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早安
【佛语禅语第1句】: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名虽有二,体本不殊。但定而不慧,随即昏沉;慧而不定,随即散乱。——《禅宗直指》
【佛语禅语第2句】:【佛心禅语】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佛语禅语第3句】:我们要割舍小爱、扩展大爱,要抱着一分宽阔的心胸,普爱一切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佛语禅语第4句】: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则生天上。《四分律比丘戒本》
【佛语禅语第5句】:【禅心佛语】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连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
【佛语禅语第6句】:【禅心佛语】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懂得付出。被人需要的感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7句】:训练堪忍精神的要点是:心胸要开阔,任何风雨是非都不会伤害我们心中的菩提树。这棵大树如果受不了风雨的摧折就轻易倒下,那岂不是不堪一击吗?
【佛语禅语第8句】:【禅心佛语】传说有一位和尚说错了法,受佛灵之罚,眉毛全部掉净了。
【佛语禅语第9句】:【禅语人生】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
【佛语禅语第10句】:佛说:人要是用至诚之心追求正道,力求上进而毫不松懈,必能获得善果,还有什么样的愿望不能实现的呢?
【佛语禅语第11句】:又诸菩萨以世出世智,于五明处精勤学时,由遍满真如智多现在前故,速疾证得所知障净。(古印度)无着《显扬圣教论》卷六
【佛语禅语第12句】:禅非意想,以意想参禅,则乖;道绝功勋,以功勋学道,则失。——《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13句】:【禅心佛语】佛家讲缘,有些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但有些东西不是你的,你再烦恼也没有用。抛却这些对身心毫无用处的烦恼,快乐起来,做生活的智者。
【佛语禅语第14句】:【佛心禅语】不要抄近道,否则会白跑。不要绕远道,否则会迟到。不要走邪道,否则会坐牢。不要走黑道,否则会挨刀。
【佛语禅语第15句】: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佛语禅语第16句】: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中活泼的运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烦恼障碍与困惑,充实生活,宁静生活,祥与生活。
【佛语禅语第17句】: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可言?
【佛语禅语第18句】:莫谓己无善,道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之恶即是恶。称人之善或过分,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无据,难免为小人。
【佛语禅语第19句】:【佛心禅语】做人贵在三慎: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隐,在无人知晓情况下,不做亏心事。慎恒,锲而不舍,始终保持高远的志向。
【佛语禅语第20句】:【禅心佛语】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时候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佛语禅语第21句】:觉性形之于语言,必然是清净语、慈爱语、柔软语,由此而达至我们的口业清净;觉性见之于行动,必然是慈悲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由此而达至我们身业的清净。
【佛语禅语第22句】:【佛心禅语】事后仁清法师为何改口称,“管理委员会是盘龙寺的管委会,不是政府的”,为何竭力掩盖与管委会的激烈矛盾?
【佛语禅语第23句】: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包容、和谐的环境中,宽容不仅于健康有益,而且也有助于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佛语禅语第24句】:食、色、财宝,无论如何吝惜珍藏,死时仍需空手而去。(宋)冈波巴《宝鬘集》
【佛语禅语第25句】:诸佛菩萨之情是清净、觉悟的大爱长情,为了普度众生、救济苦难,而倒驾慈航返入娑婆;无论众生到哪里,佛菩萨也跟着到哪里。此为佛菩萨所发之大乘菩提愿心。
【佛语禅语第26句】:【禅心佛语】佛曰: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佛语禅语第27句】:也许一生,就是一句话,也许一段经历,就是一个章节,也许的也许,就是一次叹息一种结局。这本书,其实只有自己能读懂!
