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凤直播火爆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第1句】:【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谚)没兴:倒运,败兴。指从前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坏事,到破败时就会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头上。 也作从前作事,没兴齐来。 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 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

【第2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第3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第4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谚)不论大人或小孩,在吃粮上,一人一月总得一大斗。指口粮的耗费是硬指标,不容含糊。

【第5句】:【拿着灯草杆儿作金箍棒耍】(惯)比喻拿不值钱的东西当宝贝。

【第6句】:【晴天里一声霹雷】见“青天里一个霹雳”。

【第7句】:【拉下水】(惯)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使人上钩,迫使其同流合污。 也作拉人落水。 拖下水。 扯下水。

【第8句】:【饿鬼抢斋——不辨香臭】(歇)斋:斋饭,僧尼所吃的素食。指分辨不清香臭、好坏。

【第9句】:【驴子赶在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 释义:磨道:围绕石磨一周的圈形道。比喻不愿做的事情还非做不可。 例句;这坎坷不平的大路小道,这些老是没多大变化的村庄,我闭上眼睛都能数认上来,跑得实在不爱跑啦。可是没办法,像驴子赶在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呀。

【第10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到运用知识时才恨书读得太少,事情不经过实践就不知道艰难。指书要在平时勤学苦读,事要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第11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镜子里面、镜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样;转指做事里外或两个方面都没有落下好,到处遭人埋怨。 也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够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落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

【第12句】:【无林无木,山区不富】(谚)山区如果没有树林,就不会富足。指发展林业,是山民致富之道。

【第13句】:【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释义:龙不能离开大海,虎不能离开高山。比喻权贵者不能离开自己的权位或势力范围。 例句:帝正在犹豫,群臣皆言不可。“龙不离海,虎不离山”。陛下安怪大位,岂可远离乎?

【第14句】:【脱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脱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转喻说话、做事有条不紊,合乎章法。

【第15句】:【工夫各自忙】(谚)指各人有各人忙的事。

【第16句】:【金水子,银水子,买不下这奶水子】(谚)奶水子:乳汁。哺育婴儿,无论怎样贵重的饮料,都无法与母体的乳汁相比。指婴儿最好的食物是乳汁。

【第17句】:【鸦窝里出凤凰】(惯)比喻贫寒人家或条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

【第18句】:【碰到南墙不回头】见“撞倒南墙不回头”。

【第19句】:【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谚)手能抓住,嘴却无法掩住。偏指人人都有传播消息的自由,不论采取什么严密的措施,也禁不住信息的交流。

【第20句】:【拉住状元喊姐夫】 释义:比喻攀附权贵。 例句:只要他认为是用得着的人,即是“拉住状元喊姐夫”,也决不怕人笑他攀高结贵。

【第21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第22句】:【当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谚)人情要当面留给对方,以后才好见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绝,把话说尽。

【第23句】:【鱼水盆内捻苍蝇】(惯)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第24句】:【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谚)武术招数练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独到精熟的好。指练功不在招数多,而在有精到的绝招。

【第25句】:【有药敷在疼处,有话说在明处】(谚)药用在疼处,见效快;话说在明处,少怀疑。指有话摆在明处说,不要背后说闲话。也指说话要直截了当,不要吞吞吐吐。

【第26句】:【狐狸做梦也数鸡】(谚)比喻邪恶之徒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做坏事。

【第27句】:【争一日之短长】(惯)短长:指胜败、对错、高低等。比喻决出一时的胜败、对错。

【第28句】:【楚人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 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 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第29句】:【一字入公门,千牛不能拔】(谚)公门:衙门。指诉讼状一经递入衙门,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诫人们写诉讼状应特别谨慎。

【第30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释义:只有在生死关头才能显出交情的真假或深浅。 例句:“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第31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 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第32句】:【红花还得绿叶扶】 释义:比喻人本领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别人帮助。 例句:老罗兄弟,我这是替你们想啊!你瞅哪个在台上掌权的没几个贴心人? 红花还得绿叶扶嘛!

【第33句】:【嘴是嘴,眼是眼】(惯)比喻分清谁是谁非,毫不含糊。

【第34句】:【瞎子背瘸子】(惯)比喻各有不足的双方分别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第35句】:【评剧】剧种一般冠以地域名称,如豫剧、淮剧、晋剧、河北梆子、秦腔等,评剧则比较特殊,与地域名无关,它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 一种说法是,首先使用“评剧”二字的是早期评剧女演员李金顺。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两次闯关东的李金顺又回到天津演出。当时这位誉满关内外的名角,对演出的戏报上所用的“蹦蹦”(评剧原来的名称)二字十分厌恶,故把“庆春平腔梆子班”中的“平”字抽取出来,将其改名为“平戏”。但因为当时京剧也叫平戏,两样剧种同名叫人难以区分。因此,天津的一些文人墨客建议李全顺将“平”加一…言”字偏旁,从此就称“评剧”了。 还有一说,民国初年,一评剧团到北京演出,当时的“评剧”叫“平剧”,与北平(京)的“平剧”同名。有一天,评、京两班儿演员碰巧到一个饭馆吃饭。京剧演员看不起小地方来的评剧演员,质问他们有什么资格敢叫“平剧”,吵得不可开交。当时知名度很高的李大钊也在饭馆吃饭,他是唐山人,对家乡戏颇有研究,见双方争执不下,便走上前劝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说:“你们平剧(指评剧)的演出风格是善于演出平装戏(相对于古装戏),时评政局,鞭挞丑恶,接近百姓,风趣活泼,不如在‘平’字旁加一‘言’字,改叫‘评剧’,更符合你们的演出风格,你们看如何?”,双方听了,非常佩服李大钊的高见,遂握手言和,“评剧”之名由此而来。

