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民间俗语金句,很有意境!
【谚语俗语第1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谚语俗语第2句】:【人老猫腰,树老焦梢】(谚)猫腰:像猫一样弓着腰。焦梢:树枝的末梢焦黄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这和树老了枝梢干枯一样,都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也作“树老焦梢,人老猫腰”。
【谚语俗语第3句】:【铁公鸡】“铁公鸡”形容人极其吝啬小气,一毛不拔。铁公鸡的来历,与一毛不拔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兴起了很多哲学流派。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意即要兼相爱交相利。可是当时另一位哲学家杨朱却讲究“贵己”,他的主张强调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的生存与利益,人人为己但不侵犯他人。孟子对杨朱学说颇不赞同,《孟子·尽心上》记载:“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说如果从杨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于天下,杨朱也不会这么去做,真是一毛不拔。孟子将杨朱利己学说揭示得淋漓尽致,“一毛不拔”这一成语就源于此。一毛不拔的行为,被后人形象地喻为“铁公鸡”。因为铁铸的公鸡,可拔不出一根毛来。清代小说《七侠五义》中就描述了一个铁公鸡的故事。有一个人叫卞龙,他自称是铁公鸡,生性刻薄,一毛不拔。若非怕自己饿死,连饭也是不吃的。他的儿子也是如此,真是家传的吝啬。这一词语在清代已经较为流行,人们争相传诵,很多作品都反复提及铁公鸡。“铁公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它形象生动,至今使用频率颇高。
【谚语俗语第4句】:【扳倒了醋缸/打翻了醋罐】醋味酸,形容嫉妒心情,称吃 醋。成语:争风吃醋。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他知道刚 才大厅上那场吵闹,又是赵老头的姨太太樊银花打翻了醋 罐,可还不知道吵闹的对象是谁。”
【谚语俗语第5句】:【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惯)形容人因生气而脸色非常难看。 也作鼻子不是鼻子,脸子不是脸子。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
【谚语俗语第6句】:【海军帽飘带】海军战士帽子后面都缀着两根黑色的飘带,看起来很潇洒英武。它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1805年,称霸欧洲的拿破仑舰队被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率领的舰队击败,彻底粉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念头。然而,在这次海战中,纳尔逊受重伤死去。英国皇家海军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统帅,在发丧时全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纳尔逊将军深得水兵的敬重,治丧之后,水兵们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纱。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国海军正式规定海军士兵帽后加缀两条黑色飘带,并从此形成传统。后来,许多国家模仿英国,照猫画虎地搬了过来,帽上的飘带成了海军的显著标志。
【谚语俗语第7句】:【跟着龙王吃贺雨】(惯)贺雨:指旧时人们向龙王求雨时摆上的供品。比喻跟着有权有势的人沾光得好处。
【谚语俗语第8句】:【胎毛未干】(惯)胎毛:胎发。讥讽人年幼无知。
【谚语俗语第9句】:【驴不跑怨鞍不好】(惯)比喻主观上不努力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谚语俗语第10句】:哥哥一回到家就做功课,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好。妈妈鼓励他说:“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幸福从艰苦中获取,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捷径,就要勤奋认真。”(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11句】:玉皇大帝打筋斗——天翻地覆
【谚语俗语第12句】:【 十五不圆十六圆】原指月圆,借指事情总会有希望。民 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要想吃饭先种田。”
【谚语俗语第13句】:【鸡抱鸭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场。 也作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孵鸭子——白忙乎。
【谚语俗语第14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谚)老婆:妻的俗称。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谚语俗语第15句】:上午我在家看书,忘了妈妈吩咐我叠衣服的事。妈妈说:“你看你,真是一分凿打一分眼。”(安徽·长丰)
【谚语俗语第16句】:【东明西暗,等不到撑伞】(谚)天空东方发亮,西方阴暗,这时候,来不及撑开伞,大雨就到了。指东明西暗是暴雨即将到来的征兆。
【谚语俗语第17句】:【掰开指头算一算】仔细算算。掰,也说:扳,以动作显示 计算。老舍《四世同堂》:“你掰开手指头算算,吃过我多少 顿饭,喝过我多少酒、咖啡,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要把那些东 西喂了狗,它见我都得摇摇尾巴!”
