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经典 深入人心
【谚语俗语第1句】:【饺子】“饺子”,在我国是流行最广颇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是来自文字记载,各自成趣。先说民间传说。古时候,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二十九,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家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是他发明了水饺。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的习俗,这就是过年包饺子的由来。再说文字记载。饺子始于先秦,源于馄饨。据《通雅·饮食》记载,馄饨因浑氏、屯氏两人发明而得名。当时的馄饨,“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馄饨就是原始的饺子。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几只古代饺子,形状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实物水饺,证明水饺历史比较悠久。宋代开始有“贺岁吃角子”的风俗。北方人称“角”为“交”,故而叫饺子。贺岁吃饺子取意“更岁角子”。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饺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饺子初二面”。明代饺子别称“饺饵”、“粉角”、“扁食”等。张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 可见,当时的饺子同现在的制法和品种已很相似。
【谚语俗语第2句】:小舅舅写作业总是东张西望的,精力不集中,气得外公常骂他:“太不专心了,一个麻雀飞过来都要看看是公还是母。”(四川·荣县)
【谚语俗语第3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谚语俗语第4句】:【老虎吃天,没法下嘴】释义:比喻事情大,不知从何处下手。例句:“我们的大计划是老虎吃天,没法下嘴。”
【谚语俗语第5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惯)形容人贪心不足。
【谚语俗语第6句】:【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谚)指阴雨天,开始是牛毛细雨,这雨肯定下不大;雨后下着牛毛细雨,这是天不放晴的预兆。
【谚语俗语第7句】:【见着秃子不讲疮,见着瞎子不讲光】(谚)见了秃子,不要提说“疮”字;见了瞎子,不要提说“光”字。 指说话要看对象,不要犯了别人的‘禁忌或触及别人的隐私。
【谚语俗语第8句】:我和好友小敏吵了一架,从此谁也不理谁了。这件事被妈妈知道了,妈妈对我说:“珠宝不如好友,金银不如知己;万两黄金好买,一个知己难得。做人要心胸宽阔,待友要热情诚恳。去和小敏和好吧!”(宁夏·固原)
【谚语俗语第9句】:【油瓶倒了不扶】见“推倒油瓶不扶”。
【谚语俗语第10句】:【放鸽子】“放鸽子”比喻说话不算数、违约和欺诈行为。自古以来,鸽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义,鸽子还寓意诚信,飞鸽传书就是人们利用信鸽的准确和精准的特性来传递信息。可这代表诚信的鸽子怎么会被人们用“放鸽子”来比喻不遵守诺言,带有欺骗的含义呢?它源自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放鸽子”是诱拐名贵鸽子的行为。偷窃者训练出一种专用的“诱鸽”,混到别人放飞的鸽群中,诱骗鸽群迷失方向,把它们引回到偷窃者的鸽笼中。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两个人,他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约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个人要给另一人飞鸽传信,但到了约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却等来了一只没有携带信的鸽子。他就质问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鸽子不写信,不履行诺言,说话不算数呀!”“放鸽子”一词作为“爽约”的意思就这样流传下来。
【谚语俗语第11句】: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谚语俗语第12句】:照片底板——颠倒黑白
【谚语俗语第13句】:【一人难称百人心】(谚)一个人做事,很难使得人人都满意。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与志趣,谁也无法把大家的意愿统一起来。 也作“一人难合百人意”。
【谚语俗语第14句】:年画上的耕牛——犁(离)不得
【谚语俗语第15句】:【赌钱场上无父子】(谚)指一上赌场,就只认输赢不认人,往往连父子关系也不顾及了。 也作赌场无父子。 赌博场上无弟兄。无弟兄:指连亲兄弟也不认。
【谚语俗语第16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谚)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欢女爱的夜晚。 指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宝贵,不可虚度。
【谚语俗语第17句】:【七嘴八舌头】(惯)比喻众人争相发表意见。也比喻人多嘴杂。
【谚语俗语第18句】:【挂在壁上的团鱼——四脚无靠】(歇)团鱼:鳖。比喻人陷入困境,难以摆脱。
【谚语俗语第19句】:【有理不在声高】吵嚷没有用,必须讲道理。声高,也说: 嗓门儿粗。古华《姐姐寨》:“有理不在声高,不要开口就骂 人,喊人滚!”
【谚语俗语第20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奖励,只求不受处罚,能够平静 地生活。黄谷柳《虾球传》:“今后不管训练和作战,明哲保 身之道,全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八个大字。”
【谚语俗语第21句】: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
【谚语俗语第22句】:【 浑身都是嘴】形容会说话。浩然《艳阳天》:“你们为什么 不讲话呀?人背后浑身上下都是嘴,动真格的了,舌头都让 狗咬去了!”
