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超经典民间俗语俗话,让人一看就爱上了!

【谚语俗语第1句】:狗赶鸭子狗撵鸭子——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2句】:刀尖上耍杂技——硬逞能;瞎逞能

【谚语俗语第3句】:弟弟一手写着字,一手玩着泥,眼睛看着书,嘴里哼着曲。爸爸看见可生气了,说:“像你这样,一手牵着牛,一手拉着驴,嘴里吃苹果,想着油炸鱼。如果不改正,学啥也不成器。”(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4句】:【不会种田看上垄】(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不会种田的,看看人家上垄田地如何种,学着样种就行。泛指自己不会的,就照着别人的样子做。

【谚语俗语第5句】:老虎头上的王字——生就的

【谚语俗语第6句】:【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爹娘】(谚)儿女没了,还可再生养;父母没了,就无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宁可舍后代,不可无父母。

【谚语俗语第7句】:【拴不到一个槽上】(惯)形容两个人合不来。

【谚语俗语第8句】:光棍遇着无皮柴——对光棍

【谚语俗语第9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谚语俗语第10句】:浑水摸鱼——捞一把

【谚语俗语第11句】:【看到绳子都是蛇】(惯)形容过分胆小谨慎。

【谚语俗语第12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歇)比喻片面追求数量,反而达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

【谚语俗语第13句】:小洋妈炒菜时总是拎着水瓢站在灶台旁,随时准备添水。小洋说:“妈,人家炒菜拿锅铲儿,您却拎水瓢。“‘嗨,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小洋妈笑着回答。(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14句】:【拈不得轻,负不得重】(惯)拈:用手指夹取东西。轻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动。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没有。

【谚语俗语第15句】:【狗咬尿泡——空欢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兴一场,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虚欢喜。 狗扑尿泡——空喜欢。

【谚语俗语第16句】:【拾个蹦蹦枣儿】别人打枣落地,尚在蹦着,被人拣去。谓 没有出力,白得便宜。姚雪垠《李自成》:“郑崇俭兵力不足, 原不想从尧岭来攻,只是尧岭官军听说石门谷起了内讧,又 因坐山虎愿意投降献寨,才打算来拾个蹦蹦枣儿。”

【谚语俗语第17句】:【开会马拉松,发言长而空】马拉松,原指长距离赛跑。借 指会议时间拖得太长,不解决实际问题。《人民日报》 (1991,12,29):“最近,江苏省南通市领导对开会发言实行 限时发言的新招,有效的整治了开会马拉松,发言长而空的 会风。”

【谚语俗语第18句】:河中的礁石——敢顶大风浪

【谚语俗语第19句】:【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做生意,态度和 蔼,才能招揽顾客,有顾客才能生意兴隆。古华《芙蓉镇》: “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这是胡玉音 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家训。”

【谚语俗语第20句】:打黑牛,惊黄牛,吓得白牛吐舌头。(甘肃·镇原)

【谚语俗语第21句】:【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释义:泽:雨露。锄头底下有三场雨水分,斧头下面有一倍桑叶,指勤锄地可抗旱,适时整治枝条会使桑叶茂盛。例句:“如其得法,使树头易得其条,条上易得其叶,蚕不待食,叶以时至,又其叶润厚。农语云‘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谚语俗语第22句】:【若说钱,便无缘】(谚)如果提起借钱,再好再亲的关系都会冲淡,甚而至于决裂。指钱财是很敏感的东西,它关涉人情冷暖。 也作提起钱,便无缘。 说着钱,便无缘。

