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金句,句句精辟透彻!
【谚语俗语第1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谚)少吃点,有滋有味;过饱了,会伤肠胃。指饮食要有节制。
【谚语俗语第2句】:狗咬叫花子一畜生也欺穷苦人
【谚语俗语第3句】:【有鸡子叫天明,没有鸡子叫天也要明】(谚)天明不靠雄鸡报晓。比喻离开了某个人,事情照样进行。
【谚语俗语第4句】:蚂蚁说成大象——吹得不像样
【谚语俗语第5句】:【观棋不语真君子】(谚)指从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发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养的君子。 也作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言真君子,看着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谚语俗语第6句】:【三年护林人管树,五年护林树养人】(谚)栽树育林,三年之内人要费神打理,五年之后,树木长大成林,就能给人带来利益。指栽树育林初时辛苦,往后受益无穷。
【谚语俗语第7句】:【老子天下第一】(惯)指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可比。 也作“老子天下称第一”。
【谚语俗语第8句】:邻居二哥高考落榜。“真是个驴不打不拉磨,人不打不成器。”大伯气得一边嚷嚷一边要抄棍子打他。“一句鼓励话,胜过十次打。”大婶忙阻拦大伯,“条条道路能通罗马,七十二行,行行阳光道,干别的也照样会有出息的!”(湖南·浏阳)
【谚语俗语第9句】:一天中午,奶奶在锅灶里给爷爷烤了一个馍,拿出一看,馍全身是灰。奶奶又是用手拍,又是用嘴吹。爷爷看见了说:“能吃带灰的,不吃嘴吹的。”(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10句】:【翻老底】见“揭老底”。
【谚语俗语第11句】: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谚语俗语第12句】:【千年的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谚)千年的老房是不断更换主人的,经过修整,照样和新房一样。指房舍没有定主,只要修整,自会旧貌换新颜。
【谚语俗语第13句】:【强扭的瓜不甜】(谚)比喻用高压手段强迫人去做事情,不会有美满的效果。多用在男女婚姻上。 也作强扭的瓜儿不香甜,强迫的婚事不和美。 强拧的瓜不甜,强拔的苗不长。
【谚语俗语第14句】:【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谚语俗语第15句】:麦克风前吹喇叭——里外响(想)
【谚语俗语第16句】:过了白露的庄稼——天不如一天
【谚语俗语第17句】:【 鲁班门前弄大斧】鲁班,战国时期有名的木匠。此句表 示:在内行人面前卖弄自己,太不自量。成语:班门弄斧。 贾平凹《废都》:“得了得了,锺主编是什么人,你别鲁班门前 抡大斧!”
【谚语俗语第18句】:头痛抓脚跟——弄错了地方
【谚语俗语第19句】:【日思夜梦】(谚)白天想的什么,夜间就容易梦到什么。指入睡觉做梦,往往是醒时心里想的事情,睡着后反映到梦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谚语俗语第20句】:【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事情本不合法,也无凭据,无法公 开讲理。相关的:有处告状,没处拿人。清代《儒林外史》: “认却认得,这话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有什么方法!”
【谚语俗语第21句】:【小报告】人们把告黑状等目的不纯的报告称为“小报告”。这种“小报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见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奏折参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唐代时规定,由“下之所以达上的”官文书有“表、状、笺、启、辞、牒”等六种形式。到明代时,朱元璋通过改革,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许大臣之间写秘密奏折,报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内容一定属于机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晓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议之外的一种非正式文书,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强、无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参与等特点,类似于现在的小报告。从洪武时期实行密奏形式,永乐之后逐渐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围更加广泛。密疏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报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条控制官员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为心术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机会和条件。被人暗算了,还不知道是谁。
【谚语俗语第22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锅】(惯)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过日子不知计划和节省。
【谚语俗语第23句】:吃进狼嘴的羊肉——吐不出来
【谚语俗语第24句】:【有死罪,没饿罪】(谚)在法律条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没有判人饿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让他吃饭。
【谚语俗语第25句】:眼瞎耳聋鼻塞嘴哑———窍不通
【谚语俗语第26句】:八字才开笔——差一半
【谚语俗语第27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对事情没有否定的根据,也没有肯 定的根据。信,也说:听。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风水先 生的话我本来也不怎么认真,可是,虽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谚语俗语第28句】:昨晚还是哗哗大雨,今早却晴空万里。妈妈看了看天,蛮有把握地说:“善晴定有恶阴。”果然,中午太阳刚扭头,就轰雷闪电地下起滂沱大雨来。(山东·临沂)
【谚语俗语第29句】:【 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人的爱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报》(1981,4,7):“俗话说,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很 多人因职业、年龄、气质、生活习惯不同,而有独特的消费要 求,怎可强求一律?”
