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入骨!

【谚语俗语第1句】:割韭菜不用镰一胡扯

【谚语俗语第2句】:老鼠肉祭神——上不了台面

【谚语俗语第3句】:【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实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上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谚语俗语第4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释义:多向几个老师求教就会本领高强。例句:“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入学习,多认些老师。”

【谚语俗语第5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歇)指人不知危险,胆子太大。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句】:驴头马面——路货色

【谚语俗语第7句】: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谚语俗语第8句】:【一世破婚三世穷】(谚)指破坏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穷的报应。

【谚语俗语第9句】:【瘦骆驼强似象】释义:比喻富贵人家即使衰败了,也比一般人家有钱有势。也比喻某种势力虽已衰落下来,但也不能小看。例句:常言道:“瘦骆驼强似象。”桂员外今日虽然颠沛,还有些余房剩产,变卖得金银若干。

【谚语俗语第10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谚)东西必定自身先腐烂了,然后才生蛆虫。比喻若内部先有弱点或腐败,坏事或奸邪就容易发生滋长。

【谚语俗语第11句】:大家动手干,赛过英雄汉。

【谚语俗语第12句】:这几天,我天天偷抹表姐的口红,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说:“丑人多作怪,癞子找花戴。再打扮,也好不到哪儿去。”(安徽·天长)

【谚语俗语第13句】:【擒虎易,纵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谚语俗语第14句】:【娼妓】“娼妓”指卖淫的女子。娼妓本义并非如此,“娼”和“妓”原本不是双音节的词,娼是娼,妓是妓,只是娼和妓的本义比较接近。古时娼与倡相通,《说文解字》解释说:“倡优,女乐也。”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妓与伎通,《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妓,女乐也。”可见,娼与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艺人。后来,娼和妓的词义发生了转变,均指卖淫的女子,并合二为一,称为“娼妓”。 “娼妓”源于春秋时期。据《战国策》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七闾七百,国人非之。”有记载解释说,这就是指齐国相国管仲开设的公营妓院,所收取的钱财都归国库所有,用于军费开支。这种说法被后人接受,清人纪的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因此,明清时扬州等地的妓院里供奉的祖师爷就是管仲。妓院里不仅设有管仲牌位,妓女们还要给管仲叩头烧香,以祈生意兴隆。从此,一代名相管仲,名誉受损,留下此业被后人诟病。

【谚语俗语第15句】:【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歇)劁(qia。)猪:阉猪,割去猪的睾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两头:本指首尾两端,转指两个方面。指两方面都没落好。 也作劁猪割耳朵——两下受苦。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谚语俗语第16句】: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谚语俗语第17句】: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耻)下流

【谚语俗语第18句】:【门不当,户不对,日久天长必成灾】(谚)结亲的双方,如果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等不相当,勉强结合,久后必生变故。指男女婚配要注意门当户对。

【谚语俗语第19句】:【青天白日说鬼话】(惯)比喻无中生有。

【谚语俗语第20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儿天黑了,就在哪 儿投宿。借指无目标,无计划,做到哪儿算哪儿。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亲家》:“抱了个主意随大流,走着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饿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谚语俗语第21句】:【谈天】“谈天”一词,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家事,大到国事,无所不聊。那么,“谈天”一词源出哪里呢?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孟荀列传》:“邹衍之述,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日:‘谈天衍’。”战国末期,齐国的哲学家、阴阳学家邹衍曾经游历许多诸侯国,针对各国的现状,他常常发表大胆的言论,并写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论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点,其研究方法是从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无边际。人们听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绝,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论却是感到非常困难。后来齐国的人都称邹衍为“谈天衍”。《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邹衍之所言……尽言天事,故日‘谈天’。”这就明确指出“谈天”的初义和出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就把随便的闲谈称作“谈天”或“聊天”了。

【谚语俗语第22句】:【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歇)贾:谐“假”。氏:谐“事”。 形容十分虚假。 也作“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

【谚语俗语第23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谚语俗语第24句】:【围着锅台转】(惯)指烧火做饭,忙家务事。

【谚语俗语第25句】:扯旗杆放炮——生怕别人不晓得

【谚语俗语第26句】:春笋见春雨——日长三寸

【谚语俗语第27句】:【吃柿子单拣软的捏】释义:比喻专找软弱的欺侮。例句:段雨国大眼一瞪:“吃柿子单拣软的捏,你就看我好欺侮!面对上帝起誓,谁扔的谁是乌龟蛋!”

