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语,累了就看看!
【谚语俗语第1句】:墙缝里的蝎子一暗中伤人
【谚语俗语第2句】:【破鞋,提不起来】释义:比喻事情十分棘手,或事态非常糟糕,没法说起。也指事情不要再提。例句:(老山头)怔了一刻,把手在膝盖上一拍,叹了口气说:“咳!破鞋,提不起来了!”冯贵堂问:“怎么?拉不过李霜泗来?”老山头摇摇头说:“他不来。”
【谚语俗语第3句】:【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释义:比喻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例句:后来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为,可真是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
【谚语俗语第4句】:妈妈把包忘在了办公室,让我去给她拿回来。我说:“妈妈,你长得比我高,腿比我长,迈的步子比我大。还是您自己去拿吧。”妈妈瞅了我一眼说:“真是使唤嘴不如使唤腿。”说罢自己拿包去了。(山西·长治)
【谚语俗语第5句】:【明水暗道紫花泥】(谚)指雨后夜间行路,在无光照的情况下,看着亮亮的是积水,看着紫花样的是泥坑,看着黑呼呼的才是路。
【谚语俗语第6句】:妈妈要吃萝卜,我也嚷着要吃。爸爸笑着说:“你真是人家拉屎,你屁股眼儿痛。”(河北·唐山)
【谚语俗语第7句】:【拉下马】(惯)比喻使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誉或权力。
【谚语俗语第8句】:【买起马备不起鞍】(惯)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驮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钱办大事,却舍不得花很少的钱办小事。 也作买得起马买不起鞍。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谚语俗语第9句】:【大象口里拔生牙】释义:比喻做事冒险,或触犯强者。例句:那官员每(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谚语俗语第10句】:【一人作罪一人当】(谚)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担。指刑罚只处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连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人犯法一人当。
【谚语俗语第11句】:【怕狼怕虎就别在山上住】(谚)比喻人既然胆小怕事,就干脆别干了。
【谚语俗语第12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惯)1指悬挂在半空中。2形容事情没有着落。3形容没有靠山或根基。4指哪儿也靠不着。 也作上不着天,下不依地。 上不巴天,下不着地。 上不着天,下不挨地。
【谚语俗语第13句】:独臂做饺子———手包办
【谚语俗语第14句】:麻袋里装麦秸——草包
【谚语俗语第15句】: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谚语俗语第16句】:【钟不扣不呜,鼓不打不响】释义:比喻事情做了,总会被人知道。例句:钟不扣不鸣,鼓不打不响。欲人不知,莫若不为。你做的事,外边哪一个不说的?
【谚语俗语第17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时,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让。弟弟又哭又闹,坚持要拿,结果被狠狠地打了顿。妈妈知道了说:“这叫犟人吃犟亏,犟驴挨犟鞭。”(陕西·西安)
【谚语俗语第18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谚语俗语第19句】: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谚语俗语第20句】:【不是吃素的】不吃素,则吃荤,需要油水。指敲诈,动武 等。清代《官场现形记》:“再加派去的委员亦并不是吃素 的,万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了。”
【谚语俗语第21句】:【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没做坏事,心中坦然, 反之则担惊受怕。日间,也说:平生、为人。鲁迅《华盖集续 编》:“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 怎能给恐吓呢?”
【谚语俗语第22句】:【千日琵琶百日琴,告化胡琴一黄昏】(谚)告化:叫花子,乞丐。学好琵琶需要三年工夫,学琴只需百日,至于乞丐拉的胡琴,一晚上就能学会。指琵琶难学,胡琴容易。
【谚语俗语第23句】:【 赢得猫儿丢了牛】所得不足所失。赢,也说:争。成语: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明代《二刻拍案惊奇》:“些小言词莫 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 牛。”
【谚语俗语第24句】:节节草——虚心
【谚语俗语第25句】:【好猫不作声】(谚)指善于捕捉老鼠的猫不出声。常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张扬、不轻浮。
【谚语俗语第26句】:画里的烧饼——不充饥
【谚语俗语第27句】:【不看僧面看佛面】释义:僧:和尚。佛:佛教徒信仰的对象,一般指释迦牟尼。即使不看和尚的面子,也要看佛的面子。意谓要讲情面。例句: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
【谚语俗语第28句】:【捉鳖不在水深浅】释义:比喻做事全在机缘是否凑巧。例句:他心想:“捉鳖不在水深浅,只要碰到手跟前,专找不如一遇。”
【谚语俗语第29句】:弄堂里买报纸——小道消息
【谚语俗语第30句】:【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谚语俗语第31句】:【酒乱性,色迷人】(谚)酒能乱性,使人丧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会酿成祸乱,导致堕败。
【谚语俗语第32句】:大姑娘相亲——羞羞答答
【谚语俗语第33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谚语俗语第34句】:【偷得爷钱没处使】(谚)指暗地里偷来的财物,不敢公开使用。也指发了横财却苦于没有发落处。
【谚语俗语第35句】:无牛狗拉车——将就凑合
【谚语俗语第36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释义: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张:拉紧弓弦,比喻严。弛:放松弓弦,比喻宽。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例句: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你没听到?
