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歇后语,精辟到毒死人!
【谚语俗语第1句】:红布包柑橘——里外都红
【谚语俗语第2句】:【吐坏水儿】(惯)比喻出坏点子,耍狡猾手段。
【谚语俗语第3句】:【老米饭捏不成团】释义: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块。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联合,我跟他‘老米饭捏不成团’,我看见他就来气!”
【谚语俗语第4句】:【掘坟先埋了送殡的】(惯)比喻别人好心给帮忙,却暗算别人。
【谚语俗语第5句】:【拾到鸡毛当令箭】见“拿了鸡毛当令箭”。
【谚语俗语第6句】:菜园里的辣椒——越老越红
【谚语俗语第7句】:小寡妇生孩子一有老底儿
【谚语俗语第8句】:【十里没真信】(谚)信:信息,传言。即使相隔十里,传来的信息也是很不可靠的。指传播的消息往往失真。 也作十里无真言。真言:真实的信息。 十里无真信。
【谚语俗语第9句】:【小蛮腰】“小蛮腰”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小蛮腰更是不少女子梦寐以求的身材。特别是现在女子以瘦为美,风行减肥,不减出个杨柳细腰决不罢休。在汉语中“蛮”常用来形容粗野强悍,为什么非要用小蛮腰来比喻纤细的腰身呢?这得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起。白居易性好乐舞,家中养了很多乐妓。他担任刑部侍郎时,按律法规定只能蓄养女姬三人,可他家却养了上百个宠姬。他曾写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这里提到的四个人物都是他的家姬,这些家姬精通舞蹈,善于表演,整日吹拉弹唱。白居易沉浸此中,其乐融融。由于他精通此道,妙笔生花,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佳句。据《本事诗》记载:白居易的家姬中还有两个重要角色,即樊素和小蛮。樊素擅长唱歌,小蛮善于舞蹈,白居易对这两人非常宠爱。他曾写诗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用鲜红可滴的樱桃比喻樊素小口,以飘摇多姿的杨柳比喻小蛮的腰肢,多么形象生动。小蛮纤细柔美的腰肢跃然纸上,如现眼前。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的小蛮腰,成了女性纤柔婉转曲线美的代名词,为以后的诗作提供了范例。如宋词有句云:“望断桥斜阳,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有诗说:“蛮腰细舞章台柳,素口轻歌上苑春。”小蛮腰深受无数女子的爱慕,这个词语也便成了备受女孩青睐的词了。
【谚语俗语第10句】:吃饭时,我把吃剩下的饭倒掉了,妈妈说我不懂得珍惜粮食。我说:“就那么一点,算什么?”爸爸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顿省一把,一年买匹马。”(河南-汝阳)
【谚语俗语第11句】:柏油马路赛摩托——你追我赶
【谚语俗语第12句】:【飞到九霄云外】(惯)形容跑得很远或消失得无影无踪。
【谚语俗语第13句】:小明放学回家,爷爷让他去买包茶叶,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饭,爷爷又催他去买,小明还是懒得动。奶奶在一旁说:“这真是饥了蹭,饱了愣,不饥不饱不想动。”(河南·三门峡)
【谚语俗语第14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撑着】(惯)比喻做事迟疑,拿不定主意。
【谚语俗语第15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谚)人上了七十岁,就难保一年能活到头;上了八十岁,就难保一月能活到头。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的准备。
【谚语俗语第16句】:【炒熟的虾仁儿从嘴里蹦了】(惯)比喻本来已经到手的利益又意外失去了。
【谚语俗语第17句】:铁公鸡身上拔毛——休想
【谚语俗语第18句】:【牵着不走,打着走】(惯)比喻好言相劝不听,被强制或受到惩罚才肯听从。
【谚语俗语第19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谚语俗语第20句】:有道数学题,我左想右想也解不出来。窗外的知了直叫得我心焦,我就出去捡个石子把它赶走了。妈妈说:“睡不着觉赖枕头,凫不过河赖河弯。答不出题也不能拿知了出气啊!”(广东·广宁)
【谚语俗语第21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谚)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总称。春天正是百鸟生育的季节,打死一只母鸟,就会饿死一窝雏鸟。指人要有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雏鸟幼兽的观念。
【谚语俗语第22句】:【不怕年灾,就怕连灾】(谚)年灾:当年农作物遭受灾害。连灾:接连数年遭灾害。指一年遭灾,灾情虽重容易渡过;接连数年遭灾就难以活命。
【谚语俗语第23句】:【树大招风】(谚)树木高大了,就容易招来大风。常比喻名声大或权势重了,就容易招来非难、嫉妒与仇恨。 也作树大招风,官大招祸。 树大招风,钱多惹事。 树大招风,名高招忌。
【谚语俗语第24句】:关门起年号一自己称王称霸
【谚语俗语第25句】:【百能百巧百受穷】(谚)在技艺上样样能样样巧的工匠,没有不受穷困的。指技艺贵在精一,不在多能。
【谚语俗语第26句】:【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歇)本指算盘珠子用手拨才会动,转喻人做事很被动,没有人督促就不会去干。
【谚语俗语第27句】:【出头的椽子先烂】椽子,梁上的木条下端外露构成屋檐。 谓出头有危险。类似的:出林笋子先折断/出水船儿先烂 底。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说,提出来了,通不过也 是白费,谁心里也在琢磨着:出头的椽子先烂咧。”
【谚语俗语第28句】:希特勒上台——不可一世
【谚语俗语第29句】:海里的浪花——不是吹的
【谚语俗语第30句】:剖开墨鱼肚——黑心肠
【谚语俗语第31句】:【骑着驴,还找驴】忘了所带所用的,又去寻找。类似的: 背起娃找娃。杨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带了,就是忘了 带盐,急头赖脸往回跑,跑两步才想起来,盐拿在手里呢 ——真是骑着驴找驴!”
