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穿心 深入人心
【歇后语第1句】:【一跳三丈高】形容发怒。成语:暴跳如雷。池莉《来来往 往》:“康伟业的几个副经理一听这话,气得一跳三丈高。” 无明火三丈高形容突然大怒。《艾芜短篇小说选》:“不 要提了!提起就叫我无明火高三丈!”
【歇后语第2句】:【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歇后语第3句】:【拳不打少林,脚不踢武当】(谚)少林、武当为我国传统武术两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称,武当派以腿功著称。指习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当派比腿功。
【歇后语第4句】:【船烂还有三千钉】释义:比喻有钱人家即使败落了,也还有些家底。有时也比喻有威信的领导人即使离开了岗位,也还受到人们的敬重。例句:“‘船烂还有三干钉’,毕竟是尚书府里阔哥儿。逃难下业,仍捧得出三百两银子。”
【歇后语第5句】:【 光许愿,不供献】说空话,不兑现。成语:轻诺寡信。马 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知道你这个人光许愿,不供献。”
【歇后语第6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谚)指新上任的官员,往往一上任先抓几件紧要的事,以树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开头往往雷厉风行,之后就风平浪静。
【歇后语第7句】:【 既在江边站,定有望景心】谓来者有意,有目的而来。类 似的:既在神前站,就有看佛心。刘云若《小扬州志》:“老弟 你既在江边站,定有望景心,必定是花钱找乐儿来的。”
【歇后语第8句】:生戏熟唱,熟戏生唱。
【歇后语第9句】:【人忙神不忙】(惯)指当事人着急,被求助的人却不着急。
【歇后语第10句】:妹妹总爱偷吃零食,还常常“赖账”。妈妈说:“耗子吃了有堆壳,大火烧了有堆灰,你咋瞒得了我?”(广东·湛江)
【歇后语第11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谚)指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女儿当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紧俏、最短缺的抢手货物,不愁卖不出去。
【歇后语第12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释义:莲子:莲的种子,可以吃。比喻辛酸苦楚在内心里。例句:她仇恨这人吃人的社会,但她无力反抗,只好让泪水往肚里流,她变得沉默孤癖(僻)起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她不愿说话,不到不得已时不开口,别人问话时,她总是用点头摇头来回答。
【歇后语第13句】:【 闭上眼睛也能做到】极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轻的一辈》: “你倒爱听闺女说,眼不好又不是绣花,这点点活儿,闭上眼 窝也能干了!”
【歇后语第14句】:【凡药三分毒】(谚)凡是药物,总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指药能治病,但同时也有副作用,服用时必须慎重。 也作“是药三分毒”。
【歇后语第15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能够看出好坏。马烽《刘 胡兰传》:“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看你做的这是什么 东西!”
【歇后语第16句】:大刀砍虱子一不上算;不合算
【歇后语第17句】:农历三月初六的下午,我忽然看到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往北飞。我对奶奶说:“奶奶,快来看,大雁!”奶奶说:“三月三,雁门关,大雁走,小燕来。”(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8句】:【不是省油的灯】(惯)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对付的人。
【歇后语第19句】:【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意经”。
【歇后语第20句】:【当官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折腿】(谚)折(she):断。当官的只要一动嘴,当兵的就得跑个没完没了。 旧指官兵关系严重对立,当兵的处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当官的一动嘴,当兵的跑断腿。 当官的一张嘴,小兵癞子两条腿。
【歇后语第21句】:弟弟一本正经地要去给邻居劝架,奶奶笑着说:“你倒真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小小年纪的,蚂蚁戴眼镜——自觉脸面不小啊!”(江苏·盐城)
【歇后语第22句】:【东庄的土地到西庄不灵】(谚)土地:土地爷,迷信称掌管一个地域的神。指东庄的土地爷只掌管东庄,到西庄便不灵验。比喻权势人物在自己这一方可以施展权势,到另外的地方便施展不开了。
【歇后语第23句】:【山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地区偏远,政权管辖不到。赵 树理《孟祥英翻身》:“这地方是个山野地方,从前人们说山 高皇帝远,现在也可以说山高政府远吧,离区公所还有四五 十里。”
【歇后语第24句】:【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谚)漫天:喻极高。就地:喻极低。交易场中,卖方可以把物价要得很高,买方可以把价钱还得极低。指买卖当中的讨价还价,有着极大的幅度。 也作漫天开价,就地还钱。 满天讨价,落地还钱。
【歇后语第25句】:河边没青草——不要多嘴驴