【谚语俗语第28句】:【东场搬到西场,也要三日饭粮】(谚)从东边场地搬家到西边场地,也得要耗费几天的饭粮。指凡搬动一次,总得有不少的耗费。劝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谚语俗语第29句】:张华嫌冬天太冷,不想起床。他妈妈说:“少年小伙子三把火,老人冷得棉花裹。怎么不能应时起床呢?”(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30句】:吃过晚饭,妈妈看天色还早就去备课,可是没备多久天就黑了。妈妈说:“怎么黑得这么快呀?我还没备完一堂课呢!”爸爸说:“天黑做不久,天亮困不久。”(湖南·株洲)

【谚语俗语第31句】:【一山不能存二虎】释义:一个地方不能两雄并存。例句:“一山不能存二虎,它一定不容,就要过来斗了。”

【谚语俗语第32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谚语俗语第33句】:【生处好寻钱,熟处好过年】(谚)寻钱:寻找赚钱的门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赚钱,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钱借物,容易过年。

【谚语俗语第34句】:【关公门前耍大刀】(惯)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大将,善使大刀。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也作关夫子门前耍大刀。关夫子:指关公。 关老爷营前耍大刀。关老爷:指关公。 关帝庙门前耍大刀。关帝庙:祭祀关公的寺庙。

【谚语俗语第35句】:【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门来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罗网。

【谚语俗语第36句】:口吃蜜糖——心里甜

【谚语俗语第37句】:【 骂人不带脏字说话伤人。】浩然《艳阳天》:“你这老太 太,骂人不带脏字儿,沟北边的人爱小便宜,沟南边的人光 爱大便宜是不是?”

【谚语俗语第38句】:贾宝玉和史湘三哭贾母——各有各的心思

【谚语俗语第39句】:【一个虚,百个虚;一个实,百个实】(谚)一个是虚假的,可以怀疑其他也是虚假的;一个是真实的,可以判断其他也是真实的。指从一件事上或一个人的行为中,可以推断出同类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40句】:【墨守】“墨守”意为固执不知改变,如“墨守成规”。现在“墨守”一般用作贬义,而在当初,可具有积极意义。 “墨守”原意指战国时的墨翟守城术,后因称牢固防守为“墨翟之守”。源出战国时期《墨子·公输》。战国时期,公输盘(鲁班)应邀赴楚国帮其作战,楚国因为公输盘(鲁班)会制造攻城云梯,能在战争中取胜,决定攻打宋国。著名思想家墨翟听到这一消息,马上从齐国赶到楚国去劝阻,楚王于是让墨翟与公输盘做攻守演习。墨翟解下衣带作城墙,用木片做武器,作为守城一方。“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围有余”(《墨子·公输》)。意思是说,公输盘多次作攻城的机巧变化,被墨翟多次戳穿给挡回去了;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尽,而墨翟的守城计策还没有用完。也就是说墨翟更胜一筹。楚王看到没有取胜的把握,便改变了攻打宋国的计划。由此,后人遂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是对墨翟的肯定和赞扬。不过,“墨守”今天已不再指守城,而多借此喻固执己见,不肯改进,不求进取。

【谚语俗语第41句】:【破家值万贯】(谚)贯:旧时钱制,每干文为一贯。家业破败以后,家产什物往往还值不少钱。 也作“穷家值万贯”。

【谚语俗语第42句】:【有锤就敲,有炮就放】释义:形容人性情急躁,心直口快,有啥说啥。例句:不能因为自己出于一片好心,自以为看法正确,就可以不看对象,不顾场合,不讲方式,有锤就敲,有炮就放。

【谚语俗语第43句】:【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释义: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例句:水急浪大,找不到水线,就像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谚语俗语第44句】:【成气候】(惯)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谚语俗语第45句】:【戏台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戏,转指办不成事情。

【谚语俗语第46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释义:比喻没有多少好处可图。例句:如今新社会,有钱人家过日子,是寸步难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没有什么大事头了。

【谚语俗语第47句】:红布包柑橘——里外都红

【谚语俗语第48句】:我一外出就乱花钱,爸爸说:“积钱就如针挑土,花钱好比浪冲沙。你这样大手大脚的,就是有座金山也会被你花光的。”(四川·石渠)

【谚语俗语第49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释义:讥讽人说大话吹牛皮,狂妄不自量。“哈欠”又作“呵欠”。例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啊!这不是大手大脚是什么?”朱师傅严肃地说,“那垫铁,每块像饭盒子那么大,从别处动动脑子,也保准能凑齐。”

【谚语俗语第50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无法相处,不能合作。成语:势不两 立。浩然《艳阳天》:“这一回,你这美梦就不用想做成,有你 没我,有我没你!拼了!”

