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 安-佛家经典禅语-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佛心禅语】 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
【佛语禅语第2句】:一切的修行、证果、成佛度众生,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知恩报恩。
【佛语禅语第3句】:佛教并不否认名与利。你有好的德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这样的人一定“名称普闻”。
【佛语禅语第4句】:惜福即自我环保,如惜人、惜缘、惜命、惜情、惜财、惜时、惜物、惜能等,养成“惜福”的习惯,才是富有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5句】: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佛语禅语第6句】:不贪无嗔知足常乐,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语禅语第7句】:【佛心禅语】 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日:“青青河畔草。”日:“磨后如何?”师日:“郁郁园中柳。”——《智海本逸禅师》
【佛语禅语第8句】: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佛语禅语第9句】: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 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可言?
【佛语禅语第10句】:在精神层面,越是贪图享受的人,精神世界越是贫乏;抓住吃饭的本质,将兴趣从享乐转向精神追求,精神会日益丰富。
【佛语禅语第11句】:弘法,固然能利益众生,也会伤害众生。利益的是真有心求解脱、了生死的人,伤害的是名闻利养、众生知见。
【佛语禅语第12句】:净土因缘有三事:一菩萨功德;二众生;三众生功德。三因既净,则得净土。(东晋)鸠摩罗什《注维摩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13句】:佛陀说:众生之苦是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忧生怖。
【佛语禅语第14句】:若于灌顶师,三时伸礼奉,则为已供养,十方诸如来。(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佛语禅语第15句】:【佛心禅语】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一层的含义则是:一天不修行思进,一天就白白浪费。
【佛语禅语第16句】:【佛心禅语】 如果心境能够做到善良,那么又何必在乎别人对你的赞美与诽谤呢?
【佛语禅语第17句】:【消费与创造】 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精进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佛语禅语第18句】:信能渡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除苦,智慧得清净。《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1经
【佛语禅语第19句】:【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诸佛行履处?”师日:“青松绿竹下。”——《风穴延沼禅师》
【佛语禅语第20句】:病是人生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事。有句话说:“英雄最怕病来磨!”一旦身体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没有用;所以,身体健康就是福。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 情绪不因环境的优劣而改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亦欣然,穷亦无碍。
【佛语禅语第22句】: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欲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佛语禅语第23句】:【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佛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佛语禅语第24句】:天地万物的奥妙,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怎样体悟自然之道?佛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
【佛语禅语第25句】:佛家禅语: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佛语禅语第26句】:言语只是一种假象,对他人的话不必反应过激怎样面对批评和指责的声音?佛日:一切音声皆为虚伪。一《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语禅语第2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内心常存仁德,至诚待人,自然得人心。
【佛语禅语第28句】:【天天禅语】爱惜生命是本分,尊重互爱是福分。
【佛语禅语第29句】: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欺诳抵突者,宁乞勿举与。《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佛语禅语第30句】:汝不应由尊敬如来故,而接受如来的教法,要像用火来检验金子一样,先行分析,然后再做决定。《中部》第47经佛言
【佛语禅语第31句】: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与周围的所有人、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佛语禅语第32句】: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
【佛语禅语第33句】: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
【佛语禅语第34句】: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楞伽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35句】:【佛心禅语】 佛说:“一切随缘。”随缘是一种解脱、无着与智慧的表现。我们最需 要的,正是这种能善观因缘而随机诱导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36句】:【存诚】以“诚”待人,则人人可爱、人人可亲。人生最美丽、最宝贵的特质,莫过于“诚”与“信”。
【佛语禅语第37句】:此中应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自性清净,此心即是庵摩罗识。(古印度)无着《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
【佛语禅语第38句】:【天天禅语】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与,能消除社会乱象。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 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楞严经》
【佛语禅语第40句】: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显真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一
【佛语禅语第41句】: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佛语禅语第42句】:在心灵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被隐藏和埋葬。我们会把一切被压抑的自动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无觉察。
【佛语禅语第43句】: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44句】: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是越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
【佛语禅语第45句】:可以嘲笑自己,不可以嘲笑祖国,因为祖国是祖宗之国,也是子孙之国。不管我们认还是不认、爱还是不爱,我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那里。
【佛语禅语第46句】:佛家禅语:剧场里,蠢人开玩笑大喊:着火了。结果上千人拥向门口,挤成一团,很多人被踩死。禅师感叹说:蠢话贻害无穷。
【佛语禅语第47句】:众生若不需要弥陀无条件的救度,也就罢了;众生若需要弥陀的救度,就没有人能够阻拦。
