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今年最火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句句精辟 深入人心

【歇后语第1句】:【山核桃——差着一槁儿】(歇)山核桃:山核桃的果实,硬壳里面比一般核桃少一个槅儿。槅儿:隔在核桃仁中间的小格子。指差一点儿。多指关系疏远一点儿。 也作“山核桃——差着一格子”。

【歇后语第2句】:晴天带雨伞——有备无患

【歇后语第3句】:【三个老婆一台戏】(谚)老婆:也称婆娘、婆姨,我国北方对妻子的俗称,也泛指已婚妇女。指几个妇女聚集到一起,常常会嬉闹说笑,好比上演一台戏。 也作三个婆娘一台戏。 三个闺女一台戏。 三个婆姨一面锣,两个婆姨一面鼓。

【歇后语第4句】:【黄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后者冤枉,作替罪羊。或说:黄 狗偷食(吃肉),白狗担当(当罪)。赵树理《三里湾》:“咦! 这才是黄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哩,别人愿不愿嫁你,我碍 得着什么事呀?”

【歇后语第5句】:【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释义:韩信:西汉初年有名的将领,《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而益善耳。”益:更加,越……越。善:好。借指越多越好。例句:再说,二十几个人,有什么好整顿的呢?“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谷部长一向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哪里会把二十几个人放在眼里?

【歇后语第6句】:【一头放火,一头放水】(惯)比喻两边挑拨,从中破坏。

【歇后语第7句】:【钉头碰着铁头】(惯)形容厉害人碰上了厉害人,双方态度都很强硬。

【歇后语第8句】:【一刹那】“一刹那”表示时间极短,它是梵语的音译,是古印度最小的时间单位。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提到:“时间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咀刹那,六十咀刹那为一臘缚,三十臘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这样算来,一刹那约合现在的0.013秒,比一念0.018秒还少了0.005秒,真是够短的。从目前这些时间称呼看,一刹那是最短的。

【歇后语第9句】:世界上最小的桥梁——鼻梁

【歇后语第10句】:【没到西天,碰上如来佛了】(惯)西天:我国古代佛教徒称印度。如来佛: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歇后语第11句】:火线上飞出来的鹰——见过响枪大炮

【歇后语第12句】:【话是开心的钥匙】释义:说话能打开人的心扉。例句:“人常说:话是开心的钥匙,只要打通大家的思想,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歇后语第13句】:【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原指新媳妇刚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饭。借指刚来,不了解情况,不熟悉。陈登科《风雷》:“我 们这里有句俗话: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你要多住几天才 能了解。”

【歇后语第14句】:我和妈妈上街赶集,来到杂货摊前,只听卖鼠药的高声叫道:“少吸烟,少喝酒,灭鼠药这里有。老鼠爷,老鼠孙儿,还有老鼠外甥女儿,吃了我的药,扭头就伸腿儿。”妈妈笑着说:“你看这卖药的,货不甜,嘴甜!”(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5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歇后语第16句】:【三齿钩挠痒——硬手】(歇)硬:本指坚硬,转指过硬、强硬。手:本指形状像手的物品,转指人(多指有某种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过硬本领的人。也指态度或手段强硬的人。

【歇后语第17句】:【打擂台】(惯)擂台:为比武而搭起的台。本指上擂台参加比武,比喻:1向挑战者应战,与之较量手段、技艺。2耍花招,与人讨价还价。3有意跟人作对,难为人。

【歇后语第18句】:【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谚)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间总有差异,不会人人都一样,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个指头往外伸,长短大小不一样。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歇后语第19句】: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我拿着门后的扁担去顶门。妈妈瞅了我一眼说:“扁担顶不得门,石头打不得人。”(湖北·英山)

【歇后语第20句】:【头发长,见识短】指妇女缺少见识。刘绍棠《蒲柳人家》: “何大学问赶马回来,一见老秀才走了,很觉得过意不去,埋 怨一丈青大娘头发长,见识短。”

【歇后语第21句】:【打哑谜】(惯)指不直接把意思说明白,故意让对方猜。

【歇后语第22句】:【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春节前贴门神像。过了春节再 贴,谓不合时宜,落后。或说: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明代 《金瓶梅》:“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来 上祭。”

【歇后语第23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认为对社会上三百六十行职业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区分评价。最初,“三教”与“九流”并未联袂,而是各自流行。所谓“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较明确,只是排序有争执。儒教排第一,都能认可。道与佛的争执延续了很长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佛道之争日趋激烈,甚至连带了儒家学说。为此各代帝王伤透脑筋,不得不费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争执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屡有变动。南北朝时期周武就灭佛,明文规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级。但之后又经过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顺序确定三教地位。查阅资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没有明确的内容。不过,后来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却很明确。一般认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阁老、宰相、进士、举人、解元等,基本上为神为官,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也有人将九流分为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等,也是在当时被认为地位优越或正当职业的群体;“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士、画家、书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顺口溜排序为: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举的举人外,这部分都是技巧艺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艺挣钱或靠神灵吃饭;“下九流”是: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这些基本上是职业低贱、颇受歧视的群体,在旧社会属于最下层的百姓。后来“三教”、“九流”联袂,词义发生了变化.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