【谚语俗语第18句】:泥人戴纸帽——经不起风雨
【谚语俗语第19句】:【砌墙千朝,拆屋一日】释义:借指建设困难,毁坏容易。例句:毛头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厅拆去。俗话说,砌墙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脚,一霎时,一座楠木花厅就墙坍壁倒,屋顶翻身。
【谚语俗语第20句】:秋天的木棉花——老来红
【谚语俗语第21句】:【破家值万贯,一搬三年穷】(谚)家用什物卖掉不值钱,要买却很贵,搬一次家,就得丢失损坏,长时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动,以免经济损失。
【谚语俗语第22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谚)情:实情。知道了实情,就不会责怪对方;怪罪对方,往往是不知道实情。指对人的责怪,往往出于不知情。
【谚语俗语第23句】:小明最贪玩,不好好读书,妈妈拿着他的成绩单,叹道:“你呀,顿顿白馍不离手,走出校门像疯狗,玩耍没忧愁,看看成绩你咋抬头?”(河南·镇平)
【谚语俗语第24句】:2月15日早晨,大地被一层厚厚的春霜覆盖。我站在门口高兴地说:“真美啊!”奶奶站在一旁却说:“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脚。”第三天傍晚,天空果真飘起了细细春雨。(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25句】:【树要寻根】指寻找根源。成语:刨根问底。马烽西戎 《吕梁英雄传》:“再说刨树要寻根哩!小白脸凭谁抖威风? 还不是凭的小队长?”
【谚语俗语第26句】:【人恶鬼不缠】(谚)恶:强横。人要是行为强横,就连鬼也避着,不敢招惹。指无所畏惧的人,能镇住邪恶小人,使其不敢侵犯。
【谚语俗语第27句】:【一个钉子一个眼】(惯)形容对事情非常认真。也形容盘算得很紧,没有剩余。 也作一口钉子一个眼。 一个竹眼钉一条钉。
【谚语俗语第28句】: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谚语俗语第29句】:妈妈往楼上搬煤球,我也要搬,妈妈不让。趁妈妈不注意,我抱了十块就往楼上跑,刚跑了几步就跌倒摔破了煤球。妈妈拉起我说:“你这是捉老鼠的猫硬要拉车,自不量力!”(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30句】:【弥天之罪,一悔便消】(谚)即使犯下了极大的罪,只要能真诚忏悔,罪也就消除了。指真诚悔过,是消除罪过唯一的途径。 也作“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
【谚语俗语第31句】:【丈夫】“丈夫”指女子的配偶。最初,“丈夫”是用来称成年男子的。《谷梁传·文公二十年》日:“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说文》在“夫”下释“丈夫”,谓“周朝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日丈夫。”古时称男性为“丈夫”,有时还有气度不凡的意思,犹言“大丈夫”。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至于“丈夫”转义成为女子配偶之称,则源于我国一些部落的抢婚陋习。在这些部落里,女子选择夫婿,以一定的高度为主要条件,一般以身高一丈(那时一丈相当于今天七尺)为标准。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据此,女子称其所嫁男子为“丈夫”。随着时代的变迁,部落融合,“丈夫”这一称谓相沿至今,而“抢婚”则变成了有的少数民族的嬉闹婚俗。
【谚语俗语第32句】: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谚语俗语第33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谚)屠刀:杀人刀。只要能放下杀人刀,改恶从善,马上就是佛一样的善人。原为佛教劝人向善语,后指人只要能改恶,就大有作为。 也作“放下屠刀,立证菩提”。菩提:梵语,即佛道。
【谚语俗语第34句】:背街卖箩筐——外行
【谚语俗语第35句】:【扁担是条龙,一生吃不穷】(谚)指扁担是个宝,靠它能维持一生生计。
【谚语俗语第36句】:【求人不如求己】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成语:自力 更生。清代《红楼梦》:“俗语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说不 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 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谚语俗语第37句】:【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释义:比喻在哪里丢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这个老唱净的又叫成班,说:“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我想府上还寄着我的箱笼,领去还弄出戏罢。”
