剧有“三打”、“三气”、“三顾”、“三让”等。细细品味,其味无穷,含义深远。古人认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对于四.则另有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故古诗原以四式为主;西天如来佛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为伍,西天取经;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书、画;汉字有四体:真、草、隶、篆;楷书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唐初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北宋文坛有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四方之类,举不胜举。纵观“四”,可以发现,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为习俗。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誉。好与坏只差一个字——“不”,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如这东西不赖),而形容行为不端的人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这个缘由。
【谚语俗语第58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谚)你能敬我一尺,我就会还你一丈。 指你对我好,我定会对你更好。旧时江湖艺人表示讲义气的常语。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谚语俗语第59句】: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谚语俗语第60句】:十天跑完万里长城——一日千里
【谚语俗语第61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谚)海干涸了,还可以见到海底;人至死也难知道他的心是什么样的。 指认识任何事物都比较容易,惟独人心难测。
【谚语俗语第62句】:扁担捣鸡笼——鸡飞蛋打
【谚语俗语第63句】:【龙王】“龙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话人物。俗语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江河湖海,还是渊潭泉井,都住有龙王。那么,龙王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民间,还有一个关于龙王爷来历的传说:唐朝初年,在安徽省颍上县百社村,有一个名叫张路新的人,娶妻张氏生了九个儿子。传说他曾在河南南阳做过照灵侯,后来丢官回乡,经常去“焦氏台”河边垂钓。有一天,就在他钓鱼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宫殿。他好奇地走进宫殿,竟成了龙王。后来,他每天一早就到龙宫去“上班”,天黑才回家。他的妻子发现他每次回来,身体总是凉冰冰的,衣服也是湿漉漉的,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张路斯回答说:“我现在已经是龙王了。外地有一个叫郑祥的人,也说他是龙王,要和我争夺地盘,我们约好明天进行决战,谁要是胜了,这地盘就归谁管,谁就是龙王。你今晚就告诉九个儿子,叫他们明天去为我助战。一定要记住,头上扎红巾的是我,头上扎青巾的那个是郑祥,千万不要认错了标记。”张路新的九个儿子按照父亲的吩咐,第二天一早,就带上弓箭为父助战。他们用弓箭朝扎青巾的人猛射,郑祥中箭负伤后逃走,不久便在合肥的西山上死掉了。张路斯从此就成为真正的龙王。这是民间传说,寓意神通广大的龙王,竟也出身于普通百姓。
【谚语俗语第64句】:【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到】来必定有麻烦。老舍《四世同 堂》:“她知道,胖菊子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这趟究竟 是为了什么?她咂摸不透。”
【谚语俗语第65句】:【为人最怕老来贫】(谚)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时贫困,无法生活。
【谚语俗语第66句】:【有卖的,有买的】谓互相需要,事情总能办成。或说:有 丢的,有拾的/有丢的,有拣的。王统照《山雨》:“你真是个 雏子,有卖的就有买的,没有销路我自己还吸得下?”
【谚语俗语第67句】:【蒺藜子拌草——不是好料】(歇)蒺藜子:蒺藜的果实,有毒,皮上有尖刺,俗称蒺藜狗子。料:本指饲料,转指材料。指人不是好东西。常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68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边再脱鞋】(谚)指到了该拿出行动的时候再行动也不迟,得看准时机,不可贸然行事。
【谚语俗语第69句】:【瞎子害眼——也就是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经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谚语俗语第70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惯)指不作任何反抗。
【谚语俗语第71句】:【太岁头上动土】(惯)太岁:传说中神名,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的岁星(木星)相应而行,掘土建屋要避开太岁的方位,不然就会遭受祸殃。比喻冒犯有权势或强有力的人。
【谚语俗语第72句】:【英雄只怕病来磨】见“好汉就怕病来磨”。