【歇后语第26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惯)着:挨上,接触。前面不挨着村庄,后面不靠着客店。指走到了荒无人烟的野外,无处投宿。也比喻无依无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巴:挨着。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歇后语第27句】:【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谚)橐(tu。)驼:骆驼。见识少的人容易大惊小怪,看到骆驼就以为是马背肿高了。指把不常见的事物看作怪异的,只缘见识太少。 也作少所见,多所怪。 少见必多怪。
【歇后语第28句】:【凤凰飞在梧桐树】(惯)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地位得到提升。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归宿。 也作凤凰飞在梧桐上。 凤凰落在梧桐树。
【歇后语第29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歇后语第30句】:【蝎子的尾巴——有点毒水也不多】(歇)毒水:本指蝎子身上的毒液,转指能危害人的行动。指即使有点危害,也有限。
【歇后语第31句】:【鬼画符】(惯)符:道士所画的一种线条或图形,声称能驱鬼辟邪或给人带来祸福。1形容字迹潦草难认。2比喻骗人的谎言或伎俩。3玩弄骗人的伎俩。
【歇后语第32句】:【水有源,树有根】凡事都有起因。成语:事出有因。类似 的:树从根起,烟从灶起。西戎《行医事件》:“水有源树有 根,我家看病是祖传四辈子了。我祖爷爷、我爷爷、我父亲、 我,辈辈都是这个看法,都是要偏方。”
【歇后语第33句】:【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谚)无娘子:没有娘的孩子。 赔礼人:赔情道歉的人。指对不幸者要同情,对认错者要宽恕,不可粗暴对待。
【歇后语第34句】: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歇后语第35句】:补锅匠戴眼镜——净找碴(岔)儿
【歇后语第36句】:猴子穿大褂——充阔佬;装入样
【歇后语第37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俗语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还能奄奄一息地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死后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属贬义。此典源出《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讲的是魏明帝临终的时候,委托曹爽、司马懿一起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曹氏宗室有个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权的危机,上书劝告曹爽,叙说了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劝说他亲本族、友异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变。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来讲明道理。他劝说道:“如果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叶繁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这种虫子脚很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撑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却寓意深远。可惜,这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无力回天。
【歇后语第38句】:【英雄所见略同】(谚)指分析形势或设计谋略,英雄豪杰的观点见识,往往是不谋而合的。 也作英雄所见,毕竟相同。 英雄之士,所见略同。
【歇后语第39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歇)道道:本指道路,转指主意、心计。指不安好心。
【歇后语第40句】:【无禁无忌,黄金铺地】(谚)禁、忌:封建迷信认为犯忌讳的行为或话语。黄金铺地:发大财。指对那些迷信禁忌的一套撇开不管,放开手脚,就能发财致富。
【歇后语第41句】:【一问三不知】开头、过程、结局均不知道。一无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骆驼祥子》:“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 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
【歇后语第42句】:【阴一套阳一套】(惯)指人耍两面派,当面和背后不一样。
【歇后语第43句】:【福倒】春节贴“福”字时,许多人喜欢把福字倒着贴,借用“福倒”的谐音—~“福到”。那么,倒贴福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传说。一说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没有福字的人家则以暗通元军统统杀掉。夫人马皇后知道后决心救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心生一计,于是传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谁料有户人家又着急天又黑,慌乱中竟把“福”字给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竞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这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劝道:“这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给贴倒了,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气是您这位明君给带来的,您应该高兴才是啊!”朱元璋一听转怒为喜,传令放人。一场塌天大祸被马皇后巧妙化解。人们从此便将“福”字倒贴。另一说源于清朝。那年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将“福”字贴到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便将大门上的“福”字给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夫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扬言要狠狠惩治那个家奴。大管家担心这事要连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晋面前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贺喜了!”福晋听了转怒为喜,厚赏了大管家和那个家奴。这件事从恭王府传扬出去,北京城里纷纷仿效,后来,倒贴“福”字成了全国的风俗。