【谚语俗语第38句】:【力大压百艺】(谚)百艺:各种各样的武术竞技。指在武术比赛中,只要力气大,就可战胜其他对手,压倒一切人。
【谚语俗语第39句】:属猴儿的——没个老实气儿;会跳
【谚语俗语第40句】: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谚语俗语第41句】:【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乡】见“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乡”。
【谚语俗语第42句】:【槽里无食猪拱猪】(谚)喂猪的食槽里要是没了食物,猪就会用嘴互相拱咬。比喻经济拮据之时,容易彼此抱怨或争吵。
【谚语俗语第43句】:【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释义:比喻勉强填饱肚子。例句:我们家一共有八亩田,有猪有牛有泉水,农具什样也将就拖得过去。一年到头,只要不懒,按说也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的。
【谚语俗语第44句】:【斗虎争狼,苦杀小獐】(谚)獐(zhang):獐子,形状像鹿,比鹿小。 指虎狼争斗,遭殃的是小獐子。比喻上层权势者之间发生冲突,受害的是下层人物。 也作“龙斗虎伤,苦了小獐”。
【谚语俗语第45句】:回光返照——不长久
【谚语俗语第46句】:裁衣不用剪刀——胡扯
【谚语俗语第47句】:【借给他点儿胆子断定他不敢。】浩然《艳阳天》:“那倒 是,借给他个胆子让他反,他也不敢了。”
【谚语俗语第48句】:肚里长瘤子——心腹之患
【谚语俗语第49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们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源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雏形。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谚语俗语第50句】:【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见“抬头老婆低头汉”。
【谚语俗语第51句】:【泰山压顶不弯腰】(惯)形容在艰难困苦或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屈服:
【谚语俗语第52句】:【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释义:癞蛤蟆打苍蝇吃,将供上嘴。比喻劳动所得勉强糊口。例句:三爷,我是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撸锄杠,才给你们看园子。
【谚语俗语第53句】:【 好汉顾三村,好狗顾三邻】谓应该照顾乡邻,帮助他人。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没说的!好人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兄弟尽力而为。”
【谚语俗语第54句】:【宁恼远亲,不恼近邻】(谚)宁可惹恼远方的亲戚,也不惹恼紧挨的邻居。指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打交道的左邻右舍,比远居的亲戚重要得多。
【谚语俗语第55句】:【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细或经过。 也作半夜吃黄瓜——摸不着头脑。 半夜摸黄瓜——不知头尾。
【谚语俗语第56句】:【抓头不是尾】(惯)形容人急得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做才好。
【谚语俗语第57句】:立七坐五盘三半,一肩三头怀两脸。
【谚语俗语第58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惯)南山: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边。 指福运就像东海一样无边,寿命就像终南山一样绵长。多用于祝寿。 也作“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谚语俗语第59句】:【三分吃药,七分调理】(谚)调理:调养与护理。要治好病,三分凭药治,七分靠调理。指对病人来说,调理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也作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三分治病七分养。 三分药,七分养。
【谚语俗语第60句】:【开天窗】(惯)1比喻利用职权克扣钱财。2比喻抽去已排好的文章,使报纸的版面上留下成块的空白。
【谚语俗语第61句】: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
