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佛语禅心的文案,累了就看看!

【佛语禅语第1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佛语禅语第2句】:不管何时,何地,何境,保持一颗宁静的心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静是一种品格,可以沉淀浮躁。静是一种智慧,能感悟生命的大慈大悲。

【佛语禅语第3句】: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4句】:我们需要依靠智慧认清方向,依靠勇气终止蠢行。早一日调转方向,就能早一日踏上新的起点,看到新的风景。不要因为在某一条错误的路上走了太久而不忍心改道,也不要担心新的道路会让自己无所适从,每条路上都有追逐梦想的旅人,只要拥有乐观和自信,就能在“半途而废”之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佛语禅语第5句】:悲智相应,名菩提心,发此心已,方得无作戒。又须二六时常自省察,念念相应,即念念成佛。稍不合,便于菩萨戒得失意罪。(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佛语禅语第6句】:只会创造的人或只会享受的人,都不是健全的正常的生活。既懂创造、又懂享受,自食其力,不损人利己,也不损己利人。这样的人虽然平淡,却拥有平淡中的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

【佛语禅语第7句】: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而渐尽。顿圆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全。渐修如长养成人,多年志气方立。此示顿悟初心之后,犹有旷劫习气未除,仍宜依悟而修,净除余习。——《禅宗大纲》

【佛语禅语第8句】: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竞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佛语禅语第9句】:原本,一寸的光阴,是需要好好珍惜,不是用来记烦储忧。看那萧瑟的秋,轻盈的指尖上还耀眼着阳光。只想拥有一颗梅骨禅心,柔心慈眉,伫立梅香溪谷,播下希望的种子,精心打理,暖一世的沉寂冰凌,静听风生水起,只待春风邂逅,萌芽,花开,结果。不在计较拥有得失,努力就好。

【佛语禅语第10句】: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佛语禅语第11句】:人生的历程,需要抱一份平淡的态度,而不是一场疲惫与劳累,所经过的那些痛苦与烦恼,不过是一种风雨阴晴的更替,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悲观者能够看到信心,人活着就是一种升华,好好的活着,活得自然,不必更多解释。

【佛语禅语第12句】: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立场”,才能遵从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是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

【佛语禅语第13句】:【佛心禅语】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不妨看开一 些,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奔向新生活。

【佛语禅语第14句】: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佛语禅语第15句】: 机会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往往没有被很好地运用,一半被客观把 持,能让客观听命于主观者极少。因此,人的一生难免遗憾,注定残 缺。残缺和遗憾是生命的常态,不妨乐观一点。

【佛语禅语第16句】:一个人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会就就业业地去做。

【佛语禅语第17句】:此方等经,是诸佛眼,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种身,从方等生。《观普贤行法经》

【佛语禅语第18句】: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妄除,妄除则真显。(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佛语禅语第19句】:“善用智者制人而不制于人。”用自己的长处与对方的短处较量,进攻对方要害,对方就难以抵御。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竞争。获胜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那些最肯动脑筋、知己知彼而能避实就虚的人。再好的资源也是为了为人所用。你做选择它们应该出于本能,应该选择最自然、最可能成功的一种。

【佛语禅语第20句】:你若觉悟,就会“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佛语禅语第21句】:已断微细沉掉,心三摩地相续转时,若起功用作行,反成三摩地之过失。修此对治,谓不作行,安住于舍。当知此舍,是舍防护功用,非舍取境之力也。(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佛语禅语第22句】: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任何人也不能将他击垮。

【佛语禅语第23句】:命如花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从初乐爱欲,可淫入胞胎,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终始非一世,从痴爱久长,自作受苦乐,身死神不丧。《法句譬喻经》卷五

【佛语禅语第24句】: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古印度)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佛语禅语第25句】:付出真情的人,一定能够得到生活丰厚的回报。懂得行善的人,才能一生快乐无穷。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的人生也会因你的付出而升华,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和增值。乐善好施就是在播种福因,同样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敬。

【佛语禅语第26句】: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脱的程度也会不同,真正的解脱是一种到达极致的自在,世间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能够体验到菩提达摩话中的“无我”境界,无论忧愁还是喜悦,一切自然会随风消散。

