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忍不住分享到朋友圈!
【谚语俗语第1句】:手里捧着个刺猬——摞也摞不开,扔也扔不掉
【谚语俗语第2句】:【 不知者不为罪】不是故意违反,可以原谅。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说,不知者不怪罪,我那会儿真是为两边好的,没 想惹下这么大的祸。”
【谚语俗语第3句】:本来挺暖和的,可这几天又冷了起来,电视上说这叫“倒春寒”现象。爸爸说:“这就叫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山东·汶上)
【谚语俗语第4句】:【驴粪球儿——面前光】(歇)驴粪球儿:驴子的粪便,呈球形,里面是食物经消化后排泄的渣滓,而外表很光滑。形容表里不一,外表好看而实际不行或很坏。常含责骂意。 也作驴粪球儿——外面光。 驴粪蛋子——外面光。 驴粪蛋——皮儿光。
【谚语俗语第5句】:【和气致祥,乖气致戾】(谚)致:招致。乖:不和。戾:灾祸。和和气气,自然会引来安详;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灾祸。 也作“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谚语俗语第6句】: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一时的快活
【谚语俗语第7句】:【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释义:比喻你动他不动,行动不协调。例句:“咱们打仗一靠官带,二靠弟兄们敢拼。要是大家气不顺,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这仗永远也打不胜。”
【谚语俗语第8句】:【手无缚鸡之力】(惯)手上连捆鸡的力气也没有。指人没有一点儿力气。
【谚语俗语第9句】:【碰到南墙不回头】见“撞倒南墙不回头”。
【谚语俗语第10句】:【打马虎眼】(惯)指有意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也作“打迷糊眼”。
【谚语俗语第11句】:爷爷常说:“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了,最宝贵的是友情。攒下银钱催命鬼,交下朋友护身符。”(吉林·农安)
【谚语俗语第12句】:【卢医不自医】(谚)卢医:战国时名医扁鹊,家在卢地,故称。卢医为人治病是妙手,却不能自治。指好医生能医人而不能自医。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医不自治”。
【谚语俗语第13句】:【猫儿扳甑子——给狗赶了膳】(歇)甑子:蒸米饭等的炊具,形似木桶,有屉无底。膳:饭食。比喻自己得来的成果被人夺走。
【谚语俗语第14句】:自从“争做文明少年”活动以来,纪律和卫生方面的流动红旗就像是在我们班歇了脚似的,从没间断过。“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班主任表扬我们说,“这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诸暨)
【谚语俗语第15句】:【贤臣择主而佐,良禽相木而栖】见“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谚语俗语第16句】:【刀把子送给别人攥着】释义:刀把子:刀柄,指把柄或权力。比喻把权交给别人掌握。例句:“太保!”听来是秦桧故作正经地劝导:“好办身后的靠背有没问题的,不过他考虑得长远些,免得把刀把子送给别人攥着。”
【谚语俗语第17句】:【寡妇回娘家——苦衷难吐】(歇)指有苦说不出。
【谚语俗语第18句】:【屋顶上掀瓦要落地】借指说话要落实,兑现。类似的:丢 下砖头,一块块要落地。短篇小说《内奸》:“屋顶上掀瓦,片 片儿要落地。我如果信口胡说,将来怎么见人?”