【谚语俗语第51句】:【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谚语俗语第52句】:这次我没考好,回家后垂头丧气。妈妈火冒三丈,说我不争气。爸爸说:“行了,他已经够渴的了,别再往他嘴里塞盐了。”(河南·濮阳)

【谚语俗语第53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谚语俗语第54句】:【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弓之臣】(歇)弓:旧法弹棉花用的弓形工具,谐“功”。讥讽人自以为有功。

【谚语俗语第55句】:【噙着骨秃露着肉】(惯)骨秃:骨头。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56句】:【对着镜子作揖】恭维自己。或说:对着穿衣镜作揖.自己 恭维自己。类似的:鞭炮店失火,恭维自己。成语:自我吹 嘘。《小说月报》(1980,4):“大家对韩老头的印象不错:佩 服他有一手捕蛇、医蛇伤的高艺绝招,尊敬他慷慨助人的善 良心地,偏爱他特别有趣的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 己的精神嗜好。”

【谚语俗语第57句】:奶奶用了多年的龙头拐杖被我弄坏了,我请爸爸又给买了一根新的。奶奶却并不高兴,说:“砸烂旧缸赔新缸,新缸没有旧缸光。”(江苏·邗江)

【谚语俗语第58句】:六十年的皮袄——老面

【谚语俗语第59句】:【财大通神,势大压人】(谚)钱财多了,可以买通神仙;权势大了,可以压众。旧指钱多势大,权钱结合,天大的事也能办成。

【谚语俗语第60句】:【撞到老虎窝里】(惯)比喻闯进极危险的境地。

【谚语俗语第61句】:【鬼画符】(惯)符:道士所画的一种线条或图形,声称能驱鬼辟邪或给人带来祸福。1形容字迹潦草难认。2比喻骗人的谎言或伎俩。3玩弄骗人的伎俩。

【谚语俗语第62句】:【读书人怕赶考,庄户人怕薅草】(谚)赶考:科举时代,读书人前往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薅(h。)草:弯下腰拔草。指读书人怕的是赶考,庄稼汉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最头疼的事。

【谚语俗语第63句】:大海里找剑——捞刀(唠叨)

【谚语俗语第64句】:【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做坏事,没有顾虑。成语:问 心无愧、处之泰然。萧红《呼兰河传》:“走黑路怕啥的,没有 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谚语俗语第65句】:【 千金小姐作丫头卖】指贵重之物,低价处理。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港中鼠须笔售价不贵,每枝不及百元,千金小 姐作、丫头卖矣。”

【谚语俗语第66句】:【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释义:比喻人爱贪小便宜,不论便宜大小,都想得到。例句:元宝{艮元用簸箕搂,对待伙计穷抠搜,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

【谚语俗语第67句】:【走桃花运】见“交桃花运”。

【谚语俗语第68句】:【拆东墙,补西墙】(惯)拆掉东墙用来修补破损的西墙。比喻经济拮据,只能临时应付眼前的困难,没有能力彻底摆脱窘境。

【谚语俗语第69句】:【砍的不如镟的圆】(谚)镟(xuan):用车床或刀刃转着圈地削。指用刀斧砍的不如镟下的圆。 比喻编造的假话不如顺情合理的话可信。也指做事死搬硬套不如灵活应付好。 也作“砍的不圆镟的圆”。

【谚语俗语第70句】:跛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谚语俗语第71句】:【叫向东,不敢向西】(惯)形容非常听话、顺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也作叫朝东朝东,叫朝西朝西。 叫东,就不敢西。

【谚语俗语第72句】:【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惯)形容男女双方品貌相当,十分般配。 也作天生一对,地产一双。 天生一对,地成一双。

【谚语俗语第73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释义:依赖别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说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树树歪,一心靠社会主义,可生产队又说我是累赘……”

【谚语俗语第74句】:【拣了芝麻,丢掉西瓜】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谚语俗语第75句】:妈妈经常劝我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她说:“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三里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76句】:【金玉有余,买镇宅书】(谚)金玉:喻钱财。镇宅:镇守住宅。指有钱人家钱财多得花不了,便买书作镇宅之物,装点门面。

