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俗话,发朋友圈秒赞!

【歇后语第1句】:【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谚)吃饭穿衣等生活耗费不会使人穷困,经济上不会计划才会造成真正的穷困。指过日子最要紧的是筹划周到。 也作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辈穷。 穿不穷,吃不穷,计算不到定受穷。

【歇后语第2句】:我家的小闹钟不走了,妈妈在它的背面拧了几下,笑着对我说:“你呀,和它一样,每天都需要上发条。”(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句】:【爬刀山,下火海】见“上刀山,下火海”。

【歇后语第4句】:【一日三顿的炸酱面——一点不新鲜】(歇)指没有一点新东西,都是老一套。

【歇后语第5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欢迎。“麻婆豆腐”的来历,连老外都知道,他们在译中国菜名时闹了许多笑话,如“童子鸡”,被译为“没有性交的鸡”。而“麻婆豆腐”则一译就准,他们随口译为“脸上长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见“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来大有滋味。它用料讲究,一碟猪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淑油、豆瓣酱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浓、辣、软、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思之垂涎欲滴。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温掌柜,有个满脸麻子的女孩,名叫温巧巧。她成年后嫁给马家碾一个油坊掌柜陈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发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运油工和邻居每天都拿来米和菜帮助她们。巧巧的左右邻居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所以送来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尝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俩就把住屋改为店铺,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徕顾客。由于好吃不贵,生意颇兴隆。巧巧寡居后没有改嫁,一直经营羊肉豆腐来维持生计。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歇后语第6句】:长颈鹿的脑袋——高人一头;突出;仰(扬)得高

【歇后语第7句】:【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利】(谚)喝酒的总想图个一醉方休,放债的总想得到丰厚的利息。偏指放债图的是牟利。 也作“吃酒望醉,放债图利”。

【歇后语第8句】:【走得正,行得端】(惯)形容行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歇后语第9句】:【到处杨梅一样花】释义:比喻各地情况都一样。例句:许三财接道:“现今乡里乱糟糟,吃碗粗饭也吃得不安宁,你何苦回去?”“到处杨梅一样花。”荣茂老板说。

【歇后语第10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见“拿着银碗讨饭吃”。

【歇后语第11句】:【凿四方眼儿】(惯)形容为人死板,不知变通。

【歇后语第12句】: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歇后语第13句】:【死了老子卖了娘】(惯)老子:父亲。父亲死了连母亲也能卖了。 形容心肠狠毒,没有一点儿人性。

【歇后语第14句】:【烂船拾起有三斤钉】见“船烂还有三千钉”。

【歇后语第15句】: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凶的凶

【歇后语第16句】:今年雨水偏多,地里、水沟里忽然有好多小鱼,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千年草籽,万年鱼子。”(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7句】:我都十三岁了,可什么活都不会干,连扛会儿锄头也要喘气。爸爸数叨我说:“一把锄头当座山,像你这样,只有刮地皮了。”(四川·渠县)

【歇后语第18句】:【班房】现在人们称被司法部门拘留或坐监狱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来自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隶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治安、侦察、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等事务。“八房”是指吏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仓房和承发房,属于封建国家地方政权中的胥吏机构,分掌地方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古代衙门不仅管行政事务,还管审判。故此,根据“三班八房”的性质和职能,人们就把封建衙门、监狱简称为“班房”。

【歇后语第19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雨预示着气温下降。 清代《三侠五义》:“利害!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可怎么 好呢?”

【歇后语第20句】:【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谚)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做多做少无甚区别。也指反正费一番事,不如该做的放在一起做。

【歇后语第21句】:老牛掉到水井里——有劲使不上;踢腾不开

【歇后语第22句】:【看西洋景】(惯)西洋景:也叫西洋镜,旧时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许多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东西。

【歇后语第23句】:我的学习成绩落下来了,爸爸狠狠地批评我说:“你过着‘槽里吃食,圈里搔痒’的日子,学习再不好,还对得起谁?”(江苏·金湖)

【歇后语第24句】:坟场里演戏——给鬼看

【歇后语第25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会伤害自己。清代《荡寇志》: “怎么,外感证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准是他昏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歇后语第26句】:小刚被选为学习小组长了,他姥姥知道后高兴地说:“鞋帮做成了帽檐了,我家的小刚高升了。”(山西·太原)

