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精辟民间俗语经典俗话,经典有深意!

【谚语俗语第1句】:十天跑完万里长城——一日千里

【谚语俗语第2句】:【双拳难敌四手】(谚)双拳:一人。四手:二人。一个人势单力薄,难以对付两个人。指在双方争斗的较量中,总是寡不敌众。 也作双拳难抵四手,好汉也怕人多。 双拳难敌四手,四手还怕人多。

【谚语俗语第3句】:天上飞的雁——当不了盘中菜

【谚语俗语第4句】:【近人不说远话】关系亲密,有话直说。浩然《艳阳天》: “咱们是近人不说远话,冲着孩子们,你也别跟弯弯绕这群 家伙跑了。”

【谚语俗语第5句】: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车撞倒了,路旁一个青年急忙过去扶她,没想到这位老太太硬说是这青年撞她的。知情的人说:“真是好心无好报,点佛灯被佛告。”(四川·姿阳)

【谚语俗语第6句】:【 小孩嘴里无假话】小孩天真不会作假,说话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或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清代《三侠五义》:“什么 缘故呢?俗话说的好,小孩嘴里讨实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说的都是假话。《敌后武工 队》:“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 纸。”

【谚语俗语第7句】:【 没犯罪充了一军】无缘无故受苦受累。李准《老兵新 传》:“我还没见过这种房子,学校里边那个鸡舍牛圈也比这 个强,这可算来到地方了,没犯罪充了一军。”

【谚语俗语第8句】: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谚语俗语第9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释义:菘:蔬菜名,叶柄厚而呈青色的称青菜;叶似薄而色淡的称白菜,又称黄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尝问周彦伦:“菜食何味最佳?”彦伦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谚语俗语第10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谚)求人的人常有一种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帮忙和答应帮别人忙,心态迥然不同。

【谚语俗语第11句】:【黑纱】中国人治丧,儿女后辈只穿孝不戴黑色,农村现在也如此。后来,西风东渐,才开始戴黑纱,也只限于城市和公职人员。那么,戴黑纱从何说起呢?它源自欧洲。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戴黑纱的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谚语俗语第12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释义:依赖别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说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树树歪,一心靠社会主义,可生产队又说我是累赘……”

【谚语俗语第13句】:【 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 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谚语俗语第14句】:【太阳打西边出来】谓不可能发生,或指反常、罕见。台湾 白先勇《孽子》:“这倒是新闻!太阳该从西边出来了。”

【谚语俗语第15句】:老虎上吊——悬虎(玄乎)

【谚语俗语第16句】:遍山都是草——没树(输)

【谚语俗语第17句】:【高山点灯名头大】释义:比喻有名气。例句:三爷,你家大德堂是高山点灯名头大。当年,张大帅也在你们后花园趴过风,今天我请“老北风”商量大事。

【谚语俗语第18句】:【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谚)晚娘:继母。日头:太阳。云里的日头,看起来不红,但暴晒力很强;晚娘的拳头,看起来不重,但打起来很毒。指旧时继母对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头最毒,晚娘的拳头最狠”。

【谚语俗语第19句】:【 男儿当自强】男人自己要振作,奋发图强,不能依靠别 人。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朝为田舍郎,献灯忠义堂。寨 主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谚语俗语第20句】:门角里晾衣裳——阴干

【谚语俗语第21句】:【价高招远客】(谚)远客:远处的客商。只要肯出高价,路途再远,也会有客商把货送上门来。指只要舍得出高价,就不愁买不到缺货。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额酬金,就不愁引不来人才。

【谚语俗语第22句】:【君子不见小人过】释义:君子不计较小人的过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见小人过,……咱们就把他放了罢。”

【谚语俗语第23句】:【新媳妇儿坐在花轿里——任人摆布】(歇)指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做主,由别人支配。

【谚语俗语第24句】:儿大不由爷。

【谚语俗语第25句】:【早知今日,悔莫当初】(惯)早知是今天这个结果,当初真不该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谚语俗语第26句】:对着镜子做戏——咋好看昨比画

