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俗语,人气超高!
【谚语俗语第1句】:【老虎嘴里掏食】释义:比喻不看对象,自找倒霉。例句:“为了一只鸽子,我敢从老虎嘴里掏食儿去?我不敢闯这个祸。”
【谚语俗语第2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惯)程咬金:唐初大将,一些白话小说常常把他描写成鲁莽憨直的人,武艺虽不甚高强,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给对方造成威胁。比喻事情在进展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扰。 也作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
【谚语俗语第3句】:屁股上挂个死老鼠——假充猎(里)手
【谚语俗语第4句】:【有心炒豆,不怕锅响】(谚)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锅里的豆子爆响。比喻决心要做某事,就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干扰。
【谚语俗语第5句】:【小孩嘴里掏实话】见“孩子嘴里讨实话”。
【谚语俗语第6句】:狗尿苔做点心馅儿——不成仁(人)儿
【谚语俗语第7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谚)黑夜打早起身赶路,可路上还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动快,还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满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还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谚语俗语第8句】:【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谚)有钱有势时,不管相识不相识都来结识;贫穷潦倒时,就连亲戚也不来接近。指人情冷暖,嫌贫爱富。 也作富贵人求合,贫穷亲不睦。 富贵有亲朋,贫困无弟兄。
【谚语俗语第9句】:他光指使别人干活,自己却不动手。叔叔说他是“猪八戒犁地,光仗嘴拱”。(河南·民权)
【谚语俗语第10句】:芦苇塞在竹筒里——空对空
【谚语俗语第11句】:我的头摔破了,弟弟不停地说风凉话。妈妈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穷不帮,富不帮,挖稀泥背洋枪。”(山东·单县)
【谚语俗语第12句】:王二麻子种牛痘——后悔晚矣
【谚语俗语第13句】:【更上一层楼】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谚语俗语第14句】:核桃树旁种棉花——软硬兼施
【谚语俗语第15句】:【人活脸,树活皮】(谚)人活着,就凭着一张知荣知耻的脸面;树活着,就凭着一层通脉护树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名节,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人活脸面树活皮。
【谚语俗语第16句】: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谚语俗语第17句】:【趁热打铁,趁早治病】见“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
【谚语俗语第18句】:【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坚持练习,感 到手生,容易荒废。类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红楼梦》:“我在扬州,也听得讲究过,也曾学过,只是 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谚语俗语第19句】:【门神】门神画像多为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传说唐太宗即位后身体很差,夜间多做噩梦,常见群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凄厉呼叫。群臣建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果然,太宗不再梦见闹鬼。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效果依然。后流传民间,人们在画像两边添加一副对联“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与画像一起贴于门上,镇守宅门。门神的形象很多,还有钟馗、穆桂英、四大天王等。与其他神祗相比,门神所受礼遇较差。每逢新年,户主买一张新画像,把旧的撕掉,然后贴上就算完事,所谓“旧桃换新符”,没有供品也没有鞭炮迎送。难怪有一剧本写门神满腹委屈请玉帝另选高明,要撂挑子不干了。
【谚语俗语第20句】:【戴有色眼镜】(惯)比喻带着偏见或成见看待人或事。
【谚语俗语第21句】:黑瞎子怀孕——熊包(比喻软弱无能的人)
【谚语俗语第22句】:【痴人前不得说梦】(谚)指面对痴呆的人,不可说梦,以免其当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痴人没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对有深层含义的话没法理解。
【谚语俗语第23句】:【打要打金刚,压要压霸王】(谚)金刚:护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项羽,勇力盖世。指是英雄好汉就要敢于向强者挑战,打压弱者是卑劣的行为。
【谚语俗语第24句】:【人未伤心不得死,花残叶落是根枯】(谚)指人如果没伤害到心脏,还不至于死去,就像花根未枯,花瓣花叶不会凋落一样。
【谚语俗语第25句】:【风过草抬头】指情况又恢复原状,反弹。电视新闻:“我 们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发生风过草抬头的现象。”
【谚语俗语第26句】:【讲风凉话】见“说风凉话”。
【谚语俗语第27句】:最近,弟弟因迷恋上玩游戏机,学习成绩像坐滑梯似的急速下降。妈妈严厉批评他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勤奋,谁的瓜儿就结得大如盆;谁偷懒,谁的瓜儿就结得像小碗。你现在这样,怪谁呀!”(甘肃·兰州)
