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句句触及心灵!
【歇后语第1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歇后语第2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歇后语第3句】:【一手托两家】同时帮助两家。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 狗》:“大嫂一手托两家,既不向着你,也不向着他。”
【歇后语第4句】:【闲觉日偏长】(谚)指闲着无事,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太慢难打发。
【歇后语第5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歇后语第6句】:【自己跌了跤,埋怨门槛高】做错事情,埋怨别人,或埋怨客 观条件。类似的:栽了跟头,埋怨地皮。《刘澍德小说选》: “瞧你这个人,这才是自己跌了跤,埋怨门槛高!”
【歇后语第7句】: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歇后语第8句】:【接香火】(惯)指有了子孙后代。 也作“接续香烟”。
【歇后语第9句】:自鸣钟的摆——左右摇摆
【歇后语第10句】:【跌进闷葫芦里】(惯)比喻纳闷、迷惑不解。 也作“掉进闷葫芦里”。
【歇后语第11句】:【逮着旋风就是鬼】(惯)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比喻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歇后语第12句】:【 眼里插棒棰实在受不了】无法容忍。梁斌《红旗谱》: “你不要忘了,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他们就在咱的眼里插 棒棰。”
【歇后语第13句】:【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歇)比喻终将成为强者的占有物。
【歇后语第14句】:我们放麦假了。妈妈说:“现在正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也要于点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鲁山)
【歇后语第15句】:【雨过了送伞】(惯)雨下过了才送来用不着的伞。比喻假情假意。
【歇后语第16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对手的方式,来对付对手。 鲁迅《二心集》:“这并不错,正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入之 身,虽然也是一种‘报复’,而非为了自己。”
【歇后语第17句】:【孤犊触乳,骄子骂母】(谚)犊(du):小牛。独生的牛犊吃奶时会顶撞母牛的乳房,娇宠的儿子会辱骂自己的娘亲。指娇生惯养的后代不会孝顺父母。
【歇后语第18句】:卖了儿子招女婿——颠倒着做
【歇后语第19句】:货郎鼓别在腰里——没货了
【歇后语第20句】:【癞蛤蟆吃苍蝇——将供嘴】(歇)将:方言,刚。指收入有限,刚够吃饭。
【歇后语第21句】: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歇后语第22句】:头痛抓脚跟——弄错了地方
【歇后语第23句】:【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谓出现妖孽是反常的现象,是国家 垂危的征兆。清代《水浒后传》:“种种怪异,不可殚述。总 之,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眼见得天下大乱了。”
【歇后语第24句】:狗赶鸭子狗撵鸭子——呱呱叫
【歇后语第25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穷人好欺负
【歇后语第26句】:【得一尺进一步】(惯)容人贪心不足。 也作“得了一步进一步”。
【歇后语第27句】:【百岁光阴如过客】(谚)过客:过路的客人。指人生短暂。
【歇后语第28句】:壁角里使䦆头——挖墙脚(角)
【歇后语第29句】:【汤元】“汤元”是中华美食之一,既好听又好吃,它历史悠久,但其名却历史不长。这么好听的名字,却与臭名昭著的袁世凯有关。汤元雅名元宵。食品的元宵和节日的元宵同名,显然是因借而来。元宵形如圆月,所以还有“圆宵”、“汤团”、“团子”等别称。此外,元宵还叫元子、糖元、汤元等。这里的“元”,大概是和卜元之元联系着的。而关于汤元的名称,还有一则与袁世凯有关的故事。据说,民国年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觉得元宵和“袁消”同音,很不吉利,他又整天怕百姓推翻他的统治,所以下令改称“汤元”。然而,民意难违,袁某人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该消还是消了。
【歇后语第30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歇后语第31句】:【舌头带钩子】(惯)讥讽人说话带刺或话里带着不满、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带刺儿。 舌尖子蜇人。
【歇后语第32句】:【添个蛤蟆四两力】(谚)添上个蛤蟆也能多出四两力来。比喻力量虽小,总能帮上一把劲。
【歇后语第33句】:【夹紧尾巴做人】行为收敛,做事谨慎。古华《浮屠岭》: “还要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夹紧尾巴做人。”
【歇后语第34句】:【言必信,行必果】说话有信用,做事见效。从维熙《泥 泞》:“他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长得虽然瘦小枯干,但精 神世界却极富有。”
【歇后语第35句】:【 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只说遇到的事情,不涉及其他, 不转移目标。或说:打锅说锅,打碗儿说碗儿/有碗数碗,有 碟计碟。成语:就事论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打了 盆说盆,打了罐说罐。既然事情闹成这样,众人光哭闹也不 行呀,咱们得想个办法解决。”
【歇后语第36句】:【东海鳌鱼脱钓钩——再不回头】(歇)鳌鱼:传说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本指鳌鱼脱钩后再也不返回,转指人一去再也不回来。
【歇后语第37句】:【—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坏的成分加入,破坏了质量。 类似的:一个死苍蝇坏了一锅粥/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刘心武《班主任》:“你弄个小流氓来,陷到作他个别工作的 泥坑里去,哪还有精力抓教学质量?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 子屎坏掉一锅粥!”