【歇后语第44句】:【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释义:聪明人爱惜聪明人,英雄好汉爱惜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总是相互敬重爱惜。参见“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对泼男女,腌媵畜生,终作何用!众豪杰且请宽心。
【歇后语第45句】:高梁撒在麦子地——杂种
【歇后语第46句】:【虎进深山,龙归大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歇后语第47句】:【头枕着烙饼挨饿】见“枕着烙饼挨饿”。
【歇后语第48句】:【 锣齐鼓不齐】步调不一致,不整齐。张孟良《儿女风尘 记》:“除去几个头目和不懂事的小孩子,谁也不拍手,稀稀 拉拉,锣齐鼓不齐。”
【歇后语第49句】:【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无力挽回失败的局面。成语:回天 无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觉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 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深深地陷入绝望和愤慨之中。”
【歇后语第50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歇)指本来无话可说,硬要找些话来说。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搭拉:方言,闲谈,闲扯。
【歇后语第51句】:【 不是好吃的果子】有硬壳的果子,须敲开,谓不是好欺侮 的人。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你 别在老虎嘴上拔胡子来。”
【歇后语第52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释义:年长的兄嫂如同父母。例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可是他们也五男二女,一窝九口,家无隔夜之粮,吃了上顿愁下顿,有心无力帮不了他。
【歇后语第53句】:【一头撞倒南墙】(惯)形容入固执、认死理,碰了钉子或遭到失败也不回头。也形容人立场坚定不动摇。
【歇后语第54句】:煮熟的鸭子飞上天——怪事一桩;弥天大谎
【歇后语第55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错不了】(谚)走路步子放缓点,就不会被绊倒;做事从容谨慎,就不会出差错。指做事出错,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歇后语第56句】:【出污泥而不染】释义:比喻人从污秽的环境中出来,却能保持纯洁的品质,不沾染坏习气。 “污”又作“淤”。例句:田月轩立刻尊敬地说:“对。这就是叔的可贵之处。‘渐于兰则芳,渐于鲍则臭’,叔久居鲍鱼之肆,尚能分别香臭,出污泥而不染,难得呀!”
【歇后语第57句】:【空手打空拳】(惯)形容手中没有钱财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两拳”。
【歇后语第58句】:我和哥哥、弟弟去地里干活,一路上你追我打,到了地里几个人却喷起空来。妈妈说:“你们是走起路来一条龙,干起活来一窝蜂,坐在一块乱嗡嗡。”干了一会儿,我们又蹭到地边歇去了。“这几个孩子,真是吃饭端盆子拿大碗,干活装聋子溜地边。”妈妈的话说得我们很难为情。(陕西·眉县)
【歇后语第59句】:【夹雨夹雪,无休无歇】(谚)雨点中夹杂着雪花,会下得没完没了。 指雨夹雪往往会久雨难晴。
【歇后语第60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脏,就对奶奶说:“奶奶,帮我洗洗手。”奶奶说:“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个好嘴。”(河南·开封)
【歇后语第61句】: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落荒而逃
【歇后语第62句】:阎王殿里开染房——色鬼
【歇后语第63句】:【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谚)酽(yan):浓烈。指清清淡淡,长流不断;浓浓酽酽,不会久远。比喻人际交往,平淡可以保长久,过热往往难到头。
【歇后语第64句】:【针过得去,线也过得去】(谚)线穿在针上,针过去了,线也就过去了。比喻前面的人与事行得通,后面的人与事自然也行得通。
【歇后语第65句】:米筛子挡太阳——难遮盖
【歇后语第66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谚)强人之上还有更强者,蓝天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告诫人不可自满自足,须知高手之上还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歇后语第67句】:【踹浑水】(惯)踹:踩。浑水:不正当的男女之事。比喻抓住别人搞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短处,趁机占便宜。
【歇后语第68句】:骑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歇后语第69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歇后语第70句】:【醉汉嘴里出真言】见“酒后吐真言”。