【佛语禅语第27句】: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人不像驴马,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才是见到无相的真谛。

【佛语禅语第28句】: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跟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认为他是错的,有此认识,就不会时时想到要论出一个是非曲直——世上很多事情并无是非,根本没有分辨是非的必要。

【佛语禅语第29句】:太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古印度)龙树《中论·破行品》

【佛语禅语第30句】: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佛语禅语第31句】:心境清凉,忙碌便是欢喜,人心安定,环境即太平,便见世外桃源,工作中的忙碌便为欢喜。

【佛语禅语第32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而凡夫的矿山虽已开采,却尚未加以琢磨。

【佛语禅语第33句】:生活的禅法是心的历程,它是从内心去除那些复杂的负担,接受生活的棒喝,叩问内在的迷惑,去告诫我们关于生活里能够伤害的负面情绪,还有面对得失所秉持的态度,充满信念的去生活,不要挑剔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佛语禅语第34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虔诚地为人群服务,不要“加减做”,加加减减就不会进步。

【佛语禅语第35句】: 诺言这个词很重很纠缠,如果做不到就别轻易招惹她。一旦 招惹,你要么必须兑现,哪怕放弃一切;要么做个无视道德的肖小, 可以不在乎四面八方的唾沫。假如无法二者选一,最好还是远离诺 言,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

【佛语禅语第36句】:当今之各界人士,多有几分知识,借助网络之便利,更知天下大事,一 听到自心自性,亦能搬出古今中外之言句,且问,在他人的舌头上,你 的自心自性何在?什么是无?从他人的舌头回到自己的疑情中,祖师以 此成祖师,佛陀以此成佛陀。

【佛语禅语第37句】:三界唯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38句】:“以退为进”就是以出世的思想,来开创人世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具备“对人生有无常的警觉,对物质有远离的看法,对情爱有淡化的观念,对自己有不满的要求”,那么,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就可以无动于心,所以说:一个人若想成就人世的事业,要培养出世的思想;先有出世的思想,再做人世的事业。

【佛语禅语第39句】: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佛语禅语第40句】:思考问题时,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转来转去,更不要死钻牛角尖,这样只会越来越远;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这样才会有所突破。

【佛语禅语第41句】:恶知识,表面装作很亲密的样子,心里却藏着某个损害对方的诡计。例如,有的小人看见同事跟上司闹了意见,便故作义愤,煽风点火,鼓励同事跟上司对抗,然后站在一边暗暗发笑。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小人,像毒蛇一样,尤其要当心。

【佛语禅语第42句】:“有为法”,即有作为、有造作的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可概而言之,一切人为的因素,都易生易灭,不能贪留。无论丰功伟业还是寻常小事,都如戏台上的一出戏,演完散场,便如烟消云散。人生的数十寒暑,如白驹过隙,还不曾好好回味,就已经过去了。

【佛语禅语第43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幸得人身,亦有闻法之缘,如若仍 甘愿受妄心烦恼羁绊,更不知生死之来去,此实为可怜悯者。发愿就在 此生,就从此刻起,要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悟入同一境界,以大圆融、 大自在,出入娑婆之堪忍世间甚至恶道之地狱,度化苦难众生,同登解 脱彼岸。

【佛语禅语第44句】: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一生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佛语禅语第45句】:禅是一种心的平坦,心的空闲,心的恬淡,心的宽阔,心的淡然,心的更新。也许什么也不是,只是心地的干净与自然。也就是他,给了我们无上智慧的万丈光芒,照亮了欲望与贪婪的灰暗,消融着人世间的愁苦。

【佛语禅语第46句】:尽对朋友说些无用的甜言蜜语,智者知道这种人是只说不做的。《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佛语禅语第47句】:(二)心净则土净,度人先度己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佛语禅语第48句】:【觉悟自己和觉悟他人】 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 别人做错了事,我们可能会批评指正别人;别人走错了路,我们往往 会提醒别人;但在我们提醒别人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在批评指正别人 时也要批评指正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觉悟自我和觉悟他人。