【谚语俗语第37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释义: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自”又作“更”、“会”。 “人”叉作“爷”、“依”。侬:我;你。例句:希真对女儿道:“我儿,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必执著,去休,去休!”
【谚语俗语第38句】:【箭在弦上,话在嘴边】(惯)指事情到了不能不说出来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39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释义:老鼠戏弄猫儿,形容胆子过大,不知死活。例句:“[净]是李药婆,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末]衙里唤他。[老旦]便是。[净]你晓得么,老爷令严,出入的都要搜捡。”
【谚语俗语第40句】: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是个狐狸精
【谚语俗语第41句】:【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谚)指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词。 也作“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
【谚语俗语第42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释义:公开的打击容易对付,暗中的袭击难以防备。例句:“偷鱼的要是个行家,就该从咱们爷儿俩眼皮下把鱼偷走,不到那;面\鱼塘去。”“为什么?”“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呀!”
【谚语俗语第43句】:疤子上生疮——坏到一块去了
【谚语俗语第44句】:【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响,借指做事带动了别 人。《平妖传》:“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杨巡检 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的,见婆子说话有些古怪,便认 真了。”
【谚语俗语第45句】:【此处无声胜有声】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更能表达出心意、情感。例句:此刻,他在“长辈”面前用眼泪表达自己的委屈,即可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又会表现出一条刚烈汉子的真情。他这手“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把戏,真是用到了点子上。
【谚语俗语第46句】:【挤破了门】(惯)形容人来得非常多。 也作“挤破了门框”。
【谚语俗语第47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惯)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却埋怨别人。
【谚语俗语第48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释义:比喻颠倒黑白,不辨是非,错怪了人。例句:他祖祖辈辈欺压七里铺人还不够!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心疼肚热,咋下得手打孩子?
【谚语俗语第49句】:【铁公鸡,一毛不拔】一毛,双关,也指一毛钱。借指吝啬, 小气。《香港小说选》:“还有,他尽管铁公鸡一毛不拔,但是 喜欢那些有礼及会讲话拍马的人,有时兴致一来,也会大发 慈悲哩。”
【谚语俗语第50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谚语俗语第51句】:【福是自求多的,祸是自己作的】(谚)福气是自己的行动换来的,灾祸是自己的过错或恶行造成的。 指福与祸都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行为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52句】:【河里无鱼市上取】(谚)河里没有鱼,到市场上就能买到。指出产的地方缺货,聚卖的市场上却有的是。也指这里没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宽点。 也作“河里没鱼市上看”。
【谚语俗语第53句】:坟场里演戏——给鬼看
【谚语俗语第54句】:奶奶说:“六月的韭菜没有九月的韭菜好吃,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九朵菊花下烧酒。”(云南·祥云)
【谚语俗语第55句】:坟地里冒青烟——阴阳怪气
【谚语俗语第56句】:【和气生财】(谚)指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自然就能得到顾客的满意,生意好,多赚钱。为商业场中的常语。
【谚语俗语第57句】:猪咬尿泡——空欢喜
【谚语俗语第58句】:【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谚)比喻人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谚语俗语第59句】:【盆朝天,碗朝地】(惯)形容东西放置无序,乱七八糟。
【谚语俗语第60句】:【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层,掉了一层可以再涂一层,旧时歧视妇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个又再娶一个。
【谚语俗语第61句】:【两袖清风】“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正廉洁。此词确实源自清官。明朝时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机会奉旨进京朝见皇帝,都要带上许多当地的“土仪”(即土特产)去献给皇帝和朝中权贵。当时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谦,在外省当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有一次,于谦也奉命进京面见圣上,但他既不张罗礼物,也不采办“土仪”,而是准备空手前去。有人问他什么缘故,于谦作了一首诗回答:“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中“绢帕”、“蘑菇”、“线香”借指土特产,“阊阎”借指老百姓。为了避免老百姓议论,黎民指斥,于谦做到了“为官不扰民”。后来,人们就把居官清正、一尘不染赞颂为“两袖清风”。
【谚语俗语第62句】:我正玩得带劲,妈妈却一连几次催我去写作业。我没有理会妈妈,继续玩儿。妈妈生气了,大声喝道:“你不要‘老虎不发怒,就把老虎当山猫’。”(安徽·巢湖)
【谚语俗语第63句】:仙姑思几——心野了
【谚语俗语第64句】:雪里梅花——饱经风霜
【谚语俗语第65句】:【—个巴掌拍不响】发生纠纷,双方都有责任。又指力量 孤单,没有配合。成语:孤掌难鸣。清代《红楼梦》:“一个巴 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谚语俗语第66句】:【咬苦瓜尾巴】(惯)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两头尖,表面有许多瘤状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难受。也比喻吃苦,过苦日子。
【谚语俗语第67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谚语俗语第68句】:【事到做时方知难】见“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谚语俗语第69句】:象棋盘上的子儿——有进有退
【谚语俗语第70句】:【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佛寺。去佛寺自是有求,表示 有目的而来。沈从文《边城》:“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就一 定有话说!”
