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俗语金句,让人忍不住分享!
【歇后语第1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语:忐忑 不安。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他这时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歇后语第2句】:【有理无理,出在众人嘴里】(谚)谁有理谁没理,当事人说的不算数,要听群众的评论。指群众的舆论代表公理,最公道。 也作“有理没理,出在大伙儿嘴里”。
【歇后语第3句】:【大海禁不起瓢儿舀】只减少,不增加,总会有穷尽的时候。 李英儒《还我河山》:“只要埋头下工夫,大海搁不住勺子舀, 一万重山也有爬到头的时候。”
【歇后语第4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见,闭一只眼看不见,看 见当作没看见。意即马马虎虎,不必认真。又指没有完全 睡大觉,暗中查看。歇后语形式为:大肚子罗汉戏观音,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老舍《茶馆》:“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 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
【歇后语第5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见“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歇后语第6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稳,也指不能持久。或说:属 猴子的,坐不住。《短暂的春秋》:“我看他是猴子屁股坐不 住……顶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歇后语第7句】:【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释义:比喻跟着能力强的人吃香享福,跟着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例句:郑书记,原来大伙儿还不觉得您怎样,龙书记这么一来,大伙儿还是觉得您亲。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
【歇后语第8句】:【包脚布当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脚布:也叫裹脚布,旧时妇女裹小脚用的白色长布条。孝帽:守孝时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许多,转喻人骤然得志或发迹,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歇后语第9句】:【没见过大阵仗】(惯)阵仗:阵势,军队打仗的场面。比喻阅历少,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没经过大阵势。 没见过大世面。 没见过世面。
【歇后语第10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释义:应该由当家人主事。也借指集体中要有领导,办事要有负责人,不能乱当家。例句:“家有干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歇后语第11句】:小明没经考试就进了县高中,欢欢也梦想着能够这样。她妈妈说:“你怎么能和人家比?小明他爸腿上拔下一根汗毛也比你爸的大腿粗。”(山西·平顺)
【歇后语第12句】:【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歇)掸子:一种除尘工具,常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胆子太大。
【歇后语第13句】:【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惯)业鬼:即孽鬼,生时作恶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坏人乘机捣乱。
【歇后语第14句】:【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歇后语第15句】:猢狲跳上煎饼锅——瞎蹦跶
【歇后语第16句】:【树高招风】释义:比喻目标大了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反对。例句:问日:“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日:“潭深鱼聚。”悟日:“见后如何?”师日:“树高招风。”
【歇后语第17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谚)指关键时刻落后了一步,就会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歇后语第18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
【歇后语第19句】:伸腿瞪眼儿——要死了
【歇后语第20句】:磨道驴子断了套——空转一圈
【歇后语第21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谚)宰相家的奴仆,也相当于七品官。旧指主子显贵,奴仆也跟着抬高地位。 也作宰相门前七品官。 宰相家奴七品官。
【歇后语第22句】:十月眼看就要过去了,因雨水太多,我家稻田的麦子还没种上,天却又下起了雨。妈妈看看天,无可奈何地对爸爸说:“这真是十月天后娘脸,越怕难看越难看。”(河南·济源)
【歇后语第23句】:叫花子拨算盘——穷打算
【歇后语第24句】:【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歇后语第25句】:【打赤脚不怕穿鞋的】(谚)打赤脚:光着脚。指穷百姓和有钱有势的人斗,不怕丢掉什么,没有什么顾虑。
【歇后语第26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歇后语第27句】: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歇后语第28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歇后语第29句】:【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人们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风骤雨》:“赵主任告诉我们说:‘土帮土成墙,穷帮穷 成王。’咱们团体抱得紧,啥也不怕呀。”