【佛语禅语第28句】: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心态,学会驻足欣赏生命驿站的每一处风景,看花雨纷飞,看远山含笑,浅舞时光,紧握安然,让一季明媚的笑颜永驻。
【佛语禅语第29句】:【禅心佛语】上世纪80年代挣钱靠勇气,90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能力。
【佛语禅语第30句】:【圣经句子】163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
【佛语禅语第31句】: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日:“尽十万世界是你心。”——《长沙景岑禅师》
【佛语禅语第32句】:【禅心佛语】前段时间发生的几件事情,人们似乎是在享受着先贤文化的同时,亵渎自身的文化,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佛语禅语第33句】:用平静与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与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佛语禅语第34句】:很喜欢的一段话: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
【佛语禅语第35句】:【禅心佛语】命运的好坏是靠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是自己行为的承担者。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佛语禅语第36句】:做实事才是做好事,要有做事的方法和智慧,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
【佛语禅语第37句】: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佛语禅语第38句】:【禅心佛语】清明时节,请为一切逝去的祖辈、亲朋转发此【往生净土陀罗尼咒轮】,依佛大悲加持力,往生清净极乐刹。南无阿弥陀佛。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佛语禅语第40句】: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佛语禅语第41句】:为利一切有情故,以佛教法为正因,遍作一切事业成,彼得广多胜妙福。《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十七
【佛语禅语第42句】:既已走上修行路,不可做增上慢人,谤般若人,大妄语人,要做续佛慧命之人。真参实证,荷担如来家业。
【佛语禅语第43句】:【禅心佛语】观古知今,无论科技多么先进,吾人必须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须反观自省,培植善缘,才能迈向佳境。
【佛语禅语第44句】: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佛语禅语第45句】:【长春子莫愁诗】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雁含愁。山林多少幽闲趣,何必荣封万户侯?
【佛语禅语第46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修行,想要真正地人定,必须先从修心开始。
【佛语禅语第47句】:八风不动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佛语禅语第48句】:【禅语人生】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佛语禅语第49句】:【禅心佛语】戒律根本只有一个,就是不自私。人要是有自私心,就会犯戒;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戒。同理,人有自私心,就会犯法;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法。
【佛语禅语第50句】:【心灵禅语】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灵本无累,累的是攫取太甚。
【佛语禅语第51句】:【圣经句子】80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127:1)
【佛语禅语第52句】:菩萨若在居家,不染着诸欲,所受诸欲,心生厌离,常怀怖畏。。心不贪惜,不以邪命非法自活,宁失身命,不侵于人。何以故?菩萨在家应安乐众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53句】:不应该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54句】:【禅心佛语】观念改变并未改变事物本身,改变的只是对事物的认识,但观念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态度、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佛语禅语第55句】:【禅语人生】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佛语禅语第56句】:【佛心禅语】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为你剃度吧。”
【佛语禅语第57句】:空无用,所以有大用。空不能做桌子、做电脑、做衣服、做食品;但一切离不开空。
【佛语禅语第58句】:【禅心佛语】慈悲不是宗教,而是人生的哲理﹔它并非奢侈品而是和平与人心安定的必需品。也是人类共存必备的条件。
【佛语禅语第59句】:【禅心佛语】让我们尊贵的心来做主,而不要让那种俗贱的欲望来当主人。
【佛语禅语第60句】:【禅心佛语】快乐的日子是日子,阴郁的日子也是日子。犹如我们头上不会永远是晴空,生活也不会每天快乐,在阴郁的日子里不要抱怨,去看另一种风景。
【佛语禅语第61句】:【心灵禅语】不执于苦时,苦就渐渐远了。不执于乐时,乐就渐渐近了。菩提绽放,明心了了,就给世界一个微笑,一份善意,一份担待,一份宽容吧。
【佛语禅语第62句】: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纳受人间一切的缺点——对任何人没有一点怨恨,做任何事也没有一个难字。
【佛语禅语第63句】:【圣经句子】358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林后5:14)
