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很火很精辟!

【谚语俗语第1句】:【起脚饺子落脚面】(谚)起脚:人出远门,离家时称“起脚”。落脚:从远方归来,脚进家门称“落脚”。 指民俗讲究远出离家前吃饺子,归来时吃面条。

【谚语俗语第2句】:【治一经损一经】(惯)经: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条经络,损伤了另一条经络。比喻安抚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谚语俗语第3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谚)分外:格外,特别。仇人相遇,彼此看得格外真切。指仇人之间特别痛恨,一见面谁也不肯放过谁。 也作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 仇人见仇人,眼里起红云。

【谚语俗语第4句】:弟弟常说大话,妈妈说:“你这个孩子真不自量,黄鳝哪能扯得跟蛇一样长呢?”(广西·崇左)

【谚语俗语第5句】:我的数学考了100分,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正当我和妈妈说笑时,爸爸出差回来了,还给我买了一块镀金的女式手表。那天的喜事可真多啊,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妈妈说:“看把你高兴的,脚底板子就不挨地了。’(安徽·临泉)

【谚语俗语第6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释义:形容疾病发作得快,好得慢。例句:麝月笑劝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哪有这样灵药!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好了。”

【谚语俗语第7句】:【单面鼓一面锣】释义:比喻独自发号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号令大家听令。喜欢单面鼓一面锣。

【谚语俗语第8句】: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谚语俗语第9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指心里明白。又指里头好,外表看不 出。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 里还不明白?”

【谚语俗语第10句】:【能站着,也能蹲下】(惯)比喻人能屈能伸。

【谚语俗语第11句】:【凤凰落架不如鸡】(谚)指凤凰如果倒了架子,还比不上鸡。比喻失去优越地位的上流人物,境况还比不上普通人。

【谚语俗语第12句】:【忠孝不能两全】原指封建社会中为君尽忠与为父母尽孝 常有矛盾,借指公私难以兼顾。曹禺《北京人》:“我这公公 也要顾,家里的生活也要管,我现在是忠孝不能两全。”

【谚语俗语第13句】:【百岁光阴如过客】(谚)过客:过路的客人。指人生短暂。

【谚语俗语第14句】:【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做事要有领头的。浩然《艳阳 天》:“是呀!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里边顶属你威望 高,又顶属你有办法,当然你领头儿了!”

【谚语俗语第15句】:妈妈见我总是不愿干家务活,就说:“照你这样懒,长大了讨饭溜河边也干着瓢。”(安徽·五河)

【谚语俗语第16句】:【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谚)竹竿:撑船的篙多使用长竹竿。不会撑船,就不要去摆弄篙竿。指不是行内人,就不要强装内行。也指凡事与己无关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撑船手,莫去摸篙杆”。

【谚语俗语第17句】:【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谚)移栽树木并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不让树木感觉到就行。指移树最要紧的是不伤根须,不去原土。

【谚语俗语第18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释义:榻:床。比喻不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侧”又作“旁”。“岂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例句:金桂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来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

【谚语俗语第19句】:自习课上,几个男生嘴唇上染了红墨水。老师让他们站起来,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可几个平时和他们挺要好的同学却说没什么。老师说道:“真是秃儿护秃儿,瞎儿护瞎儿,蛤蚧保护疥蛤蟆呀!”(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20句】:【头上打一下,脚底板响】(惯)形容人机敏,对事情反应快。

【谚语俗语第21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眼睛瞪着,互相观望,也指冷场或 惊讶。成语:面面相觑。浩然《艳阳天》:“三个人让他说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着嘴唇儿,赞叹他的好 眼光。”

【谚语俗语第22句】:【 死店活人开】做事会想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类似 的:死秤活人掌。清代《歧路灯》:“死店活人开,你看我三人 一路,怕些什么?”

【谚语俗语第23句】:【春鲢夏鲤,吃了不悔】(谚)指春天的鲢鱼,夏天的鲤鱼,正是肥美鲜嫩的时候,应时品尝,是极好的享受。

【谚语俗语第24句】:【忙者不会,会者不忙】见“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谚语俗语第25句】:【 拄棍要拄长的,结伴要结强的】应与有能耐的人交朋友,以 得到帮助。柳青《创业史》:“拄棍要拄长的,结伴要结强的! 他认为姚士杰的指头比他梁生宝的胳膊粗!”