【歇后语第27句】:瓦罐子和土坯子——穿的货

【歇后语第28句】:【少年夫妻老来伴】释义:指夫妻共同生活,能互相照顾。例句:生下个红头花色的崽娃来,他王家也不致断了香火子嗣。就是生不下崽娃,少年夫妻老来伴,寒冬腊月也有个暖被窝的……

【歇后语第29句】:【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见“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歇后语第30句】:去年夏天,两户人家在挨边地上都种了西瓜。一户靠科学种植,瓜大瓤红,卖了一千多元钱;另一户凭经验种植,瓜歪瓤白,没卖几个钱。村民们感慨地说:“勤劳苦干不可少,但科学技术更是致富的宝啊!”(河南·太康)

【歇后语第31句】:两手捧寿桃——有礼(理)

【歇后语第32句】:【抓条岔道跑到底】(惯)比喻坚持走错误的道路而不悔改。

【歇后语第33句】:【人面虎狼心】(惯)形容人外表慈善,内心凶狠。

【歇后语第34句】:【难家不会,会家不难】(谚)同一件事,让外行去做,就很犯难;让内行去做,就得心应手。指做事的难易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懂行。 也作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难了不会,会了不难。 会家不难,难家不会。

【歇后语第35句】:【灯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谚)指油灯不亮,需要人剔去灯花;人一时糊涂,需要别人从旁提醒。

【歇后语第36句】:【起头容易结梢难】释义:比喻事情要完满结束不容易。例句:那员外拦住道:“老师,放心住几日。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歇后语第37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释义:容:打扮。士人为深知自己、赏识自己的人效命,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例句:此后,只有清风明月来作伴了,有个不孤单、寂寞的么?“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怡红院还为谁涂红抹翠呢?

【歇后语第38句】:【 借债还债,窟窿还在】还了旧债欠新债,指困难没有彻底 解决。相关的:拉新账,还旧账。清代《歧路灯》:“此时不肯 当卖原好,若再揭(贷)起来,每日出起利息来,将来搭了市 房,怕还不够哩。那才是揭债还债,窟窿常在。”

【歇后语第39句】:【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歇后语第40句】:【好心倒做了驴肝肺】(惯)驴肝肺:比喻坏心肠。指好心被当成了恶意。 也作好心认做驴肝肺。 好心肠当作驴肝肺。

【歇后语第41句】:自习课上,几个男生嘴唇上染了红墨水。老师让他们站起来,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可几个平时和他们挺要好的同学却说没什么。老师说道:“真是秃儿护秃儿,瞎儿护瞎儿,蛤蚧保护疥蛤蟆呀!”(河北·沧州)

【歇后语第42句】:【肉骨头敲鼓——荤咚咚】(歇)荤:荤腥,谐“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声音,转以形容昏沉沉的样子。形容人昏头昏脑,十分糊涂。

【歇后语第43句】:【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喻全体和局部的关系。刘绍棠《鹧 鸪天》:“我工作上也不是没有缺点,可是也不该十根手指只 抓一个小手指头。”

【歇后语第44句】:【 艺多不压身压身】指成为负担。技能多没有坏处。压, 也说:碍。姚雪垠《李自成》:“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 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 皮。”

【歇后语第45句】:【脖子枕在刀刃上】(惯)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歇后语第46句】:【摆阵势】(惯)指拉开架势,准备较量。

【歇后语第47句】:屁股上吊响铃——响当当的人

【歇后语第48句】:爸爸收完橘子,发现树梢上还有一个,就又爬在人字梯上勉强地把枝头扳倒过来去摘。橘子到手了,可树枝也被折断了。妈妈说:“这是用金弹子打麻雀——得不偿失。”(湖南·芷江)

【歇后语第49句】:我和妈妈上街赶集,来到杂货摊前,只听卖鼠药的高声叫道:“少吸烟,少喝酒,灭鼠药这里有。老鼠爷,老鼠孙儿,还有老鼠外甥女儿,吃了我的药,扭头就伸腿儿。”妈妈笑着说:“你看这卖药的,货不甜,嘴甜!”(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0句】: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歇后语第51句】:爬高楼摘月亮——空想

【歇后语第52句】:晴天下雹子——冷不防

【歇后语第53句】:【吃瘪子】(惯)比喻受到打击、遭到拒绝或办事严重受阻。 也作“吃瘪果子”。

【歇后语第54句】:猎狗撵兔子——紧追不放

【歇后语第55句】:【当面抹蜜,背后扎刀】(惯)比喻当面给甜头,背地里下毒手。

【歇后语第56句】:【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拖】木头造寺。寺、事谐音,谓出 事,出了问题。明代《西游记》:“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 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 寺!”