【谚语俗语第23句】:“一人一个脑,做事没诀窍;十人十个脑,办法一大套。”这句话果然不错。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我怎么也解木出。这时,哥哥走过来,只简单地启发了我几句,就开拓了我的思路。不一会儿,这只“拦路虎”就被我征服了。(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24句】:【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谚)漫天:喻极高。就地:喻极低。交易场中,卖方可以把物价要得很高,买方可以把价钱还得极低。指买卖当中的讨价还价,有着极大的幅度。 也作漫天开价,就地还钱。 满天讨价,落地还钱。
【谚语俗语第25句】:【狗咬包子——露了馅儿】(歇)指泄露了机密,或暴露了真相。
【谚语俗语第26句】:邻村有一家人,儿子把父亲打成了重伤。我爸爸评价说:“这叫宠子不孝,肥田瘪稻。”(安徽·合肥)
【谚语俗语第27句】:三亩竹园出根笋——独一无二;格外珍贵
【谚语俗语第28句】:【铁匠没样,边打边像】边做边学,在实际中逐渐完成。类 似的: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好 吧,你去搞,铁匠没样,边打边像,慢慢来,总有办法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人精明,细心观察情况。语序 亦可换置。池莉《来来往往》:“他不得不谨慎行事,不得不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谚语俗语第29句】:【面和意不和】释义:脸面上和睦,内心里有意见。例句:因他做主管时,得了些不义之财,手中有钱,所居与刘家基址相连,意欲强买刘公房子,刘公不肯,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谚语俗语第30句】:【使的憨钱.治的庄田】(谚)憨钱:大注的银钱。只要舍得花大价钱,就能买到上等的庄田。指要想置好产业,就不可吝惜钱财。
【谚语俗语第31句】:【待字闺中】“待字闺中”是指到了婚嫁年龄,但还没有出嫁的女子。 “闺”,女子的卧室。 “待字闺中”源自《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笄”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周代礼俗,女子年过十五,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年过二十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女子在成年礼上通常会取字。 “待字闺中”这个词的出现不会早于宋代。宋以后,一般家里有子女出生,必定请当地的秀才或者精通民间五术的人,来家里给孩子排出“生辰八字”,然后写到红纸上,收藏起来待用。这种排“八字”的做法在古代被称为“子平术”。这个“子平术”是宋代人徐子平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发展而成的,推算年、月、日等占卜方式,俗称“合八字”。不论男女,到谈婚论嫁时,请命师合一下“八字”。因此,当家里有未嫁的女孩,于是就要找人求“八字”或求人拿“八字”来合,如“八字”合不上,就不能结婚。故“待字闺中”,这里的“字”就解释为“生辰八字”。古人觉得,将要结婚的人的“生辰八字”要保存得非常好才可以,因此结婚后才可以公开“生辰八字”。所以“待字闺中”也就是尚未聘娶的意思。
【谚语俗语第32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歇)原为禅家语。传说羚羊夜宿时,角挂在树上,四肢不着地,使猎狗无从找到。形容诗艺精湛,无疵可寻。今也指人或物销声匿迹,无法寻找。 也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谚语俗语第33句】:【老虎不嫌黄羊瘦】(谚)比喻东西只要还有一点用处,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强者对弱者的掠取,是不计多寡肥瘦的。
【谚语俗语第34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惯)形容事情非常机密,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
【谚语俗语第35句】:【豆子不榨不出油,石头不砸不裂缝】(谚)指豆子要压榨才能出油,石头要猛砸才能开裂。比喻对罪犯不施加压力,就很难使他交代罪行,老实认罪。
【谚语俗语第36句】:飞机里伸出个巴掌来一高手
【谚语俗语第37句】:【 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做事,自己收场,自己解决。或 说:各人的梦各人圆。刘澍德《桥》:“要是单干的话,那就各 人的梦各人圆,用不着聚在一起扯。”
【谚语俗语第38句】:【钻到钱眼里】封建时代用铜钱,中间有孔。指对金钱斤 斤计较。汪幸福《浪迹台湾岛》:“他后来找的老婆与他一 样,钻到钱眼里去了。”
【谚语俗语第39句】:【光打雷,不下雨】释义: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例句:天天开会,说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可是,光打雷,不下雨,我们这个村里呀,去年、前年的卖粮钱还没给全呢!