【谚语俗语第26句】:扁担无扎——两头失塌;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谚语俗语第27句】:【拿银子当铜钱花】(惯)铜钱: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钱没有节制,任意挥霍。

【谚语俗语第28句】:【铁匠没样,边打边像】(谚)样:样子,样品。本指铁匠干活没有供模仿的样品,靠经验和技巧,打着打着就合乎要求。比喻做事没有固定的模式,边做边摸索,总会成功。

【谚语俗语第29句】:【军礼】“军礼”即军人的礼节气,通常包括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等。军礼潇洒英姿,整齐划一,甚是好看。军礼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当年,英国海军在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的将士们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在大会上,女王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发奖章。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规定参加授奖将士不得平视女王,要用手背遮住眼部。这个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谚语俗语第30句】:【得了上方宝剑】上方宝剑,皇帝所赐之剑,得到此剑有先 斩后奏的权力。指行动得到最高权威的批准。上方,也说: 尚方。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取得了上方宝剑, 可以先斩后奏,所以放胆批去,整整讲了四天。”

【谚语俗语第31句】:【打倒了虎豹,还有豺狼】释义:比喻敌人没有彻底消灭。例句:谁知打倒了虎豹,还有豺狼,就应了你那年在黄风口说的话了,奴隶主阶级就是不甘心灭亡哪!

【谚语俗语第32句】:小偷报警一贼喊捉贼

【谚语俗语第33句】:【哭闹的孩子多给糖】迁就无理要求。《人民日报》(1986, 2,18):“有的同志颇有感触地说,一身正气,不仅自己身上 要干净,还要处事公正。不能‘硬的拖锹过,软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闹的小孩多吃糖’。要为弱者执言,为冤者呼喊, 不为歪的邪的折腰。”

【谚语俗语第34句】:【坐山观虎斗】“坐山观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伺机从中渔利。它源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口:‘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意思是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欲行刺老虎。馆竖子见状,制止了庄子的行动,并对庄子说:“两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争,两虎相斗,结果是大虎伤,小虎亡。这时,你再去刺杀受伤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举两得。” 庄子听了馆竖子的话,觉得有道理,在一旁静观其变。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虎受伤,小虎当场毙命。庄子把受伤的虎很轻松地刺杀了。

【谚语俗语第35句】:邻居家靠摆摊卖菜发了起来,爸爸说:“真是挑担不如背菜篮,卖猪不如杀猪,看来要想赚钱,靠笨做还不行。”(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36句】:【有冤没处诉,有苦没处说】(惯)指冤屈或苦恼无处申雪、诉说。 也作有冤无处申。 有苦没处说。

【谚语俗语第37句】: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谚语俗语第38句】:【四面光八面圆】(惯)比喻处世圆滑,哪一面都不得罪。

【谚语俗语第39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谚语俗语第40句】:胡豆地里种芝麻——杂种

【谚语俗语第41句】:【鸭子浮水——面上不动暗里在动】(歇)浮水:在水里游。指表面上不露声色,却在暗中行动。

【谚语俗语第42句】:天快黑了,王伯还想再拉一车粪。王大妈说:“东山日头一大堆,有多少鸭子赶不到河里去啊?还是明天再拉吧!”(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43句】:推小车上台阶——步一个坎

【谚语俗语第44句】:【上贼船】(惯)1指受人蒙蔽,上了当。2比喻自愿加入坏人的团伙,一起干坏事。

【谚语俗语第45句】:野蜂飞进渔网里——专找空子钻

【谚语俗语第46句】:【人到穷时想卖天】(谚)天是无法卖的,但人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连天也想卖。指人到窘穷无援的时候,便会想入非非,不顾一切。

【谚语俗语第47句】:【清水煮挂面——有盐在先】(歇)挂面里搀有少量食盐。盐:谐“言”。指事先把该说的话说清楚。

【谚语俗语第48句】:【诚招天下客】真诚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北京日报》 (1986,7,28):“诚招天下客,我离开餐厅时,看出不少中外 顾客与服务员很熟悉。”

【谚语俗语第49句】:【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见“抬头老婆低头汉”。

【谚语俗语第50句】:坏掉根的茄苗——不成秧(样)子

【谚语俗语第51句】:【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谚)听别人讲说的次数再多,也不如自己亲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须经过实践方为可靠。 也作“眼过干遍,不如手过一遍”。

【谚语俗语第52句】:上课铃响了,我慢慢地走进教室。这时,老师已经把考试卷发下来,同学们都开始做了。我拿出铅笔慢慢地削起来,老师说:“你真是大火烧了眉毛还不着急。”(湖北·荆门)

【谚语俗语第53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释义:指过日子贵在有打算。例句:朱老星一年到头总会找到活儿做,两手不闲是他的目的。他常说:“人,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他就是整天价打算。