【谚语俗语第27句】:大水冲过的鹅卵石——没有了棱角

【谚语俗语第28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谚语俗语第29句】:【乌鸦嘴】“乌鸦嘴”指那些说话不吉利、讨人嫌的人。那么,乌鸦是一种什么鸟呢?早先,乌鸦不仅不是不吉利的鸟,还是一种神鸟。乌鸦在古代也被称作“乌”,《尚书·大传》曾记录说:“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是把乌鸦当做瑞兆的例子。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把太阳称作“金乌”。古人还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赞颂乌鸦,用“乌鸦反哺”来比喻孝敬父母。甚至用慈乌来代指母亲。晋代王嘉《拾遗记·鲁僖公》说:“仁鸟,俗亦谓乌……。”乌鸦变成不祥之鸟,大概是从它能预示吉凶开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就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可见到了后来,把乌鸦报吉凶变成了报凶不报吉。民间开始越来越排斥乌鸦,认为乌鸦会带来晦气,专主报凶。宋代梅尧臣还曾写文为乌鸦辩解,认为乌鸦为表忠心才预示吉凶,却为人们误解以为它专报凶信。可见,乌鸦由吉祥鸟转变为不祥之物,当在唐宋时期。 “乌鸦嘴”一词意思的演变,和民间的世俗观点有关。在民间,人们总把乌鸦和霉运相连,于是赋予“乌鸦嘴”另一种意思,即称喜欢说话又出言不吉的人,这种人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

【谚语俗语第30句】:【虎门无犬种】出自名门的人,不会太差。相关的:将门出 虎子。茅盾《子夜》:“这就出山了!我原说的,虎门无犬 种!—一自然要请客罗!”

【谚语俗语第31句】:【公元】“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在我国称之为“公历”或“阳历”,是相对于我国的“农历”或“阴历”而言。 “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平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谚语俗语第32句】:仨月不梳洗——不顾脸面

【谚语俗语第33句】:釜底的游鱼——命不长

【谚语俗语第34句】:【如入无人之境】(惯)形容就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毫无阻挡。 也作如践无人之境。 如入无人之地。

【谚语俗语第35句】:【乌龟撞石板——硬碰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强硬的态度,针锋相对。也指两强相遇,互不相让。 也作“乌龟碰石板——硬碰硬”。

【谚语俗语第36句】: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我嘴上答应,可就是不想起来。妈妈说:“你可别光敲梆子不卖油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37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谚语俗语第38句】:【走杀金刚坐杀佛】(惯)杀:表示程度深。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拿金刚杵得名。佛寺中塑的金刚是立像,佛是坐像。比喻苦乐不均。

【谚语俗语第39句】:【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释义:饺子最好吃,躺着休息最舒服。“不过”又作“不如”。“倒着”又作“躺着”。例句:周海亮开高嗓门说:“随你们说出天来,我还是要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几千年的老古语,还有个错?”

【谚语俗语第40句】:【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尊】(谚)道行高,龙虎也会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会对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

【谚语俗语第41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谚语俗语第42句】:【树欲静而风不止】释义:比喻客观情势不能如人的心愿。例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地主阶级的浮财还没挖净,敌人还没有认输,阶级斗争还在继续。

【谚语俗语第43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释义:比喻凡事都有原因。例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寻你?

【谚语俗语第44句】:【一根筷子吃面条——单挑】(歇)指自己单独干或独自一人生活。

【谚语俗语第45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谚语俗语第46句】:【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谚语俗语第47句】:【父子无隔宿之仇】释义:父子之间有隔阂会很快消除。例句:“‘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谚语俗语第48句】:【人全马不齐】(惯)指人心不齐,行动不一致。

【谚语俗语第49句】:砍木吃橘子——不顾根本

【谚语俗语第50句】:【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好处大家得到,出了事一个人 负责。类似的: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王朔《轮 回》:“我的责任?当初谁死皮白赖缠着我要在这批货上过 道手?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我这个月闲着没有?”

【谚语俗语第51句】:【呼蛇容易遗蛇难】(谚)旧时民间传说,有术士能用咒语聚蛇遣蛇,一旦咒语失灵,蛇来不走,术士受害。比喻人招惹是非容易,排解是非却难。

【谚语俗语第52句】:【只有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谚)比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权有钱时,阿谀奉承者多;贫穷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锦上添花,谁来雪中送炭”。

【谚语俗语第53句】:【水果生熟看在皮】释义:比喻从外表就能看出事物如何。例句:古谚语说:“水果生熟看在皮。”金夫人仔细瞧了半晌,更觉得内里有名堂。

【谚语俗语第54句】:【棋错一步,全盘输光】(谚)指下棋如果关键性的一步走错,就会导致整盘棋输掉。也比喻做事在关键处发生失误,就会导致全局失败。 也作棋错一着满盘输。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谚语俗语第55句】:打灯笼走亲戚——明来明去

