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入心的民间俗语经典俗话,躺着都中枪!
【谚语俗语第1句】:小菲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说它们“像蚂蚁爪子,钩钩巴巴的”,就是说它们“像老太太打太极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2句】:爸爸锄地到吃午饭时才回家,吃过饭,碗一丢,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对爸爸说:“现在是闲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着说:“麦锄三道草,粒大秆不倒。现在不抓紧,小麦拔节以后就不好锄了。”(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3句】:【可望而不可及】看得见,得不到。及,也说:即。成语:望 洋兴叹。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但她已像美人如花隔云 端,在当时是可望而不可即,到如今更落得相思不相见。”
【谚语俗语第4句】:天上星星地上板凳脚——数不清(白族)
【谚语俗语第5句】:【矮檐之下出头难】(谚)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体弯曲,难以伸直头颅。比喻人身处强大势力的压抑之下,身不由己。
【谚语俗语第6句】:【硬碰硬】(惯)1指以强硬的手段对付强硬手段。2指以强制的方法进行。
【谚语俗语第7句】:孙猴子过火焰山——显真本领的时候了
【谚语俗语第8句】:【足球】“足球”,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功项目中观众最多、影响最大,足球球星的荣誉和知名度最高。可惜,中国足球的水平却让国人失望。然而,足球原来起源于中国。 1958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当时蹴鞠活功水平世界领先,高俅就是当时的“国脚”,在与高句丽的比赛中,一人连进三球,转败为胜,受到宋徽宗的称赞,高俅因此“踢而优则仕”,可惜是个奸臣。那么,现代足球何时诞生的呢?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现代足球传人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最初是由英国人带人香港,190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南华足球队。1910~1948年,旧中国举行的七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均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01913~1934年间,我国共参加过十届远东运动会,获得八次足球比赛的冠军。看来,不是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因素,思想问题不解决,足球水平不可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过,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赶超世界水平是大有可能的。
【谚语俗语第9句】:月亮底下晒谷子——白费工夫;不顶用
【谚语俗语第10句】:【狼上狗不上】(惯)形容人心不齐,步调不一致。
【谚语俗语第11句】: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明;光明正大;年年如此;又圆又满;圆圆滚滚
【谚语俗语第12句】:六月里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谚语俗语第13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的成功,是众多士兵以生命换来 的。借指成功的代价巨大。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一 将功成万骨枯。我从前只想着是在战场上死人如麻,近来 才明白战场外也不免常常死人。”
【谚语俗语第14句】:【 八分钱,忙半年/四分钱,查半年】改革开放以前,平信邮资 为八分钱,本市为四分钱。花八分钱或四分钱邮票,寄诬告 信,让对方受审查,被怀疑。社会学图书:“到了关键时刻, 如定职、提级、调动、提拔时,他还要舞文弄墨,写写黑信,告 告刁状,八分钱让你忙半年,把别人的好事耽误掉。”
【谚语俗语第15句】: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谚语俗语第16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谚)要杀人,就要见到血,证明人已被杀死;要救人,就要救到底,使他完全摆脱困境。指做事必须彻底。 也作杀人杀个死,救人救个活。 杀人杀死,救人救活。
【谚语俗语第17句】:【耳朵里起茧子】听得太多,磨成茧子。表示听腻了。鲁 迅《故事新编》:“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 起茧了的。”
【谚语俗语第18句】:【杀鸡不用牛刀】见“割鸡焉用牛刀”。
【谚语俗语第19句】:老母猪吃碗渣——满嘴是瓷(词)
【谚语俗语第20句】:【扳到网里就是荤腥】得到的不论大小,都是利益。陈世旭 《裸体问题》:“但刘高俅的方针是广泛联系,薄利多做,对江 海公司来说,鱼也好,虾也好,扳到网里就是荤腥。”
【谚语俗语第21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释义:宁肯为正义去死,也不肯苟且偷生。例句:“歹徒!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老头子摇头晃脑,口沫横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耻苟活,生不如死。”
【谚语俗语第22句】:【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释义:比喻办事只顾一个方面,不顾其他方面。例句:“你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宋金山急得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又转身回来弓着腰说:“戏台是大家搭的,戏要大家来唱才唱得好,谁也不管,还不垮台?”