【歇后语第30句】:隔壁的表哥最近从外地打工回来,诉说外面如何苦……奶奶说:“这就应了那句老话:钱难挣,屎难吃,王八好当气难出。”(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31句】:【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谚)指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词。 也作“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
【歇后语第32句】:菜园里的羊角葱——越老越辣
【歇后语第33句】:【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谚)东部人爱吃酸的,西部人爱吃辣的,南方人爱吃甜的,北方人爱吃咸的。 指我国各地人们对饮食的调味各有偏爱。
【歇后语第34句】:到了种麦的时候,爸爸非常着急。妈妈却说:“霜降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还早着呢!”(河南·博爱)
【歇后语第35句】:【狗怕弯腰狼怕站】(谚)狗怕人弯腰,是怕人们从地上捡砖头砸它;狼怕人站直,是怕人站直身子瞄准它开猎枪。指狗和狼虽凶,但都有它们的恐惧点。
【歇后语第36句】:小鸡斗鹞鹰——自不量力
【歇后语第37句】:【挨金似金,挨玉似玉】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 的影响。清代《儿女英雄传》:“俗话说的:挨金似金,挨玉似 玉。今番亲家太太的谈吐,就与往日大不相同了。”
【歇后语第38句】:【搞小圈子】(惯)指为了个人利益,互相拉拢利用,结成小团体。
【歇后语第39句】:【狗腿子】“狗腿子”比喻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狗腿子”一词源于一则传说。从前,有个为富不仁的财主,他的腿断了。一个奴才为讨好主子欢心,主动要求截下自己的腿,为主人接腿。主人问:“你自己的腿怎么办呢?”奴才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腿。”主人又问:“那狗的腿又怎么办呢?”奴才又说:“给它用泥巴捏上一条。” 所以,狗在撒尿时,总要把一条腿翘起来,是怕把那条用泥捏的腿让尿给冲掉了。这就是“狗腿子”的来历。幽默讽刺之深,入木三分。
【歇后语第40句】:【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见“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
【歇后语第41句】:【砖儿何厚,瓦儿何薄】对人态度不一样,有厚有薄。类似 的:金砖何厚,玉瓦何薄。清代《歧路灯》:“金砖何厚,玉瓦 何薄,一般都是兄弟如何两样看承?”
【歇后语第42句】:蜈蚣遇到眼镜蛇——个比一个毒
【歇后语第43句】:航空兵演习——乘机
【歇后语第44句】:【人活心,树活根】(谚)人活着,就凭着有颗良心,没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树活着,就凭着有根扎在土壤里,没根的树活不成。指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着要凭心劲。 也作人活良心树活根。 人靠心,树靠根。 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歇后语第45句】:【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谚)知交:知心的朋友。结交的朋友虽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人? 指知己难得。 也作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 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歇后语第46句】:【人不压众,貌不惊人】(惯)指人的相貌不出众,很普通。 也作“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衣:衣装,衣饰。
【歇后语第47句】:父母一年的辛勤耕作,换来家中幸福的生活。父亲高兴地说:“钱没有枉花哩,工夫没有枉搭哩,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48句】:【凤凰鸦鹊不同群】(谚)凤凰鸟绝不会和鸦鹊同栖一处。比喻志趣洁雅的高士绝不会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处。
【歇后语第49句】:【敢开高价口,必有识货人】(谚)卖货人只要确认手里的货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开出天价,顾客中自有慧眼识货的人。指有奇货自有识货人。
【歇后语第50句】:【东家种竹,西家治地】(谚)东边的人家种了竹子,西边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会长出来。指竹子爱向西南方向滋长,只要东边种竹,西边自然长出。
【歇后语第51句】:【你不嫌我箩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弃,互相谅解。你、 我、他,可互易。类似的:你不说他的疤瘌,他不说你的瘤子 你不说我头秃,我不笑你眼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反正,铜锁,咱俩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箩粗,你也别 嫌我米碎了。”
【歇后语第52句】:【一朵好花,生在荆棘丛中】(惯)比喻一个好姑娘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中。
【歇后语第53句】:【家宽出少年】(谚)宽:经济宽裕。指家庭经济富裕的人,不受困苦的折磨,即使年岁大,也会显得年轻。
【歇后语第54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歇后语第55句】:【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泛指,决心取得彻底胜利。海外陈 若曦《突围》:“反正奉陪到底,绝不含糊!告诉你,我们不获 全胜,决不收兵。”
【歇后语第56句】:【四两棉花——别弹了】(歇)只有四两棉花,不值得弹。弹:谐“谈”。指事情不好说,别提了。
【歇后语第57句】:【老虎屁股上搔痒痒】释义:比喻触犯强者,干危险的事。例句:咳,你这里“老虎屁股上搔痒痒”,大事办不成,光赚些祸害来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还能治人怎么的?