【歇后语第24句】:【胶粘着胯】(惯)讥讽人走不动或行动迟缓。

【歇后语第25句】:【碟大碗小,经常磕碰】家庭内部,难免发生争吵。类似的: 锅碗勺子,哪能不碰撞/锅碗勺子常碰撞/勺子免不了碰锅 台。张贤亮《肖尔布拉克》:“有的家庭,你别看他们碟子碗 经常磕碰,要仔细观察他们相互之间的眼睛神态,兴许还是 有情有意的一对哩。”

【歇后语第26句】:玻璃棒槌——经不起敲打;打不得

【歇后语第27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歇后语第28句】:大刀砍虱子一不上算;不合算

【歇后语第29句】:【在一棵树上吊死】(惯)形容人心眼儿死,不知变通。 也作在一根树枝上吊死。 一棵树上吊死。

【歇后语第30句】:【吉人自有天相】释义:相:帮助,保佑。指人有好运气,遇到危险也能平安无事。例句:陶洪滨接过嘴也劝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宽些,吉人自有天相,伤会医好的。”

【歇后语第31句】:擀面棍捞饺子——搅混一锅汤

【歇后语第32句】:低头见鸡,抬头见雁——顺眼

【歇后语第33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见一位叔叔领着一位小姐姐在店前卖唱。外婆对那位叔叔说:“你应该让孩子上学。庄稼误了是一季儿,孩子误了是一辈儿。”(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34句】:【板上钉钉】(惯)板上钉钉子,十分牢固。1形容态度坚决,或说话算数,决不更改。2形容做事实在、牢靠。

【歇后语第35句】:罗汉的肚子——假大空

【歇后语第36句】:跳到黄河洗不清——冤枉

【歇后语第37句】:【不知者不作罪】(谚)指不了解情况而误犯了别人,应当得到别人的原谅与宽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为过。

【歇后语第38句】:【没有主心骨儿】(惯)比喻没有主见。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进了家门,丑女就会嫉妒。指丑恶假对美善真永远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恶女仇之。 美女入市,恶女之仇。

【歇后语第39句】:【做生日(做寿)】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过,但怎么过,差别却很大,有句俗语叫“穷不过生日富不过年”。其实,过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讲究的。 “做生日”的习俗由来已久,有明确记载的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亲若在,生至经日,尝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闻见记·降诞》记述更确凿:“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那么,做生日的本义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十月怀胎,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临盆,可以说喜悦与痛苦并存,新生与死亡同来,母亲需要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负担,常言说“儿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义就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追思母恩。在这方面有几个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杨坚生日那天不许杀猪宰羊,要求举国吃素以追思双亲;唐太宗及五代时后汉高祖都不搞生日喜庆,而是举行纪念仪式。《颜氏家训》的作者还痛斥有些人设酒庆生日为“无教之徒”。可见,当时“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纪念父母。还有一种说法是消灾去邪,是带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为医疗条件简陋,接生方法不够科学,一旦遇有难产,母子性命堪忧。因此,古人把孩子诞生这天当做危险之日,成为提心吊胆的关口,因而要消灾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这天,要给孩子精心制作红衣服、红腰带、红帽子等作为生日礼物,一日庆祝生日,一日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希望化险为夷,保证健康的作用。特别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买一条红腰带系上,成为风俗。做生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这天父老乡亲前来送礼祝贺,备酒庆祝。做生日的习俗延续至今,应该三说合一,庆贺在内,感恩在内,消灾在内,三全其美,许多人都是这样践行的。

【歇后语第40句】:张小泉的剪刀——名牌

【歇后语第41句】: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

【歇后语第42句】:【 捆绑不成夫妻】指强迫不能团结一致。韩志君等《篱笆。 女人和狗》:“常言道,捆绑不成夫妻,同样,捆绑也不能成为 一家!我看分就分了吧,省得落下埋怨!”

