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抖音民间俗语俗话文案,有感而发!

【谚语俗语第1句】:落雨打麦——难收场

【谚语俗语第2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意即一言为定,说话算话。君子,也 说:好汉。老舍《四世同堂》:“你什么时候愿意来,那间小屋 总是你的!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谚语俗语第3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语是指忧患使人勤奋、警觉,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于民于国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时期的孟子经常到各国游说,用事实劝谏那些国君:传说中的虞舜曾当过农民。春秋时的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隐居海滨,有的靠放牛度日。经过这些磨炼,他们后来都担当了重要职务并成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处在安乐之中,在外没有敌人来犯的忧虑,国法又不严,那么这个国家往往很快就会灭亡。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孟子的论断是正确的。

【谚语俗语第4句】:【寿桃】在我国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长辈生日,儿女或晚辈都要送一个大寿桃,并祝父母或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么,送寿桃的习俗源自哪里呢?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从孙膑开始的。孙膑十八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无音讯达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六十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并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就辞别师父急忙行家赶。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献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时,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谚语俗语第5句】: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谚语俗语第6句】:棺材里打铳——吓死人

【谚语俗语第7句】:麻线上扯电灯——搞错了路线

【谚语俗语第8句】: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谚语俗语第9句】:【万事不求人】一切靠自己,不依赖别人。老舍《骆驼祥 子》:“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 自唱,万事不求人!”

【谚语俗语第10句】:【山前有路你不走,飞蛾扑火自来投】释义:比喻不走光明大道,自寻死路。例句:他冷笑一声说:“我没有把你一棍子夯死,就够便宜的了,你竟敢闯山门,这可真是山前有路你不走,飞蛾扑火自来投!”

【谚语俗语第11句】:【上山容易下山难】释义:下山比上山难走。也比喻事情一经着手干就难停下来。例句:黄为民特别向众人交代,要打起精神,当心掉进山坑里去,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谚语俗语第12句】:【失贼遭官】(谚)失贼:失盗,家中被盗。遭官:报案到官府,又遭官府勒索。指旧时官盗虽名分不同,但害民扰民是一样的。 也作失贼追赃,余财未尽。 失贼经官,破财不尽。

【谚语俗语第13句】:【眼皮子浅】(惯)形容人见识浅薄或目光短浅。 也作“眼窝子浅”。

【谚语俗语第14句】:【拄棍要拄长,结伴要结强】(谚)指拄拐棍要拄长的,长的稳当;结伴当要结强的,强的可靠。

【谚语俗语第15句】:【国难显忠臣】(谚)指国家到了危难之际倾述林文案馆网,才能显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国难见忠臣。 国乱显忠臣。

【谚语俗语第16句】:【腊雪是被,春雪是鬼】(谚)腊月下雪,像被子一样覆盖着麦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样损害着麦田。 指立春前下雪,对麦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对麦田有害。

【谚语俗语第17句】:驴子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

【谚语俗语第18句】:【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惯)使大的矛盾化为小矛盾,小的矛盾得到解决。指折中调解,息事宁人。 也作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谚语俗语第19句】:【蚂蚁啃骨头】(惯)比喻靠一点一点不断苦干来完成大的任务。

【谚语俗语第20句】:【 眼不瞎也能算到这一卦】算卦者多为瞎子。谓容易估计。 柳青《创业史》:“我眼不瞎也能算到这一卦哩!我从根就没 指望今年再借。”

【谚语俗语第21句】: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谚语俗语第22句】:春上经济比较紧张,我们家喂的三头猪又都病死了。爸爸叹气说:“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漏又遇顶头风。悔不该为省几毛钱,不给猪打防疫针。”(河南·南召)

【谚语俗语第23句】: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野种

【谚语俗语第24句】:【天塌下来有地接着】(谚)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担责任。 也作天塌下来有地顶。 天塌了,自有地接。

【谚语俗语第25句】:【打着灯笼没处找】释义:说明难得,少有。例句:“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

【谚语俗语第26句】:小东是个有名的小调皮,不管他爸爸怎么说他,就是不改。这次他爸爸又说他了:“我看你是‘霜打油菜荚,打死也不发’啊!”(安徽·庐江)

【谚语俗语第27句】:包老爷审堂——是非分明

【谚语俗语第28句】:老虎长翅膀——能飞能闯

【谚语俗语第29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大家待遇都一样。金近迈《欧阳海 之歌》:“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在山上我早有安排,囤了好 些粮食。”

【谚语俗语第30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释义:比喻人虽年轻或没有名气,却很有本领。例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我听说那岳元帅十三岁在内黄岁武考,独占鳌头。

【谚语俗语第31句】:【读书人怕赶考,庄户人怕薅草】(谚)赶考:科举时代,读书人前往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薅(h。)草:弯下腰拔草。指读书人怕的是赶考,庄稼汉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最头疼的事。