【歇后语第57句】:【河有九曲八弯,人有三回六转】(谚)九曲八弯:形容弯弯曲曲。三回六转:形容曲曲折折。指人生的道路和河水的流程一样,曲折多变,绝非一条直线。

【歇后语第58句】:昨天语文测试,我的成绩不够理想,妈妈要我总结经验教训。她说:“你要挨一拳,得一招,不要光挨打不知道死活(为什么)。”(山西·稷山)

【歇后语第59句】:邻居二大娘传闲话,被当事人知道了,两家吵了起来。妈妈对我说:“屋里说话屋外听,草丛里说话露水听。没有不透风的墙,蚱蜢过去还有个影儿呢!记住,为人要光明磊落,别在人前乱说人。”(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60句】:为一件小事,我和小梅吵了架,母亲询问我时,我只说自己有理。母亲批评我说:“别说了,谁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有名的疙瘩蛋。”(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61句】:鱼找鱼,虾找虾,乌龟爱王八——气味相投

【歇后语第62句】:【茅石板上打滚——寻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脚踏的石板。屎:谐“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歇后语第63句】:【看得破,忍不过】释义:能把事情看透,但感情上忍受不住。例句:“看得破,忍不过。九兄,你只细细地体会我这六个字去,便晓得我心里的苦楚了!”

【歇后语第64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谚)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 也作萝卜青菜,各有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歇后语第65句】:哥哥今年十五岁了,可他做事随随便便的,妈妈总是不放心。一天,哥哥告诉妈妈,说自己在学校交了一个新朋友。妈妈提醒哥哥说:“交友要小心,植树要植根。交上坏朋友,迟早要丢丑。你们要互相鼓励着上进才行!”(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6句】:关节炎遇上了连阴天——老毛病又犯了

【歇后语第67句】:【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释义:比喻人心险恶,难以猜测。“难”又作“怎”。例句:这个郎君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与他,到吃婆娘哄赚了。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

【歇后语第68句】: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歇后语第69句】:高梁撒在麦子地——杂种

【歇后语第70句】:柳树剥皮——净光棍

【歇后语第71句】:桅杆上挂灯笼——高明

【歇后语第72句】:《三字经》横着念——人性苟(狗)

【歇后语第73句】:表哥经常请客吃饭,其实就是为了摆阔气。舅妈教育他说:“在吃喝玩乐上显英雄气,不如在劳动竞赛里争模范。做人在思想上要图强,在生活中要图省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74句】:看着天摸着地——眼高手低

【歇后语第75句】:全家人都在吃饭,我却穿着新裙子跑到外面去,想让邻居们看看。妈妈说:“越说你美,越往灯亮里钻。”(江苏·灌云)

【歇后语第76句】:【打虎打头,杀鸡割喉】(谚)指凡事必须从要害处入手,才能奏效。

【歇后语第77句】:【破家值万贯】释义:说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离开。例句:“大哥,破家值万贯,你还是锁上门,我们娘儿俩就坐在房檐下。”

【歇后语第78句】:鹦鹉的嘴巴——光会学舌;会说不会做

【歇后语第79句】:【放过的爆竹——声势已尽】(歇)本指爆竹已经失去声响和势焰,转指人完全失去了声威和气势。

【歇后语第80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歇后语第81句】:【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释义:借指事情自有公论。例句:你啥话也别说,只管放声大哭,一天哭它三场,你哭不上三天,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歇后语第82句】:妹妹一到冬天就穿得很厚。那天,寒风刺骨,把妹妹的小脸蛋冻得发紫。奶奶笑着说:“热不死屁股,冻不死小脸。”妹妹向奶奶吐了吐舌头笑了。(河南·孟州)

【歇后语第83句】:【吃奶像三分】(谚)指新生婴儿吃谁的奶,在长相和性格上就有几分像谁。

【歇后语第84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眼睛瞪着,互相观望,也指冷场或 惊讶。成语:面面相觑。浩然《艳阳天》:“三个人让他说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着嘴唇儿,赞叹他的好 眼光。”