【歇后语第43句】:爸爸经常办事还没成功就瞎嚷嚷,妈妈说:“爸爸是屎没出来屁一大串。”(新疆·库尔勒)

【歇后语第44句】:【上赶着不是买卖】(谚)买卖:商场中的交易。紧追着买主硬要把货卖给人家,这不是做生意。指做事要等待恰当的时机,不能强求。

【歇后语第45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歇后语第46句】:【水利通,民力松】(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只有修好了水利,农民的劳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证农作物丰产。

【歇后语第47句】:吃米饭拣谷子——挑剔

【歇后语第48句】: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歇后语第49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惯)指家里只有单身一人。为对单身汉的谐谑语。

【歇后语第50句】:【入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歇后语第51句】:鸭棚老汉睡懒觉——不简单(捡蛋)

【歇后语第52句】:【下马威】“下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展示自己的威风,起震慑作用,以图站稳脚跟。“下马威”来源于“下车威”。《汉书·叙传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伯这个人志气很高,有勇有谋,勇于任事。当时定襄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和尔格林县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乱。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经历,且年轻力壮,自请担任定襄郡太守,扭转社会治安糟糕的状况。定襄的豪门大户和动乱分子都听说过班伯厉害的名声,“畏其下车作威”,嚣张气焰有所收敛。而班伯也确实来了个“下车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将所属官吏集合起来,严厉打击地方恶霸势力,惩处制造动乱的不法之徒,社会秩序很快好转,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显示了他的“下车威”。这样的“下车威”值得叫好。 “下车威”后来怎么变成“下马威”了呢?原来,这与古代官员的乘坐工具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员就按照级别乘车。到后来,马的位置逐渐代替了车子,官员们出行改为骑马,由过去的下车到任变成了走马上任,一F车威”的官习沿袭下来,由“下车威”变成了“下马威”。现在,新官乍到,对坏人和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当然是好,这个“下马威”使得。如果对百姓耍威风,讲派头,摆官架子,这样的“下马威”(有的官员改坐“宝马”豪车了)要不得。

【歇后语第53句】:【红白喜事】中国民间称结婚为“红事”,埋人为“白事”,合称“红白喜事”。结婚叫红喜事,还好理解,花轿是红的,新娘穿红的(白色婚纱是后来的外来婚俗),洞房内铺的、盖的全是红的,室内外、院内外墙上贴的、门口挂的全是红的,嫣然似红海洋一样,红事忌白。然而,死了人叫“白喜事”不好理解。那么这又是什么缘由呢?所谓白喜事,有悲喜交加之意。首先,如果百岁老人死了,那是自然归天,有人称之为喜丧。另外,丧葬本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同时又要跟着“热闹”一番。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死了老婆,他没有悲伤,相反,却在地上鼓盆而歌。在庄子看来,自然界是最高的权威,一切都要听从自然界的安排。人的一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一切都是命定的。《庄子·德充符》云:“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他丧妻鼓盆而歌,正是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意识的反映。对丧事的喜庆活动,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过。例如,土家族跳丧舞。人死了以后,尤其是长辈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个人击鼓领唱,另有两个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一个晚上,借以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因此跳舞哀而不悲,伤而不痛。丧葬风俗中这种悲喜交加的现象,寄托了人们对生之眷恋与死之恐惧,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白喜事”的真正根由。

【歇后语第54句】:【吊胃口】(惯)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产生兴趣或欲望。

【歇后语第55句】:【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释义:比喻进退两难。例句:一时间,他真有点像“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

【歇后语第56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谚)荒年:饥荒年景。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的人。指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人们处处离不了他们,故谋生容易。 也作“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歇后语第57句】:【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惯)比喻身为农民,生活在农村。

【歇后语第58句】:草鞋里面长青草——慌(荒)了手脚

【歇后语第59句】:【黑煞神撞着个霹雳鬼】(惯)黑煞神:凶神。比喻厉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歇后语第60句】:诸葛孔明借东风一巧用天时

【歇后语第61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由不得人

【歇后语第62句】:井底出太阳——深晴(情)

【歇后语第63句】:夫妻俩唱小调——唱一和

【歇后语第64句】:当面诵善佛,背后念死咒——阳奉阴违

【歇后语第65句】:【 米不够,水来凑】谓降低质量,凑足数量。类似的:貂不 足,狗尾续。杨沫等《青蓝园》:“汪不进行调查采访就杜撰 文章,米不够水来凑,不仅触法,这也是职业道德所不容。”

【歇后语第66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歇后语第67句】:去年刚人秋,我就翻箱倒柜找帽子戴,妈妈看见了说:“天刚冷一点儿,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这样气温回升又得脱掉。一穿一脱,身体反而易出毛病。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秋不忙加冠,益寿又延年’。”(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68句】:【大海无风三尺浪】(谚)大海即使无风,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平息。 也作“海上无风三尺浪”。

【歇后语第69句】:【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惯)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会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歇后语第70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谚)指做事不能急躁,没耐心的人是什么事情也难做得成的。

【歇后语第71句】:【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谚)家里同时有几件事,要先拣紧要的做起。指处事要尽先处理紧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拣紧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处来。

