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民间俗语金典文案
【歇后语第1句】:爸爸把买好的化肥又卖了,说当时化肥好买。谁知到用化肥时,却怎么也买不到。妈妈说:“你这是卖了儿招女婿。”(河北·大城)
【歇后语第2句】:【心在嘴上长着】(惯)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毫不隐瞒。
【歇后语第3句】:石头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
【歇后语第4句】:【瓜田不纳履,李不下整冠】释义:纳履:提鞋。冠:帽子。在瓜田中不提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意思是不做让人怀疑的事。例句:论她的能力,干一点重要的政治工作还是可以的,但我再三考虑,还是搞技术为好,免得别人背地里说些闲话。古人说过,“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啊!
【歇后语第5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旧时习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长大好戴耳坠。出嫁时再扎,已经迟了。比喻预先没有准 备好,临时忙乱。浩然《艳阳天》:“缺什么,今天趁着赶集, 买一买。谁要是不去赶集呢,就让别人捎着买一下。千万 别等着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歇后语第6句】:马脖子上的铜铃——叮当响
【歇后语第7句】:【比棒槌多两个耳朵】人如同棒槌,只是多两个耳朵,老实, 死板,无能。邓友梅《烟壶》:“您病着,那一位比棒槌多两个 耳朵,我不自己办谁办?”
【歇后语第8句】:【会家不难,难家不会】见“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歇后语第9句】:【南风腰里壮,北风两头尖】(谚)原指南风刮来,两头势弱,中间势猛;北风刮来,两头势猛,中间势弱。借指任何事物总是有起有落,有强弱变化,不会一成不变。
【歇后语第10句】:【 吃烧饼,赔唾沫】做事总得有点花费,总得付出些代价。 清代《醒世姻缘传》:“吃烧饼还要赔唾沫,你和人打官司,就 不使个钱儿?”
【歇后语第11句】:刀口遇滚水烫——疼痛难忍
【歇后语第12句】:【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的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畅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饭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歇后语第13句】:蝎子驮马蜂——上下都是毒
【歇后语第14句】:黄牛的肚子——草包
【歇后语第15句】:【管山的烧柴,管河的吃水】(谚)管山的有柴烧,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业,就靠哪一行业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歇后语第16句】:【王八脖子缩回去/做缩头乌龟】鳖头能缩回甲壳。形容畏 缩,后退。成语:畏葸不前。香港电影:“坐了二十年牢,天 天想报仇,报仇的机会到了,又做了缩头乌龟。”
【歇后语第17句】:【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做生意,态度和 蔼,才能招揽顾客,有顾客才能生意兴隆。古华《芙蓉镇》: “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这是胡玉音 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家训。”
【歇后语第18句】:【二踢脚上天——两头晌】(歇)二踢脚:双响的爆竹,点燃下端的药捻子后响一声,升到空中后上截爆炸,又响一声。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一说,响谐“想”,指两件事情都想做。
【歇后语第19句】:千根木头随船走。
【歇后语第20句】:【上轿扎耳朵眼儿】见“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歇后语第21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谚)五谷:指稻、黍、稷、麦、菽。指五谷杂粮都吃遍,还想吃更难得的粮种。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远不可能彻底满足的。
【歇后语第22句】:方字比万字——差一点;多一点
【歇后语第23句】:【日久知人心,路远知马力】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歇后语第24句】:【千尺有头,百尺有尾】(谚)绳索再长,总是有头有尾的。比喻任何事情有开头也有结尾。也比喻做事得顺着次序,有头有尾,不可乱套。
【歇后语第25句】:【大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谚)偷抢财物的大盗明目张胆地走在街上,没有真凭实据,就无法给他定罪。指惩办罪犯,要有证据。
【歇后语第26句】:【 男儿当自强】男人自己要振作,奋发图强,不能依靠别 人。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朝为田舍郎,献灯忠义堂。寨 主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歇后语第27句】:【调皮的骡子能拉套】(谚)拉套:套在车辕的前面或侧面拉车。不驯服的骡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顽皮的年轻人,只要引导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歇后语第28句】:【脚下自有千条道,何必要走独木桥】表示有很多办法、道路 可供选择。电影《红色娘子军》:“看来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业,脚下自有千条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这独木桥。”
【歇后语第29句】:【赤脚的赶鹿,着靴的吃肉】(谚)赤脚的:光着脚板的穷苦人。着靴的:穿着官靴的权势者。指穷苦人辛辛苦苦劳作,权势者则坐享其成。 也作“赤脚撵兔,穿靴吃肉”。
【歇后语第30句】:【惹乱子】(惯)指引起麻烦。
【歇后语第31句】:【作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假借某种名义。
【歇后语第32句】:【捉虎容易放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歇后语第33句】:【冬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谚)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虽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丢弃它;夏季虽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长远打算,不可眼光短浅。
【歇后语第34句】:【少吃咸鱼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麻烦。周立 波《山乡巨变》:“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匡壳 子事了,伢子也大了,再过几年,他接得脚了,我们怕什么?”