【谚语俗语第30句】:【煮夹生饭】(惯)夹生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比喻做开头没做好、以后也很难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继续做先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31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谚语俗语第32句】:狐狸精放屁——陉气;妖气;一股邪气
【谚语俗语第33句】:【露马脚】现代人们用“露马脚”来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关于露马脚,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贫寒,参军后与一位在军中长大的姓马的姑娘结婚。马氏聪明贤惠,相貌也不错。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夫人被封为皇后。马皇后苦尽甘来,尽享荣华富,但也有令她苦恼的隐衷。她深居简出,每当与外人接触时,总是长裙拖地,把双脚盖住。原来这位皇后,没有缠足,长有一双“天足”。在封建时代,女子大脚,本来就是一大忌讳,何况皇后呢?一天,马皇后坐轿到金陵街头,当然她不会忘记隐藏那双“天足”,不料一阵大风掀起了轿帘,马皇后的脚露出来了。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金陵城。于是“露马脚”一词就像一阵风刮到了民间。这是“露马脚”一词来源的主流说法,影响很广。
【谚语俗语第34句】:【东家长,西家短】(惯)指议论人家的是非短长或谈论别人的家事。
【谚语俗语第35句】:【水沟不通四处流】(谚)水流的渠道如果不畅通,就必定四处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达,必定造成麻烦。
【谚语俗语第36句】:屠夫送礼——提心吊胆
【谚语俗语第37句】:【大乱住城,小乱住乡】(谚)指世道荒乱不安定时,大局动荡避在城里比较安全,局部骚动避在乡里比较安定。 也作“大乱避城,小乱避乡”。
【谚语俗语第38句】:【心急喝不了热锅粥】谓操之过急,达不到目的。类似的: 性急吃不上热豆腐。陆文夫《围墙》:“其实大可不必,心急 吃不了热粥,你不让虱子叮,就得被蛇咬,脱光了膀子是会 伤风的,这是经验。”
【谚语俗语第39句】:【花开花谢自有时】释义:花开、花落都有一定的时间。旧喻人走运或背时都是命中注定的。例句:花开花谢自有时。……来此应举,不想时乖命蹇,差过黄榜限期,试官不容入试,教我无可奈何。
【谚语俗语第40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谚)没有农业,社会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足;没有商业,人民的经济生活就不活跃。指社会上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行。
【谚语俗语第41句】:【三世仕宦,方解着衣吃饭】(谚)接连三辈人居官为宦,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饭。指吃饭穿衣如同一门学问,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条件改善后,自然会对吃饭穿衣讲究起来。 也作“三世做官,方会着衣吃饭”。
【谚语俗语第42句】:【打蛇随棍上】释义:用棍子打蛇,蛇倒顺着棍子爬上来了。比喻因势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练,打蛇随棍上,一步步追入。
【谚语俗语第43句】:独生子牛牛在家里说一不二,让爹妈伤透了脑筋。姥姥见了说:“独子难教,独木难烧,我看这牛牛真是块难上色的布料!”(山西·临猗)
【谚语俗语第44句】:病人遭雷打——天灾人祸
【谚语俗语第45句】:【结婚】“结婚”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民俗说。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固定的婚姻,每当黄昏,便自由结合择偶而居,这种婚俗,至今还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现在还实行走婚。所以,汉民族把最早的“黄昏夫妻”称之为“结昏”。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实行,语言学家便把曾经标志混乱婚姻的“结昏”改为“结婚”。“婚”字的衍变,是混乱婚姻向文明婚姻过渡的见证。另一种说法是阴阳说。《礼记·昏义》孔颖达疏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这就是说,把婚礼安排在昏时进行,是取其阴来阳往的意思。“阴来阳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白天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阴阳交替之时,即是黄昏。另一层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亲迎新娘,新娘在临近夜晚时来到夫家。这种自然的阴阳和人事的阴阳相结合,正好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人看来,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礼这一重要礼仪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阴来阳往和天的阴来阳往相配合,这种婚礼就合乎天意,婚姻就会获得美满幸福,同时也会给通婚的两个家族带来福泽。所以婚礼必须在昏时举行。这是“结婚”一词的原意,现在结婚仪式不据泥于黄昏,“吉时”在中午居多。