【谚语俗语第23句】:【目的】“目的”一词的含义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目的”一词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源于一个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北周高官窦毅也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有一女儿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义执言,有大丈夫气概。她无限悲愤,骂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决意为她找一个好丈夫,好让她辅佐夫君谋大事。于是,窦毅出榜招婿,条件是不仅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武功。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宣称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他。一时,满城哗然,贵胄王孙,争相角逐。不过,这帮纨绔子弟没有一人中的。这时,有位名叫李渊的青年闻讯赶来,他拉弓如满月,箭出如流星,连发两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两眼。窦毅高兴极了,立即将女儿嫁给了李渊。窦女不仅辅佐夫君成就了帝业,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窦毅和唐高祖李渊都达到了“目的”。“目的”一词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当做箭靶子。其含义后来才引申为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24句】:邻居二大娘传闲话,被当事人知道了,两家吵了起来。妈妈对我说:“屋里说话屋外听,草丛里说话露水听。没有不透风的墙,蚱蜢过去还有个影儿呢!记住,为人要光明磊落,别在人前乱说人。”(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25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或说:东 一斧子,西一榔头/东扎一头,西扎一头。浩然《艳阳天》: “这女人东一榔头,西一棍子,数叨起来没个完。”

【谚语俗语第26句】:【一槌打双鼓】释义:比喻一语双关。例句:凤梨见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双鼓说:“日兰中午会做出好香好香的饭菜,送到田头给你吃的。”

【谚语俗语第27句】:隔皮选西瓜——难识货

【谚语俗语第28句】:妈妈见我洗脚不用手,就数落我说:“你真应了别人的话了,勤人手洗脚,懒人脚洗脚。”(湖南·通道)

【谚语俗语第29句】:【扯下水】见“拉下水”。

【谚语俗语第30句】:【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谚)舆(yu):车。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现。指相马要从它拉车的表现上判断它的耐力,相士要从他的平素为人处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谚语俗语第31句】:银幕上刮黄风——迷不住观众的眼睛

【谚语俗语第32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谚语俗语第33句】:【三句不离本行】(谚)指人的言语话题,总离不开已经形成习惯的行话。 也作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句话离不了本行。

【谚语俗语第34句】:【聋子不怕惊雷响】对后果没有顾虑。张资平《梅岭之 春》:“他们号称学士又何曾有什么学问!普通科学程度还 够不上,说什么高深学问!但他们回来居然说要办大学了, 真是聋子不怕雷!”

【谚语俗语第35句】:导弹打色机——同归于尽

【谚语俗语第36句】:X光照人——把你看透了

【谚语俗语第37句】:【老鼠儿见了猫】(惯)比喻弱者见到了惧怕的人。 也作“耗子见了猫”。

【谚语俗语第38句】:【值几个钱一斤】谓没有价值,或不起作用。表示轻视。 值,也说:卖。张恨水《八十一梦》:“正气卖多少钱一斤?你 那点本领,在我这里吹什么正气?”

【谚语俗语第39句】:【栽花不栽刺】指给人方便,不得罪人。反义说:栽刺不栽 花。《文摘报》(1987,7,16):“这些同志自个儿得过且过,对 别人也只栽花不栽刺。他们想的是:我对别人丁是丁、卯是 卯,轮到我时怎么办?”

【谚语俗语第40句】:竹林里的笋子——嘴尖皮厚腹中空

【谚语俗语第41句】:爸爸让哥哥去喷农药,哥哥说:“我不会。”爸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当师傅了。”(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42句】:【吃了砒霜药老虎】(惯)砒霜: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有剧毒。为毒死老虎,自己先吃砒霜中毒,再让老虎吃自己的死尸中毒。比喻做事太愚蠢,得不偿失。

【谚语俗语第43句】:【走过场】(惯)本指戏曲中龙套角色出场后不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侧下场。比喻只求形式,没有效果,敷衍了事。

【谚语俗语第44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谚语俗语第45句】:【又想吃,又怕烫】想得到好处,又有顾虑。类似的:又想 吃油糕,又怕腻了嘴。成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老舍《四 世同堂》:“哼,瞧瞧咱们吧,咱们是又想吃,又怕烫。像咱们 这样儿的,一辈子也发不了。”

【谚语俗语第46句】:碱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

【谚语俗语第47句】:【东不成,西不就】(惯)指择偶或择业不顺利,总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总是办不成。

【谚语俗语第48句】:【和尚在钵盂在】(惯)钵盂(b。 yu):和尚化缘用的器具。形容密不可分。

【谚语俗语第49句】:【拿鸡蛋往鹅卵石上碰】(惯)比喻以弱犯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也作拿着鸡蛋打石头。 拿鸡蛋往墙壁上碰。

【谚语俗语第50句】:【 一咒十年旺】指一种逆反心理,从吉利的方面去对待恶 言恶语。明代《醒世姻缘传》:“没账!叫他咒去!一咒十年 旺,神鬼不敢傍!”

