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不服不行!
【歇后语第1句】:爸爸和妈妈要去我姥姥家赶会,叫我中午到大婶家吃饭。我很不高兴,撅着嘴,抹着眼泪说:“不!我也要去。”妈妈说:“这怎么能行呢!你还要上学哪!”我说缺一天不上也不碍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好比吃饭,一日三餐不能断;知识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积累。”(河南·滑县)
【歇后语第2句】:【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谚)亏心事:愧对良心、违背正理的事。指平时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门,也会心情坦然,毫不惊恐。 也作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
【歇后语第3句】:【孔夫子面前背书文】(惯)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
【歇后语第4句】:黄河里的尿泡——随大流
【歇后语第5句】:【气儿不打一处来】极为生气。或说:火儿不打一处冒。 老舍《四世同堂》:“胖菊子恰好由外面走进来,一眼看到晓 荷,她的气儿不打一处来。”
【歇后语第6句】:【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是驱寒治病的良药。据传,生姜是神农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在南山采药,误食了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能止痛,就这样他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着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神农顺手拔了一把,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噜地响,泄过后,身体全好了。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我给它取个好名字吧。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够使神农起死回生,很神奇。神农氏一生尝百草,为民造福。
【歇后语第7句】:吊在房檐下的大葱——叶黄皮干心不死
【歇后语第8句】:鸭子吃糠壳——白欢喜;空欢喜;空喜一场
【歇后语第9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决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歇后语第10句】:【活人眼里伸拳头】(惯)比喻太欺负人了。
【歇后语第11句】:【脚踩两只船】两者都不愿意放弃。比喻犹豫不决,或投 机取巧。台湾琼瑶《心有千千结》:“爱情是那样的自私,他 怎能容忍她脚踩两只船?”
【歇后语第12句】:【 军听将令草听风】强调必须服从。军,也说:兵。类似 的:军听将令,马听锣声。叶辛《蹉跎岁月》:“老话说,兵随 将领草随风,儿孙全看着老辈子。”
【歇后语第13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惯)形容身体强壮,武艺高强。
【歇后语第14句】:【闹洞房】“闹洞房”是一种婚俗,民间又称“闹新媳妇”或“闹媳妇”。显然,新媳妇是闹的对象。那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早在春秋时期,婚礼是比较沉闷的,《礼记·曾子问》中记载:“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结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让闹个动静,这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理所当然要加以改变。时兴闹洞房,不迟于汉代。据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考证,闹洞房在汉代时就已时兴。杨先生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权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看来那时闹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现在闹洞房中的不文明之举源于汉代。闹洞房的来历起源于一个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一伙迎亲队伍的后面,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结果那个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当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时候,紫微星在房门口守着不让他们进去,并且说屋子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破解的方法,他说:“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来,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结果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由此,闹洞房流传了下来。
【歇后语第15句】:【蜂刺入怀,解衣去赶】(谚)指黄蜂要是钻进衣襟里,就必须马上解开衣襟赶跑它。比喻情况紧迫时,不容有任何迟疑,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也作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虿(chai):蝎子一类的有毒动物。 蜂蝎入怀,各自解衣。
【歇后语第16句】:【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谚)钢刀无论怎样锋利,也不该斩杀没有罪行的人。指国家的法律再严,也不会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罚。 也作“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
【歇后语第17句】:【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谚)见穷家别笑他穷,见富家也别夸他富;因为穷不会常穷,富也不会久富。指穷富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嫌贫爱富。 也作“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
【歇后语第18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
【歇后语第19句】:【钱能生利,穷能生穷】(谚)钱财能将本生利,富者自然会越来越富;穷人毫无周转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经济上完全陷入被动,就很难摆脱窘困。
【歇后语第20句】:【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胜过爱性命。讥讽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歇后语第21句】: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歇后语第22句】:【难家不会,会家不难】(谚)同一件事,让外行去做,就很犯难;让内行去做,就得心应手。指做事的难易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懂行。 也作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难了不会,会了不难。 会家不难,难家不会。
【歇后语第23句】:属蚊子的——专吸人血
