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发的民间俗语金句,经典中肯!
【歇后语第1句】:腊月里遇着狼——冷不防
【歇后语第2句】:【守身如执玉】释义:爱自身的名誉如爱护璧玉一样。例句:试看古圣先贤,守身如执玉,到临死时候,还是一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光景。
【歇后语第3句】:【开大口,说大话】(惯)指夸口,言过其实。 也作“开大口,讲大话”。
【歇后语第4句】:【艄公多了打烂船】人多无组织,反而坏事。类似的:木匠 多了盖歪房。周立波《山乡巨变》:“只怕社一办起来,人多 嘴杂,反倒搞不好。俗话说:艄公多了打烂船。”
【歇后语第5句】:【有志者事竞成】指有坚强意志的人事业终究能够成功。典出《后汉书·耿弁传》。东汉初年,山东豪强张步占据青州十二郡,势力强大而且气焰十分嚣张,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弁前去讨伐。耿弁顽强作战,接连获胜。在战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强忍剧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断后继续战斗,耿终击溃张步。刘秀大喜,亲自到临淄慰劳军队,并夸赞耿弁说:“将军从前在南阳时曾主动请战,当时我担心难以成功,便没答应。现在看来,将军是有志者事竞成啊!”从此留下这句BBB。
【歇后语第6句】:【门里出身,自会三分】(谚)门里:专业行当。从一个专业行当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经见多了,对本行的技艺,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环境会对人产生影响。 也作“门里出生,自带三分”。
【歇后语第7句】:【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谚)比喻人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歇后语第8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惯)米粒糠皮原本是一体的,经碾压而分离开来。比喻关系破裂,互不来往。
【歇后语第9句】:【 知进不知退】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谓贪多务得,看不 到困难和危险。清代《儒林外史》:“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 直是一条小小的亢龙。”按:“亢龙”出自《易经·乾卦》:“亢龙 有悔”,谓盛极必衰。
【歇后语第10句】:晚上,做完作业我感到有点饿,就跟妈妈要求到外面买点好吃的。妈妈说:“外面很冷,穿厚点儿。”我说:“没事儿。”妈妈笑着说:“为了嘴馋,不怕受寒。”(河南·卫辉)
【歇后语第11句】:虎坐莲台——假充善人
【歇后语第12句】:看着妈妈轻松折好了被子,我也去试了试。但怎么也折不好,不是上边大就是下边大,弄得我满头大汗,还得请妈妈来帮忙。妈妈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胛嘴要歪。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到别人劳动的辛苦。”(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13句】:【破家值万贯】(谚)贯:旧时钱制,每干文为一贯。家业破败以后,家产什物往往还值不少钱。 也作“穷家值万贯”。
【歇后语第14句】:屠夫的账本——血债累累
【歇后语第15句】:春天刚到,我就急着脱棉衣,奶奶在一旁说:“春寒四十五,三月还下桃花雪。春捂秋冻。你别这么急着换衣服。”(河南·焦作)
【歇后语第16句】:老鼠偷秤砣——盗铁(倒贴)
【歇后语第17句】:【 眼大漏神,刷锅漏盆】粗心大意。成语:心不在焉。冯德 英《苦菜花》:“你呀,唉!可惜你的眼这么大,真是眼大漏 神,刷锅漏盆。你猜那团长是谁?”
