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软文发布平台--软文发布平台-佛语软文
【佛语禅语第1句】: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所住处。《华严经》卷七十七
【佛语禅语第2句】: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唐)善导《劝化径路修行颂》
【佛语禅语第3句】:【禅心佛语】看到好的东西就想得到,甚至寝食难安,这是我们的贪心在作怪;碰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躲着走,这是因为心里有愧。
【佛语禅语第4句】:【圣经句子】417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4:12)
【佛语禅语第5句】:【禅语人生】修净土法门,如果你能够悟到清净自性,就是实相念佛;去,就是法身,是大菩萨—你的果报就是大菩萨;去,就是常寂光净土。
【佛语禅语第6句】:【禅心佛语】没有一件你喜欢的东西可以永久持有,也没有你讨厌的事会紧跟着你不放。
【佛语禅语第7句】:【禅心佛语】求解脱,先要熏,就是听闻正法。其次是觉,就是如理思维。再修奢摩他,就是进入定境了。得了定之后,用毗钵舍那再来通达一切。这个是我们修行的通道。
【佛语禅语第8句】:【禅心佛语】为什么总是离别之后才懂得珍惜,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佛语禅语第9句】:红尘多冷暖,草木向阳荣。远寺人来少,禅林月照明。僧居如有梦,境遇不关情。昨夜寒风起,有梅寂寂生。
【佛语禅语第10句】:【禅心佛语】过分张扬,卖弄,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
【佛语禅语第11句】:【禅心佛语】李碧华说过: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佛语禅语第12句】:佛界有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能够忍耐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之后才能“历劫成圣”。
【佛语禅语第13句】:只关心有用的事,无用的事关心不关心都一样,不如拿这个时间发发呆。
【佛语禅语第14句】:能知能解的是何物?所知所解的又是何物?能所为何双亡?若能于双亡处立定脚跟,参禅事毕。
【佛语禅语第15句】:茶_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_绵而后劲,叫人道爽;泉_清而味淡,却用一生来品出甜。一个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让人受益一生。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心佛语】人只要存有执着,有分别,就会生出许多的障碍和冲突,就不自在。因此只有破除执着,消泯分别,返归本心,顺遂自然,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佛语禅语第17句】:【佛心禅语】「贪」的烦恼会被人觉察到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因为有「爱别离苦」跟「求不得苦」。
【佛语禅语第18句】:【禅心佛语】生活中四种蠢人好可笑。拿生命换取金钱的人,拿健康换取财物的人,拿爱情换取地位的人,拿亲情换取名利的人。
【佛语禅语第19句】:【禅心佛语】每一个当下。边走边忘,才能感受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幸福。烦恼不过夜,健忘才幸福。
【佛语禅语第20句】:【禅心佛语】凡尘俗事,总让人沉溺,人们贪恋人间繁华,自己把自己圈在了欲望里。而繁华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打捞不起水月,折不断镜中花,空空也。
【佛语禅语第21句】: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佛语禅语第22句】: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佛语禅语第23句】:【禅语人生】只要无有大碍,最好的办法,一笑而过。快乐的钥匙,一定拿在我们自己手里。
【佛语禅语第24句】:生活之路不只一条,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只不过是在暗示另一条路上的辉煌。适时止步,“半途而废”之后,或许你会发现,人生之路原来可以如此宽阔。
【佛语禅语第25句】:用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众生;要用智慧心来观照自我,乃至微细的每个念头。慈悲如两足,能遍行各地、了无障碍;智慧如双目,能洞察真伪、发现实相。
【佛语禅语第26句】:【佛心禅语】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佛语禅语第27句】:【禅心佛语】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越是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
【佛语禅语第28句】:【禅心佛语】人事大道:物极必反。所以常以“花未全开月未满圆”来劝戒自己浮躁的好胜心,控制自己的前进节奏,有时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佛语禅语第29句】:【禅心佛语】是(灵)之本又是(心)之秘机.「身」阴阳五行主.精神舍宅.情欲之本。
【佛语禅语第30句】:【禅语人生】我们众生为什么跟佛会有隔阂?就是我慢。简单讲就是自己认为很行,所以不管善知识、佛陀现前都听不入耳。
【佛语禅语第31句】:【禅心佛语】如果对于自由生命意义选择的这么一份信仰还是一个若有若无,或者说是一种谨慎防范,没有情感投入、没有智慧要求的这么样的一种信仰,早就已经不健康了。
【佛语禅语第32句】:【禅心佛语】佛说: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佛语禅语第33句】: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
【佛语禅语第34句】:虽生而为人,却不知“人”的真实意义,虽说是自己,却不知“自己”的真实意义,这样一来,这种生活方式也就不具真实意义了。——梅原谛愚禅师
【佛语禅语第35句】:【禅心佛语】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佛语禅语第36句】:【禅心佛语】放下批评。不要去轻易批评与你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都希望被人爱和理解。
【佛语禅语第37句】:孔子赞美弟子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这的确是待人、处世的良方,也是学佛者应有的起步。
【佛语禅语第38句】:若想要发财,应广修一切福德智慧,这才是永恒的财富,才能得到欢喜而满足的人生,愿人人同发“法财”!
