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3抖音火爆俗语经典歇后语,忍不住收藏!

【谚语俗语第1句】:【拣了芝麻,丢掉西瓜】拣小的,放弃大的。比喻抓不住重 要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所差的是抓不住关键, 往往是这也有理那也有理,有时候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谚语俗语第2句】:【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没钱是白来】见“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谚语俗语第3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释义:各种东西容易学,但要精通冬种诀窍就难了。例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李书记,恐怕你对这个道理不熟。”

【谚语俗语第4句】:【烧香的赶起和尚来了】(惯)来庙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赶走。比喻做事违背情理。

【谚语俗语第5句】:【家无主,屋倒竖】(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家理事的人,就会乱得连房屋也要颠倒过来。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谚语俗语第6句】:玻璃上放花盆——明摆着

【谚语俗语第7句】:【拴不到一个槽上】弄不到一块儿。申跃中《挂红灯》:“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应分的事。谁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个槽上呢?”

【谚语俗语第8句】:【当地不当路,买地不买河】(谚)当(dang):典卖。卖地时不能连路一起卖掉,买地时不能连河一起买回。指凡事都有个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

【谚语俗语第9句】:【 采桑娘子要晴天,种田哥哥要雨天】两种要求互相冲突,难 办。明代《醒世恒言》:“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谚语俗语第10句】:到我家的一位叔叔刚起身要走,妈妈就立刻拉开门说:“您再坐一会儿,吃顿饭走也不迟。”奶奶在一旁悄悄对我说:“你妈待客人是一只手拉,两只手搡。”(安徽·贵池)

【谚语俗语第11句】:魔术师的道具——尽是秘密

【谚语俗语第12句】:鸭子吃糠壳——白欢喜;空欢喜;空喜一场

【谚语俗语第13句】:【铁匠没样,边打边像】边做边学,在实际中逐渐完成。类 似的: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好 吧,你去搞,铁匠没样,边打边像,慢慢来,总有办法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人精明,细心观察情况。语序 亦可换置。池莉《来来往往》:“他不得不谨慎行事,不得不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谚语俗语第14句】:【朝脸上抹黑】见“往脸上抹黑”。

【谚语俗语第15句】:【好俏不穿棉,冻死不可怜】(谚)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观俊俏,严冬也不穿棉衣,这种人冻死也不必可怜。指为求外表美而不顾健康是不可取的。

【谚语俗语第16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话算数,说一不二。清代《红楼 梦》:“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在是说一是一,说 二是二。”

【谚语俗语第17句】:【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见“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谚语俗语第18句】:“一人一个脑,做事没诀窍;十人十个脑,办法一大套。”这句话果然不错。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我怎么也解木出。这时,哥哥走过来,只简单地启发了我几句,就开拓了我的思路。不一会儿,这只“拦路虎”就被我征服了。(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19句】:三过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谚语俗语第20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谚)指各种果树从栽培到结果实,时间有长有短,桃三年,杏四年,梅子十二年。 也作桃三杏四梨五年。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便还钱。

【谚语俗语第21句】:【赶狗入穷巷】穷巷,死巷,走不出去。谓逼入绝境,会拼 死抗争。香港梁凤仪《千堆雪》:“不是不惊惶的,赶狗入穷 巷的后果堪虞,那头若是无家可归的疯狗,更难以估计他反 噬的凶狠程度。”

【谚语俗语第22句】:【黄牛党】“黄牛党”现在指票贩子。如春运期间他们高价倒卖火车票,奥运期间他们高价倒卖奥运门票等,属违法行为。“黄牛党”与“票贩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名称,怎么把它们扯到一起呢?先说“黄牛”。当代诗人藏克家有首咏牛诗《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深情讴歌了老黄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老黄牛在中国人心中,是代表忠诚、勤奋的文化符号,并被称为“老黄牛精神”。可如今的“黄牛党”却与牛的忠诚形象背道而驰,是人人喊打的票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黄牛党”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赚取毛利的人,常如“黄牛群之骚动”,抢购物资或票券。从这个意义说,还是和“黄牛”有关。 “黄牛”不犁田是不务正业,散牛成群确实骚动扰人。

