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典文案-佛家禅语-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佛说孛经》
【佛语禅语第2句】: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佛语禅语第3句】:只要不急于求成,便不会自生障碍;能获得默认默许,一定有拓展空间。
【佛语禅语第4句】:如心境界无有量,诸佛境界亦复然。《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5句】:悟而不度,众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佛语禅语第6句】:【无量功德】 创造一个天堂来赏赐善者,功德至大。
【佛语禅语第7句】:【天天禅语】以宽广的欢喜心,接受过去所写的人生剧本。
【佛语禅语第8句】: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佛语禅语第9句】: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佛语禅语第10句】:物质幸福是低级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则是高级的、上乘的幸福。
【佛语禅语第11句】: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是为做人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12句】:成就福业有四种方法:恒行法施、起大悲心、度化有情、忍辱定静。
【佛语禅语第13句】:要用善的方法,去战胜不善的人。南传《佛教格言·胜利品第八》
【佛语禅语第14句】: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佛语禅语第15句】:【天天禅语】原谅或怨恨,只是一念心;心念一转,能包容一切。
【佛语禅语第16句】:【佛语禅话】将心照顾好,社会祥与;把心安住好,人间有福。
【佛语禅语第17句】:悲心如善咒,能咒死者还活。(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
【佛语禅语第18句】:【佛语禅话】造福者,时时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宽。
【佛语禅语第19句】:幸福的婚姻与家庭就象是香水一样,洒在自己身上,也润化了别人的心田。
【佛语禅语第20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间何处非家人,天下无处不道场。
【佛语禅语第21句】: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
【佛语禅语第22句】:【天天禅语】以佛法做人间事,在人间修佛法行。
【佛语禅语第23句】:说好不熬夜,又过十二点。说好的或许做不好,多少人因此纠结?
【佛语禅语第24句】: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25句】:上山总是吃力的。累了,路边歇一歇,接着再走,不必怨
【佛语禅语第26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小爱充满烦恼,大爱轻安自在。
【佛语禅语第27句】:佛言:我所知法如树上叶,我所说法如掌中叶。《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28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发大心、立大愿,身体力行亲身体悟,德才能显现。
【佛语禅语第29句】:【天天禅语】懂得惜福,就会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佛语禅语第30句】:【言语的多与少】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佛语禅语第31句】:【天天禅语】人起一念善,造一分福,可以汇聚为福气,消弭灾殃。
【佛语禅语第32句】:【佛语禅话】天天苦恼不够、不足,是富有的穷人。
【佛语禅语第33句】:心中有爱的女人是打开的、放松的、全然的,像花儿一样的开放!
【佛语禅语第34句】:不执著真谛,不被俗谛所缚,圆融真、俗二谛,平衡事、理,是为“中道”。
【佛语禅语第35句】:非有子怙,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法句经》卷上,无常品
【佛语禅语第36句】: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佛语禅语第37句】: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买,不使人间造孽钱。
【佛语禅语第38句】:【看人与修养】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佛语禅语第39句】:受谤不辩,是大度,也是小心;是慈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佛语禅语第40句】:【天天禅语】做环保,除了净山、净海、净大地之外,也要净心田。
【佛语禅语第41句】: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观无量寿佛经》
【佛语禅语第42句】:开始和结局我们决定不了,过程我们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主。这就是人生。
【佛语禅语第43句】:我于十二年中,求一个业性如芥子许不可得。《临济慧照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44句】:【佛语禅话】随分随力,涓滴爱心可累积成就大业。
【佛语禅语第45句】:世法不动心,无忧无烦恼,清净趋涅槃,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佛语禅语第46句】:人生中难免有挫折。全力以赴地去努力,会使挫折变成动力。
【佛语禅语第47句】:灯红酒绿,夜夜谎言成灾。就连我爱你都成了口头禅,还说得那么深情那么真。
【佛语禅语第48句】: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佛语禅语第49句】:一切断欲,截意根源,昼夜守一,必入定意。《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佛语禅语第50句】:【天天禅语】爱人自爱、自爱爱人,就是佛心、菩萨心。
【佛语禅语第51句】:乐观者在灾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难。
