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佛心禅语软文素材大全,网站SEO推广必备!
【佛语禅语第1句】: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这种聪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总想抄一点近路,总想舒舒服服就能够成功。哪有不经过辛苦,就能够到达光明的境界呢?
【佛语禅语第2句】:【禅心佛语】世间如火宅,并不安稳。众生被愚暗所包围,被瞋恚、嫉妒、偏见所恼乱。
【佛语禅语第3句】:【禅心佛语】聪明人不被愉快不愉快和快乐不快乐所动。这些事情生起,他们不执着,随其本性去放下。这就是「正见」。
【佛语禅语第4句】:【禅心佛语】生命,就是在烦恼的支助下,由所造作的业(行为)带来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5句】:【禅语人生】我们选择不了生命,可以选择走过生命的方式,卸载重负,简约而行,要活的轻松,要活的自如,要活的开心快乐。
【佛语禅语第6句】:【禅心佛语】成大事的人,小事上也是一丝不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涵养。
【佛语禅语第7句】:【佛心禅语】“经”不只是口念,而是用双手做、双脚走,为世间疾苦付出。
【佛语禅语第8句】:【禅心佛语】如果曾经爱过一个人,会记住他的气息,甚至有些人我们会淡忘他的容颜,但仍然记得他的气息,这是无法被时间代替的。
【佛语禅语第9句】:【禅心佛语】每个众生都需要通过闻思修才能得到解脱,也需要通过闻思修才能成佛。没有闻思修此二路不通。
【佛语禅语第10句】:【佛心禅语】“宗门心法五要”共有五个部分,作为北海禅院最新确立的五要,全部都是大乘佛法的精髓。
【佛语禅语第11句】:譬如生盲不见日,日光亦为作饶益。无信众生不见佛,而佛亦为兴义利。《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12句】:【禅语人生】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佛语禅语第13句】:【佛心禅语】走走荆棘之路。生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你想有所成就的话。不要拈轻怕重,做点不寻常的。
【佛语禅语第14句】:唯有自愿发欢喜心,普度一切众生,随缘显现,方可谓人间现行的菩萨行者。
【佛语禅语第15句】:《大智度论》有言:“一切世闻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里是“觉悟者”的意思。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心佛语】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佛语禅语第17句】:【禅心佛语】六和文化:最大的失败,是什么都知道,但却都做不到。最大的失误,是一味的表达自我,却忘了关怀别人。最大的麻烦,是什么都想要,却不懂得如何抉择。
【佛语禅语第18句】:熄灭欲望之火驱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忧虑,才能不颠倒,在无事中得大自在。
【佛语禅语第19句】:【禅语人生】一个人的世界,不必顺从,不必讨好,做喜欢的事,哪怕是发呆也那么惬意。
【佛语禅语第20句】:【禅心佛语】从小处着眼,让平凡成就伟业。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或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回报,这种回报就是经验,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21句】: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混浊,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众生心垢若除,菩萨时时在前。
【佛语禅语第22句】:【佛心禅语】“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镜花水月的容颜,不敌荏苒岁月缓缓流。到不如一诗一盏茶,一坐一生静。
【佛语禅语第23句】:【禅心佛语】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
【佛语禅语第24句】: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佛语禅语第25句】:书要活读,读书要活,若死读书,读死书,把书读死,到头来充其量将自己读成书虫,读成书袋。书要择善而读,择要而通,读以熏心,通以生慧,学以致用,否则不如不读。
【佛语禅语第26句】:【禅语人生】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佛语禅语第27句】:【禅语人生】有无一般:有固然很好,无也非常丰富,真空生妙有,从“无”之中可以生出千万个“有”。
【佛语禅语第28句】:法界性是诸法体故,是故真言真实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体,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誉《密宗要诀抄》
【佛语禅语第29句】:一件东西能充分使用时,就会突显它生命价值的存在;如不加以爱护惜用而任意毁坏丢弃,就如同扼杀了它的生命。
【佛语禅语第30句】:一个人拥有比较健全的意识是成功的关键。习惯于听吩咐才能做事,不懂得主动自发,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你就永远抓不住新机会。
【佛语禅语第31句】:【禅心佛语】交友要先淡后浓,先疏后亲。清贫之交能长久,利益之交必两伤。
【佛语禅语第32句】:【禅心佛语】往事悠然一笑间,不必空忧。我们一路走来,只是为了告别往事,走入下一段风景。倘若让忧伤填补了生命的空白,就真的是亵渎了生命。
【佛语禅语第33句】:达摩作为禅宗的祖师,他只是给人以指导的方法,并不能替代个人的修行。因为修行是个人的事情,要靠个人来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佛语禅语第34句】:【禅心佛语】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人间净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佛语禅语第35句】:【禅语人生】因此要修心,第一要知道什么是心。参禅人彻始彻终,从开始到最后,都只是在认知自己,除了认知自己,就没有修行的正确目的。
【佛语禅语第36句】:【禅心佛语】求签算卦,说到底是对自己没信心,只好寄希望于外在。人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便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佛语禅语第37句】: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如是阿难,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四分律》卷四十一
【佛语禅语第38句】:当死期将至的时候,皇上和奴才又有什么分别呢?若有人掘开死者的坟墓,他必认不清那个是贫?何者是富的?