【歇后语第24句】:【黑名单】“黑名单”指反动势力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也指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或违反规约、不守信用的企业、个人采取相关措施而开出的名单,或内部掌握或向社会公布。 “黑名单”是个外来词,它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时,这些学校规定对于行为不端的学生,将其名单、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一辈子被人唾弃,也是从此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会使人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唯恐自己的名字上了这样的黑皮书。没想到本来是学校惩罚学生的做法,却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引申到商业活动中,用黑皮书来惩戒那些时常赊账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或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书上。事情传开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从此以后,黑名单的做法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当然,在特务活动中使用最频繁后果最严重。从而黑名单多被社会诟病。目前,中国也有了“黑名单”,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对不守信用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
【歇后语第25句】:【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释义:别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别人困难。例句:桂迁恐怕又说,慌忙道:“足下来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间之,为吾之羞也。”说罢,先立起身来,施还只得告辞道:“暂别台颜,来日再来奉候。”桂迁送至门外,举手而退。正是: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歇后语第26句】:小二姐要饭——放不下脸
【歇后语第27句】:【男子汉】“男子汉”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其实,“男子汉”一词的出现,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汉原是汉水,与男子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怎么联系在一起呢?汉水和男子是历史的自然结合。因汉水而有地名汉中,因汉中而有汉王。秦朝末年刘邦入关灭秦,反被项羽封他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遂从一人、局部地区变成了国名。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兵强将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将称汉兵为“汉儿”和“好汉”。到这里才接近实质的男子汉的起源,“汉儿”、“好汉”来自匈奴对汉兵的称呼。南北朝时期,有称男子为“汉子”的,到唐朝武则天临朝时,让狄仁杰推荐“一好汉任使”,被荐者是荆州长史张柬之。苏轼有诗论及此事:“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宋代以后,出现了“男子汉”一词。《水浒传》中,武松要打蒋门神,替施恩报仇,而施恩犹豫不决,武松焦躁道:“小管营,你可知着他打了!原来不是男子汉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这里提到的“男子汉”是指有作为、有勇气干一番事业的人。 “男子汉”一词,现在成为男人的代称,有时有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之意。
【歇后语第28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歇后语第29句】:晚上,我写完作业正准备睡觉,谁知爸爸却让我把语文、数学再复习一下。爸爸说:“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安徽·安庆)
【歇后语第30句】:布袋里装牛角——内中有弯
【歇后语第31句】:广交会上签合同——出口成章
【歇后语第32句】:玩月被云遮——扫兴
【歇后语第33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连续做下去,就会有进展。浩然 《艳阳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儿一伸手,就算有头 脑了。”
【歇后语第34句】:【打不掉蜂窝,反被咬了手】做事有风险,容易受到伤害。 《解放区短篇小说选》:“这天夜里,女人睡醒一觉了,刘老三 才回来,往炕梢一倒,对女人说:‘明儿早点吃饭,要开大 会。’女人冷冷地说:‘看打不掉蜂窝,反被咬了手。
【歇后语第35句】:【开倒车】(惯)比喻逆潮流而动,向后倒退。
【歇后语第36句】:【八字没一撒】“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还差得远哩!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辑有《朱子大全》一书。在他写的《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打开了,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无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没一撇,即没有门。现在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成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的同义语了。
【歇后语第37句】:【水是庄稼娘,无娘命不长】(谚)水就好比田禾的亲娘一样,没了亲娘,孩子就很难成长。指农业丰产要靠水利建设。
【歇后语第38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谚)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来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须提早作好准备。
【歇后语第39句】:【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释义: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多得。例句:弯弯绕希望有个人出头露面,能够钳住萧长春,多报点产量,多分点麦子。不论怎么一个方法,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弯弯绕的要求仅仅是这个。
【歇后语第40句】:【使功不如使过】(谚)任用有功劳的人办事,不如任用犯过错误的人办事得力。指有功的人往往以功自居,有过的人却常常引咎奋勉。
【歇后语第41句】:【马屁拍在马腿上】(惯)比喻讨好别人却不合人心意,反而讨了没趣。 也作“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歇后语第42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谚)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头也得低头。比喻受人制约,只得任人摆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头过。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头。
【歇后语第43句】:【宁叫人打死,别叫人吓死】强调要有斗争精神,不能懦弱 自弃。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怎么把牙都咬碎了,不值 得。在我们民族的老俗话中,我喜爱这一句:宁叫人打死, 别叫人吓死!”
【歇后语第44句】:【骑驴不知赶脚的苦】释义:比喻体会不到别人的苦处。例句:“坐车的都是有钱的,他们哪儿知道拉车的苦!一个钱也不肯多给,你跑慢了他还不乐意,哎,真是骑驴不知赶脚的苦哇!”