【谚语俗语第40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儿天黑了,就在哪 儿投宿。借指无目标,无计划,做到哪儿算哪儿。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亲家》:“抱了个主意随大流,走着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饿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谚语俗语第41句】:【曹州兵备——管事宽】(歇)曹州:古代州、府名,唐时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东明、菏泽、成武、曹县和河南兰考、民权等市县地,唐末黄巢起义于此。兵备:即兵备道,明代设在各省重要地方负责整饬兵备的道员。本指曹州地广,兵备道管的面很宽,转讥人爱管闲事或管事过多。 也作“曹州兵备——管得宽”。
【谚语俗语第42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释义: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万夫莫开”又作“万人难敌”。例句:这个岩洞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即使敌人发现了白大姐藏在洞内,她有短枪,敌人也是干瞪眼没得办法。
【谚语俗语第43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释义: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和他从小耳鬓厮磨长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晓得。”
【谚语俗语第44句】:【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歇)美人灯儿:旧时有钱人家小姐等用的灯笼,外观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灯禁不住风吹,转以形容身体弱不禁风。
【谚语俗语第45句】:我班的迟到大王总要到第一节上课几分钟后到。通过家访,老师才知道他晚上看电视总到深夜。老师说:“只愁天亮不愁夜的人,可怎么办呢?”(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46句】:大热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谚语俗语第47句】:【老要颠狂少要稳】(谚)老年人贵在活泼欢快,性格开朗;年轻人贵在庄重踏实,行为稳健。指老年人不可死板,年轻人不可轻浮。
【谚语俗语第48句】:【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歇)指穷困的碰上穷困的。
【谚语俗语第49句】:【演空城计】见“唱空城计”。
【谚语俗语第50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谓看情况如何,以后再看结果。马 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打量你们这些毛贼也成不了器!二 老爷没有工夫和你们磨牙。骑驴看唱本,咱走着瞧!”
【谚语俗语第51句】:【树不打权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谚)树不剪修权枝,就会长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强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对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谚语俗语第52句】:【把死马当活马治】释义: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最后的努力来挽救,寄希望于万一。例句: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像个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烧着眉毛,只好把死马当活马治,立刻请他喝酒吃饭。
【谚语俗语第53句】:【上山容易下山难】释义:下山比上山难走。也比喻事情一经着手干就难停下来。例句:黄为民特别向众人交代,要打起精神,当心掉进山坑里去,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谚语俗语第54句】:【一是一,二是二】(惯)形容说话做事老老实实,是一不二。 也作一则一,二则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谚语俗语第55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见“千里相送,归于一别”。
【谚语俗语第56句】:【梦是心头想】(谚)睡觉所梦到的种种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时心头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梦从想中来。 梦现心头事。
【谚语俗语第57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谚语俗语第58句】:我是女孩,当班长,爱管事,乐于助人,老师、同学都喜欢我,可有个老婆婆说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师说:“结果的树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钉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59句】:【捆绑不成夫妻】(谚)指婚姻是要男女两相情愿的,不能使用强迫的手段。
【谚语俗语第60句】:【把死人说活了】善于说话。死人,也说:木头人。马烽 《刘胡兰传》:“咳,你这两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说活。”
【谚语俗语第61句】:【瞎子扑蚂蚱——有你也抓不住】(歇)指不了解情况,办不成事。
【谚语俗语第62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
【谚语俗语第63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乐天赋,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调。现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个音符,才能演唱出悦耳动听、千变万化的各种音调,我们熟知的音符有七个:1234567,何来五音不全呢?原来,七音符是乐谱中记录声音变化的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五音的说法,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自从人类发现声音存在差异,便开始探求其中的规律。早在先秦,人们正经提出了五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认为五音对应五脏器,所以声音随之变化,如脾对应宫音,它的声音慢而缓;心对应徵音,其声雄壮明快。后来,古人又增加了两个音,即变徵、变宫两音。变徵是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变宫则是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谚语俗语第64句】:【一句话三个谎】极言说谎,不可相信。类似的:除了唾沫 都是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两口子过日子,得真 心换真心,不能一句话三个谎。”
【谚语俗语第65句】:【鸡吃叫,鱼吃跳】释义:吃鸡吃鱼都要吃活的。例句:他算真正品尝到了活学活用、活鸡活鱼的甜头。俗话讲,“鸡吃叫,鱼吃跳”呢。