【歇后语第85句】:【 猫儿眼,时时变】猫眼随阳光强弱不断变化。借指情况 多变,难以捉摸。成语:变幻莫测。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 传》:“申耀宗是猫儿眼,看时候变。”

【歇后语第86句】:【门门都懂,样样不通】(谚)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每一门都懂得点,但没有一门是专长的。指知识面广泛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特长。 也作“样样都通,样样不精”。

【歇后语第87句】:爸爸整日里都是乐呵呵的,妈妈说:“你这人,一口吞个砂锅,光知道脆,不知道碜,天天趣个啥劲儿?”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莲菜——净挑眼儿哩,关你啥事?”(河南·新密)

【歇后语第88句】:【千丈麻绳总要有一个结】(谚)麻绳纵然长到千丈,也总会有一个结梢处。比喻事情再大再麻烦,总会有个结果,不能无限期地拖着。

【歇后语第89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到运用知识时才恨书读得太少,事情不经过实践就不知道艰难。指书要在平时勤学苦读,事要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歇后语第90句】:腊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歇后语第91句】:六月的蚊子——叮死了

【歇后语第92句】:【瞌睡给了个枕头】(惯)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来了个枕头”。

【歇后语第93句】:【恶有恶报】(谚)指作恶的终究会有坏的报应。原为佛家劝诫世人改恶从善的禅语,后传为警世语。 也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恶善到头总有报。

【歇后语第94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此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和平台(条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来喻有才能者无施展的环境或机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项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刘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才。此语源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这段话展开来讲就是:东汉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荆州。刘备势单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诸葛亮主动请缨,与鲁肃一道往东吴去觐见孙权,以“激将计”来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说:“值天下大乱,公据江东。吾主聚众于南,与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扫北,乘势南下,大破荆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远遁于此。望公量力而为,若能合吴越之众,戳力拒之,事宜早决。否则,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北面而事之。观公外似臣服,内实踌躇,当断不断,祸将至矣。”

【歇后语第95句】:【寺】佛寺遍及中国各地,它是中国佛教僧人聚居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门寺”等。那么,“寺”是怎么来的呢?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动场所。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来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三府九寺”。 “寺”作为对佛教僧侣基本生活和活动场所的称呼,与鸿胪寺及其掌管的事务有关。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因为鸿胪寺是招待四方宾客的国家宾馆,非僧人久居之地,后来另建居所,取名“白马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名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歇后语第96句】:云南老虎蒙古驼——素不相识

【歇后语第97句】:【只要桨花齐,不怕浪花急】(谚)桨花:用桨划船时溅起的水花。划船时只要大家动作一致,水浪再猛也不怕。比喻齐心协力,就能克服困难。

【歇后语第98句】:【三叩九拜】“叩、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至今在百姓当中流行,红白喜事有,过年过节有,拜师收徒有,认干亲结金兰有,不过不像古代那么繁琐罢了。叩拜,源于上古,到周朝规范化了。“叩”是叩头,与“拜”密不可分。《周礼》对九拜的解释是“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具体情况是吉事三拜,凶事三拜,另外是其他三拜。吉事三拜。先说稽首,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礼节,跪下之后,两手着地,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大礼;再说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不在地面停留。三说空首,空首称“拜手”,其动作要领是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合,俯首至手和心持平,头停空中而不叩头至地,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渐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转为躬身示礼。以上三种礼节即“三叩首”,此为正拜,又叫“大拜”。凶事三拜。先说振动,此为丧礼中最重跪拜之礼。振动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涕泗交流,表现得越悲痛越算心诚礼重。再说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要行吉拜礼,其动作要领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顿首拜。三说凶拜,是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答拜宾客的礼节。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以上是凶事三拜。其他三拜。先说“奇拜”,奇为单数,即拜一次算完事。再说“褒拜”,即拜的次数在两次或更多。需要说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而是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常常视跪拜对象和场合的需要而定。三说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是俯身拱身行礼,并不下跪,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作揖。这种礼节一是适用女性,不仅有利于孕妇,还可以防止弄脏衣服。它还适用于军礼,军人身披甲胄,军务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肃拜。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完成九次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

【歇后语第99句】:【顾了翻锅,忘了烧火】(惯)比喻顾此失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286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