【谚语俗语第23句】:霸王别姬——无可奈何
【谚语俗语第24句】:【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摘鞍】互相僵持,持续。清代《小五 义》:“毛二素日间就不得人,也对着周瑞往日就强梁,周瑞 又搭着也是气恼之间,有句俗言: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 马。”
【谚语俗语第25句】:【有千年产,没千年主】(谚)有千百年不变的产业,却没有干百年不更换的主人。指财产是长久的,主人却是会变换的。
【谚语俗语第26句】:【猫老吃子,人老惜子】(谚)指猫老了,会将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会特别惜爱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猫老吃子”。
【谚语俗语第27句】:【走路怕踩死蚂蚁】(惯)形容人胆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蚂蚁”。
【谚语俗语第28句】:上吐下泻——两头忙
【谚语俗语第29句】:【 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张爱 玲《封锁》:“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 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
【谚语俗语第30句】:野马上笼头——服服帖帖
【谚语俗语第31句】:【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便稳当】(谚)掌舵的:船上的舵手。船在波浪中,舵手沉着自信,坐船人心里就踏实。比喻领导人物在危险时刻从容不迫,人们就有了主心骨。
【谚语俗语第32句】:鸡给黄鼠狼拜年——巴结到家反被害
【谚语俗语第33句】:农贸市场上的烂冬瓜——随行就市
【谚语俗语第34句】: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毛不拔
【谚语俗语第35句】:车后拴小牛——带犊(歹毒)
【谚语俗语第36句】:豆芽长得一房高一一还是个小菜
【谚语俗语第37句】:【满脑袋高粱花子】(惯)从庄稼地里走出来,头上还带着高梁花儿。 形容人士气。 也作“满身高梁花子”。
【谚语俗语第38句】:【浑身都是胆】极为大胆。成语:胆大包天。明代《古今小 说》:“原来走私商道路的,第一次胆小,第二次胆大,第三第 四次浑身都是胆了。”
【谚语俗语第39句】:【 大石头压死蟹】受制于位高势大者。《小说月报》(1980, 4):“刘茂良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大石头压死蟹,又能奈他 何!”
【谚语俗语第40句】:【 成大事不记小仇】要做成大事,不应该计较小的冤仇,要 能够容人。姚雪垠《李自成》:“他的左右都巴不得一下子攻 破城市,替他报仇。他说,成大事不记小仇。”
【谚语俗语第41句】:奶奶叫叔叔起床买菜,叫了好几遍,只听叔叔答应,却不见叔叔出来。奶奶急了,进屋一看,见叔叔还在床上躺着,便生气地说:“你真是嘴行千里,腚不挪窝!”(山东·临沂)
【谚语俗语第42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谚)好药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诚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行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苦药利病,苦口利用。
【谚语俗语第43句】:【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谚语俗语第44句】:【靠着大树,草不沾霜】指利用有利条件,保护自己。或说: 挨着大树不着霜。清代《醒世姻缘传》:“他过着‘靠大树草 不沾霜’的日子,那晓得以外的光景?”
