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快收起来备用!
【谚语俗语第1句】:【表壮不如里壮】(谚)外表强大,不如内里壮实。常专指丈夫有才干,不如妻子善理家。 也作“里壮强如表壮”。
【谚语俗语第2句】:老母猪啃猪圈——嘴巴痒
【谚语俗语第3句】:吃了豹子胆——什么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4句】:我本来吃饱了,可看到盘子里还有点儿鱼,又要吃。爸爸故意逗我说:“多吃一口,不如喂狗。”(河北·张家口)
【谚语俗语第5句】:拆东墙补西墙——凑合着过
【谚语俗语第6句】:爸爸在厨房一边喝酒一边抽烟,我在喝小香槟。妈妈见了说:“真是乌龟不脱壳,一辈有一个。”(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7句】:【叫他打狗,不敢骂鸡】绝对听从,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语:惟命是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大哥你让我往 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偷狗,我绝不抓鸡!为了你两肋插 刀,哗哗淌血,咱哥儿们绝对!”
【谚语俗语第8句】:【缝衣店里的营业员——左也衣,右也衣】(歇)衣:谐“依”。指一味依从。
【谚语俗语第9句】:粥锅里煮铁球——混蛋到底带砸锅
【谚语俗语第10句】:【一言抄百总】(惯)一句话总括所有内容。犹言“总而言之”。
【谚语俗语第11句】:【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见“各有各的牢笼计,各有各的跳墙法”。
【谚语俗语第12句】:【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形容人恼怒或仇恨。成语:怒 火中烧、明代《古今小说》:“陈巡检在屏风后听得说,正是: 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陈巡检大怒,拔出所佩宝剑,劈 头就砍。”
【谚语俗语第13句】:【护家之狗,盗贼所恶】(谚)恶:憎恶。指盗贼最憎恶忠实护家的狗。比喻阴谋作恶的奸诈之徒,最忌恨忠贞正直之士。
【谚语俗语第14句】: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谚语俗语第15句】:【遮不得风,挡不得雨】(惯)比喻没有用处,不顶事。
【谚语俗语第16句】:小涛的爸爸从外地回来,发现小涛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就埋怨小涛妈妈对儿子抓得不紧。小涛妈妈说:“你也别乱怪人,又不能一天到晚把他拴在裤带上,有时候也怪他自己。”(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17句】:【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谚语俗语第18句】:小刚被选为学习小组长了,他姥姥知道后高兴地说:“鞋帮做成了帽檐了,我家的小刚高升了。”(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19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谚)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欢女爱的夜晚。 指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宝贵,不可虚度。
【谚语俗语第20句】:【迅雷不及掩耳】(惯)迅猛的炸雷突然响起,使人来不及捂住耳朵。 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发生,使人猝不及防。 也作“疾雷不及掩耳”。
【谚语俗语第21句】:【打成一锅粥】(惯)形容打作一团,场面十分混乱。
【谚语俗语第22句】:馋猫见了腥味——没有不沾的
【谚语俗语第23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谚语俗语第24句】:【眼不见,心不烦】(谚)指只要不是亲眼看到的烦心事,就不会引起内心的烦恼。人们为了回避矛盾,求得自身的安宁,往往以此语作慰藉,也作眼不见,心不乱。 眼不见心净。
【谚语俗语第25句】:【解剖麻雀儿】喻对有代表性的事物作调查研究。王蒙 《风息浪止》:“这是个典型事件,我要解剖这个活麻雀。”
【谚语俗语第26句】:【水过鸭背不透毛】谓不深入,不彻底。《北京日报》(1987, 7,10):“简单生硬的说教,好比广东人说的‘水过鸭背不透 毛’,不能深入到人们的头脑里去。”
【谚语俗语第27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惯)形容人安分守己。
【谚语俗语第28句】:【超市】“超市”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超市的优越性很快显现,大大方便了顾客,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超市了。 “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它指大型的商品销售市场。这个概念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级市场于1930年8月在美国的纽约诞生。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外面有停车场,免费为远来的顾客提供方便。超市门口有推车和提篮,供顾客选购商品使用。超市的特点是货物齐全,购物方便,出门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顾客欢迎。在我国,不仅引进了大超市的经营模式,独具创意又开办了许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扩展,凡进店自由选购的都自称超市。
【谚语俗语第29句】:【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温和,老实巴交的人。这样的 人有时也会大发脾气,或有惊人之举。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蔫人,出豹子啊!小豆倌儿这家伙,你可千万不 能小瞧!”