【歇后语第45句】:体弱病欺人,健康人欺病。
【歇后语第46句】:逆水赛龙舟——力争上游
【歇后语第47句】:我吃饭前总不爱洗手,爸爸说:“吃的干净,少生疾病。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对。”(重庆·荣昌)
【歇后语第48句】:【英雄出于少年】(谚)英雄好汉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轻人血气方刚,敢作敢为,最有活力创造英雄业绩。。 也作“英雄出于少壮”。
【歇后语第49句】:老太太吃奶豆腐——尽挑软的
【歇后语第50句】:【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见“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歇后语第51句】:【锅不热,饼不靠】对人不热情,团结不了人。陈登科《移 山记》:“锅不热,饼不靠,父不疼,子不孝。”
【歇后语第52句】: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俺家一盖房就下个没完。妈妈说:“真倒霉,咱一烧香,老佛爷就掉给咱个腚。”(安徽·亳州)
【歇后语第53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贱骨头
【歇后语第54句】:丝绸上绣腊梅——锦上添花
【歇后语第55句】:【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谓不打则已,打起来就很重。 明代《西游记》:“常言道: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儿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这一棒。”
【歇后语第56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做事不能怕担干系。明代《西游记》: “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 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歇后语第57句】:【身无挂体衣,家无隔宿粮】(惯)形容缺衣少食,十分困难。
【歇后语第58句】:【 枪打出头鸟】谓先出头危险,也指惩治为首的。王蒙《风 息浪止》:“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说 穿了不过是嫉妒二字!”
【歇后语第59句】:【酷】“酷”在199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是当“残酷;程度深、极”解释,如酷吏,还没有现在流行的新义,说明它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而且使用频率相当高,是青年们追捧的一个热词。 “酷”是英文C。l的音译,原意为“凉爽、冷静”,后被引申为“无热情、不激动”或“真棒、好极了、帅气”等表示惊喜和赞美、羡慕之意。这个词还意味着有品位的、潇洒的、出色的,它在美国青少年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后来,中国的港台地区媒体把其音译为“酷”,在20世纪90年代末传人中国大陆并广泛流行起来。如赵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台词:“我年轻那会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
【歇后语第60句】:【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来巧了不用花时间等,正合适。戴厚 英《人啊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是老许谢媒的日 子。”
【歇后语第61句】:【喇叭是铜锅是铁】(谚)喇叭是铜打造的,饭锅是铁铸成的,喇叭和饭锅不是一路货。比喻人和人不一样,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项。
【歇后语第62句】:【舌头底下压杀人】(谚)舌头能把人压死。指舌头能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拨离间,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头片子压死人。 舌头根子下能压死人。
【歇后语第63句】:大火警报———鸣惊人
【歇后语第64句】:【大乱住城,小乱住乡】(谚)指世道荒乱不安定时,大局动荡避在城里比较安全,局部骚动避在乡里比较安定。 也作“大乱避城,小乱避乡”。
【歇后语第65句】: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
【歇后语第66句】:【猪多肉贱】(谚)养猪的人家多了,肉就卖不上价。比喻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人多了,供大于求,人才就会贬值。
【歇后语第67句】: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歇后语第68句】:大海里找针——没处下手
【歇后语第69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释义:各有应该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歇后语第70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惯)指不作任何反抗。
【歇后语第71句】:【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鸡】(谚)得志:得意,实现心愿。 指猫儿得志时,像老虎一样神气;鹦鹉落了毛时,比鸡的样子还难看。比喻小人得志时往往忘乎所以,英雄落魄时也难免受欺。 也作得志犬猫强似虎,失时鸾凤不如鸡。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便欺雕。
【歇后语第72句】:【民不举,官不究】(谚)举:告发。 指旧时的诉讼案件,受害人如果不提出诉讼,官府绝不主动审理。 也作民不告,官不究。 民不催,官不理。 民不告状,官难过问。
【歇后语第73句】:【 一箭就上垛】垛,箭靶。喻立即生效,容易成功。成语: 一拍即合。明代《金瓶梅》:“你不知,他爹大小事儿甚是托 他,专信他说话,管情一箭就上垛。”
【歇后语第74句】:小卒子拱老帅——将军
【歇后语第75句】:【吃一行,怨一行】(谚)行(h。ng):行业。在哪个行业做事,总抱怨哪个行业不好。
【歇后语第76句】:吃了一肚子账本——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歇后语第77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歇后语第78句】:【光吃炒豆不炸锅】(惯)比喻光得好处,不付出代价。
【歇后语第79句】:观音的肚子一慈悲心肠
【歇后语第80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劲几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无法施展,或有办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头——有劲儿没处使。
【歇后语第81句】:【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释义:指很不愿意。例句: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静心读书,好像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
【歇后语第82句】:躺在怀里的猫儿——俯首帖耳
【歇后语第83句】:老鼠钻到烟囱里——两眼一墨(抹)黑