【谚语俗语第28句】:【碰翻了五昧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头】(歇)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成样样全”。
【谚语俗语第29句】:水面上的影子——清高
【谚语俗语第30句】:【三句不离本行】说话常与自己的行业有关,或只关心本 位工作。张扬《第二次握手》:“我说玉菡,你真是三句不离 本行,研究了多年病毒遗传理论,一开口就是因子。”
【谚语俗语第31句】:【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弓不弯,射不出箭;理不直,说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复辩论,越辩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谚语俗语第32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释义: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顺从地跟他生活下去。这是封建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例句:你我是有情有义,可我们是阶级兄妹,咱们决不搞旧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一套。
【谚语俗语第33句】:仙女下几——飘飘然
【谚语俗语第34句】:【乌眼珠见了白银子】(惯)黑眼珠看见了白银子,死死地盯着不放。形容人见钱眼开,十分贪婪。
【谚语俗语第35句】:【拉皮条】(惯)指为男女搞不正当的关系牵线搭桥。 也作拉皮条纤。 牵马拉皮条。
【谚语俗语第36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谚)在家中一切事都好办,出门在外,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旧指出门在外,总不如在家方便。
【谚语俗语第37句】:一天,妈妈算命回来笑呵呵地说:“算命先生说我再过一年必会发大财。”爷爷听了说:“算命的不说好,酬金哪里讨!甭信那些个没根没据的话。”(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38句】:【毒蛇黄鳝分不清】(惯)黄鳝:鱼,像蛇而全身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坏人。
【谚语俗语第39句】:演员出台——粉墨登场
【谚语俗语第40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谚)竟:强。惮: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强健;自身强健,还怕什么病。指自我坚强,就不惧外患。
【谚语俗语第41句】:【吊死鬼说媒——白绕一番舌】(歇)绕舌:迷信传说吊死鬼的舌头伸出嘴外很长,说话时要把舌头绕起来。绕:谐“饶”。指白费一番口舌。
【谚语俗语第42句】:【光棍不吃眼前亏】(谚)光棍:识时务、头脑清醒的人。指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不使自己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吃亏受辱。 也作好汉不吃眼前亏。 明人不吃眼前亏。
【谚语俗语第43句】:【老鼠上房——不是发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将有大的事件发生。
【谚语俗语第44句】:【扛起竹竿进城——不晓得转弯】(歇)比喻人不知道变通。
【谚语俗语第45句】:【放虎归山,必成大害】(谚)比喻放走强敌,必定会带来难以估料的后患。 也作放虎归山,自留祸根。 放虎归山,终是后患。
【谚语俗语第46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跳】经过比较,才发现巨大的差别。 比,也说:说,算。张贤亮《邢老汉和他的狗的故事》:“这个 账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就等于我们一个人定 的一半。”
【谚语俗语第47句】:【里外不是人】(惯)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谚语俗语第48句】:【看人下菜碟儿】(惯)比喻根据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来分别对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见人下菜碟儿。
【谚语俗语第49句】:我看见别的小朋友吃雪糕,要爸爸也给我买一支。吃着雪糕,我看见另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玩具枪,又缠着爸爸给买。爸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进了屋子想上炕。”(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50句】:【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谚)时势:当时的形势。指英雄人物能创造时势,时势也能造就英雄。
【谚语俗语第51句】:【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事 出《西游记》。此语指相差太大。成语:大相径庭。海外梁 厚甫《海客随笔》:“有时谈到某一政客的出身和背景,与事 实之相去,如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加以纠正的人。”
【谚语俗语第52句】:看着弟弟的作文本,叔叔笑着说:“作文写得倒不错,但怎么像是石灰浆写文章,尽是‘白字’啊!”(云南·昆明)
【谚语俗语第53句】:【生米成了熟饭】(惯)比喻已成事实或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饭。 生米做成了熟饭。 生米焖熟了饭。
【谚语俗语第54句】:【有鸡子叫天明,没有鸡子叫天也要明】(谚)天明不靠雄鸡报晓。比喻离开了某个人,事情照样进行。
【谚语俗语第55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浩然《艳 阳天》:“咱们是井水不把河水犯,后脊梁对着后脊梁,各走 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儿!”