【谚语俗语第51句】:【吃力不讨好】花了很大力气,别人还有意见,得不到好 评。吃,也说:费。歇后语形式为: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吃 力不讨好/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我的处境好有一比,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

【谚语俗语第52句】:【吹牛皮】(惯)指说大话,夸海口。

【谚语俗语第53句】:砍柴人下山——两头担薪(心)

【谚语俗语第54句】:【一人作罪一人当】(谚)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担。指刑罚只处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连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人犯法一人当。

【谚语俗语第55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谚语俗语第56句】:【远路无轻担】见“百步无轻担”。

【谚语俗语第57句】:【黄忠人老刀不老】释义:黄忠:三国时蜀将,英勇善战,武艺超群,《三国演义》写他与魏将张邰交战,张邰笑他年老,不自量力,他说,我年老,手里的刀却不老。比喻年纪虽大,本领还在。例句:朱老星喷红了脸说:“别说老了,咱一辈子都是斗争过来,黄忠人老刀不老!”

【谚语俗语第58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谚)足赤:十足的纯金。完人:完美无缺的人。世上没有成色十足的纯金,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指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也作金无足赤,人无十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谚语俗语第59句】:背水作战——不留后路;没有退路

【谚语俗语第60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释义:比喻对母亲之爱,也比喻对祖国之爱。例句: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祖国再穷,家乡再落后,但总是生我养我的亲娘、故土,我怎能不眷恋!

【谚语俗语第61句】:船底浇花——多此一举

【谚语俗语第62句】:【骄子不孝】(谚)指在骄奢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子弟,不会孝敬父母。

【谚语俗语第63句】:索贿人的口头禅——研究研究(烟酒烟酒)

【谚语俗语第64句】:【客木匠——一锯】(歇)客:寄居,谐“怯”。锯:谐“句”。指人口舌笨拙,不善言辞,见面只有一句话。

【谚语俗语第65句】:拿锅盖戴头上——乱扣帽子

【谚语俗语第66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热自己知道,转指各人的心事或处境,各人自己知道。

【谚语俗语第67句】:【狗头上顶不了四两油】(谚)狗生性爱吃油脂,只要有点油脂,早被它吃得干净。比喻浅薄的人一旦发迹,便会表现得非常轻浮。

【谚语俗语第68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时,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让。弟弟又哭又闹,坚持要拿,结果被狠狠地打了顿。妈妈知道了说:“这叫犟人吃犟亏,犟驴挨犟鞭。”(陕西·西安)

【谚语俗语第69句】:【问谁毁之,小人誉之】(谚)要问是谁毁了你的名声,那是邪佞小人对你的阿谀奉承,对你无休止的亲近与利用。指邪佞小人对你献殷勤,是给你帮倒忙。

【谚语俗语第70句】:【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极了】极为巧合。《法律与生活》 (1999,5):“忽然,有入拉了我一把,我转头一看,哎哟,原来 是哥哥,真是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极了。”

【谚语俗语第71句】:【君子不跟牛使气】(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和那些执拗无知的人争高论低,一般见识。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谚语俗语第72句】:【不是诸葛亮,就是刘伯温】释义: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把他描写成足智多谋、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人物。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明初政治家、文学家,《英烈传》小说把他描写成一个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人物,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形容人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例句:哎呀!小彭嘞小彭,你不是诸葛亮就是刘伯温,你怎么晓得我要轴承呢?