【谚语俗语第19句】: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叫一位同学背前一天学过的数学概念,那位同学说没记住。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呀!什么都没记(系)住,就腰里系着个裤腰带。”(宁夏·隆德)
【谚语俗语第20句】:【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见“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谚语俗语第21句】:【大树之下,草不沾霜】(谚)生长在大树底下的小草,不受霜露侵袭。喻指人靠着有权有势者的庇护,别人就不敢欺侮。 也作“靠大树草不沾霜”。
【谚语俗语第22句】:【赤手攥空拳】(惯)形容人一无所有,孤苦无依。
【谚语俗语第23句】:【打不掉蜂窝,反被咬了手】做事有风险,容易受到伤害。 《解放区短篇小说选》:“这天夜里,女人睡醒一觉了,刘老三 才回来,往炕梢一倒,对女人说:‘明儿早点吃饭,要开大 会。’女人冷冷地说:‘看打不掉蜂窝,反被咬了手。
【谚语俗语第24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惯)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谚语俗语第25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才能无法发挥。反义说:英雄有用武 之地。海外张爱玲《倾城之恋》:“凭着这点本领,她能够做 一个贤惠的媳妇,一个细心的母亲。在这里她可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
【谚语俗语第26句】:【自己绊住自己的腿】(惯)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使行动不自由。
【谚语俗语第27句】:老猫爬屋檐——辈辈往下传
【谚语俗语第28句】:【头回上当,二回心亮】(谚)指头次上当受骗,到第二次就会接受教训,心明眼亮,不再失误。
【谚语俗语第29句】:邻居海军,五一节放假后,每天和大人在一起打麻将。他奶奶说:“你爷来牌,你爸来牌,你也来牌,这真是老猫枕着锅台睡,一辈传一辈。你可知道,勤有功,戏无益,赌博场里惹是非。以后别再来牌了,好好温习你的功课。”(河南·汝南)
【谚语俗语第30句】:【云端里看厮杀】不介入纠纷,看热闹。清代《儿女英雄 传》:“天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 旁观,看后来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
【谚语俗语第31句】: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谚语俗语第32句】:天上无云地下旱,大河无水小河干。
【谚语俗语第33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谚语俗语第34句】:剪开蚕茧贴在眼睛上——满眼都是丝(私)
【谚语俗语第35句】:【时来顽铁也生光】(谚)人在走红的时候,事事如意,明明是一块顽铁,也会发出光辉。旧指人总是受着命运的支配。 也作时来顽铁皆光彩,运去良金不发明。发明:闪耀着明亮的光泽。 时来铁也生光,运退黄金失色。
【谚语俗语第36句】:【锥子剃头——一个师傅一个做法】(歇)剃头不能用锥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谚语俗语第37句】:【犹豫】“犹豫”是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决的意思。它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却源自两种动物。据古书上说,“犹”是一种猴科动物,虽灵巧,却生性多疑,一旦发现人或其他“敌情”,便慌张地迅速爬到树上,躲藏在茂密的树叶之后,探头察看。待一切平静,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树上。如此反复多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疑神疑鬼”。《说文》载:“豫,象之大者。”豫,是一种长得像大象的动物,虽力大,但是常是遇事无主意。人们根据动物“犹”和“豫”的多疑无主见的特性,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一词,既形象又确切。
【谚语俗语第38句】:【临死拉个垫背的】谓连累别人,或不能饶恕仇人。或说: 自己该死,别拉着别人垫背。梁斌《红旗谱》:“咱满有理的 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 个脾气!”
【谚语俗语第39句】:前几天学校进行了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不错。回家后,妈妈夸奖我说:“你可真是砖头砌墙,后来居上。看你每天努力学习,还真有效。这叫‘一天学一招,十天成一套’!”听着这话,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40句】:【人怕逼,马怕骑】见“马怕骑,人怕逼”。
【谚语俗语第41句】:邻居王奶奶,总爱烧香拜佛祈求过好日子。我奶奶说:“求上帝不如求自己,靠佛祖不如靠双手。”(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42句】: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上下下,有人严格管我的时候就上去了,一放松又下来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真是核桃变的,要敲打着。”(四川·康定)
【谚语俗语第43句】:【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消灭不了对方,遭到反击。类似的: 打蛇不死终是害。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何 等大事,得耐心等待时机。不然,打蛇不死死被蛇咬。”
【谚语俗语第44句】:【衣是人之威,钱是人之胆】(谚)衣服能表现人的庄重,钱财能使人胆大、自信。指衣服与钱财,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谚语俗语第45句】:朽木棺材——坑死人
【谚语俗语第46句】:【黄连树下长大的】释义:比喻在困苦环境中长大的。例句:咱是从黄连树下长大,在苦头里活出来,还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闹革命,给咱穷人长点志气,你们说呢?