【谚语俗语第23句】:猪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气了

【谚语俗语第24句】:【哪阵风儿吹来的】(惯)指人难得来访。不常见面的亲友来访时常说的客套话。 也作哪阵香风吹来。 哪一阵风把你吹来了。 什么风把你们刮来了。

【谚语俗语第25句】:妈妈责备爸爸说:“你啊,怎么能把钱借给外村人呢,难道不怕被骗了?”爸爸说:“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虾米——各有各的弯子。”(江苏·灌云)

【谚语俗语第26句】:邻居婆媳两人为点小事又在吵嘴,奶奶忙赶过去劝解道:“你俩都想开点,天天生活在一起,勺子和碗还磕碰呢。该伸的伸点,该蜷的蜷点,不就好了?”(山西·应县)

【谚语俗语第27句】:【男子汉】“男子汉”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其实,“男子汉”一词的出现,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汉原是汉水,与男子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怎么联系在一起呢?汉水和男子是历史的自然结合。因汉水而有地名汉中,因汉中而有汉王。秦朝末年刘邦入关灭秦,反被项羽封他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遂从一人、局部地区变成了国名。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兵强将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将称汉兵为“汉儿”和“好汉”。到这里才接近实质的男子汉的起源,“汉儿”、“好汉”来自匈奴对汉兵的称呼。南北朝时期,有称男子为“汉子”的,到唐朝武则天临朝时,让狄仁杰推荐“一好汉任使”,被荐者是荆州长史张柬之。苏轼有诗论及此事:“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宋代以后,出现了“男子汉”一词。《水浒传》中,武松要打蒋门神,替施恩报仇,而施恩犹豫不决,武松焦躁道:“小管营,你可知着他打了!原来不是男子汉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这里提到的“男子汉”是指有作为、有勇气干一番事业的人。 “男子汉”一词,现在成为男人的代称,有时有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之意。

【谚语俗语第28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科举制的第一名进士。 借指优秀者。三百六十行,指各行各业,谓不管什么行业都 可以做出成绩,成为出类拔萃的人。马南南《燕山夜话》: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你果真努力,将来也许会成了状元。”

【谚语俗语第29句】:邻村有一家人,儿子把父亲打成了重伤。我爸爸评价说:“这叫宠子不孝,肥田瘪稻。”(安徽·合肥)

【谚语俗语第30句】: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谚语俗语第31句】:【 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去见上帝】指思想顽固不化,至死不 变。《短暂的春秋》:“她是绝不会低头认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着她那花岗岩般的脑袋去见上帝。”

【谚语俗语第32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谚)没有农业,社会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足;没有商业,人民的经济生活就不活跃。指社会上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行。

【谚语俗语第33句】:【马瘦毛长,人瘦面黄】(谚)马瘦了,没膘没肉,毛就显得长;人瘦了,营养不良,供血不足,脸色就枯黄。指人面色枯黄,不是饿态,就是病态。

【谚语俗语第34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谚)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人老了,却永远无法再变年少。指少年时代是黄金时代,要及时努力进取,不可虚度时光。 也作花有重开日,人无返少期。 人无再少年,花有重开日。

【谚语俗语第35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释义: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高雅纯洁。例句:石祥捂着酒杯说:“这是我近几年新立的规矩,什么高贵宾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华抬眼瞅瞅石祥:“你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谚语俗语第36句】:【脑子里缺根弦】(惯)比喻头脑简单,心眼儿少。

【谚语俗语第37句】:高个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谚语俗语第38句】:【人无利己,谁肯早起】(谚)人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谁肯摸黑赶早下苦辛。旧指只有在名和利的驱使下,人才会辛勤拼搏。 也作人不利己,谁肯早起。 人无利息,谁肯早起。

【谚语俗语第39句】:【背着石头上山】(惯)比喻徒劳无益。

【谚语俗语第40句】:【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明代《西 游记》:“古人云: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我们如今招的 招,嫁的嫁,取经的还去取经,走路的还去走路,莫只管贪杯 误事。正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谚语俗语第41句】:笔头蘸石灰——净写白字

【谚语俗语第42句】:【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坚牢】(歇)形容对方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根本无法动摇。 也作蜻蜒撼石柱——动也不动。 蜻蜒摇石柱——休想动得分毫。 蜻蜒撼石柱——不动分毫。

【谚语俗语第43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谚)指关键时刻落后了一步,就会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谚语俗语第44句】:门缝里看大街——眼光狭窄

【谚语俗语第45句】:【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谚)实:实情,这里指隐私。打人不要打膝盖骨,打坏了人就无法站立;说人不要揭隐私,揭开了人就无法做人。指揭人隐私是极不道德的。