【佛语禅语第39句】:观如来界五种功德:不可说,无二相,过一异,过觉观境界,一切处一味。《无上依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40句】:【禅心佛语】忏公师父说:一个菩萨你不学吃亏,你很难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在学吃亏,这个吃亏就是─忍让。
【佛语禅语第41句】:【禅心佛语】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语禅语第42句】: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害怕被看穿。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每一天都是最好的开始。
【佛语禅语第43句】:【禅语人生】学佛落实在哪里?就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我们的身、通过我们的口、通过我们的心来改变自我。
【佛语禅语第44句】:【佛心禅语】爱情是:当感觉、热情和浪漫统统拿掉之后,你仍然珍惜对方。
【佛语禅语第45句】:【禅语人生】一个人心里面一定要有原则,而且要坚持,但是外面你要磨成园的,你才有办法去跟人家妥协协调,最后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佛语禅语第46句】: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佛语禅语第47句】:【禅心佛语】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
【佛语禅语第48句】:【禅语人生】由此可见,慢活的提倡,和发挥效率、发展潜能是不冲突的,反而是有助益的。
【佛语禅语第49句】:【禅心佛语】美不是出现在自己的镜子里,也不是出现在别人的眼睛里,而是出现在自己心里。
【佛语禅语第50句】:【禅心佛语】人生不像棋,因为它不会从新来过。人生不像迷,因为它太通俗易懂了。
【佛语禅语第51句】:谤身,身是色;谤意,意无形。四色法空,无形无造,何所受谤毁者?《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语禅语第52句】:【禅心佛语】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和谐。孤独是自己对社会最清醒的认识。
【佛语禅语第53句】:无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诸得道者,亦敬诸天人,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佛语禅语第54句】:【佛心禅语】宋代无尽藏比丘尼的悟道诗是:“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佛语禅语第55句】: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佛语禅语第56句】:【经典禅语】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和事”来练心。
【佛语禅语第57句】:不知足的人,即使再怎么富有也常感缺乏,与贫困的人相差不了多少;而贫苦的人虽然物质缺乏,但如果知足,他的心灵也会很富有。
【佛语禅语第58句】:不修无益苦行,于真谛法中,以勇猛心离邪思、邪行,行于正法,则心能安定平稳,精进不断,法喜充满,终至得到解脱。
【佛语禅语第59句】:【圣经句子】163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
【佛语禅语第60句】:【禅语人生】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
【佛语禅语第61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对“工作认真”是正确的,对“是非认真”则是错误的。
【佛语禅语第62句】:【佛心禅语】不要浪费时间向别人多做解释。朋友,不需要你解释;敌人,不相信你的解释。认定是对的,就去做。
【佛语禅语第63句】:【禅心佛语】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可用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佛语禅语第64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佛语禅语第65句】:【禅语人生】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微笑使我们彼此更阳光更温暖。
【佛语禅语第66句】:【禅心佛语】人生悲哀的,不是昨天失去的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忘记了前行的路。
【佛语禅语第67句】:【佛心禅语】过所爱的生活,爱所过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才能生活快乐,快乐的工作,才有快乐人生,生活的理想其实就是理想的生活。-
【佛语禅语第68句】: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疾急忽务,违于戒律。《大乘宝云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69句】:【禅心佛语】感动是一时的,真正的感动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时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做事要往细处察,往深处解;做人要往好处看,往远处想。
【佛语禅语第70句】:法身无相,不可以音声求。妙道亡言,岂可以文字会?——《光孝思彻禅师》
【佛语禅语第71句】:凡事都要为众生着想,如果为自己着想,那么不但真正超然的大事业无法成就,即使是本身的修养亦无法完成。
【佛语禅语第72句】: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得到一切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
【佛语禅语第73句】: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佛语禅语第74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行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佛语禅语第75句】:结合人人的善,才是真正的大善;有大善对的力量,才能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佛语禅语第76句】:【禅心佛语】随缘是一种解脱、无着与智慧的表现。领众中最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善观因缘而随机诱导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77句】:【禅心佛语】徒弟恍然大悟:这当然可以。如果想要别人认可与欣赏,你必须是一颗珍珠。
【佛语禅语第78句】:【禅心佛语】烦恼根深蒂固,想要断除烦恼不是件轻而易举、想断就断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佛语禅语第79句】:【禅心佛语】如果我们了解了世间的真相,就会比较易于接受痛苦,痛苦的感受也会自然减弱。
【佛语禅语第80句】:吉祥,就是一切灾患恶事不近身,凡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吉祥就是福。
【佛语禅语第81句】:【禅心佛语】佛子行:耐得住寂寞、挻得住痛苦、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忍得住污辱、顶得住压力、杠得起责任、放得下生死、此时正是修行时。
【佛语禅语第82句】: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一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文案》
【佛语禅语第83句】: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国贫家贫受人欺,物竞天择难生存。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佛语禅语第84句】:【禅心佛语】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佛语禅语第85句】: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佛语禅语第86句】:【禅心佛语】再大的业力逢到淸静的愿力也都消业了。再大的无明遇见觉照也都照破了。
【佛语禅语第87句】: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
【佛语禅语第88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佛语禅语第89句】: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90句】: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
【佛语禅语第91句】:若无所得,即是得,即是现观,即是菩提。《大般若经》卷三七三,无相无得品
【佛语禅语第92句】: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佛语禅语第93句】: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像一条没有灯塔指引的船,既容易触礁,又无法到达彼岸。
【佛语禅语第94句】: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佛语禅语第95句】:【禅心佛语】善,就是能给自己和他人的现在、未来能带来乐果的行为。善良的发心,还要有智慧的辅助才能达成好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96句】:【禅心佛语】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佛语禅语第97句】:【禅心佛语】人不能不了解自己,也不能对别人一无所知;做人认识自己很重要,了解别人更重要。
【佛语禅语第98句】:【禅心佛语】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佛语禅语第99句】: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气——娑婆世界,堪忍事多!何处不坎坷?何时无障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246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