【歇后语第18句】:【千般易学,一窍难通】(谚)指各种各样的本事都容易学,但要达到精熟的程度却很难。
【歇后语第19句】:【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歇)名色:名称,名声。指名称或名声不好已是客观存在。 也作“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
【歇后语第20句】:【面和意不和】释义:脸面上和睦,内心里有意见。例句:因他做主管时,得了些不义之财,手中有钱,所居与刘家基址相连,意欲强买刘公房子,刘公不肯,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歇后语第21句】:【东河里没水西河里走】(谚)指东河里没小时,就去西河,总会取到水的。比喻做事贵在灵活通变,一处不通,还可另找途径。
【歇后语第22句】:锅里有,碗里才有。
【歇后语第23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谚)树:栽种,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种谷,当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树,十年就可成材。
【歇后语第24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众美食,俗称皮蛋,切开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样晶莹剔透。关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江南三江口河埠头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厉。夫妻二人都年过半百,靠摆茶摊过日子。他们家养有两只母鸭,鸭子一天下俩蛋,非常准时。可是好景不长,鸭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俩十分烦闷。十几天以后,他们收拾茶具,还像往常一样,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树灰堆里。忽然看见灰里露出了圆滚滚的东西来,拾起一看,正是他们要找的鸭蛋。原来,鸭子把蛋下到桑树灰里了。可是这鸭蛋在桑树灰里埋了这么些天,又天天浇剩茶叶,是否已经坏了呢?他们磕开一个蛋,只见蛋清已经变成黄褐色,像水晶一样,蛋黄也变成绿莹莹的实心蛋。一尝,这蛋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离不开最初的原理。
【歇后语第25句】:【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歇后语第26句】:皇粮国税——免不得
【歇后语第27句】:【盼星星,盼月亮】(惯)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
【歇后语第28句】:电风扇的脑袋——专吹冷风;吹冷风
【歇后语第29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释义:山区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策。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不准到什么时候,交个好运,发笔洋财。”
【歇后语第30句】:锅边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歇后语第31句】:扳手指算账——有数
【歇后语第32句】:【 猪羊奔入屠宰家】谓送死,找死。或说:肥猪往屠夫家 跑。明代《警世通言》:“这妇人不去则罢,这一去,好似猪羊 奔屠宰之家,一步步来寻死路。” 撞在抢口上遇到危险。类似的:碰到刀头上。图书: “赵某这次来局里,其实是来探探虚实,没想到正撞在抢口 上。”
【歇后语第33句】:黄鼠狼躲在鸡棚里——不是偷鸡也是偷;想偷鸡(想投机)
【歇后语第34句】:【脑袋砍了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歇后语第35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歇后语第36句】:【 墨是可以磨浓的】指经过磨练,可以成功。《北京日报》 (1982,10,20):“两位新秀担任了主力,这再好不过地说明: 墨是可以磨浓的。”
【歇后语第37句】:【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涌泉:冒出的泉水。得到别人一点一滴的恩惠,就要以涌泉般的好处回报,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得好好报答。 也作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 人有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歇后语第38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歇后语第39句】:【好庄稼长不到好土上】(惯)比喻好孩子没有生在条件好的家庭。
【歇后语第40句】:【葫芦牵到扁豆藤】(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
【歇后语第41句】:两个媳妇为孩子打架的事吵得不可开交。赵大爷走过来劝架,结果两个媳妇反倒骂赵大爷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围观的人说赵大爷:“没吹熄人家的火把,却烧了自己的胡子。”(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42句】:王迁家死了一只狗,他的母亲很伤心。来串门儿的邻居劝她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河北·廊坊)
【歇后语第43句】:【茅石板上打滚——寻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脚踏的石板。屎:谐“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歇后语第44句】:属蝙蝠的——夜里欢
【歇后语第45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歇后语第46句】:【挂羊头,卖狗肉】谓卖假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以 坏充好。成语:弄虚作假。古华《浮屠岭》:“因为浮屠岭地 方只有单干农户,不存在什么集体农民。这里的一切都是 挂羊头卖狗肉。”