【歇后语第58句】:【做手脚】(惯)指暗中作弊,或暗中进行安排布置。
【歇后语第59句】:鹅蛋换鸭蛋——不上算;不合算
【歇后语第60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歇后语第61句】:穿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里外热乎
【歇后语第62句】:溜了缰的野马——无拘无束
【歇后语第63句】:【 和尚寺对着尼姑庵,没事也得有事】所处环境容易引起人 怀疑,说闲话,容易产生麻烦。寺、事谐音。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想小庚那人小心眼儿,这个饭店又 只有你跟枣花。大栓呀,你听大嫂一句话:和尚对尼姑庵 儿,没事儿也得有事儿!”
【歇后语第64句】:我既想学唱歌,又想学弹琴,还想学画画、踢足球、打乒乓球。结果,什么也没学好。爸爸说:“全面发展是好,但要想取得成就,就得瞄准一个目标,专心致志。莫学箩筐千只眼,要学红烛一条心。”(湖南·益阳)
【歇后语第65句】:和尚娶媳妇——离经叛道
【歇后语第66句】:【好郎没好妻,瘌痢配花枝】(谚)郎:男子。瘌痢:黄癣,长满黄癣的头,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娇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称。 也作好汉无好妻,赖汉娶娇枝。 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仙女。
【歇后语第67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俗语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用来劝诫犯错误或犯罪的人,要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它源自佛教,出自宋代僧人普济著作《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立地”是唐宋时期的口语,不是立在那里,原地不动的意思,而是立刻、当下的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意是如能放下一切恶业,立刻修得正果。最初,在《景德传灯录》中有“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便改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后来变成了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北凉译出的《涅槃经·梵行品》中有一个故事说波罗僚国有个屠夫叫广额,每日都杀无数羊。后来他见到了舍利佛,受八戒,最终成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这个故事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最初典故。
【歇后语第68句】:【头三脚难踢】(谚)原指武技表演场上开头的拳脚难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开局面之前,很难理出头绪。也指凡事开头难。 也作头三脚难踢,头茬树难立。 头三脚难踢,开锣戏难唱。 头一脚难踢,头一句难唱。
【歇后语第69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谚)少吃点,有滋有味;过饱了,会伤肠胃。指饮食要有节制。
【歇后语第70句】:【鱼儿挂臭,猫儿叫瘦】(谚)鱼挂得时间长了,就要发臭;猫吃不到鱼,叫得时间长了,就会消瘦。指该舍的不舍,该得的不得,会落得两败俱伤。
【歇后语第71句】:【有眼不识泰山】此语比喻有眼不认识重要人物。这一俗语,源起两处。一是来自传说故事。“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不是指山东的那座泰山。关于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有个名叫泰山的人,曾是古代著名大木匠鲁班的徒弟。因他总爱别出心裁,惹恼了师傅,终被逐出了“班门”。事过一年多,鲁班无意中在集市上看到一种精巧的家具,赞叹不绝。一打听,方知这家具原是被他逐出的泰山所制。为此,鲁班自愧不如,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在泰山一带的民间。二是来自文献。在文献记载中,“泰山”不是人名,而是山名,就是五岳之尊的泰山。《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其赡”之诗句,何止鲁邦,它是华夏民族“高山仰止”之泰山。然而,“有眼不识泰山”则源自西晋的刘伶,他在《酒德颂》中有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歇后语第72句】:【鸟有鸟路,人有人路】释义:各人有各人的路,不必相互干涉。例句:“满牛哥!我们相好了几年……若是从小算起,我们就是相好了十几年……可是你放心,我不是来责怪你的,也不是来哀求你的!鸟有鸟路,人有人路。”
【歇后语第73句】:【弯镰刀碰个葫芦菜】(惯)比喻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正好相配。
【歇后语第74句】: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歇后语第75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谚)手既然伸进鱼篮,就非沾上鱼腥气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经插手办事,就不必顾虑重重。