【佛语禅语第39句】:年轻时,我们都相信这世上有独一无二的爱情,我们相信了,于是真的得到了。
【佛语禅语第40句】: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佛语禅语第41句】: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楞伽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42句】:四摄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者,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以此摄世间,犹车因釭运。《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669经
【佛语禅语第43句】:唯一的幸福之路,不在天堂,不在寺庙,不在桃花源。唯一可以让你幸福,让你得道的,只有一条路,就是“爱上你自己”。
【佛语禅语第44句】:【禅心佛语】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
【佛语禅语第45句】:【禅心佛语】前一刹那已灭去,现在刹那正在坏灭,未来的刹那也必将坏灭。这就是“无常”。
【佛语禅语第46句】:【禅语人生】我们都不能确定最终能否在一起,但能确定的是,为了在一起,我会拼尽全力。
【佛语禅语第47句】:【禅心佛语】慈爱: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以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佛语禅语第48句】:【禅心佛语】了达诸法皆从心生,迷时实有,悟后亦梦亦幻。心若不生何来束缚,毕竟解脱,真空不二。
【佛语禅语第49句】:【禅心佛语】人类于诞生的时候哭泣,活着的时候抱怨,死亡的时候绝望。
【佛语禅语第50句】: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佛语禅语第51句】:【禅语人生】智者,不会坐着为他的损失垂泪,而会愉快地起立,寻找减少损失的对策。
【佛语禅语第52句】: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佛语禅语第53句】:【禅心佛语】佛说: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佛语禅语第54句】:【禅心佛语】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佛语禅语第55句】:【禅心佛语】若把此生宽处活,随他世事曲与折,相逢好说好商量,一切顺风又顺水。
【佛语禅语第56句】:【禅心佛语】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佛语禅语第57句】:【禅语人生】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佛语禅语第58句】:【佛心禅语】《禅》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定位好的话,下一步可能就不好展开。如果仅归结为一个宗派的话,可能就把自己捆起来了。
【佛语禅语第59句】:凡事不可做绝,对于别人的不幸,如果你不能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也不要落井下石。——给别人让出退路,就是在给自己留下后路。
【佛语禅语第60句】:念佛,并非要求佛陀为我们开智慧、保佑我们身体平安、家人事事如意;而是要将我们的凡夫心转为佛心,把狭小的心念扩大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佛语禅语第61句】:【禅心佛语】失去幼稚,使人变得成熟老练;失去信心,却枯萎了活着的心灵。
【佛语禅语第62句】:佛教微博经典:一种和气,一片宁静,一点无为,一身担当,一段故事,一生淡泊。争而不争,得而无得。无住清凉,是则佛心。
【佛语禅语第63句】: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佛语禅语第64句】: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语禅语第65句】:譬如摩尼宝珠,不论开价多少,都是贱卖。佛性摩尼宝珠也是如此:成为亿万富翁、大学问家、国王乃至天王,通通是贱卖;唯有成佛,才实现生而为人的价值。
【佛语禅语第66句】:【禅语人生】有些人很愚傻,生活本就清苦,还默默帮助他人。吃穿虽然老旧些,但是后代福报绵长。
【佛语禅语第67句】:【禅心佛语】事业上的机会错过,还有机会;敬老尽孝机会错过,永不再来。
【佛语禅语第68句】:【禅心佛语】人生啊,人生,它是人类最永恒的话题。也许,对于我这样一个年纪的人来谈人生,有人会当我是笑话,可是,我还是想谈谈自己的人生经过和感想。
【佛语禅语第69句】:【禅心佛语】大德与大爱,本无分别。生活中的修炼,不外乎,身心内外。
【佛语禅语第70句】:【禅心佛语】请珍惜你身边默默爱你的人。或许,有一天当他真的离开了。你会发现,离不开彼此的,是你,不是他。
【佛语禅语第71句】: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我们给母亲增添了多少累赘,欠下了母亲多少恩情。珍惜身体,用于正道,就是对父母的最好回报。