【歇后语第47句】:【小康】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小康”一词使用频繁。那么,小康源出何处?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诗经·民劳》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代,小康是儒家学说中阐述的一种社会境界,它相对于“大同世界”而言,层次比较低。东汉郑玄说过,小康是比较安定的生活状态。大约到了宋代,小康一词才逐渐接近现代含义,指家庭比较富裕,不愁温饱,可用小康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小康,具有崭新的内容,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不单是有钱就是小康,而且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歇后语第48句】:【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谚)饶:尽管。任凭你怎样奸猾,还是把人家的洗脚水当汤喝了。指阴谋计划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难免上当受骗。 也作饶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脚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歇后语第49句】:身体越炼越壮,脑子越用越灵。
【歇后语第50句】:【好汉死在证见手】(谚)证见:事件发生时亲眼目睹的证明人。指任凭你是怎样的英雄好汉,只要证人出面证明你犯罪,你就无法逃避罪责。
【歇后语第51句】:【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比喻办事情想得到预期的好处,却不想把事情办砸了,还破费了许多花销或出了其他差错。它源自《三国演义》。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周瑜见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便劝说孙权假意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到江东做人质以换取荆州。没想到事情被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识破,她看中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孙尚香也愿意嫁给刘备,这场骗婚闹剧弄假成真。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尚香与刘备一起返回了荆州。在回荆州的路上.周瑜处处设防,又派兵追赶,阻止刘备与孙尚香的归程。由于孙尚香身带尚方宝剑,加之常胜将军赵子龙护驾,闯过层层险阻。当周瑜追来,他们已进入安全地带。诸葛亮命迎接的将士高呼:“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当即晕厥,是为“三气周瑜”之一。由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感染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广泛流传。
【歇后语第52句】:桦树皮一一扒一层,又一层
【歇后语第53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原指开路,也指克服困难,创造条 件。苏叔阳《左邻右舍》:“打这儿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了,凭什么不高兴啊!”
【歇后语第54句】:眼瞎耳聋鼻塞嘴哑———窍不通
【歇后语第55句】:【—根筷,两半截】折成两半,对半平分。菡子《纠纷》:“财 产分配刘二有没有份,大家议定:一根筷,两半节。”
【歇后语第56句】:【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皇后、太后屡见不鲜。但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当属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实际掌控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灭亡。那么,“垂帘听政”始于何时,是谁的“发明”呢?历史上国君或皇帝因种种原因无力亲政时,权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但,真正垂帘听政则始于武则天。《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称帝,中国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歇后语第57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歇后语第58句】:三爷家来了位年轻的外地人,在三爷面前“之乎者也”地卖弄。邻居大叔说:“也不打听打听三爷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门前卖字画,佛爷手心儿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脸皮扎不透。”哥哥说那叫“班门弄斧,雷门击鼓”。(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59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歇后语第60句】: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歇后语第61句】:【一个锅里抡马勺】(惯)马勺:盛粥饭用的木制大勺。吃一个锅里的饭。比喻在一起生活、工作。 也作一个锅里搅马勺。 一个锅里搅稠稀。稠:代指饭。稀:代指粥。 一个锅里抡勺子。
【歇后语第62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窝。蛇、谁,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纰漏。谓谁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数。西戎《赖大 嫂》:“这还用我说,蛇掏窟窿蛇知道!”