【谚语俗语第45句】:【顺得哥情失嫂意】(惯)这方满意,另一方却生气了。形容很为难,两面都不能得罪。 也作“顺得姑来失嫂意”。
【谚语俗语第46句】:【煞上裤腰带就充贞节女】(惯)比喻刚干了坏事,转脸就假装好人。
【谚语俗语第47句】:癞蛤蟆不长毛——天生那路种子;祖传
【谚语俗语第48句】:【一打三分低】(谚)只要先动手打人,就输了三分理。指动手打人是输理的行为。
【谚语俗语第49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惯)比喻事情还没动手就造出许多舆论。
【谚语俗语第50句】:【把狼羔子当亲人】释义:比喻把坏人当成好人。例句:你这会儿迷着,回去趴在被窝里想想,你是个什么人,像不像个队长,像不像个复员军人,你别把狼羔子当亲人看。
【谚语俗语第51句】:我弄丢了马明的小刀,想赔他一枝铅笔,马明撅着嘴说:“芝麻不抵黄豆账,借了蜂蜜却还糖。你还是再给我找找吧!”(甘肃·西峰)
【谚语俗语第52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释义:冯唐:西汉人,头发都斑白了还只做郎官,一次文帝过郎署,跟他谈论任用将帅的事,谈得很投机,拜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被贬,出为楚相。武帝时,广求贤才,有人推荐他,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冯唐易老”是说在能发挥聪明才智时不去发现使用,当要使用时,人已经老了。李广:西汉人,文帝时因征讨匈奴有功,封为武骑常侍,景帝时擢为将军,在同匈奴作战中屡建战功,匈奴畏惧他,称为“飞将军”。到武帝时,李广手下的人因战功封侯的已达数十人,而李广却未能得封。现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种牢骚,批评人用人不当。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早就有这样的教训。如果发现了确实是人才,就要果断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谚语俗语第53句】: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谚语俗语第54句】:【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惯)马不卸鞍,人不卸甲,随时准备打仗。 形容军旅生活的艰辛。 也作鞍不离马,甲不离躯。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谚语俗语第55句】:【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释义:观看下棋而不多嘴的人是有道德的人;端起酒杯就喋喋不休的是小人。例句:所以古人说得好: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可喜王三老偏有一德,未曾分局时,绝不多口。
【谚语俗语第56句】:扁担挑彩灯——两头美
【谚语俗语第57句】:【占鳌头】(惯)鳌头:皇宫大殿前石阶上镌刻的巨鳌的头,科举时代进土复榜时第一名(状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称中状元为占鳌头。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独占鳌头”。
【谚语俗语第58句】:【半斤荞麦皮,也想榨四两油】释义:比喻残酷地压榨勒索。例句:你从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穷酸烂气,倒像个叫花子,要说起卡脖人来,真是半斤荞麦皮,也想榨四两油。
【谚语俗语第59句】:【蚂蚁虽小,力能搬山】(谚)蚂蚁虽然小,可它们能团结,有耐力,连山都能搬动。比喻弱小者只要团结一致,坚持不断,就能办成大事。
【谚语俗语第60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谚)当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务,就不知道柴米油盐价格上涨的事。泛指不担当某方面的重任,就体会不到某方面的种种难处。
【谚语俗语第61句】:【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释义:荠菜:一种野菜,一年或多年生,可吃。灵丹:灵验有效的药。农历三月三日以后,荠菜可以用来治病。例句:用荠菜还可以治疗痢疾、肠炎、肾炎、水肿等疾病。所以民间有谚语说:“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
【谚语俗语第62句】:【甜从苦中来,福从祸中生】(谚)甜是从苦中熬出来的,福是从祸中转化来的。指苦与甜、祸与福是会互相转化的。
【谚语俗语第63句】:赤脚踩钢丝——铤而走险
【谚语俗语第64句】:耗子钻书柜——皎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65句】:用五眼枪打兔子一光有响(想)头,没有准头
【谚语俗语第66句】:【蟛蜞裹馄饨——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种,体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馄饨馅,它的壳、足等会把皮戳破。指在内部搞破坏。
【谚语俗语第67句】:鹅蛋换鸭蛋——不上算;不合算
【谚语俗语第68句】:邻居家的婆媳吵架,只是因为媳妇的一句话。奶奶劝架时说:“谁家的嘴皮不磨牙,说错了就改,何必吵架呢?”(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69句】:【还债容易还情难】(谚)情:人情。指人际间的情谊比钱财更宝贵。
【谚语俗语第70句】:【一个铜钱有两面】指事物有正反两个方面。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但是一个铜钱是有两面的,电子游戏机对小 孩子有没有好处呢?”