【佛语禅语第72句】:放下无谓的固执人们做事情、处理问题都需要有决心和勇气,但切忌将“坚持”与“固执”画等号。
【佛语禅语第73句】:【禅语人生】学佛不是对si亡的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佛语禅语第74句】:【佛心禅语】要自己快乐,先让别人快乐;要自己成功,先看别人成功。
【佛语禅语第75句】:大菩提心本性清净,一切众生无智翳眼,以不信故,谓为不净。“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佛语禅语第76句】:人生旅途中,唯有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却常常一事无成。
【佛语禅语第77句】:受人误解你泰然处之,你是在布施自在;受人漫骂你坦然一笑,你是在布施宽容;被人欺骗,你风轻云淡,你是在布施真诚;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
【佛语禅语第78句】:【佛学人生感悟经典文案】将自己的最低需求作为贫富分界线,人就容易知足,将别人的状况作为贫富分界线,则永不知足。
【佛语禅语第79句】:【禅语人生】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
【佛语禅语第80句】:现实生活中天堂和地狱并不存在,我们没有理由去相信。但是天堂般的生活我们曾憧憬过;地狱般的感受我们曾经历过。我们为什么没有用心去体会它们的存在呢?
【佛语禅语第81句】:【禅心佛语】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烦恼,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人生有些时候就得独自面对烦恼。
【佛语禅语第82句】:【禅心佛语】鼓不藏声,故能有声,镜不没形,故能有形,金石有声,不动不鸣,管箫有音,不吹无声。
【佛语禅语第83句】: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给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佛语禅语第84句】:【禅心佛语】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佛语禅语第85句】:【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语禅语第86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幽涧泉清,高峰月白。”——《广岩成泽禅师》
【佛语禅语第87句】:【禅心佛语】明知自己的目标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为了成就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为偏离了目标,便要立刻改正。
【佛语禅语第88句】:【禅语人生】维摩诘居士去酒肆、赌场、青楼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以不同身分接触社会,以各种因缘度化众生。
【佛语禅语第89句】:禅宗所说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没有分裂的那个完整的心的原态。
【佛语禅语第90句】:【文案基地经典禅语】生命中的许多人和事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佛语禅语第91句】:【禅语人生】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佛语禅语第92句】:【禅心佛语】如幻影般的色身实际上根本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唯有“是我的”这种想法是一种颠倒识。
【佛语禅语第93句】:【禅语人生】一个人行事的真伪,是逃不过他人的眼睛的。有内心的信实,始有外在真诚的表现。
【佛语禅语第94句】:【禅心佛语】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佛语禅语第95句】:【禅心佛语】佛法提倡行善积德,要获得欢喜就要有感恩、结缘、分享、包容的心态,但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佛语禅语第96句】:【禅心佛语】若心污浊,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痛苦。所以净心慎行是修道的要点。
【佛语禅语第97句】:【禅心佛语】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佛语禅语第98句】:【佛心禅语】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短视近利,不好大喜功。永远在变化中求进步,不断在守成中求成长。
【佛语禅语第99句】:【禅心佛语】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2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