【谚语俗语第32句】:—吊钱放在门槛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谚语俗语第33句】:【 一竿子插到底】一次彻底完成,或坚持到底。插,也说: 扎、捅。成语:一劳永逸。浩然《艳阳天》:“什么事情只要让 他想通了,他就热起来,一竿子扎到底儿,不干好了不罢 休。”

【谚语俗语第34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谚语俗语第35句】:【坐蜡】“坐蜡”比喻陷入为难境地;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坐蜡”有时也写作“坐腊”。北方口语中常用。 “坐蜡”一词源自佛教中的“坐夏”。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里记载:“(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泽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这里提到的坐夏,是指佛教僧人每年定期的诵经活动。根据佛家的戒律,每月望晦日即农历十五和三十,众僧人应齐集一处,诵读《戒本》,而且每人都要对照进行自我反省。如有违犯清规戒律之处,则要按情节轻重依法忏悔。一年之中,农历四月十五至农历七月十五的期间(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夏季,谁坐都难受),僧人们须定居三个月,潜心修行,自省自律接受批评。经过这样的修炼之后,受戒的年头才算增长一岁,也叫“一腊”。因为腊月在农历中为最末,过了腊月即是新的一年,所以佛教中就用“一腊”来表示受戒了一岁的意思。由此,这种“坐夏”活动就又叫“坐腊”了。后来,“坐腊”这个词逐渐由佛教用语转入口语当中,词义也由原来的“受戒自律”转变成了“为难、受困”的意思了。

【谚语俗语第36句】:【深不对,浅不是】(惯)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满意。

【谚语俗语第37句】:【洗耳】现在有个成语叫“洗耳恭听”,意为洗净耳朵认真谦虚地听别人讲话。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净耳朵,是怕听了别人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说的是尧舜时代有个贤人名叫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相传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处寻访贤人时,发现了许由。尧曾多次向许由请教,认为他确实是难得的贤士,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然而许由自认为自己才德赶不上虞舜,在听到尧要让位于自己时,便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认为这是许由谦虚的表现,便对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请他,并对他说:如果坚持不接受帝位,则希望他能担任“九州长”。不料,许由听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掬水洗耳。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来饮水,看见许由在洗耳,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许由说:“尧想召我为九州长,我觉得这话污秽了我的耳朵,所以来这里洗耳。”巢父听后,冷笑一声道:“你若隐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谁能知道你呀,你四处游荡就是想让人知道你,求得名声,别在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说着,牵着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谚语俗语第38句】:大海里的浪涛——波澜壮阔

【谚语俗语第39句】:葫芦里卖药——不知啥名堂

【谚语俗语第40句】:星期天,爸爸教我做饭。切菜时,我怕被菜刀切了手,不敢动手切。一旁的奶奶说:“常摸刀,不能不割手;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鞋。”(山东·莱阳)

【谚语俗语第41句】:驾辕的骡子往后拉——倒退

【谚语俗语第42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谚)将相:将帅、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职。指将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儿应自强不息,奋力进取。

【谚语俗语第43句】:【只有痴心的父母,难得孝敬的儿郎】(谚)指父母为抚养儿女尽心尽力,子女对父母能尽孝心的却十分难得。

【谚语俗语第44句】:姐姐嫌自己工资低,想辞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说她:“钱难挣,屎难吃;吹手好当,气难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45句】:拉弓不放箭——虚张声势

【谚语俗语第46句】:星期天,我在家煮汤圆吃。煮第一遍没熟。正准备煮第二遍,婆婆看见了说:“回锅不熟一世生。别再煮了。”(广西·南宁)

【谚语俗语第47句】:【 闭上眼睛也能做到】极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轻的一辈》: “你倒爱听闺女说,眼不好又不是绣花,这点点活儿,闭上眼 窝也能干了!”

【谚语俗语第48句】:爷爷做什么事都干脆利索,可种庄稼老是不慌不忙。今年秋天别人都在种麦子,爷爷还在赶着大牛犁二遍地。我又焦急又奇怪地问他,他还是满不在乎地笑着说:“孩子,冬耕多一遍,麦收多一石。”(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49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谚)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却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实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恶人,恶人更怕善良的人。

【谚语俗语第50句】:乱麻团缠皂角树——理不出个头来

【谚语俗语第51句】:【门神老了不捉鬼】(谚)门神:旧时贴在大门上护宅的神像。比喻人年岁老了,精力衰弱,办不了事。

【谚语俗语第52句】:【 如入无人之境】迅猛向前,没有抵挡。成语:长驱直人。 古华《浮屠岭》:“犹如一员古代的骁勇战将,单枪匹马,纵横 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风头,耍尽了派头。”

【谚语俗语第53句】:【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谚)指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终归躲不过去。