【谚语俗语第47句】:【一个桩上不能拴两头公牛】(谚)两头公牛拴在一个桩上,你顶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区域内,容不得两个占有欲很盛的强人。
【谚语俗语第48句】:出水的虾子一活蹦乱跳
【谚语俗语第49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 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 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 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 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谚语俗语第50句】:【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释义:比喻勉强填饱肚子。例句:我们家一共有八亩田,有猪有牛有泉水,农具什样也将就拖得过去。一年到头,只要不懒,按说也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的。
【谚语俗语第51句】:【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人的地位变化,可以看出发谊的真 假。明代《石点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吾兄垂念故人, 足征高谊。”
【谚语俗语第52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释义:比喻好景不长。常用来说明某些事物虽然暂时还繁荣、兴旺、强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没落下去。例句:电影《蓝色的海湾》中一位老工程师感慨地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谚语俗语第53句】:拔不倒子坐车——充人
【谚语俗语第54句】:【酒怕牛肉饭怕鱼】(谚)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饭菜是鱼肉。
【谚语俗语第55句】:【 天上有,地下无】仙境中所有,人间所无,极言美妙。清 代《玉娇梨》:“只说他这位小姐,名唤玉娇,今年才十七岁,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无,就画也画不出的标致。”
【谚语俗语第56句】:学习不努力的哥哥今年要参加中招考试,但是,这不,马上都要考试了,他还在玩电脑。奶奶劝哥哥去读书,爸爸说奶奶:“这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57句】:脚脖上系铃——走一路响(想)一路
【谚语俗语第58句】:【好汉饿不得三日】(谚)再壮实的汉子,也经受不住连饿三天。指饥饿对人的威胁极大,在饥饿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汉经不起三天饿”。
【谚语俗语第59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惯)比喻同甘共苦。
【谚语俗语第60句】:【把天捅个窟窿】指伤害权威,惹了大祸。成语:胆大包 天。传记图书:“对于我这个将天捅了个窟窿的人,他不动 声色的置我于黄巢墓前,其含义居心可谓昭然。”
【谚语俗语第61句】:【吐苦水】(惯)比喻倾诉心中的痛苦。
【谚语俗语第62句】:【银样镴枪头】“银样镴枪头”这个俗语是形容人或者工具徒有其表,内里空虚,没有内在的实际本领或用途,中看不中用。这个俗语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话:“你原来是个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这是红娘对张生懦弱的不满,因此说他外表看起来像个男子汉,追求莺莺小姐时比较大胆,其实内里很软弱,遇到挫折就退缩,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争。《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个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镴枪头。”原封不动引用了《西厢记》的这段原文。中国文化具有传承性,知名度顶尖的曹雪芹发现好句子,照样拿来为己所用。 “银样镴枪头”本指看似银光闪闪的枪实际上是焊锡做的枪头,虽然很光亮,但亮而不实,一扎出去就软了,所以只是样子好看而已,也是个花架子。后来人们习惯把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称作“银样镴枪头”。
【谚语俗语第63句】:【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谚语俗语第64句】:【得便宜翻做落便宜】(惯)便宜:利益,好处。翻:反。落:失去。 指讨了便宜,最后反倒吃了亏。
【谚语俗语第65句】:【远亲近邻,不如对门】(谚)指对门人家比远亲和近邻更便于相互照应。 也作远亲不如近邻。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谚语俗语第66句】:【十访九空,也好省穷】(谚)向亲友借贷,即使十次去九次落空,总会有一次得些资助,可免受穷。指求助总有希望,不求希望全无。
【谚语俗语第67句】:【猪八戒撞上罗刹女——甘拜下风】(歇)罗刹女:《西游记》中人物,即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 《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取经途中受阻火焰山,向罗刹女借芭蕉扇灭火,罗刹女不借,打斗时,猪八戒不敌罗刹女。指心甘情愿地承认不如别人。
【谚语俗语第68句】:【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释义:过了冬至,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例句:来成嘻嘻哈哈又说:“可不,人常说,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节令是个大事情。”
【谚语俗语第69句】:【半天里抹糨子——糊云】(歇)糨子:浆糊。糊云:谐“胡云”。指信口胡说。