【谚语俗语第56句】:【生疮不晓得化脓,放屁不晓得脸红】(惯)斥责人不知羞耻或不懂道理。
【谚语俗语第57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见“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谚语俗语第58句】:【放邪火】(惯)比喻造谣诬陷。 也作“放野火”。
【谚语俗语第59句】:【要打看娘面】(谚)要责打孩子,也要给孩子母亲留些情面。指母亲的情面重。也指采取行动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谚语俗语第60句】:【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听了等于没听。或说:一个耳 朵听,一个耳朵出/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东耳朵进,西耳朵 出。成语:充耳不闻。老舍《正红旗下》:“对这些消息,他高 兴呢,就想一想;不高兴呢,就由左耳朵进来,右耳朵出去。”
【谚语俗语第61句】:【丈夫】“丈夫”指女子的配偶。最初,“丈夫”是用来称成年男子的。《谷梁传·文公二十年》日:“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说文》在“夫”下释“丈夫”,谓“周朝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日丈夫。”古时称男性为“丈夫”,有时还有气度不凡的意思,犹言“大丈夫”。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至于“丈夫”转义成为女子配偶之称,则源于我国一些部落的抢婚陋习。在这些部落里,女子选择夫婿,以一定的高度为主要条件,一般以身高一丈(那时一丈相当于今天七尺)为标准。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据此,女子称其所嫁男子为“丈夫”。随着时代的变迁,部落融合,“丈夫”这一称谓相沿至今,而“抢婚”则变成了有的少数民族的嬉闹婚俗。
【谚语俗语第62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谚语俗语第63句】:【蛤蟆跳在戥盘子里——自称自赞】(歇)戥盘子:戥子(一种测定贵重物品或药品重量的小秤)一端盛放所要测定重量的物体的小盘子。称:本指测定重量,转指称赞。 指自己称赞、夸耀自己。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蛤蟆跳在戥盘——自称自赞”。
【谚语俗语第64句】:【得意不宜再往】(谚)得到一次心满意足,切不可接二连三再去。指凡事必须知足知止,贪得无厌定会招灾惹祸。 也作“得意之事,不可再做”。
【谚语俗语第65句】:【儿要自养,谷要自种】释义:借指要自己靠自己。例句:“旁人咱不管,咱只管咱个人。‘儿要自养,谷要自种。’我的主意我会拿,完了。”
【谚语俗语第66句】:八岁时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好长时间不骑了,这天骑车竟然摔了一跤。奶奶说:“这真是唱戏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铁的三天不打手生。”(江苏·如皋)
【谚语俗语第67句】:【苍蝇不抱无缝的蛋】释义:比喻事物有了漏洞才会被人钻空子。“抱”又作“叮”。例句:有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谚语俗语第68句】:【—根筷,两半截】折成两半,对半平分。菡子《纠纷》:“财 产分配刘二有没有份,大家议定:一根筷,两半节。”
【谚语俗语第69句】:【泼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释义:比喻事情已做了,不可挽回。例句:有的说:“泼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接受教训,互相监督,今后别犯这样的错误就是了。”
【谚语俗语第70句】:冬天的茅草夏天的葱——叶枯根烂心不死
【谚语俗语第71句】:【用人血染红顶子】(惯)顶子: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用宝石、水晶、珊瑚、金属制成,以其质料和颜色表示一定的品级。比喻靠害人来谋取官职。 也作“拿人血染红顶子”。
【谚语俗语第72句】:那年,李兵家遭了火灾,我爸主动给他们送去了四袋麦子。今年我家遭了贼,粮食全被偷走了,这时李兵的爸爸忙给我们送来八袋麦子。妈妈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啊!”(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73句】:剃头的刀布——脏透了
【谚语俗语第74句】:爸爸卖菜很晚还没回来,哥哥说:“要是我去卖,早就回来了。”妈妈接过话说:“你呀,仨钱买,俩钱卖,不图卖钱只图快。”(河南·偃师)
【谚语俗语第75句】:【打盆儿还盆儿,打碗儿还碗儿】(谚)指损坏了什么,就必须照样赔偿人家什么。也指在什么问题上得罪了别人,就必须在这方面向人赔礼道歉。
【谚语俗语第76句】:湿柳做桥——歪歪扭扭