【第36句】:【狗咬狗——两嘴毛】(歇)本指双方都咬下对方一嘴的毛,转喻坏人互相争斗,都没有好结果。

【第37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惯)指志向远大,但命运不济。

【第38句】:【铁杓子碰锅沿】见“马勺碰锅沿”。

【第39句】:【一百个朋友嫌少,一个仇人嫌多】(谚)朋友交得越多越好,仇人最好是一个也没有。指人应广交友,不结仇。

【第40句】:【无妇不成家】(谚)如果没个妇女主持家务,这个家就难以成立。指主妇在家庭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41句】:【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 释义:形容大海美丽富饶。 例句:“对,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饶。俗话说:‘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接着纪洪涛又兴致勃勃地给她讲怎么看水纹,辨流向,避暗礁,识鱼群。

【第42句】:【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惯)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也作“把心提到了嗓子口”。

【第43句】:【背包袱】 释义:指在精神上或经济上有负担。 例句:李天祥:“二叔,有什么可想的呢?……过去做的错事,说出来,不省得老背着个包袱吗?”

【第44句】:【打饥荒】(惯)1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与人纠缠不休。2指借债或欠债。

【第45句】:【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谚)人心即使坚硬如铁,也经不住官法像熔炉一样,使你无法抗过。旧指再强硬的人,在官法的强制下也会认服。 也作人心坚似铁,官法炽如炉。 人情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即是炉。

【第46句】:【树老焦梢,人老弯腰】 释义:树老,树枝干枯;人老,驼背弯腰。比喻人老不中用了。 例句:谷老五抹搭着眼皮,阴沉地说:“小拴,你说到我心里了,树老焦梢,人老弯腰,我给大德堂看坟墓,总像矮了半截子。”

【第47句】:【哭天无路,求地无门】(惯)形容求助无门,难以生存。

【第48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 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 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第49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谚)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细绒毛。 一千张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绒毛有价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个识见高远的人才。

【第50句】:【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歇)点:本指点燃,转指指点。指稍一指点,情绪就高涨起来。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发脾气。

【第51句】: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第52句】:【赞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谚)同是一张口,能赞扬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应该多做扶助人和赞扬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损伤人的事。

【第53句】:【连锅端】 释义:比喻全部除掉或拿走。 例句:谁知道半腰里杀出一支解放军的小分队,打伤李荣厚,把那些“人质” 放走了,还差一点把司令部也连锅端掉。

【第54句】:使心用心,反害自身.

【第55句】:【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惯)主人的“请”字还未说出口,客人就连忙答应说“去”。指迫不及待地盼望别人邀请。

【第56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谚)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后泛指读书人。旧指读书人闭门苦读,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第57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谚)骡子能负重,但比不上马善跑;是骡子还是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实践中检验一番便见分晓。 也作是骡子是马,遛一遛看吧。 是骡子是马,上阵遛遛。上阵:上战场。

【第58句】:【猫老吃子,人老惜子】(谚)指猫老了,会将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会特别惜爱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猫老吃子”。

【第59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此俗语比喻做事因缺少必要条件而难以做成。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奄笔记》卷三:宋朝时,尚书晏景初一次外出,回来时天色已晚,打算在一家寺院借宿。寺院和尚认识他,不想留他住宿,于是推托说:“寺院太穷太破,没有地方住。”晏景初不高兴地说:“再穷再破,安顿一个人总不会成问题吧?”和尚反讥道:“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乎?”

【第60句】:【好汉不提当年勇】(谚)英雄好汉不向人夸耀自己过去的功绩。指好汉只是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绝不背历史的光荣包袱,炫耀自己的过去。也指年轻时的强大功力,到老年自然衰弱,不能相比。 也作好将不说当年勇。 英雄不夸当年勇。

【第61句】:【有地皮,无躲处】(惯)指无处藏身。

【第62句】:【交易不成仁义在】(谚)指纵然生意没有成交,但彼此一定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要伤害感情。商场中买卖双方常用的交际语。 也作“买卖不成仁义在”。

【第63句】:【烧香的赶起和尚来了】(惯)来庙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赶走。比喻做事违背情理。

【第64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许多红色斑点。糟鼻子被误认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担坏名声。也指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第65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 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第66句】:【龙虎斗】(惯)比喻两个强者或两派势力发生争斗或争论。