【佛语禅语第52句】:由能弃小乐,后若见大乐。智人舍小乐,观于后大乐。——佚名
【佛语禅语第53句】: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极乐,有佛无量寿。(当代)夏莲居《净语》
【佛语禅语第54句】:住持有三诀:见事、能行、果断。(宋)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佛语禅语第55句】:【情绪与事业】 一个人情绪的无端变化,常常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佛语禅语第56句】: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5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付出不在多少,他人能受用,就是最大的爱。
【佛语禅语第58句】: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佛语禅语第59句】:若于本性不见能所,如是证知,是名无得。《商主天子所问经》
【佛语禅语第60句】:伦理、敬畏心和德行是当下社会急需又稀缺的良药。
【佛语禅语第61句】:大凡既具备善读书、肯吃苦的秉性,又有一身闯劲并极为自信的人,多不安分。
【佛语禅语第62句】:应该与聪明睿智、学问渊博的善人交往。《经集》第二品,第八章《船经》
【佛语禅语第63句】:【天天禅语】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佛语禅语第64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与烦恼。
【佛语禅语第65句】:平静的心最有力,喜乐的心最有营养,利他的心能成就一切事业。
【佛语禅语第66句】:虽然禅的基本精神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语禅语第67句】:僧信之间不应金钱往来,不可互相借贷,以免纠葛不清,破坏道谊。
【佛语禅语第68句】: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
【佛语禅语第69句】:谁能知死时,所趣从何道?譬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坐禅三昧经》
【佛语禅语第70句】:该做的事,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不该做的事,无论任何困难,也要坚持立场。
【佛语禅语第71句】:【佛心禅语】 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
【佛语禅语第72句】:【天天禅语】大爱人间除苦难,慈悲济世得欢喜。
【佛语禅语第73句】:【天天禅语】人能造业,也能造福;造业是迷信,造福是正信。
【佛语禅语第74句】: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菩提行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75句】:每个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启发,爱心就能被点燃。
【佛语禅语第76句】:佛说:如来说有我,其实并无一个我,而凡夫之人,把假我当做真我了。
【佛语禅语第77句】:如果对自己太过苛求,就会陷入痛苦的泥淖中不能自拔,难免庸人自扰。
【佛语禅语第78句】:【不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的人之所以痛苦,是追求错误东西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79句】:利行——摄持身、口、意行善,利益众生,慈悲济世,即无上功德。
【佛语禅语第80句】: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普贤菩萨体性遍故。《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佛语禅语第81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能知理、惜理、守礼,就是光明磊落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82句】:【天天禅语】无悔无怨,见证慈悲;无忧无求,体证喜舍。
【佛语禅语第83句】:【天天禅语】要活得健康,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人生才会幸福。
【佛语禅语第84句】:【天天禅语】”志工”是将真诚的爱,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并身体力行的人。
【佛语禅语第85句】: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佛语禅语第86句】:【天天禅语】的事,认真投入;远离不对的事,就能转苦为福。
【佛语禅语第87句】:【尽本分得本事】 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佛语禅语第88句】: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佛语禅语第89句】:获得一种人生,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种人生,没有人可以兼而得之。
【佛语禅语第90句】:禅,就好像是哑巴吃蜜,甜味点滴在心头,你只有体会,而不能言传。
【佛语禅语第91句】:【天天禅语】时时清除心中阴影,才能明朗人间事。
【佛语禅语第92句】:用理法规范感情,用道德引导感情,是为处世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93句】:追求也好,抛弃也好,都是在求。只要有求就有苦,知足才能常乐。
【佛语禅语第94句】:人生的学问无论多高,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能照顾好自己的品格。
【佛语禅语第95句】: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佛语禅语第96句】: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佛语禅语第97句】:一切有为即无为,等同一相如阳焰。《大宝积经》卷-。三,善住意天子会
【佛语禅语第98句】:【心灵禅语】 分秒必争,换一个工作方式就是休息。
【佛语禅语第99句】:【天天禅语】人只有感恩的本分,没有埋怨的权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5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