【谚语俗语第77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释义:比喻做事不怕担负责任。例句:先锋道:“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谚语俗语第78句】:妈妈叫我洗菜,我才洗菜,叫我扫地,我才扫地,从来没主动做过啥。妈妈说:“你呀,就像蛤蟆一样,点一下跳一下,不点就不跳。”(四川·雅安)
【谚语俗语第79句】:【耳朵磨出了茧子】(惯)茧子:趼子,手掌或脚掌的某些部位因摩擦过多而生成的硬皮。形容对某些话听得太多而厌烦。 也作耳朵都听起茧了。 耳朵眼儿听得长茧子了。
【谚语俗语第80句】:黄鼠狼躲在鸡棚里——不是偷鸡也是偷;想偷鸡(想投机)
【谚语俗语第81句】:船上失火——有底
【谚语俗语第82句】:【只认银钱不认人】(惯)指人过于看重钱财,根本不讲人情。
【谚语俗语第83句】:【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例句:“敌人是‘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谚语俗语第84句】:【井里蛤蟆没见过多大的天】谓知识少,见识浅,眼光短。 成语: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清代《醒世姻缘传》:“所以连青 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走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 日。”
【谚语俗语第85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谚)情:实情。知道了实情,就不会责怪对方;怪罪对方,往往是不知道实情。指对人的责怪,往往出于不知情。
【谚语俗语第86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一词语一般是指夫妻从小一起长大,恩爱有加。典出李白《长干行》。大诗人李白喜游览,唐开宝十四年,28岁的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天,他同朋友在长干桥一带游览,突然听到一曲委婉幽怨的西曲歌,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代诗仙,幽情迸发,挥笔而就《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是乐府诗,写的是一个居住在南京长干里的年轻女子,思念在远方做生意的丈夫的离愁别绪,情感真切,表达细腻。特别是诗的前六句描写的意境非常好,清纯无瑕的童年记忆,亲密无间的戏耍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回味悠长,妙不可言。青梅、竹马既是儿时的玩物,又是纯真童趣升华的媒介,为未来的爱情做好铺垫。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典出诗仙之手,既浪漫,又真切。
【谚语俗语第87句】:【守身如执玉】释义:爱自身的名誉如爱护璧玉一样。例句:试看古圣先贤,守身如执玉,到临死时候,还是一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光景。
【谚语俗语第88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缺少实践能力。张洁《无字》: “她对知识分子是太了解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眼前就放着 那么一个样板。”
【谚语俗语第89句】:自行车爆胎——气崩了;气炸了:泄了气
【谚语俗语第90句】:钻井出油——全靠压力
【谚语俗语第91句】:【吃错了药/吃错了耗子药】做事反常,颠三倒四。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吃错药了吧?她是我老婆,还是你 老婆?”
【谚语俗语第92句】:【君子不记小人过】见“大人不责小人过”。
【谚语俗语第93句】:【肥猪拱庙门送来的好事】意外的收获。张恨水《八十一 梦》:“许多人想走赖夫人这条路子,花钱受气,总走不通,你 瞧,我这里可是肥猪拱庙门,她自来。”
【谚语俗语第94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谚语俗语第95句】:【水果生熟看在皮】释义:比喻从外表就能看出事物如何。例句:古谚语说:“水果生熟看在皮。”金夫人仔细瞧了半晌,更觉得内里有名堂。
【谚语俗语第96句】:【锅不热,饼不靠】对人不热情,团结不了人。陈登科《移 山记》:“锅不热,饼不靠,父不疼,子不孝。”
【谚语俗语第97句】:【豆腐拌成肉价钱】花费太大,成本太高,不值得。类似 的:萝卜花了肉价钱。茅盾《子夜》:“好!为了舍不得那四 成烂账,倒又赔上十倍去,那真是豆腐拌成肉价钱的玩意!” 肥水不流外人田为自己人着想,不让外人占便宜。海 外张爱玲《沉香屑》:“这回子可趁了心了,自己骨血,一家子 亲亲热热的过活吧,肥水不落外入田。”
【谚语俗语第98句】:【十个指头咬着都疼】(谚)比喻骨肉情深,无论伤着哪一个,都一样心疼。 也作十个指头咬咬哪个都疼。 十个指头扎了哪一个都是一样疼。
【谚语俗语第99句】:【无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没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来;转指话说了也是白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