【谚语俗语第54句】:【一丝没了两气】(惯)指人将要断气。

【谚语俗语第55句】:【肩膀头儿不齐不是亲戚】(谚)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亲戚。 指贫富、社会地位相差太大的双方,不会结成真正的亲戚关系。

【谚语俗语第56句】:【好处安身,苦处用钱】(谚)在称心如意的地方就安身受用,在遇到困厄的时候就使钱沟通。指到什么境况,就作什么打算。

【谚语俗语第57句】:【跌进闷葫芦里】(惯)比喻纳闷、迷惑不解。 也作“掉进闷葫芦里”。

【谚语俗语第58句】:海上不吹风——波平浪静

【谚语俗语第59句】:【 小骂大帮忙】在小的方面批评指责,貌似公正,实际上是 为了维护大的利益。《汪精卫的末日》:“这叫小骂大帮忙, 校长是可以理解的。”

【谚语俗语第60句】:弟弟在学校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一公布,他回到家就夸耀自己的成绩。奶奶说:“酒量小的人,喝两杯就会天旋地转;骄傲的人,稍表扬就不知天高地厚。”(河南·宝丰)

【谚语俗语第61句】:船到码头车到站——停止不前

【谚语俗语第62句】:【鸡也飞了蛋也打了】(惯)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了空。

【谚语俗语第63句】:拿着棍子叫狗——越叫越远

【谚语俗语第64句】:【 山不转路转】指情况总会有变化,不要把事情看得太死。 类似的:天不转地转/石头不转磨转/水不弯河弯。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不要紧,咱慢慢说!山不转路转,没有说 不倒的事!”

【谚语俗语第65句】:【天无绝人之路】(谚)老天不会让人无路可走。指人在绝境中总能找到出路。为鼓励人战胜困难的常语。 也作天下没有绝路。 天不绝人。

【谚语俗语第66句】:三张纸画个鼻子——面子大

【谚语俗语第67句】:【老虎屁股上搔痒痒】释义:比喻触犯强者,干危险的事。例句:咳,你这里“老虎屁股上搔痒痒”,大事办不成,光赚些祸害来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还能治人怎么的?

【谚语俗语第68句】:磨道驴子断了套——空转一圈

【谚语俗语第69句】:【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关公武艺高强,转以形容人技艺好,干活麻利。

【谚语俗语第70句】:妈妈教姐姐绣花,姐姐的手不听使唤。妈妈说:“别着急,别着急,着急出问题;别慌张,别慌张,慌张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华)

【谚语俗语第71句】:外婆今年六十八岁了,可她还是闲不住,不是做针线活,就是学着使用天然气灶给我们做饭。我和妈妈都劝她要注意休息,争着从她的手中抢下家务活来干。外婆却微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到。我要积极学习,发挥余热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72句】:【半斤八两】“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现在的算法,半斤应该是五两,怎么能不相上下呢?这源自古代的重量单位的换算。古代用来表示重量的单位非常多,各个时代也不相同。秦统一六国后,鉴于各诸侯国独特的度量衡单位和换算关系给国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进行度量衡统一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秦国使用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国家标准,通令全国使用。其中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一石为四均,一均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代的度量衡标准一直为后来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单位和换算方法。重量单位有“石、斤、两、钱、分”,换算关系是一石为120斤,1斤为16两,1两为10钱,1钱为10分。唐代的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一直为后世所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同时有“市制”和“公制”两套计量单位,其中“市制”中的“两”的换算关系还是一斤等于16两.1959年政府规定一斤等于10两,并沿用至今。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产生的许多成语还被人们经常使用,如“锱铢必较”、“千钧一发”、“四两拨千斤”。“半斤八两”也是如此,“半斤”与“八两”在旧制中的轻重是一样的,因此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谚语俗语第73句】:对空撒灰——害人害己

【谚语俗语第74句】: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凶的凶

【谚语俗语第75句】:【赚钱打棺材钉】诅咒人贪财,吝啬。汪幸福《浪迹台湾 岛》:“叫你多出两个菜,你为何当耳边风?你赚那么多钱打 棺材钉?”

