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很经典民间俗语经典俗话,很潮很精辟!

【歇后语第1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歇后语第2句】:鼻子下面挂电灯——闻名(明)脸上的鼻子一眼下

【歇后语第3句】:我虽然读了许多作文书,可写作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小姨说我学习不得法,是“茶壶装扁食,进得去出不来”。(江西·广丰)

【歇后语第4句】:【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讥讽人得意地显耀自己。

【歇后语第5句】:【清如水,明如镜】(惯)l形容为官清廉公正。2形容关系纯洁、清白。3形容话说得清楚明白。

【歇后语第6句】:金刚扫地——劳神

【歇后语第7句】:【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歇)本指露出马的脚,转指暴露出破绽,或泄露了机密。

【歇后语第8句】:这几天我没有坚持写日记,爸爸知道了就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写日记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能行呢?”(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9句】:见了王母娘娘叫大姑——攀高亲

【歇后语第10句】:【猪八戒倒打一耙】借指自己理亏,反而攻击对方。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这小子,还猪八戒倒打一钉耙啊! 刚才你把小梅打得鼻子里滴血葡萄,要不是我们把你拉开, 还不定打成什么样儿呢。”

【歇后语第11句】:小华的妈妈总爱指责别人,说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那个人怎么怎么不行。小华爸爸听不下去了:“谁的脚丫子能没一点臭味?你自己就那么四面净,八面光?”(吉林·农安)

【歇后语第12句】:大炮打跳蚤——小题大做:不惜代价

【歇后语第13句】:心口窝里跑马——宽宏大量

【歇后语第14句】:【天下钱哏儿都一样】(谚)钱眼:钱孔,旧时铜钱当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钱眼都一样是方的。指人人对钱财都一样地喜爱。也借指人的眼力、喜爱与追求都差不多。

【歇后语第15句】:【要的般般有,才是买卖】(谚)顾客进了商店,要什么货物就有什么货物,这才算是做买卖。指货物齐全,生意才能兴隆。

【歇后语第16句】:【赊三不敌见二】(谚)赊:赊欠,未当场结清货款。见:同“现”。赊卖三文,不如现得二文。指宁可少得现钱,也不要不牢靠的欠账。 也作赊得不如现得。 赊三千不如现八百。

【歇后语第17句】:【黄连树下弹琴——苦中取乐】(歇)指在困苦中强作欢乐或自得其乐。 也作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连树下吹箫——苦中作乐。

【歇后语第18句】:【被窝里伸腿——不是脚也是脚】(歇)脚:谐“搅”。指横竖都是胡搅蛮缠。

【歇后语第19句】:死马当作活马医——妄想;想尽一切办法

【歇后语第20句】:【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惯)比喻只看见别人享受,没看见别人付出的代价。

【歇后语第21句】:【锔锅的戴眼镜——找碴儿】(歇)碴儿:器物上的破裂处,谐“茬儿”。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歇后语第22句】:【穷家值万贯】见“破家值万贯”。

【歇后语第23句】:依靠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

【歇后语第24句】:【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谚)指聪明人通情达理,纵然惹了他,也容易讲说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难以应付。

【歇后语第25句】:【白屋出公卿】(谚)白屋:用茅草盖的屋,指贫寒人家。公卿:三公九卿,泛指朝廷大员。指朝廷大员往往出身于贫寒人家。 也作白屋寒门出将相才。 卿相出寒门。卿相:公卿宰相,封建朝廷的高官大员。

【歇后语第26句】:二十九天不出鸡——坏蛋

【歇后语第27句】:【 一家过年都过年】过年是共同的节日。借指情况相同, 没有例外。《马烽小说选》:“一家过年都过年,到处都在盖 新房、建工厂。”

【歇后语第28句】:【马屁拍在马腿上】(惯)比喻讨好别人却不合人心意,反而讨了没趣。 也作“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歇后语第29句】:【山高皇帝远】(谚)指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偏远地方,中央的权力难以达到,任凭地方势力各自为政,难以制约。也指邪恶横行,百姓无处鸣冤。 也作“天高皇帝远”。

【歇后语第30句】:【求大同,存小异】大的方面谋求一致,小的分歧可以保 留。池莉《来来往往》:“都尽力克制自己,求大同存小异,相 互之间愈发地客气了。”

【歇后语第31句】:【戴有色眼镜】(惯)比喻带着偏见或成见看待人或事。

【歇后语第32句】:石打的锁——没眼

【歇后语第33句】:天变的时候,妈妈总会说:“看看天上的云往哪儿飘,就知道会不会下雨。”还说出一句顺口溜:“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水漂船,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河南·安阳)