【歇后语第38句】: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歇后语第39句】:木头上钉钉子——个个有钻劲
【歇后语第40句】:三眼枪打兔子——没有准儿
【歇后语第41句】:【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惯)形容变化非常快。
【歇后语第42句】:【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释义:人得了额外收入才能富起来。例句:懒虫眯着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脸地说:“常言道,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呀!”
【歇后语第43句】:王刚最近不思学习,却讲究吃喝穿戴。王刚妈担忧地说:“这孩子最近是吃饭讲花样,穿衣服要高档,头发拾掇得发亮,学习成绩却一天天下降。刚他爸,你可得管管啊!”(河南·西峡)
【歇后语第44句】:【只拣有头发的抓】(惯)比喻专门挑能够捞到好处的事做。
【歇后语第45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歇后语第46句】:扳不倒儿尖尖腚——什么人什么命
【歇后语第47句】:【画虎不成反类犬】释义:想画老虎,结果画得像条狗。比喻想把事情办好,结果反倒弄糟了,惹人耻笑。“反类犬”又作“反类狗”、“像只犬”。例句:他很想飞起一脚,踢掉林榕手里的枪,但又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他听到林榕的命令之后,不得不挪动起脚步。
【歇后语第48句】:【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歇后语第49句】:【芒种三日见麦茬】释义: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麦茬:麦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麦茎和麦根。过了芒种,就是麦收季节。例句:五月底,再过几天就到夏历芒种节了。农谚说:“芒种三日见麦茬”,麦收季节眼看就要到。
【歇后语第50句】:长江牌产品——全国第一流
【歇后语第51句】:妈妈责怪爸爸不顾家,弟弟埋怨爸爸不关心他的学习。在一旁的爷爷风趣地对我说:“你爸爸像根锅盖梁做成的风箱杆,受了热气,又受冷气。”(甘肃·秦安)
【歇后语第52句】:【见不得沟,过不得梁】(惯)形容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挫折。
【歇后语第53句】:【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歇后语第54句】:【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释义:什么忌讳都没有。例句:一年四时八节,这个年节顶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欢乐的辰光。
【歇后语第55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胡作非为,吃多了以致 撑死;胆小的不敢越轨,没吃的以致饿死。指一种无法纪状 态,坏人得志,老实人吃亏。《北京日报》(1988,2,9):“过去 由于监督不力,确实存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情况, 滥发被查到的倒霉,没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单位存在侥 幸心理。”
【歇后语第56句】:【射冷箭】见“放冷箭”。
【歇后语第57句】:【坐山观虎斗】“坐山观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伺机从中渔利。它源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口:‘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意思是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欲行刺老虎。馆竖子见状,制止了庄子的行动,并对庄子说:“两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争,两虎相斗,结果是大虎伤,小虎亡。这时,你再去刺杀受伤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举两得。” 庄子听了馆竖子的话,觉得有道理,在一旁静观其变。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虎受伤,小虎当场毙命。庄子把受伤的虎很轻松地刺杀了。
【歇后语第58句】:我们班来了个复读生,是没考上高中留下的,可现在仍不好好学习。老师生气地说:“咳!真是山姜断不了辣气啊!”(山东·文登)
【歇后语第59句】:【有钱不住东南房】(谚)东南房:旧时四合院中的东房和南房。东房夏天太阳光照多,太热;南房冬天刮西北风,太冷。指有钱人家不住东南房。
【歇后语第60句】:【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谚)指与人交往要宽容大度,留有余地。