【佛语禅语第48句】: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佛说孛经抄》卷一
【佛语禅语第49句】: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对我错,你好我坏,是为做人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50句】:【佛心禅语】 我们安详禅要求人人安分守己、心安无愧。不要改变生活,……不必烧香、磕头,不要增加生活负担,现在的人够忙了。——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51句】:我们做人最朴实、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就是包容。
【佛语禅语第52句】:我说业即是思,因为由于它的意愿,人们才会通过身口意造业。《增支部》
【佛语禅语第53句】:【佛心禅语】 在佛家看来,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因缘生生不息,所以,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外的事物,关系到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佛语禅语第54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佛语禅语第55句】: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佛语禅语第56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行善要诚,处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实。
【佛语禅语第57句】:为善如汲井水,即使汲取再多,仍会不绝地涌出,怕的是不掘井。
【佛语禅语第58句】:喜心即快乐的心,对任何事都想得开、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常常保持着内心的愉悦,同时也会设法带给他人愉悦。
【佛语禅语第59句】:【佛心禅语】 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人的贪欲酿造了无数的灾祸。任何时候都应清心寡欲,取舍有道。
【佛语禅语第60句】:【佛心禅语】 长江澄澈印蟾华,满目清光未是家。借问渔舟何处去?夜深依旧宿芦花。——《从容录》
【佛语禅语第61句】:染污末那,为识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末那灭已,相缚解脱。(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五
【佛语禅语第62句】:令彼一切人,修行于十善,率土常丰乐,国土得安宁。《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王法正论品
【佛语禅语第63句】: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佛语禅语第64句】: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佛语禅语第65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凡事不知足,就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有遗憾。
【佛语禅语第66句】: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67句】: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佛语禅语第68句】:【佛心禅语】 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沧海,不知海之阔。——《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69句】:【佛语禅话】人格升华,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佛语禅语第70句】:生命是由一连串的因缘组成的,我们要体验更深刻的生命,发现内在的灵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
【佛语禅语第71句】:【佛心禅语】 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人可以发现法则,创造机器,却不能创造真理。——-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72句】:【佛心禅语】 善待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具有人的尊严和神圣,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享有人的资格与权利。
【佛语禅语第73句】:【佛心禅语】 心跳、噩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74句】:【佛心禅语】 在喧嚣处,修得暇满身,真正的清闲应是身处繁华世间,心中能不生浮躁,不起烦恼,拥有一颗无分别的心,从容面对任何境遇。
【佛语禅语第75句】: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计,若了所知无,能知即非有。《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佛语禅语第76句】: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起、放下也是有所选择的。
【佛语禅语第77句】:【佛心禅语】 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坛经·般若第二》
【佛语禅语第78句】:若色若识,皆是唯识;若识若色,皆是唯色。今虽说色、心两名,其实只一念无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议一心具一切因缘所生法。(唐)智频《四念处》
【佛语禅语第79句】: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佛语禅语第80句】:只要能够正确使用,你的头脑就是你最有用的资产。
【佛语禅语第81句】:祸患藏于隐微,发于人之所忽。(宋)大觉怀琏禅师《禅林宝训》卷一
【佛语禅语第82句】: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佛语禅语第83句】:【佛心禅语】 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信解圆通,方为行本。——《涅槃经》
【佛语禅语第84句】:【佛心禅语】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
【佛语禅语第85句】:【佛语禅心】“我们可以缺钱、缺衣、少食,可是千万别缺德”,“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佛语禅语第86句】: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佛语禅语第87句】:相信即相应。相信是一种能量!当我们的能量还未达到和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相同频率,不能相应时,告诉你一个窍诀:回归零态,回归婴儿!
【佛语禅语第88句】:功德的意思是内能自谦(自信)、外能礼让(信人),想修养到内谦外让,就要下功夫。
【佛语禅语第89句】:在清简如水禅意的时光里,静赏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淡看繁华烟云,所有不舍与难忘,从容一笑,此时岁月依旧安好,流年如初无恙。
【佛语禅语第90句】:【君子与小人】君子的心量很大,能够包容普天下的众生;小人则只在乎自己。
【佛语禅语第91句】:境由心造随缘自在,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皆是好时节。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俸成;偶一恣 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佛语禅语第93句】:世事无常,世事风险,谁愿逞能做主,谁就要甘冒风险;不逞能,不做主,最安全。
【佛语禅语第94句】:【佛语禅话】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旧业。
【佛语禅语第95句】:一心不散乱,尽摄诸善法。(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七十三
【佛语禅语第96句】:【佛心禅语】 阻碍是一种赐予:泥泞才能留下脚印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风雨中的人生,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97句】:【佛心禅语】 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佛语禅语第98句】:【佛心禅语】 世界上最大的不幸是抱怨不抱怨才能发现被“心魔”遮住的风景,不抱怨才能于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安然与幸福。
【佛语禅语第99句】:【天天禅语】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