【歇后语第34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歇后语第35句】:长颈鹿脖子仙鹤脚——各有所长

【歇后语第36句】:【冬至未来莫道寒】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歇后语第37句】: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万人造得起洛阳桥。

【歇后语第38句】:【把送殡的埋在坟里】释义:比喻受牵连。例句:他已经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要处理的处理不了,还得“把送殡的埋在坟里”,还得给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净的病……

【歇后语第39句】:【是疖子就得流脓】借指坏事总要暴露。类似的:脓包早 晚要破。浩然《艳阳天》:“他甚至于感到,只要政局不发生 一点儿变化,自己身上这个脓包早晚要破。”

【歇后语第40句】:【死逼上梁山】释义:梁山: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起义军的根据地。比喻被逼无奈才做某种事情。例句:他佯装不满地说,“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线冒险哪。只是军令不可违,死逼上梁山!此行别说什么名利双收,别送上这条命就算烧高香了。”

【歇后语第41句】:神仙的茅坑——没有份(粪)

【歇后语第42句】:【舌头带钩子】(惯)讥讽人说话带刺或话里带着不满、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带刺儿。 舌尖子蜇人。

【歇后语第43句】:【 吊桶落在井里】无法摆脱困境。茅盾《霜叶红似二月 花》:“曹志诚仰脸大笑摇头晃脑说:王伯申这回吊桶落在井 里了。”

【歇后语第44句】:【人与人不同,花有十样红】人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文学图 书:“有人统计过,《红楼梦》里写了有名有姓的有四百多个。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十样红。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 格。”

【歇后语第45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歇后语第46句】:【下臭雾】(惯)比喻造谣生事,满口胡言。

【歇后语第47句】:【—把鼻涕,一把眼泪】形容不住地哭泣。或说:一行鼻涕 两行泪。成语:涕泗交流。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他 说到伤心的地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得眼都肿了。”

【歇后语第48句】:【低头不见抬头见】释义:形容经常见面。常用来指办事、说话要看情面。例句:老妈劝他去,说道:“一个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有求到谁身上的时候,别把路走窄巴了。”

【歇后语第49句】:【 长痛不如短痛】处理为难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长期 痛苦。贾平凹《废都》:“即使唐宛儿走了,庄之蝶保不准将 来还有个张宛儿、李宛儿的,与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罢了 罢了。”

【歇后语第50句】:【口说曹操,曹操就到】见“说曹操,曹操就到”。

【歇后语第51句】:【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谚)墙壁里谈话,墙壁外会有人听;窗里面说话,窗外会有人听。指私下密谈的话语也有可能泄露。 也作“隔墙须右耳,门外岂无人”。

【歇后语第52句】:不吃桑叶的老蚕——净是丝(私)

【歇后语第53句】:叭儿狗咬月亮——不知天有多高

【歇后语第54句】:【捧不起的刘阿斗,扶不直的井绳儿]释义:刘阿斗:三国蜀后主刘禅,小名阿斗。刘禅不思进取,庸禄无为,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兴蜀汉。比喻没有出息,没有作为的人。例句:皮金狗还想推脱,皮二妈开口了:“狗伢,大伙这是瞧得起你,你别做捧不起的刘阿斗,扶不直的井绳儿,不许作怪了!”

【歇后语第55句】:父母难保子孙贤。

【歇后语第56句】:老母猪拱地——嘴巴硬

【歇后语第57句】:【六亲不认】“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属于贬义词。 “六亲”即六种亲属。六亲之说,历来不一。在提到“六亲”的几部典籍当中,《周易》成书最早,《周易·家人》说,“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妇),姻娅(亲家和连襟)。《汉书·贾谊传》说,指父母、兄弟、妻子。贾谊《新书·六术》说,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记·管晏列传》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父母之子女之子。古书诸说难一。现代比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当属最亲近的家人。“六亲”又引申为泛指亲属。连最近的亲人都不认,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礼教,“六亲不认”当属贬义。

【歇后语第58句】:【脚下泥皮——满不要紧】(歇)指事情无关紧要,不放在心上。

【歇后语第59句】:【青是青,黄是黄】(惯)形容是非分明。

【歇后语第60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谚)指草丛深了,各种虫子都有;树林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比喻社会是广阔博大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歇后语第61句】:【好景难长,名花易落】(谚)好景很难长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暂。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歇后语第62句】:【眼不见,心不烦】看不见也就算了,不操心。类似的:耳 不听,心不烦。清代《红楼梦》:“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 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 了。”

【歇后语第63句】:【抓住小辫子】清朝时,男人头上梳辫子。抓住辫子,就可 强行拉着人走。辫、柄音近,借指挑错儿,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时,你们也得给我做脸,别让反对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辫子。”

【歇后语第64句】:【发国难财】(惯)指趁国家陷入危难而大发其财。

【歇后语第65句】:金弹打麻雀——不惜代价;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歇后语第66句】: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歇后语第67句】:【撩虎须】见“捋虎须”。

【歇后语第68句】:【前有车,后有辙】释义:借指前人做过的事,后人可以学着做。例句:“前有车,后有辙,双喜就是我们的榜样!”