【歇后语第61句】:【致富先治愚,治愚办教育】(谚)要想致富,首先要改变愚昧无知的现状;要消除愚昧,提倡科学文明,最根本的措施是振兴教育。指振兴教育是富国富民的基本措施。
【歇后语第62句】:【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释义:量:衡量。相:察看。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人”又作“凡人”。“海水”又作“海”。例句:朱先生可不能小看他,林荡元比耗子还精。“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别看他装出那副寒酸相。
【歇后语第63句】:【拜错了庙门】(惯)比喻求错了人。
【歇后语第64句】:【有利一家得,有害众人摊】事情做成,一个人得利;出了问 题,大家受害。指不公平,或被人利用。马烽《村仇》:“哼! 反正是有利一家得,有害众人摊,我算看穿了!”
【歇后语第65句】:【城隍庙的鼓槌——一对】(歇)本指鼓槌成对,转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当。
【歇后语第66句】:妈妈对她们单位那个好逢迎领导、溜须拍马的人非常讨厌,说:“这个人,领导说砂锅能捣蒜,他说捣不烂;领导说公鸡能下蛋,他说亲眼见。”(甘肃·张掖)
【歇后语第67句】: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歇后语第68句】:【掉链子】“掉链子”用于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或关键时候,突然卡壳做不下去了,导致事情失败或无法进行。 “掉链子”源于北京口语,具有调侃意味。对喜欢玩单车(自行车)的人来说,都知道车行半路掉链子的尴尬。假期三五知己轻装短打,太阳镜一戴,单车径上风驰电掣竞技,绝对是赏心乐事,大家争先恐后踩动脚踏,链条拉动车轮飞车之时,突然“喀嚓”一声,脚丫子再也蹬不动了,那沾满油污的链子突然掉将下来,眼见驴友们载着欢声笑语远去,自己却要下来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像泄了气的皮球。北京的自行车是上百万人每日上班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脚下“私家车”掉链子的扫兴、尴尬、着急、无奈,体会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开联想,发明了“掉链子”一词,真是形象之至。
【歇后语第69句】:【直肠子没弯儿】人直爽,不会用心眼儿。类似的:一根肠 子通到底。浩然《艳阳天》:“我这个人直肠子没弯儿,有什 么讲什么。”
【歇后语第70句】:【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惯)指生下来就是这样,难以改变。 也作生就了的骨头长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头。
【歇后语第71句】:我吃鸡蛋老是过敏,满身都起痒疙瘩,可还光想吃。我对姥姥说我吃着什么东西都没有鸡蛋好吃,姥姥说:“你呀,宁叫身受疼,不叫嘴受穷。”(河南·兰考)
【歇后语第72句】:【老鼠眼睛——寸寸光】(歇)形容目光不明亮,或目光短浅。 也作“老鼠眼儿——就看鼻子尖儿”。
【歇后语第73句】:【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基督世界的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稣诞生而设的节日。早在公元336年,12月25日正式被罗马教会定为圣诞节。《圣经》中没有耶稣诞生日期的记载,12月25日原为太阳神诞生日期,基督教会以此作为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系取耶稣为“正义的太阳”之意。到5世纪中叶,圣诞节已成为教会的传统宗教节日,后来逐渐大众化,成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节日。圣诞节有许多重要活动,12月24日晚称为“圣诞夜”,也叫“平安夜”。人们团聚在一起,共进圣诞晚餐,互赠礼品。一棵漂亮的圣诞树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到了圣诞节子夜时分,教堂举行隆重的子夜弥撒,黎明和上午还要举行两次。
【歇后语第74句】:【拍卖】“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形式,一般以比较贵重、价高的物品为拍品,先定一底价,然后竞价,最高者成交。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之交”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歇后语第75句】:【从来纨绔少伟男】(谚)纨绔(wanku):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伟男:有作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来,凡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
【歇后语第76句】:金铸的鞋模——好样子
