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 禅语-佛文案-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因为过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对死亡既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对来生也毫无把握正确的方向。
【佛语禅语第2句】: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因为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所造成的。
【佛语禅语第3句】: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佛语禅语第4句】: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使其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佛语禅语第5句】: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又称“堪忍世界”,我们要在这个“堪忍”的世界里表现出堪忍的态度,在人与事之间,时时刻刻扩大自我的心胸。
【佛语禅语第6句】: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7句】:勇敢的人要勇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清)吉美林巴《吉美林巴大师之教言》
【佛语禅语第8句】: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佛语禅语第9句】: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无所不遍。《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八
【佛语禅语第10句】:犹如奴仆事其主,利于众生亦如是,如仆事主心专注,虽被瞋辱而无对,凡所动止常在心,唯恐役主责其过。《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佛语禅语第11句】:人生若能时时培养原谅人的心怀,就会时时快乐、时时欢喜、时时幸福。
【佛语禅语第12句】:众生虽与我非亲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佛语禅语第13句】:【佛心禅语】 慧律法师说:“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愚痴的 人,一直想要了解别人;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佛语禅语第14句】:【何处可修行】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检讨自己。世间一切人与事,正是我们修行的环境。
【佛语禅语第15句】:释迦牟尼佛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是的,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只有宽容才是慰藉心灵的良药。
【佛语禅语第16句】:人一旦陷入这种明明不“知”却自以为“知道”的误区,就很难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
【佛语禅语第17句】:菩萨观爱,如怨诈亲。《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18句】:与其背着包袱弯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徒劳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学会放下,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佛语禅语第19句】: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
【佛语禅语第20句】:【心灵禅语】 读经文却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如果是真正地理解了,哪怕只有一句,也可以用来指导行动。
【佛语禅语第21句】:【自救与救人】 改新自己是自救,助导别人是救人。
【佛语禅语第22句】:悲心与空性,为成佛要伴。通达空性为见,见净为定,悲空不二为戒。(古印度)阿底峡
【佛语禅语第23句】:【经典禅语悟道】 只知道学些言语来念诵,用来装扮自己,到处自称懂得禅,这么做就能够代替你的生死吗?
【佛语禅语第24句】: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清天。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佛语禅语第25句】: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变得处处充满温暖与活力,而同时也会给我们自身带来累累硕果。
【佛语禅语第26句】:志气须刚烈,工夫用软磨。(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佛语禅语第27句】: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经集》第九章,《雪山夜叉经》
【佛语禅语第28句】:心如幻化,驰骋六情,而常妄想,分别诸法。犹如世人,驰走空聚,六贼所害,愚不知避。《金光明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29句】: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圆觉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30句】:【佛心禅语】 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灵泉宗一禅师》
【佛语禅语第31句】:古人还有“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不少警句,这无疑都是提醒人们得理要让人,要懂得退让、忍让的道理。
【佛语禅语第32句】: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六祖坛经·定慧品》
【佛语禅语第33句】:因此,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道路而行。在这行的过程中,确实能得到欢喜心,就是行在真理的路上。
【佛语禅语第34句】:悲智相应,名菩提心,发此心已,方得无作戒。又须二六时常自省察,念念相应,即念念成佛。稍不合,便于菩萨戒得失意罪。(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佛语禅语第35句】:【佛家经典禅语】 百步穿杨的射击本领和妙语惊人的警言佳句,不是临时就能学到的。
【佛语禅语第36句】:【佛心禅语】 通身是眼见不及,通身是耳闻不彻,通身是口说不着,通身是心鉴不出。——《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37句】: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佛语禅语第38句】:有人请示:“因果与环境有关系吗?”师言:“因果乃业力所致,会牵制环境。”又问:“可以改变吗?”师言:“要有毅力,还要有一分善缘。”
【佛语禅语第39句】:离诸谄诳心清净,常乐慈悲性欢喜。《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佛语禅语第40句】:【佛心禅语】 越不能忍耐,会越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做磨炼?