【谚语俗语第71句】:【揭开皮看瓤儿】(惯)比喻揭开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质。 也作“揭皮看瓤儿”。
【谚语俗语第72句】:杨家将上阵——不分男女
【谚语俗语第73句】:人打江山狗坐殿——抬举畜生
【谚语俗语第74句】:【看西洋景】(惯)西洋景:也叫西洋镜,旧时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许多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75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业拿给爸爸看,爸爸看了夸奖说:“豇豆荚子下面条——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苏·泰兴)
【谚语俗语第76句】:【开元通宝——外圆内方】(歇)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间铸的铜币(通宝),圆形中间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圆融,实际上很有准则或个性极强。
【谚语俗语第77句】:百年的歪脖子树——定型了
【谚语俗语第78句】:脸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谚语俗语第79句】:【脚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 脚上的茧子——自个儿走的。
【谚语俗语第80句】:【 罐头沙丁鱼】罐头里的沙丁鱼,装得满满的。谓人多,挤 在一起。香港刘以鬯《酒徒》:“七个人住一间小板房,令人 有罐头沙丁鱼的感觉。”
【谚语俗语第81句】:【丢把芝麻赚个西瓜】(惯)指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收获。
【谚语俗语第82句】:五月的麦子——黄了
【谚语俗语第83句】:上数学课,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把被乘数与乘数弄颠倒了,结果还是有人弄颠倒了。老师说:“这就像抱起狗砸石头,怎么行呢?”(河南·汝州)
【谚语俗语第84句】:老师批改作业时找不到红笔,就问:“谁有红笔,让老师用用?”同学们立刻给老师递了好几枝。老师用了一枝,不显;又换了一枝,还是不显。老师笑着说:“你看看,这圆珠笔还认生哩!”(河南·孟津)
【谚语俗语第85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谚语俗语第86句】:【知星宿,衣不覆】(谚)旧指懂天象、知吉凶,会穷得衣不蔽体。
【谚语俗语第87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歇)张飞穿起针线来,睁大眼睛瞪着针头的小孔。形容惊讶、惊奇或发呆、发愣。也形容惊恐、害怕。
【谚语俗语第88句】:我刚写完作业就急着跑出去玩。妈妈说:“才写了几分钟?快去吧,外面的麻雀都有公鸡那么大了。”(江苏·镇江)
【谚语俗语第89句】:【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释义:比喻有备无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说“暖备寒衣睛备伞”。例句:“俗话说,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
【谚语俗语第90句】: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车撞倒了,路旁一个青年急忙过去扶她,没想到这位老太太硬说是这青年撞她的。知情的人说:“真是好心无好报,点佛灯被佛告。”(四川·姿阳)
【谚语俗语第91句】:【一个(姓)字分不开】释义:说明一家人,分不开。例句:“一个‘李’字分不开,兄弟毕竟是兄弟!”
【谚语俗语第92句】:【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见“大旱三年,还有恨雨之人”。
【谚语俗语第93句】:【铜钱攥出绿水】(惯)绿:指铜绿。形容人过于吝啬。
【谚语俗语第94句】:【随大流】(惯)指随着大多数人的意愿说话、办事。 也作随大溜。 随大势。
【谚语俗语第95句】:【唯食忘忧】(谚)指人很难排除忧愁烦恼,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暂时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忧”。
【谚语俗语第96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见“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谚语俗语第97句】:【吐不出来咽不下去】(惯)形容人有顾虑,说话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98句】:【 路上行人口似碑】指行人到处传说。成语:有口皆碑。 明代《石点头》:“常言‘钟在寺里,声在外边’,又道‘路上行 人口似碑’,好歹少不得有人传说,如何禁得人口嘴呢!”
【谚语俗语第99句】:【除了灵山别有佛】(谚)灵山:灵鹫山,佛祖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认一条死理,要能够灵活变通。 也作“除去灵山别有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84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