【佛语禅语第64句】: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所以有时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佛语禅语第65句】:【佛心禅语】做人四自重:行为,一举一动要自重;讲话,一言一行要自重;处世,一事一物要自重;做人,一时一刻要自重。
【佛语禅语第66句】:【禅心佛语】世间的成就如同一个魔术师的声誉,他因为制造奇妙的幻相而赢得所有人的喝彩,但所有喝彩的人都知道那仅仅只是假象而已。
【佛语禅语第67句】:【佛心禅语】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佛语禅语第68句】:【禅语人生】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佛语禅语第69句】:【禅心佛语】去时,我寄愁心与流云,惟见清风天际流,花开花落,一个清净面目。
【佛语禅语第70句】:【禅语人生】以热忱,获得善缘的财富;以勤劳,获得信誉的财富;以喜舍,获得友谊的财富;以正见,获得真理的财富。
【佛语禅语第71句】:【禅心佛语】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眼里有沙三界浅,胸中无事一床宽。
【佛语禅语第72句】:【禅语人生】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佛语禅语第73句】:【禅语人生】学不在多,贵在力行。只把聪明停留在嘴巴上面,这种聪明是结不出累累硕果的。
【佛语禅语第74句】: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
【佛语禅语第75句】:一切诸佛刹,庄严悉圆满,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佛语禅语第76句】:【佛心禅语】《颂投子答月圆未圆》: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佛语禅语第77句】:【禅心佛语】但“天经地义”在当下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和大众认知。法律的漏洞和寺院法人地位的缺失为挟佛敛财者提供了机会。
【佛语禅语第78句】: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弥陀按自己的形象造佛。念佛人是弥陀的作品,他的工作做到哪一步,念佛人才有如何的表现。
【佛语禅语第79句】:【禅语人生】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一半在于知道,得到它之前必须先放弃某些东西。
【佛语禅语第80句】:用菩萨的智慧教育自己的子女,子女就会依照父母日常生活的行为来待人处世。如此一来,亲子之间,自然一片祥和慈爱,再无苦恼与压力存在。
【佛语禅语第81句】:【禅心佛语】内心生起一善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它将成为一粒种子,精心呵护,天长日久,就会开花结果。
【佛语禅语第82句】:【禅语人生】约定是缘。你和他(她)约定再相伴来生。奈何桥上,不肯接过孟婆颤巍巍递给你的那碗迷魂汤,坚持等到与他(她)同赴阴曹,直到相伴托生。
【佛语禅语第83句】:一件事情的发生,衡量不出一颗心的淡定,而一颗心的淡定,却能影响一件事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84句】: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佛语禅语第85句】:我们的心,是一座小城,没有杂乱,没有喧嚷,只有一团薄雾,一阵微风,装着童年的纯真。我们看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不够单纯。
【佛语禅语第86句】:【禅语人生】我们虽然不是伟大的人,但如果用一颗伟大的心去做微小的事,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颗心就是利他。
【佛语禅语第87句】:【佛心禅语】不要害怕改变,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好的东西,但也可能会得到一些更好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88句】:【禅心佛语】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来自己的烦恼;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
【佛语禅语第89句】:【禅语人生】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看法完全相同的人,众生皆执著在自我的见解上。
【佛语禅语第90句】:【禅语人生】因此要修心,第一要知道什么是心。参禅人彻始彻终,从开始到最后,都只是在认知自己,除了认知自己,就没有修行的正确目的。
【佛语禅语第91句】:【经典佛语】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与疲劳.
【佛语禅语第92句】:“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佛语禅语第93句】: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佛语禅语第94句】:【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我问】若是世人都上了岸,又到何处找苦海?又到何处找岸?
【佛语禅语第95句】:【佛心禅语】别人说了可能会让你不安的事情,可别就此不安,因为你的心情有你自己决定啊。
【佛语禅语第96句】:【禅心佛语】此生其实只是我们无量劫生命的一个驿站而已,生命是一场旅游,应该学会轻装。家富挂碍多,思远游不敢;业大压力重,想放下也难。
【佛语禅语第97句】:缘者是依。。如由父母而生其子,母则是因,父则是缘。是故父母因缘生子。如是或因缘生法,是名为成。《大法鼓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98句】:【禅心佛语】佛法尊因缘,同时也劝导世人要随缘。随缘不是简单地看开,而是看得透,是要我们遵循宇宙间固有的法则。
【佛语禅语第99句】:一切凡夫若想修净业,应当修此三种正因,以明心见性、去除凡夫心而入圣人清净本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2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