【谚语俗语第71句】:【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释义:比喻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指责。例句:谢庆元像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气得跟鸭公子一样,喉咙都嘶了,倒在床铺上,哼天哼地。
【谚语俗语第72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谚)吃闲饭:只吃饭而不劳动。指男孩子身体发育快,到十岁时,就有力气帮家里做些体力劳动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饭。 男娃不白吃十年闲饭。 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子:对男孩的俗称。
【谚语俗语第73句】:【土地爷放屁——神气】(歇)气:本指气体,转指气势、气派。指自以为了不起,装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也形容有气派。
【谚语俗语第74句】:【城隍庙的鼓槌——一对】(歇)本指鼓槌成对,转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当。
【谚语俗语第75句】:【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扎到水里。讥讽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晓得风险有多大。
【谚语俗语第76句】:鬼晒太阳——无影无踪
【谚语俗语第77句】:【人凭志气虎凭威】人有志气倾述林文案馆网,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秦牧《愤怒的海》:“现在要摩拳擦掌和鬼子拼,你说这些泄 气的话,有什么好处?人凭志气虎凭威。人一没志气,就什 么也不用谈了。”
【谚语俗语第78句】:【捧得高,跌得重】(谚)被人吹捧得越高,跌落下来摔得就越惨重。 指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接受别人的吹捧。 也作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捧得高高的,摔得扁扁的。 抬的高,跌的重。
【谚语俗语第79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谚语俗语第80句】:【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说得冠冕堂皇,心里道德败 坏,形容伪君子。类似的:口里阿弥陀佛,心里强盗劫贼。 鲁迅《坟》:“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 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他们 是很明白的。”
【谚语俗语第81句】:绣花姑娘打老虎——胆大心细
【谚语俗语第82句】:【顺着毛儿摸抚】爱动物(猫狗等),得顺着毛。借指迁就 迎合,或利用特点。类似的:跨顺毛驴。成语:因势利导。 西戎《盖马棚》:“倔毛驴,顺着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冲 着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谚语俗语第83句】:【煞风景】见“杀风景”。
【谚语俗语第84句】:【行得端,走得正】行为端正,没做过坏事情。成语:光明 正大。浩然《艳阳天》:“他敢说,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个 最光明磊落的人。”
【谚语俗语第85句】:天上的风筝———根线在人家手里;把柄在人家手里
【谚语俗语第86句】:【开天辟地头一遭儿】(惯)指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过。 也作“开天辟地第一次”。
【谚语俗语第87句】:【 兵无粮草自散】极言军队给养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质基础。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兵没粮草自散。难道 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散伙么?”
【谚语俗语第88句】:【丑妇家中宝】(谚)貌丑的妻子多安分守己,不会惹是生非,招致麻烦。指娶妻应重在德行,不可一味追求美貌。 也作丑妻薄地家中宝。薄地:贫瘠的田地,薄地无人争,故称一宝。 丑是家中宝,可喜惹烦恼。 可喜:俊俏美貌,招人喜爱。
【谚语俗语第89句】:【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谚)看:看待,对待。千里客:远方来的客人。盛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他们自会把你的美名播得更远更远。指爱好交友的人,美名会传播四方。 也作“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谚语俗语第90句】:【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见“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谚语俗语第91句】:【一问三不知】开头、过程、结局均不知道。一无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骆驼祥子》:“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 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
【谚语俗语第92句】:邻居婆媳两人为点小事又在吵嘴,奶奶忙赶过去劝解道:“你俩都想开点,天天生活在一起,勺子和碗还磕碰呢。该伸的伸点,该蜷的蜷点,不就好了?”(山西·应县)
【谚语俗语第93句】:【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伤害别人,又给一点安慰。成 语: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岁两岁的小孩子,用不着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
【谚语俗语第94句】:【笑面虎】“笑面虎”比喻那些表面和善而实际心狠手辣为人阴险的人。 “笑面虎”的故事来自宋朝人王公衮。史书上记载说,王公衮的祖坟被守墓人挖掘了,事情被发现后,守墓人被官府惩罚,并责令他去王公衮的家里认罪。王公衮不动声色,先是摆酒招待他,后即拔出佩剑杀了这个守墓的人。在周围人的印象中,王公衮平常待人和善,与人交往时有说有笑,这件事之后,人们便称呼他为“笑面虎”。这个俗语与“笑里藏刀”一样,都是形容表面常带笑容而实际上心地狠毒的人。
【谚语俗语第95句】:【安下香饵钓鳌鱼】香饵,引诱的食物。鳌鱼,大鱼。谓设 计引诱,使之就范。明代《水浒》:“英雄不会读诗书,且就梁 山泊里居。准备窝弓收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谚语俗语第96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谚)指家庭内部发生丢人败兴的事,是家家都难免的。
【谚语俗语第97句】:【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歇)瘪:不饱满。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为肚子不饿。
【谚语俗语第98句】:公公背儿媳过河——出力不讨好
【谚语俗语第99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够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艳阳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 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