【谚语俗语第70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释义: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和他从小耳鬓厮磨长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晓得。”
【谚语俗语第71句】:【 神仙下凡问土地】借指深入调查。古华《姐姐寨》:“神仙 下凡问土地公。这状子就是寄到州里,省里,京里去,也要 转回来,转到你阿爸手里,这是如今办事的规律。”
【谚语俗语第72句】:【打平火】(惯)指大家凑在一起吃喝,费用分摊。 也作打平和儿。 打平伙。 打并伙。
【谚语俗语第73句】:【真话好说,谎话难编】见“实话好说,谎话难编”。
【谚语俗语第74句】:叫花子串大街——穷逛
【谚语俗语第75句】:姥姥带我回城,我非要坐出租车不行,姥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增产不节约,好比漏底儿锅,上面添了水,下面流成河。过日子可不能这样大手大脚的。”(陕西·西安)
【谚语俗语第76句】:【耍花枪】现在指那些巧言花语、光说不练或只会摆花架子的行为。它的由来得从“枪”说起。中国古代军队里有一种在长杆上装上锐利尖头的武器,叫做枪,属于十八般兵器之一,是实战之利器。历史上枪使得最好的要属三国的赵云和南宋的岳飞。而花枪并不是一种武器,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使用的一种道具之一,枪杆大约有五尺长,枪头像梭,通常全是木质,枪头染成银色,猛一看跟真家伙一样。在枪头下面系着红缨,耍弄的时候借助着纤细的枪杆,枪头会抖动起来,红缨乱舞,使人眼花缭乱,故此得名“花枪”。传统戏曲表演中,经常会有角色舞动花枪,动作娴熟优美,给人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有一出京剧名字就叫《对花枪》,京剧老旦新秀袁慧琴演唱该剧,不仅唱功极好,“对花枪”一折武打也十分精彩,深得票友戏迷喜欢。不过,“耍花枪”的动作大多是花拳绣腿的假动作,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虚招,在真实的打斗中是不管用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踏踏实实,就就业业,不能“耍花枪”。
【谚语俗语第77句】:老天爷不下雨——靠自浇(觉)
【谚语俗语第78句】:【吃大锅饭】(惯)比喻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不管干得如何,报酬、待遇都一样。
【谚语俗语第79句】:【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谚)没兴:倒运,败兴。指从前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坏事,到破败时就会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头上。 也作从前作事,没兴齐来。 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 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
【谚语俗语第80句】:吃进狼嘴的羊肉——吐不出来
【谚语俗语第81句】:【过年娶新媳妇儿——双喜临门】(歇)指两件喜事同时到来。
【谚语俗语第82句】:【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谚语俗语第83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谚语俗语第84句】:【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气。柳青《创业 史》:“庄稼人啊!当他们专心发家创业的时候,说增产,吃 奶的劲都可以使出来;说节约,肚里可以不觉得饥饿啊!”
【谚语俗语第85句】:【树老焦梢,人老弯腰】释义:树老,树枝干枯;人老,驼背弯腰。比喻人老不中用了。例句:谷老五抹搭着眼皮,阴沉地说:“小拴,你说到我心里了,树老焦梢,人老弯腰,我给大德堂看坟墓,总像矮了半截子。”
【谚语俗语第86句】:【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惯)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作上山擒虎,下海捉龙。 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龙。
【谚语俗语第87句】: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谚语俗语第88句】:火钳子修手表——没处下手
【谚语俗语第89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谚语俗语第90句】:三伏天气,叫人捉摸不透,早上晴得好好的,中午就下起雨来。妈妈说:“六月天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她还说:“三伏天瓦不干,现在是一年雨水最多的季节。”(河南·延津)
【谚语俗语第91句】:【比棒槌多两个耳朵】人如同棒槌,只是多两个耳朵,老实, 死板,无能。邓友梅《烟壶》:“您病着,那一位比棒槌多两个 耳朵,我不自己办谁办?”
【谚语俗语第92句】:【没有打着蛇,倒让蛇咬了一口】(惯)比喻没能惩罚对方,自己反倒受了伤害。
【谚语俗语第93句】:【没缝也要下蛆】(惯)蛆:苍蝇的幼虫。比喻无中生有,造谣生事或寻衅闹事。
【谚语俗语第94句】:父亲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说:“守着聚宝盆,偏拿讨饭棍。常言说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亩责任田,只要庄稼种好了,比啥都强。”(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95句】:池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
【谚语俗语第96句】:阎王爷不戴帽子——鬼头鬼脑
【谚语俗语第97句】:【不吃鱼,口不腥】释义:比喻不贪小便宜,就不会惹出是非。例句:我们不要占便宜,不吃鱼,口不腥!
【谚语俗语第98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谚语俗语第99句】:地里的竹笋——有钻劲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