【谚语俗语第76句】:天冷了,村里的懒汉王老三穿着破烂的衣服从我家门前走过。爸爸看了说:“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挨冻受饿。”(安徽·肥西)

【谚语俗语第77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间中窄小的角落或狭窄偏僻的地方。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个合成词,合在一起能用,分开也能用,而且意义不变。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生出的坚硬角质物,亦即“角”。由于牛角里边逐渐收窄,犄角渐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间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会转弯,思路越来越窄,常说他“钻牛角尖”。 “旮旯”这两个字成词历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说与“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没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来也表示“角落”应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创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谚语俗语第78句】:【驼子跌跟斗——两头不着实】(歇)驼子:驼背的人。跟斗:跟头。两头:本指头和脚,转指两方面。不着实:本指没有落在实处,转指事情落空。指两方面都落空。

【谚语俗语第79句】:【不做贼,心不惊;不吃鱼,口不腥】(谚)不曾做贼偷盗,心里不会惊慌;没有吃过鱼,嘴里不会有腥气。指人只要正道直行,心里总会踏实。

【谚语俗语第80句】:【瓜桃梨枣,见面就扰】释义:人们见到瓜、桃、梨、枣等水果吃几个或挑挑拣拣是难免的。例句:哎哟!瓜桃梨枣,见面就扰!卖东西哪有不兴人家挑拣的?不让挑拣!你干脆留着自家吃。

【谚语俗语第81句】:【傻瓜】人们把愚蠢的人称为“傻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瓜本没有傻与智,此“瓜”非彼“瓜”,要溯本探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范宣子对晋国国君说:“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吾祖离于瓜州。”意思是说,姜戎氏的祖先吾离被秦军赶到瓜州。瓜州在今秦岭一带。后来人们把聚居在瓜州的这些姓姜的人称为“瓜子族”。这一族人非常诚实讲信用,也很能吃苦耐劳,每当受雇于人时,他们总是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从不偷懒。这样人们便误认为他们愚蠢呆傻,又因他们是“瓜子族”,所以称他们是“傻瓜”或“瓜子”。清代《仁恕堂笔记》有记载:“甘州(今甘肃)人谓不慧子曰瓜子。”于是“傻瓜”就这样产生了。

【谚语俗语第82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释义:没有某种能力或力量,就不要招揽某种事情。例句:徐秋斋说:“长官,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你这瓷器活。你放心吧!”

【谚语俗语第83句】:【扫帚戴帽——顶个数儿】(歇)指勉强凑数,顶上个名额,

【谚语俗语第84句】:【北人乘马,南人乘舟】见“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谚语俗语第85句】:【又怕烧着,又怕烫着】(惯)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谚语俗语第86句】:【拔了萝卜带出泥】(惯)比喻在查处某一问题的过程中,也顺带发现了其他问题。也比喻由于办事不当而惹了麻烦或连累了他人。

【谚语俗语第87句】:【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只想到眼前的事情,考虑不周 到。类似的:顾一不顾二/野鸡钻头不顾尾/山公鸡躲头不 躲尾。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他就是做事顾前不顾后 的,再加上脾气暴躁,其实人并不见得坏。” 拉着黄牛当马骑牛马不分,胡乱顶替。牛,也说:驴。 明代《二刻拍案惊奇》:“只为这一路人,众恶所归,官打见 在,正所谓张公吃酒李公醉,拿着黄牛便当马。”

【谚语俗语第88句】:镜子里夹相片——形影不离;形影相随

【谚语俗语第89句】:【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惯)寅、卯:地支顺序第【第3句】:第四位,农历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租儿:地租,即靠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取、挪用。 也作寅吃卯粮。 寅年用了卯年的。

【谚语俗语第90句】:【戴帽子的猢狲——倒像人】(歇)指还像个人样。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1句】:【黄花闺女】人们习惯地把没有出嫁的女子称为“黄花闺女”,它源自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时代。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在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它“花黄”或“额花”。梅花妆在宫内普遍采用,不久便流传到民间。《木兰辞》里的花木兰,从军返家以后,立即卸下戎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梅花妆已经普及到了平民百姓,风行南北朝。因为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采取这种妆饰的人一般都是少女,而等到她们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装束,另作一番打扮。因此,人们便习惯地将未婚女子称作“黄花闺女”,至今未变。

【谚语俗语第92句】:【嗔拳不打笑面】(谚)嗔(chen):愤怒。伸出激怒的拳头,也难打赔着笑脸的人。指和气待人可以化解怨仇。也指和气待人不吃亏。

【谚语俗语第93句】:看戏有哭有笑——动了心

【谚语俗语第94句】:【成龙的上天,成蛇的入地】释义: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例句:余家富连连点头,“成龙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种各的,又怎会你跟我生气,我跟你吵嘴?”

【谚语俗语第95句】:【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谚)时:时运。时运来时,飞黄腾达,谁不来巴结奉承;人倒运时,穷愁潦倒,谁也不会来走动。旧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谚语俗语第96句】:茶馆里挂斧头——胡(壶)作(斫)非为

【谚语俗语第97句】:【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释义:形容人胆小、心狠。例句: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较易设法,胜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谚语俗语第98句】:【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他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 也作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谚语俗语第99句】:萝卜地里栽大葱——想冒顶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660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