【歇后语第35句】:【独龙难斗群蛇,双拳难敌四手】释义:比喻一个人势孤力单,再勇猛,有本事,也敌不过两个人或一群人。例句:他叹了口气,像是替徐东来解围似的,对大家说道:“唉!俗话说:‘独龙难斗群蛇,双拳难敌四手。’他,只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哩!”
【歇后语第36句】:【马路】“马路”一词本出于中国,结果被外国人抢注了商标。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马路”一词。《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卫灵公听到动乱的消息,坐上马车,从阅门进入国都,到达王官,装载了宝物由寓室出来,“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就是褚师子申在马路的_f.字路口遇到灵公,就跟随着灵公一起去了。从卜文看,“马路”是指由马拉着车子所行驶的大路。自古以来,马路多是公路,这就是“马路”的最早出处,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相反,“马路”一词却成了舶来品。据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了用碎石铺路,在英国格兰沼泽地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为世界交通运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人为了纪念马路的发明者而把“公路”叫做“马路”,并风靡世界。
【歇后语第37句】:【千行万行,庄稼是头一行】见“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歇后语第38句】:【鸡一嘴,鸭一嘴】(惯)1斥责人在别人谈话时乱插嘴。2比喻人多嘴杂,意见不统一。3比喻议论纷纷。
【歇后语第39句】:红红刚从学校回来,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旁边的奶奶对嫂嫂说:“你和红红像反贴着的门神,孩子倒怪亲的。”嫂嫂说:“箩筐粪杈,孬好一家呗!”(山西·平顺)
【歇后语第40句】:【海军帽飘带】海军战士帽子后面都缀着两根黑色的飘带,看起来很潇洒英武。它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1805年,称霸欧洲的拿破仑舰队被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率领的舰队击败,彻底粉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念头。然而,在这次海战中,纳尔逊受重伤死去。英国皇家海军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统帅,在发丧时全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纳尔逊将军深得水兵的敬重,治丧之后,水兵们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纱。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国海军正式规定海军士兵帽后加缀两条黑色飘带,并从此形成传统。后来,许多国家模仿英国,照猫画虎地搬了过来,帽上的飘带成了海军的显著标志。
【歇后语第41句】:【骑虎者,势不得下】(谚)比喻做事一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欲罢不能,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也作骑虎之势,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骑虎不能下背。
【歇后语第42句】:香,要亲还是闺女娘,一点儿也不假呀!”(山西·太原)
【歇后语第43句】: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44句】:鸭子吃田螺——眼朝上;眼向上看:不知滋味
【歇后语第45句】:太阳落坡月上山——周而复始;接连不断
【歇后语第46句】: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
【歇后语第47句】:【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释义:美好的事总要经历许多风险。例句:有句俗话说,“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辛镇也不是避风谷,田家凤投入了另一个斗争的旋涡。
【歇后语第48句】:【弓上弦,刀出鞘】(惯)鞘:装刀剑的套子。箭搭上弦,刀拔出鞘。 指拉开架式,准备厮杀。
【歇后语第49句】:千口唾沫淹死人。
【歇后语第50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谚)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家,就多一道阻挡的墙。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对头越多越难以行动。 也作“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歇后语第51句】:长青藤搭在墙头上一一难分难离
【歇后语第52句】:人老还穿儿时衣——过时货
【歇后语第53句】:黄鼠狼拉骆驼——不识大体
【歇后语第54句】:大热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歇后语第55句】:木偶上戏台——幕后有人
【歇后语第56句】:老奶奶的针线筐——杂七杂八
【歇后语第57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宋代范仲淹镇守杭州,部下军官多被 保举,有个外任巡检苏麟没有被推荐,便向范仲淹献诗,其 中有此一句(见《清夜录》)。现多用来表示:由于近便而占 便宜。成语:近水楼台。海外於梨华《寻》:“那有什么大惊 小怪的,两个都是独身,两个都在一个学校,近水楼台先得 月。”
【歇后语第58句】:【铜铃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铜铃打鼓,除了鼓声,还有铃声;转喻话里有话,另有用意。
【歇后语第59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养极高的人,能够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红楼梦》:“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歇后语第60句】:十月眼看就要过去了,因雨水太多,我家稻田的麦子还没种上,天却又下起了雨。妈妈看看天,无可奈何地对爸爸说:“这真是十月天后娘脸,越怕难看越难看。”(河南·济源)
【歇后语第61句】:【孝重千斤,日减一斤】(谚)指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孝心重千斤,一天减少一斤,三年千日,渐渐就会消失,没了孝心。也泛指凡事时间一长,就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
【歇后语第62句】:没牙老婆吃胡豆——软磨硬泡
【歇后语第63句】:【落水顾命,上岸顾财】谓考虑眼前利益。清代《何典》:“只 要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若只管这等落水要命,上岸要 钱的鬼相骂,连我也局促不安了。”