【谚语俗语第56句】:【不叫的狗咬人】释义:比喻害人的人凶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个老实巴交的屠户,平日不吭不声,三锤砸不出个响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为王秋赦总结过一句话,当时流传甚广,影响颇坏。

【谚语俗语第57句】:船开才买票——错过时机

【谚语俗语第58句】:【牵着鼻子走】像牛一样被牵着,谓被人愚弄控制。巴金 《探索集》:“可是我不会走那条现成的路,我不会让他们牵 着鼻子走。” 牵住牛鼻子用一根木键穿住牛鼻子,一头系上缰绳,用 以牵牛。指抓住关键。《北京日报》(1988,8,3):“市化工总 公司牵住牛鼻子不放松,三十四个企业年内基本完成劳动 组合。”

【谚语俗语第59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谚语俗语第60句】:【拉长线儿】(惯)比喻作长远打算或安排。

【谚语俗语第61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谚语俗语第62句】:【金钥匙】在外交场合,常见中国官员在访问外国某一城市时,被当地市长赠与一把该市的“金钥匙”,这是怎么回事呢?赠送“金钥匙”,是欧洲各国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它表示国家或城市对外宾的敬意,也是一种隆重的欢迎仪式。古代的欧洲城堡都有城墙和城门,都要用钥匙启锁。因而这种具有实用意义的钥匙,在人们心目中代表一种开放或通向禁区的权力,还是高贵饰物和官阶的标志。例如,掌管英王加冕典礼的英国掌礼大臣的官徽就是一把钥匙。由于钥匙的特殊意义,在欧洲逐渐产生了这样一种礼节:由一个城市的最高主管官员,将钥匙赠送给某位外宾,以此作为尊敬和欢迎的表示以及高度信任和融洽无间的友谊象征。直到现在,城垣和城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仍然保持着赠送金钥匙的传统礼节。

【谚语俗语第63句】:黑李逵碰见莽张飞——非崩不可

【谚语俗语第64句】:爸爸问我的学习情况,我支支吾吾地不敢正面回答。爸爸慢条斯理地说:“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我看你最近老躲着我,成绩肯定不怎么样。”(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65句】:【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谚)话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钻孔,就不能穿透底层。指和人说话,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谚语俗语第66句】:【媒妁之言】现在,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是还有很多人要经过别人介绍,特别是信息时代又出现了很多宅男宅女,痴迷网络生活,缺少人际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不过,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专利,也有同事或亲朋,或者婚介机构。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七都会轻视她(他),认为是不遵守礼教。在那种礼教下,使得女性受尽委屈,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从旧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谚语俗语第67句】:【床罩】“床罩”是最普通的床上用品,美观大方,可它的得来并不美。床罩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的法国。据记载,这个伟大的发明者是一个普通的法国高卢妇女迪迪。迪迪与马夫路易恋爱了三个月后,正式举行婚礼。不幸的是,婚礼后的早晨,年轻的妻子发现丈夫有遗尿的毛病,他将婚床上的被褥尿湿了。这时,祝贺婚礼的客人们已在门外,他们大声笑闹,捶打木门,迪迪已没有更换床褥的时间。迪迪望着神情沮丧的路易,忽然灵机一动,从衣橱里取出一张床单,迅速铺在潮湿的被褥上,然后开门迎客。客人们向新郎新娘祝福,并参观他们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单,惊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这是洁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设计者的最新玩意儿吧?” 新娘微微一笑,不发表意见。客人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哦!这多么时髦,多么漂亮!” 很快,这种铺床方法在法国各地流传起来。三年后,法国宫廷正式采用了这种方法,并按那个客人所说的那样,将铺在被褥上的床单命名为“床罩”,并且把它载人了《宫廷起居事典》。

【谚语俗语第68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释叉:形容趋炎附势。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i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谚语俗语第69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谚语俗语第70句】:【捋虎须】(惯)比喻冒险去触犯强者或有权势的人。 也作捋老虎须。 撩虎须。

【谚语俗语第71句】:【炮弹打麻雀】不值得做小事情。类似的:高射炮打蚊子。 成语:大材小用、小题大作、得不偿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 古城》:“现在叫我出出进进送人,这不是钢材当木材用,起 重机吊摇篮,大炮打麻雀?”

