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经典俗话,句句穿心!
【谚语俗语第1句】:【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候偷窃的毛病不改,养成坏习 惯,会越来越严重,发展成大错。类似的:今日偷针,明日偷 金/偷针的会变成偷牛的。《法制文萃报》(1999,6,14):“虽 然穷,但我们穷得要有志气。不能去偷人家的东西。小时 候偷针,长大了就去偷金。”
【谚语俗语第2句】:【割头不过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谚语俗语第3句】:南瓜花炒鸡蛋——对色的货(即“一路货色”)
【谚语俗语第4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脸,又不要命
【谚语俗语第5句】: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谚语俗语第6句】:妈妈叫我把盆子拿到铺子里修,而我自己却把盆子补好了。妈妈风趣地说:“现在黄鼠狼能拉磨,驴子也不值钱了。”(四川·成都)
【谚语俗语第7句】:小王想与他们厂的一个女青年交朋友,可约过女青年几次,人家都说不得闲,小王很是生气。妈妈说:“有好汉没好妻,赖汉娶了个花颜妻。这就叫人对脾气客对货,老牛对住麦秸垛。”(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8句】:【踏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谚语俗语第9句】:【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释义:败兴:兴致被破坏,情绪低落。高兴地前来,扫兴地回去。“去”又作“返”。例句:这样,汪逆便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他的以伪中央、伪党来统辖南京与华北的野心,已经碰回去一半。
【谚语俗语第10句】:【乌白头,马生角】(惯)乌鸦白了头,马生出角来。比喻事情不可能出现或成功。
【谚语俗语第11句】:高射炮手——见机行事
【谚语俗语第12句】:【 鲤鱼跳龙门】比喻人地位高升。海外梁容若《故乡集》: “你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息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 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
【谚语俗语第13句】:【给个棒槌认作针】针、真同音,兼指认真。意即没有眼 力,信以为真。清代《红楼梦》:“我哪里管的上这些事来! 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 了。”
【谚语俗语第14句】:【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惯)使大的矛盾化为小矛盾,小的矛盾得到解决。指折中调解,息事宁人。 也作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谚语俗语第15句】:【没喝过墨水没念过书,没有文化】成语:胸无点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没喝过墨汁儿,拙口笨舌,说不好什 么话。”
【谚语俗语第16句】:小兵对他外婆没有礼貌,他爸爸训斥他说:“蒸笼要分上下格,豆芽长到天高也是棵小菜儿。在老人面前,别没大没小的!”(四川·富顺)
【谚语俗语第17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读书人三天不见,就要另眼看待。指读书人进步快,变化大,不可等闲视之。 也作“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谚语俗语第18句】:【煮夹生饭】(惯)夹生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比喻做开头没做好、以后也很难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继续做先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19句】:【人慌失智】(谚)人一慌张,心神就乱,无法正常运用思维。指人遇事要从容,不慌不忙,自然生智。 也作“人急无智”。
【谚语俗语第20句】:柳树上落凤凰——迟早要飞
【谚语俗语第21句】:【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惯)比喻冒险做事或与强悍的人争夺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夺肉吃”。
【谚语俗语第22句】:【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谚)对自己不信任的人,就不要任用;既然任用了,就不要再怀疑。指任用人一要明察,二要心诚,大胆使用,不可猜疑。 也作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谚语俗语第23句】:【东边不养西边养】(谚)东边过不下去,就到西边谋生。指到处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 也作东方不养西方养。 东头不养西头养。
【谚语俗语第24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比不了,比差的还不错。表 示中等,不好不坏,知足,或甘居中游。叶辛《蹉跎岁月》: “她家的生活水平处于上海的中等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
【谚语俗语第25句】:妈妈让我写作业,我总说“明天再写吧”。爸爸听得不耐烦了,批评我说:“你可真应了那句话: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凉来冬又冷,收拾书包过大年。”(吉林·柳河)
【谚语俗语第26句】:【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惯)常用来斥责人不是父母生养的,不孝顺或没人性。 也作石头缝儿里爆出来的。 石头缝里跳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27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释义:把耻辱当光荣。例句:“哈哈哈!”几个小青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张着嘴乐开了。
【谚语俗语第28句】:【深山出俊鹞,十字街头出饿殍】(谚)鹞(ya。):-种猛禽,捕食鼠类等。殍(pia。):饿死倒地的尸体。 深山野林里会出俊美的人才,繁华闹市里会有无力生存的人。指人才不择地而生。 也作深山出俊鸟。 深林出俊鸟,山沟出凤凰。 深山出俊鸟,大海出珍奇。
【谚语俗语第29句】:新修的马路——没辙
【谚语俗语第30句】:【癞蛤蟆碰见屎壳螂,谁也别说谁脏】释义:屎壳螂:屎壳郎,蜣螂,一种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比喻都一样不好,不要挑剔或嫌弃别人。例句:听他们越说越不像话,便也插了一嘴:“你们是癞蛤蟆碰见屎壳螂,谁也别说谁脏!”