【歇后语第76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实在古代,春秋也指季节,但并非和现在一样,古代所说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国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当长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没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个个的春秋就成为历史了,引申义即历史。说起作为历史含义的春秋,它的起源与孔子有关。古代,朝廷设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负责详细记载帝王的谈话言论,例如《尚书》即这类著作,可以说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则负责记载国家之事,他们把重要大事记人“策”中,小事写在“简”里。鲁国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简合编而成的一套编年史。据说,《春秋》是由孔子亲自修订的。后世则把《春秋》记载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了。这部《春秋》影响很大,如果阅读《春秋》,可能会觉得概括而简单,犹如一份大事记,不过,它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学术价值。后来出现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即为解说极其概括简约的《春秋》而作,“传”即解说之意。《春秋》的写作方法还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
【歇后语第77句】:【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释义:比喻故意说某些话给别人听。例句:二婶心里说:“老东西,你这是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
【歇后语第78句】:赶车不带鞭子——光拍马屁股
【歇后语第79句】:【学到老不会到老】(谚)指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学习中,直到老还是学不完。
【歇后语第80句】:【没心没肺直肠子】谓人思想简单,直率。《1983年佳作 集》:“这闺女是个没心没肺直肠子,待人挺实落。”
【歇后语第81句】:我有一双白嫩嫩的小手,姥姥却说我长了一双拙手,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姥姥打趣说:“你的指头是荷包指,俗话说‘尖指能,圆指巧,荷包指头拙到老’。”我才不信呢?(河北·任丘)
【歇后语第82句】:【人来投主,鸟来投林】见“鸟来投林,人来投主”。
【歇后语第83句】:【在一棵树上吊死】(惯)形容人心眼儿死,不知变通。 也作在一根树枝上吊死。 一棵树上吊死。
【歇后语第84句】:【 画下圈子叫人钻】设下圈套,让人上当。马烽西戎《吕梁 英雄传》:“民主维持,放屁!还不是他们画下圈圈叫我们人 钻!”
【歇后语第85句】:老母猪进菜地——拉下脸就啃
【歇后语第86句】:【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被人欺侮,无处伸冤,只好自己忍受。 成语:忍气吞声。清代《醒世姻缘传》:“宠的那小荷香上头 铺脸,叫他像降贼的一般,打了牙往肚里咽。”
【歇后语第87句】:石头砌墙——好的一面在外头
【歇后语第88句】:【锅不热,饼不靠】对人不热情,团结不了人。陈登科《移 山记》:“锅不热,饼不靠,父不疼,子不孝。”
【歇后语第89句】:【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指】哪儿丢了哪儿找,事情不会出 这个范围。刘江《太行风云》:“办法有的是,羊群里丢了羊 群里找。”
【歇后语第90句】:【有理不送礼,送礼必短理】(谚)指凡事占理的,就不会给当事人送财物礼品;送财物礼品,必定是缺理的。
【歇后语第91句】:【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谚)人要学好,长期努力还嫌不够;要学坏,用不了一天就会坏到底。指人学坏容易学好难,要时刻严防自己滑向邪路。
【歇后语第92句】:【身在福中不知福】见“人在福中不知福”。
【歇后语第93句】:【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谚)人心即使坚硬如铁,也经不住官法像熔炉一样,使你无法抗过。旧指再强硬的人,在官法的强制下也会认服。 也作人心坚似铁,官法炽如炉。 人情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即是炉。
【歇后语第94句】: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试了试,衣袋小了点,想去商店换一件。奶奶说:“世上哪有无核的枣,一点小毛病就算了。”(湖南·浏阳)
【歇后语第95句】:【一头人情两面光】(惯)指做一件事情,使当事双方都很满意。
【歇后语第96句】:【 前言不搭后语】语言杂乱无章,前后联系不上,形容慌 乱,或不善言谈。成语:语无伦次。古华《浮屠岭》:“王断掌 嘴笨舌笨,前言不搭后语的,样子有点傻。”
【歇后语第97句】:紧着裤带数日月——难过
【歇后语第98句】:【门口挂笊篱——小店】(歇)旧时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篱代替招牌,悬挂在门口。指小客店。
【歇后语第99句】:【连着藤,扯着蔓儿】释义:比喻相互联系着。例句:不能说,不能说!说了这个不要紧,可这个跟老账连着藤哪,扯着蔓儿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