【谚语俗语第73句】:蚯蚓上墙——腰杆子不硬

【谚语俗语第74句】:【黑猫不捉耗子,还有白猫】释义:比喻事情总会有人干的。例句:我倒觉着对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东风,伏天总要落雨,黑猫不捉耗子,还有白猫哩!

【谚语俗语第75句】:【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捻捻转,儿童玩具,用手捻中轴,使迅 速旋转。借指人不会永远走运。李准《黄河东流去》:“天下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总有一天,要叫老蒋知道知道老百姓是 不能得罪的!”

【谚语俗语第76句】:一台无二戏,台上无闲人。

【谚语俗语第77句】:一天,我和爷爷到责任田干活时,我想解个手,爷爷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咱家地里解吧。”(河北·鹿泉)

【谚语俗语第78句】:【害人终害己】(谚)存心伤害别人的人,到头来反而伤害了自己。指为人要慈善,存心害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也作“害人还自害”。

【谚语俗语第79句】:【黑云压城城欲摧】释义:摧:毁坏。比喻大兵压境,局势十分严重。这是李贺《雁门太守行》诗句。例句:逸敏生就一副倔犟的性子,对于爸爸的遭遇,她义愤填膺。但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这位没有经过人世波折的姑娘,显得一筹莫展,焦急异常。

【谚语俗语第80句】:【打铁先得本身硬】(谚)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才能把铁打好。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才能得心应手。 也作打铁得要铁砧硬。 打铁先得铁锤硬。

【谚语俗语第81句】:吃着黄连唱着歌——以苦为乐

【谚语俗语第82句】:对牛弹琴——白费气力;白费心;不

【谚语俗语第83句】:盘古的斧头——开天劈(辟)地

【谚语俗语第84句】:【少吃咸鱼少口干】(谚)少去吃咸鱼,就少了口的干渴。比喻人少管闲事,就不会惹出许多麻烦来。

【谚语俗语第85句】:【狼叼来喂狗】(惯)比喻得来的东西又被别人抢走了。 也作“狼叼来的肉喂了狗”。

【谚语俗语第86句】:【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见“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

【谚语俗语第87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谚)朝:朝廷,泛指官场。旧指争夺名誉地位,要在官场;争夺财富利润,要在商场。

【谚语俗语第88句】:【只点火,别加柴】只是引导或煽动,自己不参与。浩然 《艳阳天》:“马之悦追着女人,又小声地嘱咐几句,让女人只 点火,别加柴,适可而止。”。

【谚语俗语第89句】:骆驼撒欢——没个正经样儿

【谚语俗语第90句】:【经手三分肥】经手一件事情,总要得些好处。台湾林语 堂《京华烟云》:“国库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岂止过手三分肥。”

【谚语俗语第91句】: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

【谚语俗语第92句】:【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谚)指一根丝合不成线,独株树成不了林。比喻成大事需要有群体的努力,只凭个别人是成不了气候的。 也作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孤树不成林,独木不成桥。

【谚语俗语第93句】: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谚语俗语第94句】:【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歇)八哥:一种鸟,毛黑色,头部有羽冠,经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指欺负软弱的人,拿软弱的开刀。

【谚语俗语第95句】:【饭前饭后一碗汤】(谚)指饭前喝汤,可以润肠;饭后喝汤,可以化食:都是身体健康的需要。

【谚语俗语第96句】:【提起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谚语俗语第97句】:【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谚)比喻话讲清了,别人心里才会明白;道理说透了,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也作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 鼓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

【谚语俗语第98句】:【牵牛要牵牛鼻子】释义:做事要抓住关键。例句:“牵牛要牵牛鼻子,……先从他李春山头上戳开!”

【谚语俗语第99句】:老师让我们用“格外”造句。我在练习本上写了一句这样的话:“杨辉把字写到了‘格外’。”老师看后笑着说:“你这是离开座位迷了路,不走正门跳窗户。”(河南·鄢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737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