【歇后语第84句】:【猜枚的吊谎——两手都脱空】(歇)猜枚:古代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游戏,取钱币、棋子、瓜子、莲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让人猜测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为胜,不中的罚酒。吊谎:撒谎,这里指弄手脚,捣鬼。本指两手空空让人猜,转指空的,什么也没有。
【歇后语第85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谚)家伙:工具的俗称。人再有能耐,也总比不上先进、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改进机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还要工具利。
【歇后语第86句】:【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谚)一个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积零就能成整,积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项大事业,要靠众人协力才能成功。
【歇后语第87句】:班上新转来一位很胖的同学,我们在背后常指指点点地笑话他,可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却名列前茅。老师说我们:“人不到八十八,不能笑话人家秃和瞎。”(河北·衡水)
【歇后语第88句】:【媒婆】“媒婆”指旧时以做媒为职业的妇女。中国古代的婚俗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个斧柄必须用斧头一样,娶个老婆一定要通过媒妁。这首诗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风气,这应该是最早记录媒人的经典之一,因这首诗,有人将媒人称为“伐柯”。关于媒人的来历,还有一个流传在陕西一带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渭河两岸的人很少往来,当然更谈不上结亲了。有一年,渭北的一个后生偶尔去渭南办事,看上了那边的一个闺女。一个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动从中说合,使他们结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妇生下胖小子,丈夫笑开了:“咱俩素不相识,经那位婆婆从中说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说奇也不奇?”媳妇说:“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经不在人世了,想报答也来不及了。”于是夫妻俩用米粉为婆婆塑了一个像敬奉起来,又怕人家看见笑话,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过了几天,这米粉塑的像发了霉,他们就称它是“霉婆”,依旧当活宝似的供着。这事传开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汉子的青年男女,都设法找“霉婆”这样的好心老太太牵线搭桥。再往后,做“霉婆”者觉得“霉”字不好听,便将它改成“媒”字。类似的传说,其他地方也有。其实“媒”字的解释,就是介绍或引导双方(人或事)发生关系的媒介,“妁”字则有斟酌的含义。媒妁连称,特指通过考虑协商等步骤为男女双方说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词的流行,则是因为旧时以此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数的缘故。
【歇后语第89句】:【会家不忙,忙家不会】释义:会干的人不忙乱,忙乱的人不会干。例句: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做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
【歇后语第90句】:【千里雷声万里闪】形容声势浩大。李季《王贵与李香 香》:“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陕北红了半个天。”
【歇后语第91句】:野猫进宅院——无事不来
【歇后语第92句】:【抬头一个主意,低头一个见识】(惯)形容人足智多谋。
【歇后语第93句】:【把好心眼挂在鼻子上——专为别人看】(歇)指假装出一副好心肠,在人前显示。
【歇后语第94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释义:当乡人:同一乡里的人。指同乡人总是有情谊的。例句:咱算是他乡遇故知,我就是冯大狗,论乡亲辈你还得叫我哥哥。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
【歇后语第95句】:【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见“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歇后语第96句】:【目的】“目的”一词的含义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目的”一词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源于一个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北周高官窦毅也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有一女儿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义执言,有大丈夫气概。她无限悲愤,骂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决意为她找一个好丈夫,好让她辅佐夫君谋大事。于是,窦毅出榜招婿,条件是不仅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武功。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宣称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他。一时,满城哗然,贵胄王孙,争相角逐。不过,这帮纨绔子弟没有一人中的。这时,有位名叫李渊的青年闻讯赶来,他拉弓如满月,箭出如流星,连发两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两眼。窦毅高兴极了,立即将女儿嫁给了李渊。窦女不仅辅佐夫君成就了帝业,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窦毅和唐高祖李渊都达到了“目的”。“目的”一词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当做箭靶子。其含义后来才引申为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歇后语第97句】:姐姐嫌自己工资低,想辞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说她:“钱难挣,屎难吃;吹手好当,气难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98句】:【 猪羊奔入屠宰家】谓送死,找死。或说:肥猪往屠夫家 跑。明代《警世通言》:“这妇人不去则罢,这一去,好似猪羊 奔屠宰之家,一步步来寻死路。” 撞在抢口上遇到危险。类似的:碰到刀头上。图书: “赵某这次来局里,其实是来探探虚实,没想到正撞在抢口 上。”
【歇后语第99句】:【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