【谚语俗语第32句】:东街卖鱼西街买鸡——东鳞西爪
【谚语俗语第33句】: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谚语俗语第34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释义:能否相识(也指结婚),不在距离远近,而在有无机缘。例句: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谚语俗语第35句】:【大鱼奔深水】释义: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门或大单位。例句:“县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瑶瑶鞭杆,大鱼奔深水、古今一理。”
【谚语俗语第36句】:我天性好动,又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妈妈说我是“猴子屁股坐不住,老虎屁股碰不得”。(江苏·如皋)
【谚语俗语第37句】:【穷家出娇子】(谚)指穷人家没什么大的家产,便把孩子看作宝,更易宠溺孩子。 也作“穷汉养娇子”。
【谚语俗语第38句】:【说人话,屙狗屎】(惯)指说出的话像个人,做出的事儿却没人性。 也作“说人话不做人事”。
【谚语俗语第39句】:【怀揣金刚钻,敢揽破瓷碗】(谚)金刚钻:用金刚石做的钻头,能钻透瓷器。指有了金刚钻,才敢承揽补修瓷器活。比喻有某方面的本领,才敢承担某方面的任务。
【谚语俗语第40句】:草帽破了顶——露头
【谚语俗语第41句】:【一推三不转】(惯)形容人心眼儿实,头脑不灵活。
【谚语俗语第42句】:【 珍珠陪着绿豆卖】谓降低身价。陪,也说:掺。周立波 《暴风骤雨》:“那一帮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儿呀?杨主任他也 跟他们混在一堆,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慢说 还压在他们底下。”
【谚语俗语第43句】:【阎王好见,小鬼难挡】(谚)求见阎王还容易,和阎王手下的小鬼打交道却很难。比喻首领人物还好应付,办事人员反而会百般刁难。 也作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阎王好见,小鬼难求。
【谚语俗语第44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谚语俗语第45句】:暑假期间妈妈让我下地撤粪,因为是头次撒,铁锨总不听使唤,撒出去就是一堆。妈妈边示范边讲:“撒粪要均匀,扬起一条线,落下一大片。”(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46句】:十天跑完万里长城——一日千里
【谚语俗语第47句】:鹌鹑脖里寻豌豆——谋财害命
【谚语俗语第48句】:楼顶上唱歌——高调
【谚语俗语第49句】:唱戏不拉胡琴——干嚎
【谚语俗语第50句】:驴子跟马跑——蹩断脚;落在后头
【谚语俗语第51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惯)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谚语俗语第52句】:【摆架子】“摆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别是领导爱装腔作势,高人一等,摆威风,目中无人。 “摆架子”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一项游戏,后传到日本成为该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相扑”。相扑比赛是在两位体重各达几百斤大胖子之间进行,比赛开始时,两个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条遮住羞部,叉开双脚,硕大的两臂摆来摆去,弯着腰昂着头,彼此虎视眈眈。因为相扑运动员摆架势吓人,我国古书中就借它来比喻装腔作势、摆架势显威风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53句】:【猪鼻子插葱,装象】猪身似象而小,葱如象牙。相、象谐 音,借指假装正经。成语:装模作样。韩志君等《篱笆·女人 和狗》:“我这个人,知道自己的轻重,有五分气力,决不去硬 干十分的活儿。不像有的人鼻眼儿里插大葱——硬装象!”