【谚语俗语第46句】:【出污泥而不染】(惯)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
【谚语俗语第47句】:千年铁树开了花——枯木逢春
【谚语俗语第48句】:大海退潮——水落石出
【谚语俗语第49句】:【杀人不见血】(惯)杀了人连血迹都没有。形容人很阴险,害人不留痕迹。
【谚语俗语第50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谚语俗语第51句】: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以大欺小
【谚语俗语第52句】:石鸡上南山——略咕略(各顾各)
【谚语俗语第53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秋季三个月,亦可解释为三 年,谓别后思念深切。语出《诗经》。张孟良《儿女风尘记》: “六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想你呀!”
【谚语俗语第54句】:【墙上画的饼——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际作用。
【谚语俗语第55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谚语俗语第56句】:村里不少人都说一邻居在沈阳挣钱多,爸爸说:“黄鳝大,窟窿眼也粗。”(安徽·枞阳)
【谚语俗语第57句】:炸药的捻子——点就着
【谚语俗语第58句】:【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谚)宁可迎娶大户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户人家的女儿。指大户人家的婢女往往知书识礼,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养。
【谚语俗语第59句】:吃完了分给我的一份儿点心,我又要去拿弟弟的,妈妈拍了一下我的手说:“一脸子驴毛,还想混着吃马料,一边去!”(河南·桐柏)
【谚语俗语第60句】:【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原指宗教修行,功德圆满。借指某 一人成功,有关的人均得到好处。姚雪垠《李自成》:“这事 一办成.你就一步登天。你们一家人的日子也马上苦尽甜 来。古语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谚语俗语第61句】:每逢妈妈让我写作业时,我就说:“明天写吧,明天写吧!”一天,妈妈又听我这样说时便说:“不惜寸阴在今日,必留遗憾在明天啊!一定要珍惜时间啊!”(河南·内黄)
【谚语俗语第62句】:扒着软梯上飞机——高攀
【谚语俗语第63句】:扁担开花——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没有的事
【谚语俗语第64句】: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谚语俗语第65句】:【一二一,原地踏步】原为操令,借指没有进展。成语:停滞 不前。从维熙《杜鹃声声》:“因此,出了学校门,我们的关系 是一二一,原地踏步。”
【谚语俗语第66句】:黑母猪笑乌鸦——只见别人一身黑,不知自己一个样
【谚语俗语第67句】:狗咬吕洞宾——不懂好歹;不认得真人:不识好歹;不识好人心;不识真神仙;有眼不识真人
【谚语俗语第68句】: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谚语俗语第69句】:白漆灯笼——空白
【谚语俗语第70句】:蜜蜂叮在玻璃上——看到光明,没有出路
【谚语俗语第71句】:钓鱼要时分,上午七到十,下午三到四。
【谚语俗语第72句】:竹篾织的鸭子——没心肝
【谚语俗语第73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释义:说明做事要小心谨慎。例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谚语俗语第74句】:【人托人,接上天】(谚)人们办事一个转托一个,能够一直接通最上层。指人情转托可以打通各种人际关系,直到顶层。
【谚语俗语第75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劝告的话,听起来不舒 服,实际上是有益的。类似的:好话不留情,留情没好话。 姚雪垠《李自成》:“黄道周适才所奏,虽过于憨直,然实为救 国良药。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谚语俗语第76句】:【阎王不嫌鬼瘦】(谚)鬼再瘦,阎王也不会可怜,不会放过。比喻压迫者与剥削者,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与剥削,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也作阎王不嫌小鬼瘦。 阎王顾不得鬼瘦。