【谚语俗语第31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谚语俗语第32句】:【从来纨绔少伟男】(谚)纨绔(wanku):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伟男:有作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来,凡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
【谚语俗语第33句】:【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谚)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间总有差异,不会人人都一样,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个指头往外伸,长短大小不一样。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谚语俗语第34句】: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急着出去买菜。她没走前门,抄近路走堆了许多垃圾的后门,结果黑暗中摔伤了腿。外婆说:“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安徽·界首)
【谚语俗语第35句】:【拣日不如撞日】(谚)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与其挑个好日子办事,不如现在就办。
【谚语俗语第36句】:白露寒露——两露(路)子的事
【谚语俗语第37句】:掺糠喂鸡——哄蛋
【谚语俗语第38句】: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谚语俗语第39句】:【若要甜,加点盐】(谚)指单吃甜品不知甜,吃点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苦乐,不可只追求享受。
【谚语俗语第40句】:进了笼的乌——翅膀再硬也飞不了
【谚语俗语第41句】:【怀里揣着兔子】释义:形容心跳不已,十分惊慌。例句:怪不得这几天救济粮没人敢要了,怪不得老乡突然对我们“客气”起来……原来乡亲们怀里还揣着兔子哩!
【谚语俗语第42句】:【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歇)指有苦楚,说不出来。 也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口里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谚语俗语第43句】:【一锥子扎不出血】(惯)1形容人不爱讲话,对外界事物反应慢或无动于衷。2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谚语俗语第44句】:【胆小鬼怕鬼,鬼越多】释义:胆小鬼越害怕鬼,鬼越多。比喻越害怕困难,困难越多。例句:“来吧,孩子,我们正在大山的心脏里开辟道路呢!”他捋着胡子说,“胆小鬼怕鬼鬼越多。起初,听说要挖通一座大山,吃惊得了不得;如今真的动手干了,也没啥了不起。”
【谚语俗语第45句】:哈巴狗见了主人——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谚语俗语第46句】:妈妈是教师,她每天很早就往学校赶,晚上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说:“你每天是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要注意身体啊!”(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47句】:【玻璃人儿——透极了】(歇)本指极其透明,转以形容人非常聪明伶俐。
【谚语俗语第48句】:【大海哭孩脸,一天变三变】(谚)哭孩脸:动不动就哭的小孩的脸。 指大海的水面变化莫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风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儿面,一朝变三变”。
【谚语俗语第49句】:【打了和尚满寺羞】(谚)打了一个和尚,满寺院都蒙受了羞辱。指一人受辱,群体都不光彩。也借指枝节问题上处理失当,就会影响全局的声誉。
【谚语俗语第50句】:【喝不喝先掂给你一壶】强令为难。《小说月报》(1980,2): “很明显,这是在给队长出难题。喝不喝先掂给你一壶。”
【谚语俗语第51句】:【 好心当成驴肝肺】好心被人恶意曲解。成语:不识好歹。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好人不 得好报呀!这可把人冤枉死了。”
【谚语俗语第52句】:【各师傅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谚)把戏:杂技。一个师傅自有一套传授技能的方式,一种把戏自有一套表演变幻的手法。指在技艺的传授与表演上,各有各的路数。
【谚语俗语第53句】:【东明西暗,等不到撑伞】(谚)天空东方发亮,西方阴暗,这时候,来不及撑开伞,大雨就到了。指东明西暗是暴雨即将到来的征兆。
