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很多人赞的民间俗语俗话,点击率超高!

【歇后语第1句】:敲着空碗唱大戏——穷开心;穷快活

【歇后语第2句】:古庙里的石像——老石人(老实人)

【歇后语第3句】:狗戴串铃——假充大牲口

【歇后语第4句】:【宁死一咳,不死一该】(谚)咳:叹词,表示可惜。该:活该,认为该当如此。指人死有两种结局:好人死了人们表示惋惜,坏人死了人们认为活该。人们应该争取前者,避免后者。

【歇后语第5句】:【吃人家碗半,被人家使唤】(谚)哪怕是吃了人家半碗饭,也必须服从人家的指使。指得了人家的一点好处,就得为人效力。 也作吃人一碗,听人使唤。 吃谁家的饭,归谁家管。 吃人茶饭,与人担担。

【歇后语第6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称。后借用为对有权有势、凌驾于别人之上者的一种蔑称。 “太上皇”源自秦汉。据说,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却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种礼节对待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一天,刘邦去看望老父亲,老父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惶惑不解。其父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你父,也不过是个平民百姓,区区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杀头的啊!”刘邦听出话中有话,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亲为太上皇的例子,马上举行大典,将父亲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歇后语第7句】:【白发故人稀】(谚)故人:老友。 指人到老年,老朋友就越来越稀少了。

【歇后语第8句】: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

【歇后语第9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谚)夜草:夜里给牲口喂的草料。 外财:也叫横财,不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钱财。马没有夜草就不会上膘,人不得外财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发了横财的。 也作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歇后语第10句】:【碰翻了五昧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头】(歇)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成样样全”。

【歇后语第11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歇后语第12句】:【六亲合一运】释义:六亲:六种亲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杜预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娅。亦泛指所有亲属。比喻亲属之间有相同的命运。例句:俗语说得好:六亲合一运。那朱恩家事也颇长起。二人不时往来,情分胜如嫡亲。

【歇后语第13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谚)指商店资格老,规模大,就往往会慢待顾客;顾客财大气粗,又往往会刁难商店。 也作“客大压店,店大压客”。

【歇后语第14句】:【把嘴磨破了】见“磨破嘴皮子”。

【歇后语第15句】:太平洋里洗脚——浩浩荡荡

【歇后语第16句】:【膛地雷】(惯)比喻冒险。

【歇后语第17句】:【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惯)比喻替当事人办事,花费的是当事人的钱。 也作割猫尾巴拌猫儿食。 将猫儿尾拌猫儿饭。

【歇后语第18句】:【官房漏,官马瘦,官众堂屋鸡屎臭】官,公有。房只住不修, 马只用不喂,公众堂屋无人扫。指公有的东西容易损伤,反 映一种自私的心理。类似的:官船漏,官马瘦,官养的老爹 不长肉。克非《春潮急》:“有道是,官房漏,官马瘦,官众的 堂屋鸡屎臭……你把几十户人拉在一起,人多心不齐,鹅卵 石挤掉皮,岂有兴旺之理?”

【歇后语第19句】:【却之不恭,受之有愧】释义:指接受礼物,深感过意不去。例句:“既然这样,只好全部收下。这实在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歇后语第20句】:【 一肚子花花肠子】坏主意多。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巧姑这娘们儿,一肚子花花肠子。今天这事儿,硬是 让她给搅了!”

【歇后语第21句】:【棉花里裹着针——软里硬】(歇)本指软里带硬,转喻表面和善而内心凶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针——柔中带刺”。圪针: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歇后语第22句】:【进了庙门会烧香,见了婆婆会叫娘】指会见机行事。成语: 随风转舵。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我的特长,就是进 了庙,会烧香,见了丈母会叫娘。别的,没了!”

【歇后语第23句】:财神爷讨饭——装穷

【歇后语第24句】:【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扎到水里。讥讽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晓得风险有多大。

【歇后语第25句】:【围棋盘里下象棋——不对路数】(歇)路数: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转指着数、武术的动作。指动作不合要求或规定。

【歇后语第26句】:阎王奶奶绣荷包——鬼花招

【歇后语第27句】:【 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一种社会心理:偏爱自 己的,羡慕别人的。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可是世界上 没有丈夫觉得自己的妻子美的,尤其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太 太。你知道那句俗话吧?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 好。”

【歇后语第28句】:【见上黄河也不死心】(惯)形容非常顽固,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改变。

【歇后语第29句】:掏了肚的鱼——全无心肝

【歇后语第30句】:【架桥拨火儿】(惯)比喻挑拨双方的关系,引起事端。

【歇后语第31句】:【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谚)指做生意要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行事。也借指人有多大本领,傲多大事情。

【歇后语第32句】: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铁。

【歇后语第33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歇后语第34句】:【勤借勤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歇后语第35句】:【 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脏】指拼命,作殊死战,成语: 势不两立。陈登科《活人塘》:“不要怕,他能杀我们,我们就 不能杀他?他要我肝花,我就要他肚肠。”

【歇后语第36句】:【 不知道门朝哪边开】门的方向不知道,门内情况更不知 道。谓生疏,不了解情况,不熟悉业务。柳青《种谷记》:“活 了四十年,常常连吃饭的碗都不够每人一个,更不知学堂书 房的门是朝哪里开的了,而今办起工作,才知道不识字的难 处。”

【歇后语第37句】:【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为商店谨防假冒的用语,引申为 唯一的意思。成语:独一无【第2句】:绝无仅有。老舍《四世同 堂》:“说真的,她的咖啡,点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无分号,在咱们这条胡同里!”