【歇后语第71句】:【慷他人之慨】用别人的财物做人情,自己并无愧色,却显 得很慷慨大方。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满生总是慷他人之 慨,落得快活。”
【歇后语第72句】:【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须作笔记,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语文图书:“在积累知识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要手脑结 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
【歇后语第73句】:菜锅里炒鹅卵石——不进油盐
【歇后语第74句】:鱼大吃虾,虾大吃鱼——弱肉强食
【歇后语第75句】:【一问摇头三不知】(惯)指什么都不知道。也指人不介入是非,问什么都推说不知。
【歇后语第76句】:【瞎子不怕刀,聋子不怕铳】(谚)铳:火铳,一种旧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为看不见刀砍来;聋子不怕铳,是因为听不见铳的响声。 比喻愚昧无知的人看不到险情,所以做事莽撞。
【歇后语第77句】:【贤臣择主而佐,良禽相木而栖】见“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歇后语第78句】:【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释义: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属无人管束,就会胡乱行动。例句:这时,就听见屋里三人拉扯的声音,接上又是扑通一下响。燕西嚷道:“呵唷!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了。”
【歇后语第79句】:四两棉条子——纺一纺(访一访)
【歇后语第80句】:【按着葫芦扣籽儿】强行全部取走。清代《醒世姻缘传》: “哪像如今听见那乡里有个富家,定要寻件事,按着葫芦抠 子,定要挤他个精光。”
【歇后语第81句】:【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歇后语第82句】:巫婆看病——妖言惑众
【歇后语第83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释义:溃:溃决。蚁穴:蚂蚁洞。比喻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例句:“找教导处,退回去。这样的人,我们不欢迎!”……“高见!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开这个耗子洞。”
【歇后语第84句】:【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谚)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头;不要嫌路远,路越远越有奔头。指目标越是高远,越能磨炼意志,成就大的事业。
【歇后语第85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歇后语第86句】:篱笆上晒菜——挂心
【歇后语第87句】:三叔分家都两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懒做,到如今家里还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着三叔那不争气的样子,数落道:“穷富没扎根,就怕吃饱蹲。懒人能发,谁还用力扒?孩子,听娘的话,快埋头实干吧!”(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88句】:【鸟穷则啄,兽穷则触,人穷则诈】(谚)穷:窘困无出路。触:用头顶撞。指鸟到窘急时,会用嘴啄;兽到窘急时,会用头顶;人到窘急时,会欺诈骗人。 也作“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攫:抓。 佚:乱跑。
【歇后语第89句】:弟弟嘴很馋,吃东西总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像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妈妈见了,指着他的脑门说:“贪多嚼不烂,蛋多孵不匀,你就不能慢些来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0句】:【得意不宜再往】(谚)得到一次心满意足,切不可接二连三再去。指凡事必须知足知止,贪得无厌定会招灾惹祸。 也作“得意之事,不可再做”。
【歇后语第91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谚)将相:将帅、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职。指将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儿应自强不息,奋力进取。
【歇后语第92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谚)连檐瓦:瓦房上放置在檐口的瓦。 出头椽:露在房檐外的椽头。指连檐瓦风来先吹着,出头椽雨来先打着。比喻冒尖人物往往容易先受冲击。
【歇后语第93句】:戏台上敲小锣——帮腔
【歇后语第94句】:【 能舍钱一千,不教一招鲜】一招鲜,能够盈利的独有的技 术。谓一招鲜不能传授给别人。李准《黄河东流去》:“原来 陈柱子有个规矩,就是能舍钱一千,不教一招鲜。”
【歇后语第95句】:岳飞背上刻字——精忠报国
【歇后语第96句】:烂泥坯子贴金身——坏了胎
【歇后语第97句】:【头上有疮瞒不过剃头的】(谚)比喻任何事情无法瞒过知情人。
【歇后语第98句】:慈禧手下的光绪帝——有职无权
【歇后语第99句】:【化缘和尚大手脚】(谚)化缘: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脚:大手大脚,即花钱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劳动挣来的钱,往往容易挥霍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1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