【谚语俗语第54句】:【按牛头吃不得草】强制无效。明代《石点头》:“众友不知 文子一诺无辞,一发不忿,毕竟按牛头吃不得草,无可奈 何。”
【谚语俗语第55句】:【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歇)据《三国演义》描写,刘备在长坂坡惨败后,赵云杀入重围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刘备为笼络人心,故作姿态地将阿斗摔在地下,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指用手段笼络人心,使人甘愿受其利用。 也作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 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谚语俗语第56句】:【稍瓜打驴——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种菜瓜,长而脆。本指用长而脆的菜瓜去打驴而断成半截,转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绪、财物等衰减了一半。
【谚语俗语第57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第2句】: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第2句】: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献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谚语俗语第58句】:【一剪子剪不齐】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灯》:“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
【谚语俗语第59句】:【翻老皇历】(惯)皇历:历书。比喻按照陈旧过时的经验、规矩办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历。 翻过去皇历。 翻旧皇历。
【谚语俗语第60句】:【船大好压浪】指大了显得稳当。《北京日报》(1986,【谚语俗语第1句】: 24):“中国十亿人,是艘大船,不如船小好调头,所以改革是 害不得急性病的。但是还有一条,是船大好压浪,这一年的 事实就证明了这点。几股不正之风,几排横里来的浪,是不 容易摇动这条大船朝着改革方向开进的。”
【谚语俗语第61句】:孩子他爹哮喘——气管炎(妻管严)
【谚语俗语第62句】:【裁衣不值缎子价】(谚)缎子:未裁剪的丝织品。指已经裁剪或缝成的新衣,不如未裁剪的缎子值钱。也泛指凡经改造的物品,都不及原物可贵。 也作“成衣不敌段儿价”。成衣:缝成的新衣。段儿:缎子。
【谚语俗语第63句】:【 化干戈为玉帛】意即以友好方式解决争端。陆文夫《围 墙》:“此种化干戈为玉帛的领导艺术很深奥,开始时总显得 拖沓犹豫,模棱两可,说话罗嗦,最后却会使人感到是大智 若愚,持重稳妥。”
【谚语俗语第64句】:【拳头硬的是大哥】(谚)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比喻在竞争中,谁的实力最雄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霸主。 也作拳头大,做大哥。 拳头大是大哥,个头壮是强梁。
【谚语俗语第65句】:【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谚)指朝霞预示当日将有阴雨,不可出门;暮霞预示天晴,可以远出。
【谚语俗语第66句】: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上下下,有人严格管我的时候就上去了,一放松又下来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真是核桃变的,要敲打着。”(四川·康定)
【谚语俗语第67句】:【儿要自养,谷要自种】释义:借指要自己靠自己。例句:“旁人咱不管,咱只管咱个人。‘儿要自养,谷要自种。’我的主意我会拿,完了。”
【谚语俗语第68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成语:借刀杀人。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西北人有句土话: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这根棍子打我这只老狼。”
【谚语俗语第69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谚语俗语第70句】:【脚不点地】(惯)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脚不沾地。 脚不停趾。
【谚语俗语第71句】:【先明后不争】(谚)指事先把该讲的条件讲明,该划的界限划清,事后就不会发生纠缠,引起争端。
【谚语俗语第72句】:【船里不漏针】(谚)指船身严实,针要是丢了,必定是船内人拿走的。比喻丢失东西或走漏信息,总是与内部人有关。 也作船底不漏针,漏针没外人。 船里不漏针,漏针船里人。