【歇后语第72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歇后语第73句】:【摆架子】“摆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别是领导爱装腔作势,高人一等,摆威风,目中无人。 “摆架子”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一项游戏,后传到日本成为该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相扑”。相扑比赛是在两位体重各达几百斤大胖子之间进行,比赛开始时,两个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条遮住羞部,叉开双脚,硕大的两臂摆来摆去,弯着腰昂着头,彼此虎视眈眈。因为相扑运动员摆架势吓人,我国古书中就借它来比喻装腔作势、摆架势显威风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歇后语第74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谚)指人少责任分明效率高,人多相互推诿事难成。

【歇后语第75句】:【费力不讨好】见“吃力不讨好”。

【歇后语第76句】:【将人心,比自心】为别人着想。成语:设身处地。冯德英 《苦菜花》:“我是想,人都有颗心,将人心,比自心,遇事替别 人想想,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身上比比,看看该怎么做才 对,这样做倒不一定错。”

【歇后语第77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恶魔。原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后用来比喻一种力量超过另一种力量。例句:哼,你别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骗不过咱们丁主任的眼睛。

【歇后语第78句】:【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见“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

【歇后语第79句】:【喝了蜜糖水,忘了黄连苦】释义:比喻人忘本。例句:我王哈哈在旧社会是个流浪江湖的穷艺人,要没有共产党,我哪有今天?可我……喝了蜜糖水,忘了黄连苦。

【歇后语第80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今日结果不好,当初不该那样做。 表示悔恨。相关的: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张贤亮《河的子 孙》:“接下来的这段往事,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时候,总 引起一种充满柔情的心荡神驰,一种早知如此,悔不当初的 惆怅,一种真正的男子汉的激情的冲动。”

【歇后语第81句】:【经手三分肥】经手一件事情,总要得些好处。台湾林语 堂《京华烟云》:“国库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岂止过手三分肥。”

【歇后语第82句】:【天无二日,人无二理】不论在哪里发生的事情,规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记》:“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 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 体相。岂有不知之理!”

【歇后语第83句】:【穿小鞋】释义: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使人受到刁难、打击报复,又无法说出口。例句:“咱们俩一齐心,处处找她的毛病,老给她小鞋穿,她就不敢再美了!”、

【歇后语第84句】:【挤破了门】(惯)形容人来得非常多。 也作“挤破了门框”。

【歇后语第85句】:【 有贼心,没贼胆】想做坏事而不敢做。贾平凹《废都》: “我知道庄老师还不是那种人,他是有贼心儿没贼胆,也是 没个贼力气。”

【歇后语第86句】:茶杯里的胖大海——自大;自我膨胀

【歇后语第87句】:【 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人的爱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报》(1981,4,7):“俗话说,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很 多人因职业、年龄、气质、生活习惯不同,而有独特的消费要 求,怎可强求一律?”

【歇后语第88句】:拿着鹅蛋走冰路——特别小心

【歇后语第89句】:【想当然】“想当然”指做事没有根据,不加考证,只凭主观想象。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当然”源自《后汉书·孔融传》。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共争天下。有一次,曹操打了胜仗,长子曹丕私自将袁绍的儿媳甄氏纳为妾。孔融听说后写信给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纣王的妃子赐给弟弟周公旦。曹操没有领会到孔融是在讽刺自己,便问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随口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之事,想起当年。名人一句话,形成一个词。楷模“楷模”指榜样、模范。“楷模”一词源于两种树木,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记载,东汉时期的太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天下楷模李元礼”这样的说法。北宋人陈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中说:“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歇后语第90句】:星期天,我和妈妈一块儿上街买菜。卖菜的大爷多找了妈妈一角钱,妈妈推让不肯收。大爷笑容满面地说:“真是能叫桶掉井里,不叫井掉桶里。”(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91句】:妹妹吃饭很快,这次又是狼吞虎咽的,妈妈生气地说:“少吃香来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都说过你多少次了,还不记得改?”(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2句】:一个洞里的蛇——早有勾结

【歇后语第93句】:【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歇)形容态度、脸色等变化无常,想变就变。

【歇后语第94句】:医生摇头——没法治

【歇后语第95句】:【绕圈子】(惯)1比喻说话不直截了当。2指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出不来。 也作绕脖子。 绕弯子。

【歇后语第96句】:弟弟考试得了第一名,就骄傲起来。爷爷看他不认真学习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骄傲的人只会跌进门槛,谦虚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7句】:又娶媳妇又嫁女——双喜临门

【歇后语第98句】:【久病成医】(谚)指患病时间长了,对病因、病情以及用药治疗等都有切实的了解,几乎算得个医生了。

【歇后语第99句】:圈里猪儿——有日数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10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