【谚语俗语第46句】:菱角的肚子——实实在在

【谚语俗语第47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难找,偶然得之,幸运。 鲁迅《朝花夕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 引寻到了。”

【谚语俗语第48句】:【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谚)指人到中年,精力、体力都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上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正如月亮过了十五,一天天暗下来一般。

【谚语俗语第49句】:【指望公鸡下蛋】(惯)寄希望于不可能实现的事。比喻希望必定落空。

【谚语俗语第50句】:【 喝凉水塞牙缝】谓倒霉透顶。或说:吃豆腐塞牙缝。徐 光耀《平原烈火》:“唉,人穷了喝水也塞牙,恰好赶上糟不死 聘妹子,正搜寻嫁妆料子哩,准是看上了他的布鲜亮,一下 子连包袱背上了岗楼。”

【谚语俗语第51句】:船老大坐后艄——见风使舵

【谚语俗语第52句】:【儿行千里母担忧】释义: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惦念他们。例句:“嗯!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你娘虽说死了,还有我,还有你姐姐哩!心上牵你,孩子!”

【谚语俗语第53句】:小刚读书总是拖着长腔,写字曲里拐弯。老师说他是“读书唱山歌,写字挖田螺”。(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54句】:【俩肩膀扛着个嘴】见“两个肩膀扛张嘴”。

【谚语俗语第55句】:开云见日——迎光明

【谚语俗语第56句】:【借米赶得上下锅,还米就赶不上下锅】(谚)把米借给人或向别人借米,都赶得上下锅做饭;要是等别人还来的米下锅,那就耽误了做饭。指财物借出容易讨回难。

【谚语俗语第57句】:脚底长疮,头顶流脓——坏透了

【谚语俗语第58句】:江滩上的石头——有的是

【谚语俗语第59句】:【 里面有文章】谓其中有未说明的含义。浩然《艳阳天》: “马老四猜疑的有道理,他忽然一下子有了热心肠,要给淑 红当媒人,这里边许有文章。”

【谚语俗语第60句】:【无故殷勤,必有一想】(谚)指平白无故向人献殷勤讨好的人,必定是另有图谋与打算的。

【谚语俗语第61句】: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谚语俗语第62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释义: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例句:对我这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你们年轻一代应该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谚语俗语第63句】:【忘到九霄云外】彻底忘记,解脱。忘,也说:丢、抛。萧红 《呼兰河传》:“到了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 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谚语俗语第64句】:羊给恶狼拜年——讨不出好事

【谚语俗语第65句】:【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人在社会上磨练,能增长才干。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缺点是有,那不要紧,克服了缺 点,这是优点。古语说得好: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你 们今天就好好儿检讨检讨吧!”

【谚语俗语第66句】:保险柜里安家——图的是安全

【谚语俗语第67句】:天上的老鹰不吃脏东西——清高

【谚语俗语第68句】:扁豆绕在竹竿上——有依靠

【谚语俗语第69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释义:比喻还有本事更高的人。例句:地球人无能为力的事,竟由f也f门—语道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谚语俗语第70句】:【 手大遮不住天】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办一切。浩 然《艳阳天》:“几个干部手大遮不过天来,您得给我们出点 主意。”

【谚语俗语第71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谚)遇合:碰到好官运。卖力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个好官运。旧指依照常规努力,比不上有个好运气。

【谚语俗语第72句】:照片底板——颠倒黑白

【谚语俗语第73句】:【败兵之将,不敢言勇】在失败的情况下,不应该再说大话。 清代《镜花缘》:“败兵之将,不敢言勇。虽承贤妹美意,何敢 生此妄想。”

【谚语俗语第74句】:【要的般般有,才是买卖】(谚)顾客进了商店,要什么货物就有什么货物,这才算是做买卖。指货物齐全,生意才能兴隆。

【谚语俗语第75句】:邻居大婶在和奶奶说闲话。大婶说:“你整日操心,这两年显得老多了。”奶奶说:“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何况我都快七十的人了。”(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76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谚语俗语第77句】:【树不砍,不成材】借指人需要教育培养。马烽西戎《吕梁 英雄传》:“古人说:树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难成器。让政 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才对!”

【谚语俗语第78句】:【铁匠做官,只知道打】谓人鲁莽,只知道动武。成语:有勇 无谋。清代《活地狱》:“谚有云:铁匠做官只是打。强盗则 甚于铁匠矣,可叹!”