【佛语禅语第49句】:世间熙攘喧嚣,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嚣处为自己留一份清静,不时从热闹的俗世中退回来,调和内心,就能在纷扰中安顿自己。

【佛语禅语第50句】:譬如有人块掷狮子,狮子逐人而块自息。菩萨亦尔,但断其生,而死自灭。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外道亦尔,不知断生,终不离死。《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佛语禅语第51句】: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佛语禅语第52句】:愤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到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海涛法师

【佛语禅语第53句】:【佛心禅语】 所谓“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该舍的时候就要舍, 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没有意义,获得也不一定就 是好事。

【佛语禅语第54句】:学佛必须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佛语禅语第55句】:譬如有人,于百年中积聚薪草,以火焚乏,须臾还灭。是故当知:少时修善,能灭无量恶业重罪。《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56句】:帮助别人,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举动,也不需要你倾家荡产,而只需要你在生活中看到一个弱小的生命时伸出一只温暖的手拉上一把,只需要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披上一件棉衣……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份助人的爱心,我们的世界就变成了真正的天堂。

【佛语禅语第57句】:善良与正直、爱心、悲悯为伍,与邪恶、阴毒、冷漠为敌。柔软时的善良,可以融化冷敖的冰川;坚硬时的善良,可以穿透任何顽固的岩石。

【佛语禅语第58句】:社会是由各种人组成的,人和人之间必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在为人处世中,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法就是理解和宽容,善于合作,善于协调并努力去施行,这样才能打造团队精神,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佛语禅语第59句】: 夜晚。一对恋人河边散步。女:你爱我有多深?男:我可以 为你做一切事。女:一切吗?男:当然。女:河里的星星那么多,好 想摘一颗。男:你既那么喜欢,我为你摘一颗就是。说着,男人掏出 打火机点燃一支烟,然后交到恋人手上。女:你不是戒烟了吗?男: 这不是烟,是为你准备的星星呢。

【佛语禅语第60句】:藕池无日不花开,四色光明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元)明本《怀净土》

【佛语禅语第61句】:为他人活与为自己活,哪一种更快乐?为少数人活与为所有人活,哪一种更快乐?有院墙篱笆与无院墙篱笆,哪一个空间更大?索取与奉献,哪一个更有价值?

【佛语禅语第62句】:不少人受到伤害,悲苦不已,逢人便诉,泪涕涟涟,以博人之同情。或许起初,人们会为你抱不平,是时日一久,不平已变为不屑,而你却不查,依然喋喋不休,抱怨不已。这时在人们眼中,觉得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佛语禅语第63句】:自性自度,苦海需要你自己趟过,才能成佛,如果你还在等着别人来度你,那就永远也得不到解脱。一个人只有自己来承担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没有别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开自己的心门,点燃那盏心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避难所。

【佛语禅语第64句】: 被人嫉妒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说明你比他在某些方面优秀那 么一点点。人家与你竞争,也不是一件坏事,一则提醒你,之所以被 人家竞争,说明你还没有优秀到别人难以超越的程度;二则能最大限 度地唤醒你所有的激情细胞,继续奋发。

【佛语禅语第65句】: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日:“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大师)

【佛语禅语第66句】: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 使人易知。

【佛语禅语第67句】: 心挂两头,事情做不好,懒也懒不够,一头都顾不上。正确的 做法是:做事就认真去做,懒散就尽情去懒,不要纠结在两者之间。

【佛语禅语第68句】: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一出滑稽的戏剧,我们往往不断追求某些东西,为此永远不知疲惫,但最后却发现,在自己匆忙赶路的时候,却错过了沿途最美的风景。因此我们应该将全部心神贯注在眼前、身边的事物上,让心灵毫无杂念地去体验当下,静享当下的每时每刻。

【佛语禅语第69句】:佛陀就像太阳:太阳远离乌云密布,佛陀远离烦恼障碍;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间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无明;太阳的温暖能令一切万物生长,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众生的善根。

【佛语禅语第70句】:【禅语悟道】当今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是饥饿寒冷、居无定所,而是精神崩溃、心灵空虚。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良药。

【佛语禅语第71句】:若是克制了自身瞋怒,就是消灭了一切敌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72句】:要感谢被救的人,让我们有行菩萨道的机会,因为他们示现了“苦空无常”的人生。所以,生活安稳、四肢健全的我们,怎能不好好把握人生,充分发挥生命的良能?