【佛语禅语第41句】:【佛心禅语】 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佛语禅语第42句】: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
【佛语禅语第43句】: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为苦。(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六
【佛语禅语第44句】:以认识烦恼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烦恼让安定的心稳同,以根除烦恼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佛语禅语第45句】:【天天禅语】福自求多福,就是身体力行多造福,才能多福气。
【佛语禅语第46句】: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时刻保持谦卑才能不断进步,你必须常常仰望才有机会看到星空。
【佛语禅语第47句】:人性之美,莫过于诚——诚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贵,莫过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佛语禅语第48句】:贫者因物质匮乏而苦,富者则因心灵空虚而苦。贫者千方百计地追求物质,所以极其烦恼;富者则担心失去已拥有的,而无法轻安自在。
【佛语禅语第49句】:若有破戒者,终不在僧数,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佛语禅语第50句】:静心淡然,潇洒行走,不要在意脚下的那些坎坷,它们都是铺垫你生命高度的基石。
【佛语禅语第51句】:【天天禅语】因贪念而侵夺他人,实则伤害自己的人格。
【佛语禅语第52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得其精神,不拘泥于文字穿凿。
【佛语禅语第53句】:【佛心禅语】 在佛家眼里,有和无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无中生有,有中有无。
【佛语禅语第54句】:佛家讲,无论是修佛还是论道,修行到一定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法喜。
【佛语禅语第55句】:【佛心禅语】 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莫据目前。——《云门文偃禅师》
【佛语禅语第56句】:一位朋友的处世三原则:【佛语禅语第1句】:我不害人,信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佛语禅语第2句】:不被人害,坚持必要的防护原则;【佛语禅语第3句】:万一被害,就从上面两条找原因。
【佛语禅语第57句】:包容万物的缺陷,你会增加更多的般若;原谅他人的错误,你会赢得更多的菩提。心,总是因为有宽容,才有了清净;因为充满了佛法,才更加坚强。
【佛语禅语第58句】: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有了高贵和平庸之分。
【佛语禅语第59句】:弘法利生合理生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当须尽,勿复独多虑。
【佛语禅语第60句】:【天天禅语】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爱心、毅力,投入为人群付出,是菩萨心也是菩萨行。
【佛语禅语第61句】: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宋)简堂禅师(《禅林宝训》)
【佛语禅语第62句】:【佛心禅语】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净宗要义》
【佛语禅语第63句】: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佛语禅语第64句】:【佛心禅语】 从来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从来不犯过去曾经犯过的错误的人也是不多见 的。颜回这种反省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佛语禅语第65句】:圆机对教,无教不圆;理心涉事,无事不理。(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二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 佛日:“高人一等,必先低人一头。”唯有善于低头做人,才能在高处 成事。
【佛语禅语第67句】:【佛心禅语】 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68句】:一一刹土中,各有佛兴世,一切刹中佛,亿数不思议。《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佛语禅语第69句】:【佛心禅语】 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佛语禅语第70句】:【天天禅语】面对困难,当下尽心、尽力、尽人事就对了。
【佛语禅语第71句】:我们学佛,只要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收获已经很大了!
【佛语禅语第72句】: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
【佛语禅语第73句】:【佛心禅语】 生:“顿悟见性,究竟是怎样的境界?”心:“迥超一切相对境界。究竟如何?你当切实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光
【佛语禅语第74句】:因缘生世间,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干闼婆城。《入楞伽经》卷五
【佛语禅语第75句】: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佛语禅语第76句】:【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佛语禅语第77句】:真理如苦口良药,要能感觉到苦、能触到痛处,这个人才有救;如果没有感觉,就像鸦片中毒太深,良药对他也无可奈何。
【佛语禅语第78句】:【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佛语禅语第79句】:不要把我们现在所做的看得太小,只要我们有这个心量,小能变大,少能变多。
【佛语禅语第80句】:行走在雨中,不要总在意脚下的泥泞,如果心中有一条洒满阳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会犹豫而沉重。
【佛语禅语第81句】: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佛语禅语第82句】:把盐放入一杯水中,会咸得发苦,而撒进一个湖里,会没什么味道。
【佛语禅语第83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佛语禅语第84句】:【佛心禅语】 被不正确的思想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加坚
【佛语禅语第85句】: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86句】:若为利故施,此利必当得,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快乐。《四分律》卷九
【佛语禅语第87句】:如负少物者,度水则不没,少恶业之人,上升不下沉。如鸟翅坚牢,行空无障碍,持戒坚固者,则生于天中。《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六
【佛语禅语第88句】:【佛心禅语】 人之所以会成为财物的奴隶,正是因为人们不懂繁华本虚幻的道理,从而被贪财的锁链束缚。
【佛语禅语第89句】:【成功人士的表现】 成功人士大多表现是:谦虚谨慎、居功不傲、不乱评说、忙而不乱、 气度宽宏。
【佛语禅语第90句】: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奸狡人,及诸悭惜者、亲附成事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
【佛语禅语第91句】:人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人的观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错。
【佛语禅语第92句】:不因他人辱骂而生气,受人夸赞而高兴,叫做“平常心”。
【佛语禅语第93句】:【天天禅语】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佛语禅语第94句】:晴浅翠,杏妩桃萱,婀娜柳丝,冉冉晨曦,楚楚垂婉。几许流云浮尘而来,一池菡萏绽放在心波,静谧如诗,于禅思中定格了落寞的身影。
【佛语禅语第95句】: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佛语禅语第96句】:云何心一趣性?谓寻伺寂静故,心不散不乱不流,安住一境,故名心一趣性。(古印度)目连《法蕴足论》卷六
【佛语禅语第97句】:无儿无女者,私下认为,留财无益。有这种心思,送人钱物,是不净布施。
【佛语禅语第98句】:【禅语悟道】不耗费资源,不毁坏环境,只愿拯救地球。过度的贪婪和无限的欲望,是毁灭地球和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
【佛语禅语第99句】: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