【谚语俗语第72句】:我姑妈家有三个孩子,俩女儿,一个儿子。二表姐排中间,她总觉得姑妈偏心。妈妈知道了说:“头生稀罕老生的娇,挨打受气半中腰。忍着吧!”(河南·濮阳)

【谚语俗语第73句】:【露丑不如藏拙】(谚)与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

【谚语俗语第74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谚语俗语第75句】:【冷锅里冒热气】事情来得突然,出乎预料。类似的:冷锅 里爆热豆/冷灰里爆出热栗子。王蒙《失态的季节》:“但是 最后费可犁冷锅里冒热气,或者说又大冒起傻气来了。”

【谚语俗语第76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77句】:【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谚)指看贼挨打受罚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贼用偷来的钱吃喝玩乐,则容易受邪恶的引诱。

【谚语俗语第78句】:【一锥子扎不出血】(惯)1形容人不爱讲话,对外界事物反应慢或无动于衷。2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谚语俗语第79句】:【瘦骆驼强似象】(谚)骆驼再瘦,负重远行,顶个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实。也比喻世家破败,威势也还不可轻视。 也作瘦骆驼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谚语俗语第80句】:画上的大虾——看着眼馋,到不了嘴里

【谚语俗语第81句】:也不知爸爸在干什么,妈妈连叫几声都不见他答应。妈妈生气地说:“叫你几声连动都不动,就跟叫墙头一样,就是墙头也落落土啊!”(河南·长葛)

【谚语俗语第82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释义: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例句: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着矛盾。

【谚语俗语第83句】:【打花胡哨】(惯)指虚情假意地应酬或应付。

【谚语俗语第84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意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非曲直,什么也不管不顾的蛮干行为。它源自战国苏秦。战国时期,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见了齐宣王,对他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犹豫不决,说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便绰绰有余了。苏秦确实是个游说家,后来竟挂六国相印,联合抗秦。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全城不能达到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没有男孩。即使有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所以苏秦的计算是即兴蒙一下齐宣王,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忽悠人,达到说服对方,鼓舞对方,使对方不再悲观失望,看到光明的前途,达到出兵抗秦的目的。后来,人们把苏秦的话概括为“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讽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义上有所扩展,形成了一味蛮干、愣头青的同义语。

【谚语俗语第85句】:【绵里针,肉里刺】(惯)绵:丝绵。 藏在绵里的针,扎在肉里的刺。形容人外表和善,内心刻毒。

【谚语俗语第86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谚)法:法律。指明知道法律规定,却偏要以身试法,这个罪就得加倍处罚。

【谚语俗语第87句】:在回来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叔叔的钱包被小偷偷了。他哭笑不得地说:“唉!这年头,有的人真是螃蟹不大,多长了两只脚。”(安徽·淮北)

【谚语俗语第88句】:【狼到天边不改性】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边不改性,会同我们一条心?十年来,我们的人怎么死的,我两眼怎么瞎的?他们比狼还狠十分!

【谚语俗语第89句】:【皇帝也有草鞋亲】(谚)草鞋亲:穿草鞋的穷亲戚。贵为皇帝,也还有几家穷亲戚。指任何人家,有穷亲戚是正常的,不稀罕的。 也作“皇帝老子还有三门穷亲戚”。

【谚语俗语第90句】:大船开进小河里——搁浅

【谚语俗语第91句】:哥哥初中毕业后,整天游手好闲,不肯找工作。奶奶批评他说:“阳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喝北风!耕田有谷,养猪有肉,你得趁着年轻力壮,多干点活儿。”(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2句】:【吃水不忘打井人】见“喝水的别忘了掏井的”。

【谚语俗语第93句】:电扇吹渔网——漏风

【谚语俗语第94句】:【有懒人,无懒地】(谚)人勤苦地就勤出产,人懒惰地就不打粮。指地的肥沃与贫瘠,是由人的勤与懒决定的。

【谚语俗语第95句】:【衙门的钱,下水的船】(谚)下水的船:顺水划行的船,非常快速。 进衙门打官司,花钱如顺水船一般容易。旧指打官司用钱多,穷人打不起官司。

【谚语俗语第96句】:【一棵树上吊死人】释义:比喻死抱住一种行不通的办法不放。例句:他又好气,又好笑,肚子里骂道:“笨家伙!只知道一颗树上吊死人。”

【谚语俗语第97句】: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谚语俗语第98句】:【受夹板气】(惯)指夹在中间,受两面的气。 也作“受夹墙气”。

【谚语俗语第99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歇)指本来无话可说,硬要找些话来说。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搭拉:方言,闲谈,闲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14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