【谚语俗语第54句】:野马脱缰——横冲直撞;没法收回
【谚语俗语第55句】:【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谚)花的枝叶下还藏着刺,谁能保得住人没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测,要时时提防。
【谚语俗语第56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去换米,我俩都不想去。妈妈说:“真是龙多思翘,人多思靠。一个和尚水多,两个和尚水少,三个和尚无水啊!”(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57句】:【木匠斧子——一面砍】(歇)本指木匠的斧子只有一面开刃,不能两面砍;转喻看问题片面,只说一面之理。也比喻处理矛盾纠纷不公正,偏袒一方。 也作“木匠的斧子——一边砍”。
【谚语俗语第58句】:小江的父亲在村娱乐队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学会了。李六爷开玩笑地说:“老话说‘吹箫的儿子捏眼子,唱戏的儿子串把子’,哈哈,一点儿也不假。”(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59句】:【得了便宜卖乖】(惯)卖乖:自鸣乖巧。指得了好处还说漂亮话。 含贬义。
【谚语俗语第60句】:【好天也得防阴雨】(谚)再好的天气,也得有阴雨天的防备。比喻人即使身处顺境,也必须有承受逆境的思想准备。 也作“晴天还要防阴天”。
【谚语俗语第61句】:大庆的深井——油水多
【谚语俗语第62句】:【张公吃酒李公醉】(惯)姓张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处,却由另一方枉担其名。也比喻代人受过。
【谚语俗语第63句】:【兵家儿早识刀枪】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有利或有影响。 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兵家儿早识刀枪,如若社会又给他 们以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他们的才能就会很快被社会所 承认。”
【谚语俗语第64句】:【记吃不记打】(惯)斥责人不接受教训,只记得好处而忘了受罪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65句】:我缠着妈妈买橘子吃,妈妈很不高兴地说:“今天要吃这样,明天要吃那样,你真是一个小馋猫。”爷爷在一旁插话说:“这就叫‘生根的要肥,长口的要吃’。”(湖南·沅江)
【谚语俗语第66句】:【千里为官只为财】(谚)离家千里去做官,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指旧时离乡背井去做官的人,总脱不了发财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财”。
【谚语俗语第67句】:【挂羊头,卖狗肉】谓卖假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以 坏充好。成语:弄虚作假。古华《浮屠岭》:“因为浮屠岭地 方只有单干农户,不存在什么集体农民。这里的一切都是 挂羊头卖狗肉。”
【谚语俗语第68句】:【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释义:端午: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旧时有在这天早上逮癞蛤蟆做药的习俗。比喻迟早逃脱不了。例句: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们的骨头熬成油,也得清账。
【谚语俗语第69句】:【鬼门关】“鬼门关”用来比喻凶险的地方。原指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其实,人间也有鬼门关,不过是地名,且有三处。一处,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客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北流县志》中也有记载:天门隘高崖邃谷,路径其中,旧名“鬼门关”。很清楚,“鬼门关”就在广西北流县以西,介于北流、玉林两地之间。这里左右两峰夹峙,其间只隔三十步。关南气候温热,茂密的山林中弥漫着能使人生病的瘴气。古代官僚文人获罪迁谪蛮荒,多经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还。所以民谣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 二处,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约九公里处的铁心桥乡后庄,断臂山与将军山之间有一山坳。西侧的龙泉寺前布满黝黑巨石,状如生物,或蹲或立,阴森恐怖,两侧斜伸的岩石挡道。当地人称此处为“鬼门关”。三处,在南京通济门。这里古树蓊郁,奇石万状,小径僻静险要,被称为“鬼门”。不管是传说中的“鬼门关”,还是作为地名的“鬼门关”,都与凶险有关。
【谚语俗语第70句】:【张公帽儿李公戴】(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也作“张冠李戴”。
【谚语俗语第71句】:【 男儿当自强】男人自己要振作,奋发图强,不能依靠别 人。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朝为田舍郎,献灯忠义堂。寨 主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谚语俗语第72句】:【龙生九子不成龙】(谚)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形状、性格都不像母龙的原样。比喻同一母亲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谚语俗语第73句】:哥哥当年上学时不用功,现在吃尽了文凭低的苦头。父亲说:“这叫过了那个村没那个店,想吃那号饺子没那号馅儿。”(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74句】:【许愿在前,还愿在后】(谚)许愿:迷信者向神佛求福,许下某种酬答。还愿:向神佛实践自己的诺言。指许下的愿,要等见到实效,再去实践诺言。
【谚语俗语第75句】:【敬神如神在】(谚)拜神就要恭敬得如同神真的在一样。指举行祭神仪式要诚心诚意。
【谚语俗语第76句】:【针眼大的窟窿,拳头大的风】指一种自然现象。墙壁、门 窗上一个小孔,也会钻进很大的风。也指有小的漏洞,会出 现大问题。或说:针鼻大的眼儿,牛头大的风。贾平凹《废 都》:“夏捷对着哩,老婆就要管着男人,要不针眼大的窟窿 就要透出拳大的风!”