【谚语俗语第30句】:【一点水一个泡】(惯)形容人说话不夸大也不缩小,诚实可靠。
【谚语俗语第31句】:【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明代《西 游记》:“古人云: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我们如今招的 招,嫁的嫁,取经的还去取经,走路的还去走路,莫只管贪杯 误事。正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谚语俗语第32句】:一张嘴巴两层皮——横说竖说都由你
【谚语俗语第33句】:放学回到家,我掏出书和本子写作业。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钢笔,急得我乱转。奶奶在一旁笑着说:“当官的把印都弄丢了,还中哩?”(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34句】:【大雪纷纷兆丰年】释义:大雪预兆明年是个丰收年。例句:自从入冬以来,三天一次小雪,五天一场大雪,一直没有断过,困得人们也不能出门。可是老年人却说:“大雪纷纷兆丰年,来年必定丰收。”
【谚语俗语第35句】:敲着饭碗讨吃的——穷得叮当响
【谚语俗语第36句】:【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谚)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体上的苦累无所谓,关键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谚语俗语第37句】:【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惯)形容两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悬殊。
【谚语俗语第38句】:魔术师的道具——尽是秘密
【谚语俗语第39句】:【空花不结实,空话不成事】(谚)空花结不出果实,空话办不成实事。指说话必须实在,才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谚语俗语第40句】:【蒸不熟,煮不烂】(惯)形容人顽强,不驯服。
【谚语俗语第41句】:【庙小岂容方丈富】方丈,庙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体事 情没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财富来路不明,必然是贪污。 电视新闻:“厂长发财,厂子赔钱。老百姓说:庙小岂容方丈 富。纪委决定立案审查。”
【谚语俗语第42句】:【解开闷葫芦】见“打破闷葫芦”。
【谚语俗语第43句】:【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释义: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例句:这里还有一种人叫“律师”,专门“编筐捏篓”,颠倒黑白,只要你有钱,他能把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一张传票下来就得要几块钱酒钱。
【谚语俗语第44句】:学戏不懂意,等于活烂泥。
【谚语俗语第45句】:【三字经满天飞】三字经,指“他妈的”三个字。意即习惯 的骂语随口而出。海外於梨华《三人行》:“没几次以后,又 恢复到他们原来在一处时谈话的随便了,三字经满天飞。”
【谚语俗语第46句】:吃盐翻跟头——闲(咸)得慌
【谚语俗语第47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释义:比喻只要保住根本的东西,将来就能达到目的。后句也说“不愁没柴烧”。例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谚语俗语第48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惯)形容事情非常机密,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
【谚语俗语第49句】:做梦吃馒头——梦里见面
【谚语俗语第50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儿】(歇)晴:谐“情”。反话,意指没有什么情分可说。
【谚语俗语第51句】:【鸡长起牙,狗长起角】(惯)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谚语俗语第52句】:【干一行,怨一行】(谚)行(hang):行业。干哪一行营生,时间长了,往往也会对这一行产生厌烦情绪。指干哪一行,怨哪一行,是人之常情。 也作干一行,伤一行。 干啥的,烦恶啥。
【谚语俗语第53句】:妈妈在看见哥哥吃了饭就躺床上睡觉后说:“饭后百步走,寿过九十九;睡觉不蒙首,健康又长寿。”(河南·偃师)
【谚语俗语第54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谚)真的就是真的,不能变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与假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谚语俗语第55句】:【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簪儿:别住发髻用的条状物,一端略尖,用金属、玉石等制成。只是:就是。指属于你的终归是你的。 也作“金簪儿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有你的”。
【谚语俗语第56句】:【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歇)瘫子:肢体瘫痪的人。坐:谐“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这样,怎么都行。 也作“瘫子落井——捞上来也是坐”。
【谚语俗语第57句】:【赶鸭子上架/打鸭子上架鸡】上架,鸭不上架。指做事不 在行。成语:强人所难。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有能力 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能打着鸭子上架。”
【谚语俗语第58句】:拖拉机追火箭——天差地远
【谚语俗语第59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释义:不比较不知道差别大。例句:“俗话说,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都是过来人,吃过苦,尝过甜,有了比较呀!”
【谚语俗语第60句】:【后脑勺上都长着眼】(惯)形容人警惕性非常高。也形容人非常留意观察周围的动静。 也作“后脑勺上长眼睛”。
【谚语俗语第61句】:羊给恶狼拜年——讨不出好事
【谚语俗语第62句】:【上眼皮只看见下眼皮】(惯)形容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谚语俗语第63句】:【一窝狐狸不嫌骚】(谚)骚:同“臊”,臊臭气味。同窝的狐狸,谁也不嫌谁臊臭。比喻坏人与坏人臭味相投,互不嫌弃。
【谚语俗语第64句】:一天,我看到屋内的水管上冒出许多小水珠,就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看了看说:“蚂蚁搬家蛇过道,蜻蜓低飞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必有大雨到。”(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65句】:【爆冷门】(惯)冷门: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66句】:【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谚语俗语第67句】:【眼里揉不进沙子】眼皮内有细小异物就感不适,借指不 能够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骆驼祥子》:“刘四爷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闻所见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谚语俗语第68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谚语俗语第69句】:【爬高枝】(惯)比喻攀附有权势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门坎儿。 攀高枝儿。 飞到高枝上。
【谚语俗语第70句】:吃罢晚饭,我坐在屋里做作业,不知怎么,一连写错了好几个字。我说笔不中,纸不行,一气之下,不写了。奶奶说:“袄袖长,怨他娘,他娘怨剪子,剪子怨铁匠。”(河南·登封)
【谚语俗语第71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惯)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谚语俗语第72句】:树叶遮屁股——不顶用;不顶事
【谚语俗语第73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谓辛辛苦苦,总算做了一些工作。 欧阳山《高干大》:“程区长,我办了五年合作社,虽说没有一 点功劳,也应该有一点苦劳。”
【谚语俗语第74句】: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谚语俗语第75句】:【看着鱼儿下罩】释义:比喻看准了再下手。例句:小梅又安顿给崔骨碌:“听说张金龙常到你们这儿来,要是有机会,把这个铁杆汉奸—块儿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着鱼儿下罩,你瞧着办吧!”