【歇后语第69句】:爷爷常说:“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了,最宝贵的是友情。攒下银钱催命鬼,交下朋友护身符。”(吉林·农安)

【歇后语第70句】:杀鸡取卯,打鹿取茸——得不偿失

【歇后语第71句】:方字比万字——差一点;多一点

【歇后语第72句】:【参谋一群,当家一人】(谚)对问题出谋划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归纳意见、作出决断还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广益,但最后必须主事人拿定主意。

【歇后语第73句】:属骆驼的——驮重不驮轻

【歇后语第74句】:希特勒上台——不可一世

【歇后语第75句】:【 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 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歇后语第76句】:【炒冷饭】释义:比喻办事、说话重复过去的老一套,没有新内容。例句:苦已经吃过了,现在生活蛮好了。讲良心话,阿英生活好,现在我的生活也不错,诉过去的苦派啥用场呢?还不是炒冷饭。

【歇后语第77句】:【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的】(惯)棱:棱角。形容过分挑剔苛求。

【歇后语第78句】:【翻老皇历】(惯)皇历:历书。比喻按照陈旧过时的经验、规矩办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历。 翻过去皇历。 翻旧皇历。

【歇后语第79句】:【贵人多忘事】身份高贵的人记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维或 讽刺,现多用于开玩笑。清代《红楼梦》:“你老是贵人多忘 事了,哪里还记得我们?”

【歇后语第80句】:隔壁摇铃——听到呜(名)声,未见其人

【歇后语第81句】:【挨闷棍】(惯)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 也作“挨闷棒”。

【歇后语第82句】:【不知人间有羞耻事】(惯)指人厚颜无耻。 也作“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歇后语第83句】:玻璃罩里的苍蝇——看到光明无出路;处处碰壁

【歇后语第84句】:猪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气了

【歇后语第85句】:【 打开一个缺口】突破一处。古华《浮屠岭》:“这一来,浮 屠岭生产队就露出了马脚,就可能被打开一个缺口,一个再 也弥合不了的可怕缺口。”

【歇后语第86句】:【树倒猢狲散】“树倒猢狲散”比喻以势力(利)相聚合的人,为首者一倒,跟从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贬义。它源自南宋。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记载:“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其妻兄厉德新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德新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新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猴散赋》一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当了侍郎。曹咏当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独有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厉德新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整整厉德新。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寄给曹咏。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这篇赋很快便在临安传开,遂成俗语。

【歇后语第87句】:【请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歇后语第88句】:【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歇)囫囵:完整的。本指品尝不出味道,转喻不知道实情。

【歇后语第89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可屡次考试总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妈妈。妈妈说:“人家小梅可是鸭子游水,看似优哉,使的是暗劲。”(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90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歇后语第91句】:【 好酒说不酸,酸酒说不甜】谓不怕议论,议论改变不了事 实。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人嘴两张皮,任他们说去 呗!好酒,说不酸;酸酒,说不甜。” 回炉烧饼不香谓不新鲜,失去原有的特点、优点。《小 说季刊》(1981,4):“回炉烧饼不香,这可不是又香又酥能吃 的烧饼,而是菱洲圩村上的碎嘴姑姑、婶婶们对谈崩了的亲 事又合好的比方。”

【歇后语第92句】:【顶高帽子】见“戴高帽子”。

【歇后语第93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释义:年轻时不努力上进,到了年老时悲伤后悔也来不及了。例句:“你要趁着年青多学,多学点知识,争取在事业上有点成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寸候不努力,将来后悔就晚了。”

【歇后语第94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许多红色斑点。糟鼻子被误认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担坏名声。也指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歇后语第95句】:【人恶鬼不缠】(谚)恶:强横。人要是行为强横,就连鬼也避着,不敢招惹。指无所畏惧的人,能镇住邪恶小人,使其不敢侵犯。

【歇后语第96句】:【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歇后语第97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歇后语第98句】:我和母亲挖地回来,我怕踩坏自家的庄稼苗儿,就走在别人家的地里。母亲生气地说:“东西地,南北馆儿,人人都有个偏心眼儿。我可不喜欢你这样,快出来!”(河南·西平)

【歇后语第99句】: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毛不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143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