【谚语俗语第77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语,多喻循规蹈矩,不敢破旧立新,思想比较保守。那么,这一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雷池地处安徽省望江县东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黄梅县界东流至此,久积成池,故名雷池。东晋时置雷戍,辟为江防重地。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寿县)镇将祖约发动叛乱,大举向东京建康(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想马上带兵去建康护卫。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温峤的意图后,深谋远虑,担心拥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须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东移。古雷池已不复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俗语却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78句】:【胆是吓大的,力是压大的】(谚)胆量是在承受惊吓的过程中逐步变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压力的环境中不断增强的。指人的胆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79句】:【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歇)瞌困:瞌睡。是货:谐“适合”。指正合心意。 也作“瞌睡碰枕头——对路”。
【谚语俗语第80句】:一缕棉丝难织布,一粒大米难做饭。
【谚语俗语第81句】:【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谚)家里同时有几件事,要先拣紧要的做起。指处事要尽先处理紧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拣紧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处来。
【谚语俗语第82句】:【文臣安社稷,武将定干戈】(谚)社稷:代指国家。干戈:古时兵器,代指战乱。指文官的责任是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武官的责任是平定战乱,使社会稳定。 也作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谚语俗语第83句】: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谚语俗语第84句】:早上,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几位农民伯伯正在种着什么。回到家,我请教妈妈,妈妈微笑着说:“榆钱黄,种谷忙。”(山西·潞城)
【谚语俗语第85句】:船上失火——有底
【谚语俗语第86句】:【野狼养不成家狗】释义:比喻本性坏的人再教养也改不了。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齿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养活了你十几年,真是野狼养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这十几年的饭钱算清了再走!”
【谚语俗语第87句】:【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惯)形容仓皇逃命时的急切心情。
【谚语俗语第88句】: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谚语俗语第89句】:【足球】“足球”,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功项目中观众最多、影响最大,足球球星的荣誉和知名度最高。可惜,中国足球的水平却让国人失望。然而,足球原来起源于中国。 1958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当时蹴鞠活功水平世界领先,高俅就是当时的“国脚”,在与高句丽的比赛中,一人连进三球,转败为胜,受到宋徽宗的称赞,高俅因此“踢而优则仕”,可惜是个奸臣。那么,现代足球何时诞生的呢?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现代足球传人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最初是由英国人带人香港,190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南华足球队。1910~1948年,旧中国举行的七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均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01913~1934年间,我国共参加过十届远东运动会,获得八次足球比赛的冠军。看来,不是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因素,思想问题不解决,足球水平不可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过,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赶超世界水平是大有可能的。
【谚语俗语第90句】:【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嘴】(歇)炒面:炒熟的面粉。本指张不开嘴巴,转指碍于某事,不好或不能开口说话。
【谚语俗语第91句】:【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事 出《西游记》。此语指相差太大。成语:大相径庭。海外梁 厚甫《海客随笔》:“有时谈到某一政客的出身和背景,与事 实之相去,如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加以纠正的人。”
【谚语俗语第92句】:【拉关系】(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和一些人亲近。
【谚语俗语第93句】:【 贼不走空趟】指不放过好机会。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 女人》:“‘贼不走空趟!’劳改犯人们说,‘吃吧,吃吧,这根黄 瓜是刺儿皮,可脆哩!”’
【谚语俗语第94句】:飞机后面挂口袋——装疯(风)
【谚语俗语第95句】:【张天师被鬼迷】(惯)张天师: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派,认为符水咒法能驱鬼治病,被盾世尊为“天师”,其后裔继承道法,受封号为“张天师”;民间也泛指能降鬼的人。比喻有本领的人被入迷惑,头脑不清醒。 也作张天师吃鬼迷了。 张天师着鬼迷。 张天师教鬼给迷住了。
【谚语俗语第96句】:【卖啥吆喝啥】(谚)吆喝(ya。he):卖东西时大声叫卖。卖什么东西,就吆喝什么东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谈什么事,三句话不离本行。
【谚语俗语第97句】:【有你哭的时候】意为不要高兴得过早,或过于固执,以后 会遇到麻烦。电视剧:“舍不得两块钱,因小失大,有你哭的 时候。”
【谚语俗语第98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释义:平时要注意节约,要有积蓄,有钱也不可挥霍浪费。“莫待无时思有时”又作“莫到无时盼有时”。例句:倘惜福君子于乡党中不时开导,毋得奢华,备留余地,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谚语俗语第99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