【谚语俗语第76句】:【狗坐轿子,不识抬举】不配受优待。或说:坐轿子嚎丧,不 识抬举。艾芜《某校纪事》:“你不晓得这东西的脾气,狗坐 轿子不受人抬,只配打呀。”
【谚语俗语第77句】:长江里的流水——川流不息;后浪推
【谚语俗语第78句】:【半路上出家】(惯)出家:离开家到庙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弃原来从事的职业,中途改行。
【谚语俗语第79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释义:比喻说大话、吹牛皮没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不能光凭嘴皮硬,真要动手,看你敢不敢!
【谚语俗语第80句】:隔墙点灯——谁也不沾谁的光
【谚语俗语第81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强调要遵守法纪。马烽《刘胡兰 传》:“你老说的,倒也是一番道理。古话说:国有国法,家有 家规,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谚语俗语第82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语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永远没有过失?语出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讲述的是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决定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心不由衷地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便说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谚语俗语第83句】:【困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困(qun):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粮满仓时不计划用粮,仓里快没粮时才开始计划。比喻钱快花完时才注意节约。
【谚语俗语第84句】:【饿眼见瓜皮——不管好歹收揽下】(歇)讥讽人贪婪,不分好坏都要占有。
【谚语俗语第85句】:老黄牛拖水车——原地打转
【谚语俗语第86句】:我们村有一家人,去年办厂,今年办店,结果借满了债。人们都说,他们这是烂泥中搬石头——越搬越往下陷。(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87句】: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我是全班第一名,回家后,我得意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妈妈见我如此骄傲,语重心长地说:“碟子外面有盆,盆外面有缸,别太得意了!”(安徽·繁昌)
【谚语俗语第88句】: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谚语俗语第89句】:麻雀打鼓——跳(调)皮
【谚语俗语第90句】:我白天玩了一天,到晚上才想起作业还没做,这才忙着做起作业来。妈妈见了说:“你可真是‘白天串门子,晚上补裙子,。”(山东·鄄城)
【谚语俗语第91句】:【露破绽】(惯)比喻说话、办事、行动中出现漏洞。
【谚语俗语第92句】:我做事懒散惯了,怎么也改不了。妈妈生气地说:“你呀,真是天塌下来当被盖,干一点儿事,就累得像提不起来的稀面团,真缺乏锻炼。”(广东·化州)
【谚语俗语第93句】:【将军额前跑开马】(谚)将军的前额很宽阔,足以跑开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宽恕别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谚语俗语第94句】:【白龙瞟娘,必主雷雨】释义:白龙:“传说中白色的神龙。(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此处借指西方上空出现的白云。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此日西方出现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白龙瞟娘,必主雷雨。”
【谚语俗语第95句】:【—是一,二是二】谓区别明显,不含混。曹禺《原野》序 幕:“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这样]是五八,不[这样]是四十五八等于四十,谓反正都 是一样。李准《李双双》:“没有功没有利,连个工分也不记, 劳动是五八,不劳动是四十,你去白出那牛力干什么呀?”
【谚语俗语第96句】:【好话说三船,不如攥起拳】(谚)好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握起拳来用强硬的手段奏效。指对待不讲道理的人,用强制手段比说好话管用。 也作“好话敌不住好拳”。
【谚语俗语第97句】:【口说无凭,眼见是实】(谚)嘴说不足为凭,只有亲眼看见才能相信是真实的。指凡事不可轻信传言,要以亲眼所见为准。 也作“空口无凭,见着便信”。
【谚语俗语第98句】:【人眼是秤,人心是镜】众人对待事物能衡量出轻重,分清 是非。类似的:人眼是尺,人心是秤。古华《姐姐寨》:“众人 的眼是秤,心是镜,人家当了你的面不敢说,背你的面就什 么都数落出来。”
【谚语俗语第99句】:【大路不走草成窝】做事不能中断,不能荒废。或说:老路 不走生青苔。歌剧《刘三姐》:“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 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