【谚语俗语第66句】:【枣不济俭】(谚)俭:谷物歉收。 枣不能接济歉收年。指枣一旦歉收,当年粮食也必然歉收;枣丰收,当年粮食也丰收。
【谚语俗语第67句】:桌子光剩四条腿——失面子
【谚语俗语第68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释义:比喻既然怕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汉。例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别活着。
【谚语俗语第69句】:【好吃的菜,不撂筷人】人喜欢吃好的,没有例外。谓人人 向往好事。申跃中《挂红灯》:“朱青又劝他喝酒,吃菜。常 言道:好吃的菜,不撂筷。”
【谚语俗语第70句】:【橄榄枝】“橄榄枝”即油橄榄的枝叶。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这一用法的产生,要从《圣经》说起。《圣经·旧约·创世纪》载,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后,人类繁衍生息,数量越来越多。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的尽都是恶”,使地上充满了强暴。上帝为此而愤怒,决心“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由于诺亚是义人(无罪的人),上帝不忍让他一家人与众恶人一同被除灭,就指示诺亚造一只方舟,带领全家及各种成对的飞禽走兽进入方舟保命。 “当诺亚600岁,2月17日那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势浩大,持续涨了一百五十天。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洪水情况,其时天下滔滔,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诺亚又一次放飞鸽子,晚上鸽子回来时,嘴里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双方交战,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说伸出橄榄枝。鸽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称为“和平鸽”。
【谚语俗语第71句】:【骑着驴骡思骏马】(谚)骑上驴和骡子,可以代步,还想着骑骏马可以更快更风光。指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谚语俗语第72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谚)对别人有一寸的礼让,就会得到别人十倍的回报。指待人处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会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谚语俗语第73句】:老猫教虎——留一手
【谚语俗语第74句】:【小财不去,大财不来】(谚)舍不得投入少量的钱财,就没有大量钱财的到手。指要想有大的收获,必须先付出一定的代价。 也作小财不出,大财不进。 小钱不出,大钱不入。
【谚语俗语第75句】:飞机上吹大号——高调
【谚语俗语第76句】:蚕宝宝吃桑叶——胃口越来越大
【谚语俗语第77句】: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谚语俗语第78句】:吃着海椒[辣椒]训人——说话带辣味
【谚语俗语第79句】:【把火往怀里扒】(惯)扒(ba):拨动。比喻引火烧身,自招祸患。
【谚语俗语第80句】:【脖子里割瘿袋——杀人的勾当】(歇)瘿袋:指生长在颈部的一种囊状瘤,包括甲状腺肿大等。指危及生命的行为。
【谚语俗语第81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释义:顺应发展趋势的就昌盛,违抗发展趋势的就灭亡,比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例句:古人语:“顺页天者昌,逆天者亡。”你若还是不改正,我可就没办法了。
【谚语俗语第82句】:【 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过分,反而害了自己。成语:弄巧 成拙。王蒙《失态的季节》:“我们当时就议论,钱文前途是 远大的,只是方向的问题,方向对了,当然愈聪明愈好了,方 向不对,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谚语俗语第83句】:【家无主,屋倒竖】(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家理事的人,就会乱得连房屋也要颠倒过来。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谚语俗语第84句】:【一家人臭嘴不臭心】(谚)臭嘴:斗嘴,说出些难听的骂人话。指一家人过日子,免不了要顶嘴闹别扭,但总是一心一意过日子的。
【谚语俗语第85句】:【汗毛梢上都长着心眼儿】(惯)形容人非常聪明、机警。
【谚语俗语第86句】:屁股上挂个死老鼠——假充猎(里)手
【谚语俗语第87句】:【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谚语俗语第88句】:【拿人血染红顶子】见“用人血染红顶子”。
【谚语俗语第89句】:我家的地与王叔叔家的地紧挨着。每年耕田的时候,他总是把我家的田埂犁走一点,弄得田埂越来越窄了。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真是种田种得刁,田埂走得猫。”(河南·信阳)
【谚语俗语第90句】: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谚语俗语第91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场面。
【谚语俗语第92句】:刀尖上耍杂技——硬逞能;瞎逞能
【谚语俗语第93句】:【万年历】在历法中,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万年历”可推算出前、后若干年的具体日期。由于前后跨度时间长,人们称之为“万年历”。其实,这是对“万年历”一词来源的误解。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时间的日晷,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于是,祖乙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天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头银发。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原来,《万年历》是以创立者的名字命名的。
【谚语俗语第94句】:【小麦剃了头,高梁没过牛】释义:小麦收割完时,高梁长得像牛那样高了。例句:这里的小麦大部已经收割完了。“小麦剃了头,高梁没过牛。”四下一片片的秋高梁,腰身高大,郁郁葱葱,一棵棵头顶上,像伸出了把枪,叶子支绷着,像大叫驴耳朵。
【谚语俗语第95句】:【烂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坏水】释义:老倭瓜:成熟的南瓜。比喻人坏主意多。例句:可他心毒手狠,像个烂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坏水。
【谚语俗语第96句】:【绊住脚】(惯)比喻被人或事所纠缠,行动受阻,不自由。 也作“绊住腿”。
【谚语俗语第97句】:【鞋子合脚走得快】(谚)比喻做事彼此间合力配套,进展自然就顺利。
【谚语俗语第98句】:【割鸡焉用牛刀】(谚)宰割一只鸡,哪里用得着屠牛刀。比喻小题不必大做。 也作割鸡焉用牛刀手。牛刀手:宰杀牛的把式。 杀鸡不用牛刀。
【谚语俗语第99句】:【有牛使牛,没牛使犊】以次者代替。犊,也说:驴。电视 剧:“俺也是没有办法,她爹病了,只好没牛使犊,让孩子也 帮着抬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