【谚语俗语第62句】:【 背后骂皇帝/背地里骂朝廷】背后连皇帝都可骂,则背后 被人议论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骂,骂也没有用。 类似的:二十五里骂知县。申跃中《挂红灯》:“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钱一厅?只要你大权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骂朝廷,当面你还是大爷。”
【谚语俗语第63句】:【给个热罐子抱着】让人感到热乎乎的。指假意关怀。李 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让他去体验,也不过是先给他 个热罐子抱着,如他不‘改换门庭’,不拿出个积极的行动 来,提干的许诺,也仅仅为画饼充饥而已。”
【谚语俗语第64句】:【砍一枝,损百株】(谚)砍伤一根树枝,会使百株树受损。比喻伤害一人,会连累相关的许多人。 也作砍一枝,损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谚语俗语第65句】:【飞鸟各投林】(惯)比喻各人寻找各人的办法、出路。
【谚语俗语第66句】:【碾砣生芽,狗生角】(惯)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谚语俗语第67句】:【漏风信】见“露风声”。
【谚语俗语第68句】:【吃柿子拣软的捏】(惯)比喻专找软弱的欺负。 也作“吃柿子拣软的”。
【谚语俗语第69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谚)指和人交往,贵在交心,这道理就像浇树要把水浇到根上才能枝繁叶茂一样。
【谚语俗语第70句】:【媳妇进房,媒人靠墙】(谚)新媳妇娶进门入了洞房,媒人就靠墙一边站,没用了。指娶亲后容易把媒人忘记掉。 也作“媳妇进门,媒人出门”。
【谚语俗语第71句】:老牛掉到水井里——有劲使不上;踢腾不开
【谚语俗语第72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谚)不论大人或小孩,在吃粮上,一人一月总得一大斗。指口粮的耗费是硬指标,不容含糊。
【谚语俗语第73句】:喝着蜜水吹笛子一又甜又乐
【谚语俗语第74句】:【海底捞月,水中求酥】释义:酥: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到海里去捞月亮,在水中寻求酥油。比喻白费力气,根本办不到。例句:他们要同陈鲩刺作对,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捞月,水中求酥,会有什么结果?
【谚语俗语第75句】:老牛反刍——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76句】:去年暑假,我和爷爷去摘西瓜。爷爷说:“西瓜从开花到成熟,大概是‘花见瓜,三十八(天)’。”(河南·伊川)
【谚语俗语第77句】:小芳见小虹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回到家也向父母要。她爸叹气说:“芳,不是当爸的不给你买,穿衣看门房,吃饭量家当。咱们家的条件不能跟人家的比呀!”(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78句】:【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谚)相思:专指男女爱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种各样的病都可治疗,惟有相思病无药医治。
【谚语俗语第79句】:爸爸和一个叔叔在喝酒,看到上来的主食是馒头,爸爸笑着说:“馒头就酒,再好没有。”我们全家人听了都大笑起来。(山西·阳泉)
【谚语俗语第80句】:邻居家忘了关水龙头上班去了,结果他们家发了大水,我们家也遭了殃。哥哥气愤地要去找他们算账。奶奶说:“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说,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邻。千金买屋,八百买邻。为了一件意外的事伤了邻居和气,不值得。”(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81句】:【沙锅砸蒜,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下去就破。谓只此一次, 无法继续。王蒙《相见时难》:“如果第三次结婚,我可是沙 锅砸蒜,就这一锤子买卖了。”
【谚语俗语第82句】:我去大姨家,大姨对我说:“我们这儿有个人非常懒,庄稼都荒了,也不去管理。”我说这人真是懒如猪。大姨说:“岂止懒如猪啊,简直是棒打屁股都不动一下呀!”(河北·平泉)
【谚语俗语第83句】:【 矮子里拔将军/矮子里挑大个】原本不够格,不得已而求其 次,在差的里面挑选稍微好一点的。成语:降格以求。谌容 《减去十岁》:“班子问题需要重新考虑。现在不得已,矮子 里拔将军。”
【谚语俗语第84句】:【墙上挂竹帘——没门儿】(歇)门:本指门户.转指门路、办法。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墙上挂帘——没门”。
【谚语俗语第85句】:【热锅上的蚂蚁——乱转】(歇)形容焦急、忙乱,束手无策。 也作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热锅上蚂蚁——来回直打转转。