【歇后语第77句】:【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歇)受气:本指受气流的挤压,转指遭受指责、欺压。指两方面都受到指责或遭到欺压。 也作老鼠落在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歇后语第78句】:【筷子】“筷子”是中国的特产,是古人的发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筷子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餐具领域独领风骚,筷子使用的灵活性和效果,令老外们感到神奇。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有使用筷子的习惯了。筷子,原称“箸”,它的异体字是“筋”。今天还有这种称呼,如民谚里的“人厨需洗手,举箸勿多言”。为什么“箸”后来又改称“筷子”呢?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说,“筷子”这一称呼起源于江苏一带。那里是江南水乡,人们以船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讳很多,如坐船不能说“翻”字。也忌讳“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谐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时不吉利之语,于是就改“箸”为“筷”,用于隐喻船走得快。
【歇后语第79句】:天变的时候,妈妈总会说:“看看天上的云往哪儿飘,就知道会不会下雨。”还说出一句顺口溜:“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水漂船,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河南·安阳)
【歇后语第80句】:江滩上的石头——有的是
【歇后语第81句】:【一人一把号】(惯)比喻一人一个主意,意见不一致。
【歇后语第82句】:隔墙点灯——谁也不沾谁的光
【歇后语第83句】:【人无头不行,鸟无翅不腾】(谚)腾:飞腾。人要是没头,就无法行走;鸟要是没翅膀,就无法飞腾。 指群体的行动,离不开为首的人物带领。 也作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人无头而不行。
【歇后语第84句】:对着镜子做戏——咋好看昨比画
【歇后语第85句】:【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惯)乘兴:趁着一时高兴。败兴: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情绪低落。指高高兴兴地来,扫兴地回去。
【歇后语第86句】:卢生借枕头——黄梁一梦
【歇后语第87句】:【一个鼻儿的罐子,豁着抡了】释义:比喻不顾一切,与人相拼。例句:既然走到这步棋上了,就得一个鼻儿的罐子,豁着抡了;他成心要我死,我临死也要皎他两口!
【歇后语第88句】:【肚子里撑船】(惯)形容人心胸宽广。
【歇后语第89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释义: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例句:对我这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你们年轻一代应该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歇后语第90句】:【出污泥而不染】(惯)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
【歇后语第91句】:两牛打架——硬顶
【歇后语第92句】:【懒花猫吃死耗子】指做省力的事,不思进取。莫应丰《将 军吟》:“但范子愚认为那是懒花猫吃死耗子,没有搞头。”
【歇后语第93句】:【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落也好】(歇)落:方言,下雨。晴天对棉花生长有利,雨天对稻子生长有利。比喻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没有什么不好。
【歇后语第94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歇后语第95句】:【春冻骨头秋冻肉】春寒比秋冻更伤身体。杨朔《三千里 江山》:“唉!这个天气,凉森森的。春冻骨头秋冻肉,离了 棉絮还真不行。”
【歇后语第96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歇)姜太公:太公望吕尚的俗称,字子牙,传说曾于渭水边用无饵的直钩在离水面三尺之上钓鱼,说:“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心甘情愿落入圈套。 也作姜太公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歇后语第97句】:眼镜蛇张嘴——放毒
【歇后语第98句】:【水不到渠不成】释义:比喻条件还不成熟,不能急于求成。例句:她既然把话吞回去,一定是有难言之隐,而且一定是思想斗争尚不成熟,勉强叫她说,不一定能说出真情来。水不到渠不成啊!
【歇后语第99句】:浑水摸鱼——捞一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