【歇后语第38句】:【一字入公门,千牛不能拔】(谚)公门:衙门。指诉讼状一经递入衙门,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诫人们写诉讼状应特别谨慎。

【歇后语第39句】:【两面派】现在人们常用“两面派”来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那么,“两面派”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当时,元军和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黄河以北展开了拉锯战争,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军队来得勤,标语也换得快。豫北怀庆府人生活本来就很困难,老写标语也是劳民伤财,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两面写字,一面写上欢迎元军“保境安民”的标语,另一面写上欢迎义军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标语,哪方军队来了,就翻出欢迎哪方的标语,既省钱,又方便。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进驻怀庆府,进城见家家户户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一阵狂风刮来,有些木牌翻转过来,欢迎元军的标语露了出来。常遇春气极之余,下令将凡是挂两面牌的人都满门抄斩。 “两面派”就是从怀庆府的“两面牌”演变过来的。这种演变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变,又有“不断变换嘴脸”内容相同的演变。但,这种演变冤枉了“两面牌”,当时老百姓挂两面牌是因被逼无奈,而真正的“两面派”者才心术不正。

【歇后语第40句】:上午我在家看书,忘了妈妈吩咐我叠衣服的事。妈妈说:“你看你,真是一分凿打一分眼。”(安徽·长丰)

【歇后语第41句】:吃药十帖,不如独宿一夜。

【歇后语第42句】:【端公盆,说公理】(惯)指主持公道,说公平合理的话。

【歇后语第43句】:【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谚)指青山绿水永葆常态。常借指友谊定长存,后会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青山不倒,绿水长流。

【歇后语第44句】:仙姑思几——心野了

【歇后语第45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释义:朋友越多越好,冤家越少越好。例句:“……俗话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我们做人心胸总要豁达。”

【歇后语第46句】:【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谚)指说一句假话,其他事都会让人怀疑是不真实的。

【歇后语第47句】:【人有见面之情】(谚)人和人见了面,往往会有化解怨恨、加深友谊的情分。指亲自当面央人,要比转托别人说情效果好。

【歇后语第48句】:按处方配药——多给不肯,少给无效

【歇后语第49句】:【啄木鸟翻跟头——卖弄花屁股】(歇)比喻人卖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讥讽意味。 也作啄木鸟打跟头——耍花丽屁股。 啄木鸟翻筋斗——耍花丽屁股。

【歇后语第50句】:老鼠爬冰凌——又尖(奸)叉滑

【歇后语第51句】:【千滚豆腐万滚鱼】(谚)指豆腐和鱼多煮些时间才能入味。

【歇后语第52句】:【好马不备双鞍鞯,烈女不嫁二夫郎】释义:鞍鞯: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旧封建礼教提倡女子不二次嫁人。“不备双鞍鞯”又作“不担双鞍”、不配二鞍”。 “烈女”又作“贞女”。“不嫁二夫郎”又作“不更二夫”、“不嫁二夫”。例句:我幼读《女儿经》,长读《闺中训》,我明白德容言功与三从四德,我也知道好马不备双鞍鞯,烈女不嫁二夫郎。我进了萧家的门,活着是萧家人,死了是萧家鬼。

【歇后语第53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讲名堂】释义:年轻的丈夫不知道疼爱妻子。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顾一头了。俗话说:‘老郎疼婆娘,少~B讲名堂’。……”

【歇后语第54句】:【开天辟地头一遭】释义:比喻自古以来头一次,是空前的。例句:太阳从西边出,月儿往东边落,开天辟地头一遭儿。

【歇后语第55句】:爸爸见别人下海发了财,也要把工作辞掉,去下海挣大钱。奶奶劝他:“你要把工作的事处理好,疙瘩不要拴死,后路不要堵死。”(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56句】:肚子里长草——闹饥荒

【歇后语第57句】:两根藤上结的瓜——扭不到一块

【歇后语第58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谚)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张珍贵的毛皮一样。指人的一生应在正大光明、有所作为中度过,不可苟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兽死留皮。

【歇后语第59句】:【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比喻长辈带坏晚辈。类似的: 大狗爬墙,小狗照样。成语:上行下效。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我实话说,你们家铜 锁、香草,也包括枣花,都是叫你给拐带坏的。”

【歇后语第60句】: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歇后语第61句】:屋漏又遭连阴雨——祸不单行