【谚语俗语第86句】:【掉链子】“掉链子”用于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或关键时候,突然卡壳做不下去了,导致事情失败或无法进行。 “掉链子”源于北京口语,具有调侃意味。对喜欢玩单车(自行车)的人来说,都知道车行半路掉链子的尴尬。假期三五知己轻装短打,太阳镜一戴,单车径上风驰电掣竞技,绝对是赏心乐事,大家争先恐后踩动脚踏,链条拉动车轮飞车之时,突然“喀嚓”一声,脚丫子再也蹬不动了,那沾满油污的链子突然掉将下来,眼见驴友们载着欢声笑语远去,自己却要下来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像泄了气的皮球。北京的自行车是上百万人每日上班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脚下“私家车”掉链子的扫兴、尴尬、着急、无奈,体会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开联想,发明了“掉链子”一词,真是形象之至。
【谚语俗语第87句】:【肉烂在锅里】内部耗费,不算损失。浩然《艳阳天》:“反 正我们谁也没有往自己家拿一个小子儿,肉烂在锅里,只能 这样过去了。”
【谚语俗语第88句】:【混饭吃】(惯)1指谋个职业,聊以维持生计。2指白吃饭不干活。
【谚语俗语第89句】:【茄子黄瓜一锅煮】(惯)形容人员很杂,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谚语俗语第90句】:【土里滚,泥里爬】(惯)指整天在庄稼地里受苦受累地干农活儿。
【谚语俗语第91句】:看着村上许多人经商致了富,爸爸也闲不住了。谁知他一趟广州跑下来,竟赔了五百多元,奶奶安慰他说:“地黄瓜上不了高架子,吃草的羊变不成牛,你还是安心种地吧!”(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92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谚)指即使打仗场场都能胜利,也不如不打仗为好。
【谚语俗语第93句】:老大娘吃黄连——苦口婆心
【谚语俗语第94句】:最近,弟弟因迷恋上玩游戏机,学习成绩像坐滑梯似的急速下降。妈妈严厉批评他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勤奋,谁的瓜儿就结得大如盆;谁偷懒,谁的瓜儿就结得像小碗。你现在这样,怪谁呀!”(甘肃·兰州)
【谚语俗语第95句】:姐妹俩回娘家——殊途同归
【谚语俗语第96句】:【车载不动,船装不完】形容多、重。成语:车载斗量。祁淑 英《废墟》:“乡亲说她是个故事篓子,说她肚里的故事车装 不下,船载不完。”
【谚语俗语第97句】:【黄泥巴糊裤裆——不是屎来也是屎】(歇)黄泥巳:黄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粪。屎:谐“事”或“死”。 指蒙受冤屈,无法申辩,或性命难保,必死无疑。
【谚语俗语第98句】:【出洋相】“出洋相”这一俗语,可谓妇孺皆知,指那些不学无术、愚昧无知的人不懂装懂,当众弄出许多笑话。那么,出洋相是怎么来的呢?它确实与出洋有关。清朝末年,光绪帝施行新政,要引进洋人的坚船利炮,于是派出许多官员到各国考察。当时的官员大多腹内空空,装腔作势,不学无术,却争相出洋,到了国外丑态百出,闹出许多笑话,仅举两例可见一斑。李鸿章出使到英国,受到英国贵族的热情款待。英国已故将军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竞犬会上获得第一名的名贵爱犬赠送给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鸿章的一纸谢柬,上面写道:“感谢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现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尝了一点,就觉得美味无比,真是三生有幸。”原来,那只名贵可爱的小狗,竞被李鸿章炖着吃了。当地报纸一时哗然,传为笑柄。驻英国使馆的~位官员,是个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家伙。他经常在饭店宾馆偷窃毛巾、刀叉这类小玩意儿,后来被警察搜出。这位官员为了赚外快,还让他的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个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馆门口。一次英国人看见中国使馆门口忽然白带飘扬,以为中国皇帝驾崩,专门派外交大臣前来探问,才知道那是裹脚布。西方记者曾想把它拍下来,刊登在报纸上,成为当时一大丑闻。这些令人难堪的丑闻,都出在这些出洋要员们身上,人们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为“出洋相”。
【谚语俗语第99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谚)在家中一切事都好办,出门在外,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旧指出门在外,总不如在家方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