【佛语禅语第73句】: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

【佛语禅语第74句】: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佛语禅语第75句】:打佛七,是学习佛门仪轨(法则)的好时机;认真听法,将所听闻的法铭记在心,好好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如此打佛七才有功德和意义。

【佛语禅语第76句】:远离不爱言,软语不伤人,常说淳美言,是则升天路。《杂阿含经》卷四十九,第1299经

【佛语禅语第77句】: 佛日:“高人一等,必先低人一头。”唯有善于低头做人,才能在高处 成事。

【佛语禅语第78句】: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燃灯法师

【佛语禅语第79句】:【禅故事】修炼30年后,大师练成移山大法,众人围观。大师席地而坐,念念有词:山过来,山过来...山不动。大师起身缓缓走到大山前,现在山过来了吧?众人大呼上当:这是你的移山大法?对,我三十年修炼悟出的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事情无法改变时,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

【佛语禅语第80句】:天下的米一个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个人做不尽。同样的,一个人也无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业。

【佛语禅语第81句】: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若人专念阿弥陀,号日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佛语禅语第82句】: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83句】:为了正义的事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人,把浩然正气还给大自然,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天地,是英雄的胸襟,自然能够赢得别人的敬仰。

【佛语禅语第84句】:习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去体会、修为、契合,谓之“神会”,即是由精神体会而领悟出来的真理。

【佛语禅语第85句】:因此,我们不要给自己制造烦恼,不要自找麻烦,以最单纯的态度去应 付事情本来的样子,这样我们才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佛语禅语第86句】:释迦牟尼佛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是的,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只有宽容才是慰藉心灵的良药。

【佛语禅语第87句】: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嗔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佛语禅语第88句】:一切众生实成就不思议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文殊说般若经》

【佛语禅语第89句】: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和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和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佛语禅语第90句】:放下应从修持布施、奉献爱心做起。布施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奉献爱心能放下自私。布施分为三种:一、财物布施;二、无畏布施;三、法教布施。

【佛语禅语第91句】:学习是一生的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永续学习。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奉献,学习利人,学习尊重异己,学习共生和谐。(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92句】: 万众瞩目的背后是攀登的艰辛,是汗水和眼泪。不必羡慕别 人的成功,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地努力。假如努力到极致也不 能成功,那就赶紧调整方向,也许你的天赋在别处。爬山我不行,涉 水可能正是我的专长。

【佛语禅语第93句】:心为境界,以心系心,渐入寂定,以心住心,正住三昧。心寂定故,便能专一,心专一故,次第无间。得定心故,心常寂静,心寂静故,心生喜乐,便除欲爱诸恶不善,有觉有观,定生喜乐,成就初禅。《大乘宝云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94句】: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性必须自己下功夫。

【佛语禅语第95句】: 棉苗纷纷从土里钻出来,好奇地打量春天、打量我。就在那 一瞬间,我看见了生命的灿烂和奇妙!

【佛语禅语第96句】:【理智与道德】 以理智的态度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心中就会有正确的主张;用道德规 范来约束心中的欲望,心境就会自然清明。

【佛语禅语第97句】: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佛语禅语第98句】:年轻时有的是力气,拿得起,就是舍不得放下。年纪大了,什么东西都能放下了,又有好多东西拿不起来。能拿得起来又能放得下去的东西也就只有筷子了。如果等到有一天,我们连筷子都拿不起来时,我们的生命也就差不多到了尽头,筷子谐音就是快了,到了。饭吃到数了,圆满了,人就该回家了。

【佛语禅语第99句】:一杯难以入喉的咸水,如果注入一滴甜美晶莹的泉水,也可以成为清凉的甘露。放下内在的屠刀,也能蜕变成一朵纯白柔软的白云。要真正帮助一个人,最好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随便怀疑、排斥他们,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2625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