【歇后语第63句】:【拿别人的鞭子抽自己】(惯)比喻拿别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惩罚自己。
【歇后语第64句】:【脸皮厚】(惯)指人不知羞耻。 也作脸皮三寸厚。 脸皮铜钱厚。
【歇后语第65句】:【 戏台里喝彩】指自己赞扬自己。成语:自吹自擂。胡适 《尝试集》自序:“你这篇再版自序又犯了你们徽州人说的 ‘戏台里喝彩’的毛病,你自己说你自己哪几首诗好,哪几首 诗不好,未免太不谦虚了。”
【歇后语第66句】:天气阴沉沉的,爸爸要去县城。我说:“爸爸,今天天气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说:“不行!与人家约好的时间,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沧州)
【歇后语第67句】:单麻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歇后语第68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称。后借用为对有权有势、凌驾于别人之上者的一种蔑称。 “太上皇”源自秦汉。据说,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却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种礼节对待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一天,刘邦去看望老父亲,老父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惶惑不解。其父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你父,也不过是个平民百姓,区区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杀头的啊!”刘邦听出话中有话,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亲为太上皇的例子,马上举行大典,将父亲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歇后语第69句】:【惧法朝朝乐】(谚)朝朝(zha。 zha。):天天。指知法畏法,不会犯法,自然就天天过着心安理得的和乐日子。
【歇后语第70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谚)指人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得寸进尺,不断膨胀,就像小小的蛇也想吞下大象一样。 也作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锅台想上炕。
【歇后语第71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歇后语第72句】:娶媳妇死老娘——哭笑不得
【歇后语第73句】:狸猫蹲在悬崖上——混充老虎
【歇后语第74句】:【 上刀山,下火海】指进入危险的境地。类似的:上刀山, 下油锅。成语:赴汤蹈火。台湾白先勇《孽子》:“那怕上刀 山下油锅,也吓不住我王小玉。”
【歇后语第75句】:【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谚)指人如果能克制一时的恼怒,冷静理智地应对各种事端变故,就可免去一生的苦恼和遗憾。 也作忍得一日气,免得百日忧。 忍得一时气,能消百日灾。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千日之忧。
【歇后语第76句】:妈妈见爸爸什么事都不想做,就说:“身上的懒筋都快有柱子那么粗了。”(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77句】:旧车断了轴——破烂不堪
【歇后语第78句】:【爬格子】(惯)指在有格子的稿纸上写作。
【歇后语第79句】:踩死蚂蚁也要验尸——过分认真
【歇后语第80句】:【兵无粮自散】(谚)兵:指军队。 军队要是断绝了粮草,自然就会解体。指粮草是行军用兵的生命线,缺粮断草就意味着不战自败。
【歇后语第81句】:【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不再有希望,此为人生的大悲哀。 巴金《家》:“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早已死了。我不 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
【歇后语第82句】:星期天,两位表哥在家玩游戏机,外婆觉得烦,就到她表姐家去散心。可刚进她表姐院内,只见两个小外孙正在打架,外婆叹气说:“真是从蒸锅跳到煮锅里。”(陕西·吴堡)
【歇后语第83句】:我一听到别人吃东西的声音就馋得直流口水。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忽然听到妈妈吃东西“咔咔”地响,连忙跑过去。妈妈见了哭笑不得:“你呀,真是蚂蟥听不得水响。这苹果我才咬了一口,你就赶来了!”(湖南·长沙)
【歇后语第84句】: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
【歇后语第85句】:【把好心眼挂在鼻子上——专为别人看】(歇)指假装出一副好心肠,在人前显示。
【歇后语第86句】:在异国做皇帝,不如在家乡耕地。
【歇后语第87句】:【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歇)滚:本指西瓜滚动,转指人翻滚。爬:本指王八爬行,转指人乱爬。形容狼狈败退,抱头鼠窜的样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连滚带爬”。
【歇后语第88句】:大麦芽做饴糖——好料子
【歇后语第89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众人服务,众人也为我服务,互 助互利。古华《芙蓉镇》:“原先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 今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
【歇后语第90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
【歇后语第91句】:【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谚)指稻子多了,打出的米就多;人多了,办法、道理也就容易出来了。
【歇后语第92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或说:东 一斧子,西一榔头/东扎一头,西扎一头。浩然《艳阳天》: “这女人东一榔头,西一棍子,数叨起来没个完。”
【歇后语第93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单单
【歇后语第94句】:某村兄弟二人,老大不怎么样,老二倒挺能干。其父母给他们操办婚事也先小后大。老大生气地说:“你们说是大麦先熟还是小麦先熟?”他母亲说:“你说是小麦好吃还是大麦好吃?”(河南·登封)
【歇后语第95句】:【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难免有过错,不必灰心。浩然《艳 阳天》:“年轻人,没经过事,少锻炼呀。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呢?”
【歇后语第96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惯)指家里只有单身一人。为对单身汉的谐谑语。
【歇后语第97句】:【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惯)形容用了最大的力气。
【歇后语第98句】:夫妻俩唱小调——唱一和
【歇后语第99句】:鼻梁上挂钥匙——开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