【歇后语第64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释义:甲:居第一位。阳朔: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漓江流经境内,风景秀丽,在桂林山水中居首位。桂林的山水居天下第一位;阳朔的山水又居桂林第一位。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人是很爱夸引这两句话的。到过桂林而且游过阳朔,我自己也能承认,这两句话并不算夸张。
【歇后语第65句】:我养你牙大.你养我牙落。
【歇后语第66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长】(谚)家里的下人触犯了法律,家长要受罪罚。指家长对子孙后代及佣人不但负有教养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歇后语第67句】:【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歇)打谈的:宋元时称在街市上演唱或说书的人。本指替古时候的人忧伤,转指作虚假的或多余的担忧。
【歇后语第68句】:【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谚)英雄好汉能保住周围村庄的安定,一条好狗会护住周围邻居不遭偷盗。指是好男儿就要做好一方的保护神。 也作“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
【歇后语第69句】:【台上握手,台下踢脚】(惯)比喻耍两面手法,表面装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歇后语第70句】:叶底下的橘子——红不起来
【歇后语第71句】:【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惯)形容两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悬殊。
【歇后语第72句】:【好拳不赢头三手】(谚)头三手:拳术交手的头三招。指拳术比赛时,真正的高手总是让过前三招,然后才施展手段。泛指本领高强的人往往到最后才以绝招取胜。 也作“好把式不赢前三手”。
【歇后语第73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歇后语第74句】:【伞】“伞”是下雨天出行谁也离不开的雨具。“伞”是谁发明的呢?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传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饭,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鲁班便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内暂避一下。然而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于是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知道媳妇的想法后,茅塞顿开,动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块布,安上骨架,装上把儿,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
【歇后语第75句】:【 蛤蟆跳三跳,还要歇一歇】有劳有逸。跳,也说:蹦。成 语:劳逸结合。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蛤蟆蹦三蹦,还 得歇三歇呢,我总得消停两天!”
【歇后语第76句】:【贼人有妙计】(谚)贼人有作案的狡诈手段。指坏人有常人意想不到的诡计阴谋。
【歇后语第77句】:【盗虽小人,智过君子】(谚)盗贼虽说是小人,但其机智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指智谋的高下并不完全受社会文明层次的制约。
【歇后语第78句】:【不会种田看上垄】(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不会种田的,看看人家上垄田地如何种,学着样种就行。泛指自己不会的,就照着别人的样子做。
【歇后语第79句】:【肠里出来肠里热】(谚)从亲娘肚里生出的,亲娘自然非常关切疼爱。指母亲总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格外关心。
【歇后语第80句】:身体越炼越壮,脑子越用越灵。
【歇后语第81句】:【人拉着不走,鬼拉着飞跑】(惯)指责人不跟好人学,光跟着坏人干坏事。
【歇后语第82句】:【饥时一口,胜过饱时一斗】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最有 效。强调救急的重要。或说:饱给一斗,不如饿给一口。成 语:雪中送炭。西戎《老好干部》:“老哥,这是救济粮,一颗 要顶一颗用,人常说,缺时给一口,胜过有时给一斗,咱应当 大公无私,为缺粮的人想想!”
【歇后语第83句】:手电筒没泡儿——有眼无珠
【歇后语第84句】:【开口不骂笑脸人】(谚)对赔着笑脸的入绝不应张口谩骂。指人不可用粗暴的态度对待谦恭有礼或诚心赔礼的人。
【歇后语第85句】:腊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歇后语第86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谚)东西必定自身先腐烂了,然后才生蛆虫。比喻若内部先有弱点或腐败,坏事或奸邪就容易发生滋长。
【歇后语第87句】:【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富贵需要努力争取,不是轻易 得来的。明代《西游记》:“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 死工夫。”
【歇后语第88句】:烂网打鱼———无所获
【歇后语第89句】:【千不如人,万不如人】(惯)指处处比不上别人。
【歇后语第90句】:属刺猬的——谁碰扎谁手
【歇后语第91句】:【八戒】提到猪八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他为什么叫“八戒”?因为猪八戒也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关。其实“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
【歇后语第92句】: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她妈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歇后语第93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气不佳,或天气不如人意。香港岑 凯伦《婚外恋情》:“只有改天再赶拍了!没办法,天公不作 美!”
【歇后语第94句】:积木搭高楼——推就倒;一碰就倒
【歇后语第95句】:【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释义:比喻你动他不动,行动不协调。例句:“咱们打仗一靠官带,二靠弟兄们敢拼。要是大家气不顺,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这仗永远也打不胜。”
【歇后语第96句】:屠宰场上的肥猪——死到临头
【歇后语第97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歇后语第98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惯)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处于中等水平。
【歇后语第99句】:高梁秆做檩条——不是这块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9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