【谚语俗语第73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谚语俗语第74句】:暖水瓶的塞子——堵气(赌气)
【谚语俗语第75句】:【顾了翻锅,忘了烧火】(惯)比喻顾此失彼。
【谚语俗语第76句】:【 四两胜千斤/一两拨千斤】用力轻巧,解决大问题,事半功 倍。如同物理学上的杠杆作用。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其实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两拨千斤么,要领我都掌握 了。”
【谚语俗语第77句】:【若依佛法,冷水莫呷】(谚)呷(xia):喝。要是严格按照佛教教义的规程行事,就连冷水都不能喝了。泛指凡事都要灵活通变,不可拘泥。
【谚语俗语第78句】:【全国一盘棋】从全国全局着眼,合理运作。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综上所述,今天的美国,爱国心已分开了许多 层次。换言之,美国已经不可能全国一条心,全国一盘棋。”
【谚语俗语第79句】:【贼偷易家】(谚)易:容易到手。 指贼偷东西,总拣易于上手的人家。 也作“贼偷方便”。
【谚语俗语第80句】:班主任老师常说:“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知识才会牢固,不要‘雨下地皮湿,风吹尘又起’。”(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81句】:【 倒吃甘蔗节节甜】情况越来越好。海外陈若曦《突围》: “男女从结婚后才互相认识,培养感情,那么感情便有增无 减,好比倒吃甘蔗,往后越来越甜才对。”
【谚语俗语第82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 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83句】:【 一条藤上的瓜】比喻处境相同,关系密切j多指有血缘 关系或为同一社会阶层的人。成语:休戚与共、休戚相关。 刘绍棠《芳年》:“不要骂她,她跟我们都是一条藤上的瓜。”
【谚语俗语第84句】:【呼之则来,挥之则散】(惯)一呼叫就来,一挥手就离开。形容随意指使、差遣。 也作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谚语俗语第85句】:指到黄牛便是马——信口雌黄;自欺欺人
【谚语俗语第86句】:【一马勺坏一锅】部分殃及整体。从维熙《爱的奇迹》:“因 此,袁海生怕一马勺坏了一锅烫,来了一个小偷,使他的儿 女都得了传染病。”
【谚语俗语第87句】:【刀把子送给别人攥着】释义:刀把子:刀柄,指把柄或权力。比喻把权交给别人掌握。例句:“太保!”听来是秦桧故作正经地劝导:“好办身后的靠背有没问题的,不过他考虑得长远些,免得把刀把子送给别人攥着。”
【谚语俗语第88句】:小船载太阳——渡(度)日而已
【谚语俗语第89句】:【隔夜馊粥,要不得】释义:馊:饭、菜等变质而发出酸臭味。吃馊粥饭会生病。比喻不行,不能这样做。例句:刘忠连声反对说:“你这是隔夜馊粥,要不得!冤仇宜解不宜结。这样做仇上结仇,事情会闹得更大了。”
【谚语俗语第90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谐“轮”。指轮不到。
【谚语俗语第91句】:【 好汉不吃眼前亏】情况不利,不必硬拼。好汉,也说: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正理明言。”
【谚语俗语第92句】:【旺火没湿柴】见“火大无湿柴”。
【谚语俗语第93句】:我一起床就追着妈妈,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说个不停。妈妈生气地说:“好了好了,话多不值钱,汤多不入盐。少说两句吧!”(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94句】:【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谚)势:权势。以权势相交的,权势尽后朋友就散;以财利相交的,无利可图时交情就断。 指以权、钱相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
【谚语俗语第95句】:【枉披了人皮】(惯)枉:白白地。 比喻人的行为极其卑鄙、恶劣。
【谚语俗语第96句】:【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谚)贾(gu):经商。指衣袖长了,舞姿就显得美妙;钱财多了,经商周转起来就灵便。指资金雄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也泛指财物丰裕,一切事情都好办。 也作“长袂善舞,多资善贾”。袂(mei):衣袖。
【谚语俗语第97句】:【犯牛脖子】(惯)牛脖子:即牛脾气,执拗倔强的脾气。指表现出倔强、不服气的样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气。 犯牛脾气。
【谚语俗语第98句】:黄鼠狼听见鸡叫——垂涎三尺
【谚语俗语第99句】:【千卖万卖,折本不卖】(谚)折本:亏本。指做买卖的宗旨是要赚钱,亏本买卖谁也不会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