【谚语俗语第79句】:不种芝麻不养蚕——无油无绸(无忧无愁)

【谚语俗语第80句】:【远说不如样子】比实物比空说有力量。刘澍德《桥》:“远 说不如样子比,今年我们每亩增产一成,自己就心满意足 了,可是我省九个农业社有的增产二成,有的增产到三成 二!”

【谚语俗语第81句】:【八点上班九点到,九点半再睡一觉】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作风散漫拖拉,纪律松弛。成语:无所事事。电视《实话实 说》:“人们说:八点上班九点到,九点半再睡一觉。机关于 部作风自由散漫,要设法改变。”

【谚语俗语第82句】:【一壁打鼓,一壁磨旗】(惯)比喻同时做两手准备。

【谚语俗语第83句】:【开不了张】(惯)做买卖的卖不出货物。比喻事情无法开头。 也作“开不了台”。

【谚语俗语第84句】:姑姑经常说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数叨她说:“黄鳝泥鳅本来就拉不了一般长。”(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85句】:【羊在山坡晒不黑,猪在圈里捂不白】(谚)捂:封闭,闷着。比喻人与事物的本质难以改变。

【谚语俗语第86句】:妈妈教育我要尊敬老师,说:“给人金,给人银,不如教给人学问。所以你要尊敬老师啊!”(安徽·肥西)

【谚语俗语第87句】:【狐狸跳进大海,也洗不尽骚臭】释义:比喻坏人本性无法改变。例句:乌鸦抹上石灰,也变不成白鸽;狐狸跳进大海,也洗不尽骚臭!没有香味的树木,说成檀香,有谁相信;行为不正的人,自封君子,也是白搭。

【谚语俗语第88句】:弟弟和我常常在一起打闹,惹得妈妈心烦意乱,她说:“你俩呀,是弯刀对着瓢切菜,瘸驴驮个破口袋,杏掺南瓜对色了。”(内蒙古·开鲁)

【谚语俗语第89句】:小宁长得憨头憨脑,傻乎乎的,但办起事来却很伶俐。妈妈风趣地说:“这孩子,憨子脸,猴子心;麻子不多,点子可不少。”(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90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指互相需要,正合适。电视黄 梅戏《天仙配》:“正好,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爹爹正要 雇一个长工。”

【谚语俗语第91句】:【变戏法的瞒不过打锣的】(谚)打锣的是变戏法的合伙人,变戏法的一举一动,打锣的最清楚。指凡瞒人的事情,总哄不过知情者。

【谚语俗语第92句】:鱼儿得水,鸟儿投林——有了自由

【谚语俗语第93句】:【梁山兄弟,越打越亲】释义:《水浒》中描写的宋时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在上梁山以前,不少是冤家对头,经过交战才结为兄弟。比喻越打关系越亲密。例句:吴克良先生,您今后如若犯了皮肤瘙痒症,可请我们这位“郎中”来给您治治,保证百医百好,妙手回春,而且送医上门,义务出诊。梁山兄弟,越打越亲呀!

【谚语俗语第94句】:【借野猪还愿】(惯)还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兑现对神佛许下的酬谢。比喻拿着别人的东西当礼品、作人情。

【谚语俗语第95句】:【吃黑饭,护黑主】(谚)吃的哪家饭,就保哪家主。旧指受雇于谁家,就维护谁家的利益,不必分是非与邪正。

【谚语俗语第96句】:【嘴软的小牛有奶吃】(谚)吃奶时不顶撞母牛乳部的小牛,奶就吃得饱。比喻说话谦和温顺的人办事就顺利,成功的几率就高。

【谚语俗语第97句】:【蚂蚁撼大树】(惯)撼:摇动。讽刺人不自量力。

【谚语俗语第98句】:五一放假时,爸爸带我回农村的爷爷奶奶家。我看见一只老母鸡正在孵蛋,可窝中有鸡蛋,还有鸭蛋,觉得很奇怪。奶奶说:“家鸭很笨,不会孵蛋,只能让母鸡代劳。”几天后,窝中的小鸡全都出壳了,可鸭蛋还没变化。奶奶又说:“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时候还不到呢!”(河南·罗山)

【谚语俗语第99句】:蛇吞老鼠鹰叼蛇——物降一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353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