【第67句】:【春天后母面】(谚)后母:继母。 指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就像继母对待继子女的态度一样,说变就变。

【第68句】:【厅上一呼,阶下百诺】见“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第69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第70句】:【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释义:经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赚钱;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蚀本。 例句:那些和尚们也闻知秦卖油之名,他的油比别人又好又贱,单单作成他。 所以一连这九日,秦重只在昭庆寺走动。正是: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第71句】:【城隍庙的鼓槌——一对】(歇)本指鼓槌成对,转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当。

【第72句】:【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第73句】:【两耳不闻窗外事】(惯)指人不关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两耳不闻天下事”。

【第74句】:【东庄的土地到西庄不灵】(谚)土地:土地爷,迷信称掌管一个地域的神。指东庄的土地爷只掌管东庄,到西庄便不灵验。比喻权势人物在自己这一方可以施展权势,到另外的地方便施展不开了。

【第75句】:【文不文,武不武】(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没有一点儿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 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捉刀。

【第76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惯)栈道: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打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道。《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采纳张良、韩信的计策,从汉中出兵攻打项羽时,表面上派人修复栈道,暗中却绕道奔袭陈仓,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装做某事来迷惑对方,实际上另有所图。

【第77句】:【瓦片尚有翻身日】(谚)扔掉的瓦片,也还有拾起来再用的时候。比喻背时的人不必丧气,总会有境遇好转的一天。

【第78句】:【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第79句】:【人活心,树活根】(谚)人活着,就凭着有颗良心,没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树活着,就凭着有根扎在土壤里,没根的树活不成。指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着要凭心劲。 也作人活良心树活根。 人靠心,树靠根。 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第80句】:【吃柿子拣软的捏】 释义:比喻欺负老实人或弱小者。“拣”又作“找”、“挑”。 例句:留根:“这小子,吃柿子拣软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负啊!”

【第81句】:【翻脸不认人】(惯)形容态度突然改变,不讲一点儿情义或情面。 也作“翻脸不认亲”。

【第82句】:【侃大山】(惯)指闲聊。

【第83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第84句】:【春风踏脚报】(谚)踏脚报:跑腿报信的人。春风就像跑腿报信的人一样,到处报信,不断地改变方向。指春风强劲,方向不定。

【第85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谚)旧指为善或作恶终究会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也作善恶终有报,只争旱与迟。 善恶必报,迟速有期。

【第86句】:【观音菩萨——年年十八】(歇)观音:观世音的简称,传说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比喻女子永葆青春。

【第87句】:【亮红灯】(惯)红灯:安装在交叉路口,禁止车辆通行的红色信号灯。比喻出现了问题、麻烦或事情无可挽救。

【第88句】:【不呜则已,一鸣惊人】 释义:比喻—举成名。 例句:说来也是时来运转,一次灵机一动,写了篇《智劫生辰纲亲历记》,……此文被一家刊物作为压卷之作刊发,引起轰动。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肖让步入文坛,还被延聘为外地一家杂志的顾问。

【第89句】:【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l释义:除了死羊没见过外,活羊可见得多了。比喻世面见得广。 例句:[净]你老爹怎么料我?[丑]说你是犁牛之子,怎么与我千里驹同行。[净]啐,啐!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我看你在眼里?

【第90句】:【八仙过海,缺少一个何仙姑】 释义:比喻在各种能人之中,缺少一位女的。 例句:八仙过海,缺少一个何仙姑。进据点,在敌人的肚子里战斗,海潮乡那个勇猛的女民兵,马国本觉得不能轻易使用,瞎子妈妈又只有那么一个女儿,万一有个凶险,不好。

【第91句】:【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谚)就像长江的水后浪催促着前浪不断向前一样,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壮成长,接替着上一代人向前发展。指历史就在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进。 也作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92句】:【大象口里拔生牙】 释义:比喻做事冒险,或触犯强者。 例句:那官员每(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第93句】:【打家雀喂小猫,积一家损一家】 释义:积:指积德,迷信的人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比喻有利于这方却害了另一方。 例句:斗争地主时,他反对儿子出面,也认命;说那是“打家雀喂小猫,积一家损一家。”

【第94句】:【饿死不吃瞪眼食】(谚)瞪眼食:瞪着鄙视的眼睛给人吃的饭。宁肯饿死,也不吃别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宁可不要命,也不能舍弃人格。

【第95句】:【败家容易兴家难】(谚)败坏家业是很容易的,创建与振兴家业却是艰难的事。

【第96句】:【槽头买马看母子】(谚)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马。指要买马驹,先看母马咋样。借指要知闺女的为人,先看生养管教她的娘亲是什么样的人。

【第97句】:【读哪家书,解哪家字】(谚)指读的是哪一门类的书,就得要理解哪门类书的字义。借指说话做事要了解情况。

【第98句】:【硬碰硬】(惯)1指以强硬的手段对付强硬手段。2指以强制的方法进行。

【第99句】:【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事,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有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5737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