【谚语俗语第73句】:【水豆腐——不经打】(歇)打:本指拍打,转指打击。形容虚弱,经不住打击。
【谚语俗语第74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谚)指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心灵手巧,就和狗长大自然会吠叫一样。
【谚语俗语第75句】:【揣着元宝跳并——舍命不舍财】见“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谚语俗语第76句】:【吃香的,喝辣的】(惯)指吃得好、喝得好,享受富足的生活。 也作“吃香喝辣”。
【谚语俗语第77句】:【有珠不露,谁知是宝】(谚)比喻是人才而不显露出来,就不易被人发现。
【谚语俗语第78句】:【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谚语俗语第79句】:【杨令公的儿子——一个赛过一个】(歇)杨令公:对北宋名将杨继业的誉称,相传他有七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英勇善战。指一个更比一个强。常用于赞美。
【谚语俗语第80句】:【跳窝鸡不下蛋】做事不安心,不专心,难以成功。《中国 青年报》(1982,7,13):“跳窝鸡不下蛋这句俗话,我从小就 听人说过,然而直到现在,我才理解了他的含义。跳窝鸡为 什么不下蛋呢?我想,大概是这样的鸡对下蛋的窝过于挑 剔,总觉得自己这个蛋非同一般,一定要选一个最理想的窝 才肯下,而这样的窝又总也找不到,于是跳来跳去,不仅耽 误了下蛋时间,又使生蛋的机能开始蜕化。”
【谚语俗语第81句】:电话局的话务员——耳听八方
【谚语俗语第82句】:我读课文时心不在焉,妈妈见了说:“案上不可少书,心中不可少思。镜不擦不明,脑不用不灵。你怎么能光读书不思考呢?”(福建·福州)
【谚语俗语第83句】:【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释义:吃了人家的宴请,接受了人家的馈赠,说话办事就不容易坚持原则。例句:方亦鹏就曾屡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应有的警惕,特别是不宜随便接受他们馈赠。“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点也不假的大实话。
【谚语俗语第84句】:【藕断丝不断】释义:藕:荷的根茎,外皮呈黄褐色。藕已折断,但丝还连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但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的情思。例句:恩深如海,情重似山;佳期非偶,离别最难。常言道藕断丝不断。
【谚语俗语第85句】:爸爸说要给我买个新书包,可我等了很久也没等到,就一个劲儿地问妈妈。妈妈不耐烦了,说:“唉,这真是许给人,想死神啊!”(河北·大城)
【谚语俗语第86句】:【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师父教法不同,各有特点和绝招。 歇后语形式为:剃头使推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姚雪垠 《李自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你的师父传授你的射法, 她们不一定听见过。”
【谚语俗语第87句】:【心眼子长到肋条骨上】(惯)形容人心术不正,心眼儿太坏。
【谚语俗语第88句】:【老树正补屋墙】缺意即正好补缺。《小说月报》(1981,1): “老树正补屋墙缺的事到处都有。范厂长结合(复职)后,他 分担的那段马路,正好由老潘头接着扫起来。”
【谚语俗语第89句】:【戴着木头眼镜】释义:比喻目光短浅,也比喻看不起人。例句:朱老忠说:“咱不能戴着木头眼镜,只看见一寸远。老辈人们付下点辛苦,江涛要是念书念好了,运涛再坐着革命的官儿,将来咱子子孙孙就永远不受压迫,不受欺侮了。”
【谚语俗语第90句】:【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释义:借指有办法对付对方。例句:“俗语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红军要来,总有他们的办法。”
【谚语俗语第91句】:骆驼脖子仙鹤腿——各有所长
【谚语俗语第92句】:一次,白天只顾玩,晚上才想起写作业。我说:“天黑得这么快,要再迟黑一个小时多好啊!”坐在一旁的奶奶说我是“晴天不晒谷,雨天怨天毒”。(广西·宣州)
【谚语俗语第93句】:【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歇)钉鞋:一种旧式雨鞋,鞋帮用桐油油过,鞋底钉有大帽钉。本指行走时脚步很稳,转指做事扎实、稳妥。
【谚语俗语第94句】:【得罪了土地爷,养不活小肥猪】(谚)民间传说,土地爷专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恼了土地爷,就养不活小猪。比喻要办成事,必须处好有关方面的人事关系。
【谚语俗语第95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谚语俗语第96句】:水龙头失灵——放任自流
【谚语俗语第97句】:【长牛短马一鞍驴】释义:这是评论牲畜好坏的经验。牛身子要长,马身子要短,驴身子一鞍子正合适。例句:这马早上牵来的时候、我看过了。常言道:“长牛短马一鞍驴。”看这马身架团团的,倒是个材料。
【谚语俗语第98句】:【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谓不分是非曲直。分,也说: 管、问。鲁迅《彷徨》:“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 巴。”
【谚语俗语第99句】:头发丝吊大钟——千钧一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7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