【谚语俗语第77句】:【识人识面不识心】(谚)认识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内心却很难。 指人心难测。

【谚语俗语第78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释义:形容实现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欢乐。例句:骆宏勋听得,举目一观,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谚语俗语第79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惯)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谚语俗语第80句】:党哥和女朋友第一次见面,他急得团团转,女朋友却迟迟不来。他妈担心地说:“可别是辽天地(指空旷辽阔的野地)烤火,一面热啊!”(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81句】:【宁恼远亲,不恼近邻】(谚)宁可惹恼远方的亲戚,也不惹恼紧挨的邻居。指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打交道的左邻右舍,比远居的亲戚重要得多。

【谚语俗语第82句】:【说风就是雨】(惯)比喻说到什么,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说起风就来雨”。

【谚语俗语第83句】:【恶作剧】“恶作剧”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始扪中处,徐日:‘郎君莫恶作剧’。”讲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个僧人。韦生与这个僧人交谈甚欢,感觉非常投机。僧人问韦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样?”韦生爽快答应了。韦生跟着僧人走了十多里地,还没有走到。他怀疑僧人是盗贼,就偷偷地从鞋子里取出弹弓,弹射僧人的脑袋。开始时僧人好像没有感觉,韦生一连射了五次,他才摸着被射中的地方慢声说道:“郎君莫恶作剧(你不要这样开玩笑)。” 恶作剧之风一开,至今还有人变着法效仿,甚至还走出国门,专门设了一个“愚人节”。

【谚语俗语第84句】:【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歇)促织: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运相同的人。

【谚语俗语第85句】:【钱有眼,谷有鼻,飞来飞去无定地】(谚)钱财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随意游动,不会固定在一处。指钱谷是流通的,在人们中间转来转去,不断交换。

【谚语俗语第86句】:【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释义:树好结的桃也好,地好长的庄稼也好。例句:常言道:“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土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离开了土地,农作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前提。

【谚语俗语第87句】:【贵人多忘事】身份高贵的人记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维或 讽刺,现多用于开玩笑。清代《红楼梦》:“你老是贵人多忘 事了,哪里还记得我们?”

【谚语俗语第88句】:【路子宽】(惯)比喻门路多、关系广。 也作路子野。 路子广。

【谚语俗语第89句】:小红在家里常常说起校园里一些同学的长短。妈妈说:“小红,你不能这样爱说别人的短处和缺点。俗话说,劝人一句值千金,说人是非苦井深。如果人家背后也这样说你,你知道了会怎么想呢?”(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0句】:冬天,妈妈要我穿棉衣,我不肯。妈妈说:“河上都盖盖子了还不穿,啥时候才穿?”(江苏·宝应)

【谚语俗语第91句】:妈妈叫弟弟学做点家务,弟弟很不情愿地撇着小嘴,妈妈看他懒洋洋的样子说:“你呀,守着大河会无水喝,守着青山能没柴烧。人不劳动不得富,要多学蜜蜂勤到老,莫学露水一会儿干啊!”(广西·都安)

【谚语俗语第92句】:属蝙蝠的——夜里欢

【谚语俗语第93句】:【描不成,画不就】(惯)形容容貌美丽非凡,难以描绘。

【谚语俗语第94句】:谷糠搓绳——难合股

【谚语俗语第95句】:【看见葫芦想起了瓢】(惯)比喻看见某个人或事物就联想到与此有关的人或事物。

【谚语俗语第96句】:【东沟犁,西沟耙】释义:比喻说话或做事缺乏计划,没有头绪。例句:金莲道:“他就恼,我也不怕他。看不上那三等儿九假的。正经姐姐分付的曲儿不教唱,且东沟犁西沟耙,支使的个小王八子乱哄哄的,不知依哪个的是。”

【谚语俗语第97句】:【瘦狗莫踢,病马莫骑】(谚)瘦弱的狗不可踢它,有病的马不可骑它。比喻对于病弱衰老的人,只应当怜悯救助,绝不可歧视凌辱。

【谚语俗语第98句】:我有个表妹,吃饭很慢。我妈妈说她:“你每顿饭总是从开花吃到败园。”(江苏·沭阳)

【谚语俗语第99句】:密网捕渔——连锅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60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