【歇后语第62句】:【人要实心,火要空心】见“火心要虚,人心要实”。

【歇后语第63句】:【赶着鸭子下河】(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事。

【歇后语第64句】:老鹰不抓兔——吃饱撑的

【歇后语第65句】:我家本来已经开了文具店,爸爸又要开铁货店。奶奶唠叨说:“你啊,牛角越长越弯,生意越做越贪。”(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66句】:鲁智深倒拔杨柳——好大的力气;蛮劲十足

【歇后语第67句】:【耍骨头】(惯)1指故意调皮捣蛋。 2指开玩笑。3指表示亲热。

【歇后语第68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脸】(谚)指七月天忽晴忽阴、忽热忽冷,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哭笑无常。

【歇后语第69句】: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歇后语第70句】:【有本不愁利】(谚)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钱,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谋取到利,本钱是基础。

【歇后语第71句】:小彬一到家,就喜欢指使这个干这,那个干那,而自己却连活边都不挨。别人说他是“自己懒又懒,喜欢充老板”。(江西·进贤)

【歇后语第72句】:【被窝里伸腿——不是脚也是脚】(歇)脚:谐“搅”。指横竖都是胡搅蛮缠。

【歇后语第73句】:【喝酒见人心】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歇后语第74句】:床头上拾钱一自己哄自己

【歇后语第75句】:老鸹插雉翎——装凤凰

【歇后语第76句】:【灯谜】灯谜来自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时叫“瘐辞”,也就是隐语的意思,民间俗称“谜”。那么,猜谜怎么和灯谜联系上了呢?据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对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恨之入骨。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的人叫李才,后边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客人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心生一计,要斗斗这个“笑面虎”。转眼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做了一个。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挑着自己的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着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情,也挤到花灯前,花灯上题着四句诗,他命身后的财房先生念给他听:尖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笑面虎一听,只气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要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道:“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个‘针’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气得干瞪眼,没啥可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剑现在。

【歇后语第77句】:【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释义:比喻不怕艰险,不畏强敌。例句:我不止一次对你说过,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为了消灭你们这些杀人强盗。夺取革命最后胜利,我们随时都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

【歇后语第78句】:【吃江水,说海话】释义:比喻口气大,净说不着边际的大话。例句:“你真是吃江水,说海话,口气那么大,也不怕闪了舌头。”

【歇后语第79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歇后语第80句】:【狗咬骨头——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却吃不上,转指心里很想要,却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头——空咽涎唾”。

【歇后语第81句】:两勤加一懒——不做,二不休

【歇后语第82句】:期中考试临近了,我才忙着翻书。妈妈说:“你这是临上轿现穿耳朵眼,早干什么去了?”(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83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正道取得钱财。

【歇后语第84句】:【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谚)只要有对人行方便的条件和环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们的事情。 指人要有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精神。

【歇后语第85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用刀拼杀。姚雪垠《李自成》: “造反就是互相杀戮,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事儿。” 搬石头砸天/背石头打天无法对抗上级。古华《姐姐 寨》:“中央有文件,有政策,你也不能背了石头打天。”

【歇后语第86句】:【针眼大的窟窿,拳头大的风】指一种自然现象。墙壁、门 窗上一个小孔,也会钻进很大的风。也指有小的漏洞,会出 现大问题。或说:针鼻大的眼儿,牛头大的风。贾平凹《废 都》:“夏捷对着哩,老婆就要管着男人,要不针眼大的窟窿 就要透出拳大的风!”

【歇后语第87句】:【 三过家门而不入】古代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 入。借指公而忘私,或不回家。语出《孟子》。李英儒《还我 河山》:“老蔫并不懂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动 上超过了古人。”

【歇后语第88句】:【 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坏毛病改不了。成语:恶习难 改。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样 便宜他都不捡。”

【歇后语第89句】:【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歇后语第90句】:【开船不等客】(谚)船按时起航,只有乘客及时赶来乘船,船不会延时等待乘客。比喻人做事要看准时机,不能错过。 也作“开船不等岸上人”。

【歇后语第91句】:【东风射马耳】(惯)东风在马耳边吹过,马没有任何反应。比喻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歇后语第92句】:【鞋不加丝,衣不加寸】(谚)丝:长度单位,十丝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点就不合适,而鞋的制作准确度比衣服更为严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歇后语第93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谚)大限:寿命的尽头。夫妻就像同林栖歇的鸟一样,到非分离不可的时候自然就得分离。指再好的夫妻也难保永不分离。 也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歇后语第94句】:【半截身子入土】(惯)已经活了半辈子。比喻人已年老,余生无多。 也作“黄土埋了大半截”。

【歇后语第95句】:【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歇后语第96句】:【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释义:天下没有人比亲娘待自己更好的了。例句:“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看来还是其产党好,我,我一家准备搬回雷坪来住。

【歇后语第97句】:【把鼻子气歪了】(惯)形容人特别生气。

【歇后语第98句】:【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仍旧是原有的情 况。杂文图书:“因此,当‘第三者’取得了‘第二者’的身份 后,尽管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原先那 动人心魄的情感却荡然无存了。”

【歇后语第99句】:【过独木桥】(惯)独木桥:由一根木头搭成的桥,比喻艰难的途径。 指走艰难的道路。 也作“走独木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7995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