【谚语俗语第77句】:老虎头上的王字——生就的
【谚语俗语第78句】:【粪堆上长连枝树,淤泥中生比目鱼】(惯)连枝树、比目鱼:均喻夫妻。比喻在条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缘。
【谚语俗语第79句】:【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谚)钢刀无论怎样锋利,也不该斩杀没有罪行的人。指国家的法律再严,也不会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罚。 也作“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
【谚语俗语第80句】:悬崖上勒马——化险为夷;回头是岸
【谚语俗语第81句】:【天也不空使人】(谚)连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办事,总要付给报酬。
【谚语俗语第82句】:【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谚语俗语第83句】:一放学,我就练起了“少林拳”。忽然,手碰到了砖棱上,我“哎哟”一声,捂着手哭起来。妈妈看见了,不来看我的手,反而说:“这次你可要记住,‘人猖没好处,老鼠猖了猫咬住’。”(陕西·陇县)
【谚语俗语第84句】:粗线补衣——外边难看里边牢
【谚语俗语第85句】:【家雀跟着檐蝙蝠飞——干熬夜眼】(歇)家雀:麻雀。檐蝙蝠:即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身子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以蚊蛾等昆虫为食,夜间在空中飞翔。指白熬时光,毫无所得。
【谚语俗语第86句】:【行见行,没处藏】(谚)行内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无法瞒过的。 指一切假冒伪劣的东西,逃不过内行专家的眼睛。
【谚语俗语第87句】:狗撕皮袄——乱扯
【谚语俗语第88句】:【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释义:在浑浊的水中辨不清是鲢鱼还是鲤鱼,水清才看得出两种鱼。比喻混乱中难辨真伪善恶。例句:娘亲,孩儿此时也难以分辩,有口也难以分诉。这叫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
【谚语俗语第89句】:【阎王好见,小鬼难挡】(谚)求见阎王还容易,和阎王手下的小鬼打交道却很难。比喻首领人物还好应付,办事人员反而会百般刁难。 也作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阎王好见,小鬼难求。
【谚语俗语第90句】: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上下下,有人严格管我的时候就上去了,一放松又下来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真是核桃变的,要敲打着。”(四川·康定)
【谚语俗语第91句】:【练事不如省事】(谚)练事:办事精明老练。即使办事干练,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为好。旧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
【谚语俗语第92句】:【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惯)比喻体面的时候没能让人看见,不光彩不体面时偏偏让人看见了。也比喻想让人知道的事没能让人知道,不想让人知道的事别人偏偏知道了。 也作骑马遇不着亲家,骑牛反要遇着。 骑马没碰到亲家,骑牛反碰到了。
【谚语俗语第93句】:【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惯)金钱堆得高过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烂在以前堆放的粮仓里。 形容极其富有。 也作“钱过北斗,米烂成仓”。
【谚语俗语第94句】:【大火开锅,小火焖饭】(谚)指要开锅就得用大火,要焖饭就得用小火。比喻做事不能一个劲儿,该快时就得快,该慢时就得慢。
【谚语俗语第95句】:奶奶问我们谁偷吃了葡萄,我们都说自己没吃,只有表弟一个人支支吾吾地说不上话来。奶奶风趣地问表弟:“不吃鱼,口不腥;不做贼,心不惊。是不是你?”(湖南·来阳)
【谚语俗语第96句】:【脑袋破了用扇子扇】见“打破脑袋用扇子扇”。
【谚语俗语第97句】:自从哥哥工作以后,妈妈总是买有营养的东西给哥哥吃,却从来不给我买,还数落我:“别光看鱼喝水,不看鱼鳃漏;你哥哥每天上班劳累,不多给他加点营养怎么能行呢?”(安徽·滁州)
【谚语俗语第98句】:【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谚语俗语第99句】:【穷灶门,富水缸】(谚)灶门:烧锅灶的火口。灶门口要少积柴火,以免引起火灾;水缸里要经常放满水,以备灭火。指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63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