【谚语俗语第54句】:【 大将难免阵前亡】将军有时也要战死。有能耐的人也不 能万无一失。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瓦罐不离井上破, 将军难免阵前亡。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 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谚语俗语第55句】:【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谚)真人:明察一切的人。指在阅历丰富、深谙世情的人面前,只可实话实说,说假话是无用的。 也作真人面前不说鬼话。 真人面前莫打诓语。 真人面前莫说假,假人面前莫说真。

【谚语俗语第56句】:【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谚)前程:做官或成名的前途。指人应该只想着为社会做有益的事,不应去考虑个人的功名利禄。劝人一心向善。 也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谚语俗语第57句】:【不是强龙不过江】(谚)比喻没有高强的本领,就不敢承担重任。

【谚语俗语第58句】:【害死人看出殡】害人者装作同情者。明代《金瓶梅》:“你 瞒着我干的好勾当儿!还说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来就是 个杀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

【谚语俗语第59句】:孩子望过年——常盼那一天

【谚语俗语第60句】:一个世纪才盘点——百年大计

【谚语俗语第61句】: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谚语俗语第62句】:【人多出韩信】(谚)韩信: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汉初帮汉高帝刘邦建立帝业的元勋。指人多就会出人才。

【谚语俗语第63句】:【天上的仙鹤,比不上手里的麻雀】(谚)仙鹤再好,那是天上飞的;麻雀再小,却是握在手里的。比喻大而美的希望,不如小而实惠的利益可靠。

【谚语俗语第64句】:【观于海者难为水】(谚)比喻见过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会在意。 也作“久经大海难为水”。

【谚语俗语第65句】:【~白遮九丑】(谚)九:多的约数。只要面皮白净,其他生理上的丑点都能遮掩过。指人脸面白净,就显得英俊、秀气。

【谚语俗语第66句】:新郎官戴孝——悲喜交集

【谚语俗语第67句】:【打虎不倒被虎咬】(谚)比喻制伏不了强敌,定会遭到强敌的反扑,后患无穷。 也作打虎不着,反被虎伤。 打虎不死,遗患无穷。 打虎不死反伤人。

【谚语俗语第68句】:星期天,小姨带着一周岁的表妹来我家做客。妈妈对我说:“你带表妹到那边玩,我和小姨文案话儿。”可是,我无论怎么哄,表妹就是不肯跟我走。妈妈笑着说:“官儿不离堂,孩儿不离娘。你自己玩去吧!”(河南·林州)

【谚语俗语第69句】:一大早,爸爸又来喊我去锻炼身体,我赖在床上不想去。爸爸笑着说:“每天做早操,身强精神好;早起练长跑,年老变年少。你应该天天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会有好的体魄。”(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70句】:【先长的眉毛,比不上后长的胡子】(谚)眉毛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胡须是年长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须的长者,而不是先长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为的人,往往是后来者居上。

【谚语俗语第71句】:星期天,我和妈妈一块儿上街买菜。卖菜的大爷多找了妈妈一角钱,妈妈推让不肯收。大爷笑容满面地说:“真是能叫桶掉井里,不叫井掉桶里。”(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72句】:【戴屎盆】(惯)比喻担坏名声。

【谚语俗语第73句】:【贞洁女子街上走,板壁缝里出妖精】(谚)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贞洁女性,寻欢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贞洁,并不在于是否在公众场合露脸。

【谚语俗语第74句】:【 小孩嘴里无假话】小孩天真不会作假,说话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或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清代《三侠五义》:“什么 缘故呢?俗话说的好,小孩嘴里讨实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说的都是假话。《敌后武工 队》:“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 纸。”

【谚语俗语第75句】:【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谚)格虏:强悍、桀骜不驯的奴仆。慈母的宠爱,往往惯成败家子弟;严厉的家法自不容有强横的奴仆。 指治家贵在从严。 也作“慈母多败儿”。

【谚语俗语第76句】: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谚语俗语第77句】:财主家的狗——认富不认穷

【谚语俗语第78句】:【泥里来水里去】(惯)形容辛苦劳累。 也作“泥里滚,草里爬”。

【谚语俗语第79句】:【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歇)冷眼:冷淡、鄙视的眼光。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行为蛮横,胡作非为。对横行不法的人,从旁冷眼相看,总看得到他到头的日子。指人末日将到,横行不了几时。

【谚语俗语第80句】:【没喝过墨水没念过书,没有文化】成语:胸无点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没喝过墨汁儿,拙口笨舌,说不好什 么话。”

【谚语俗语第81句】:【过五关,斩六将】此语比喻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英雄气概无人能当。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与曹操“约三事”后,暂栖曹营。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第一关:东岭关,斩孔秀。第二关:洛阳关,先斩孟坦,再斩韩福。第三关:沂水关,斩卞喜。第四关:荥阳关,斩王植。第五关:滑州关,斩秦琪。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一世英名。

【谚语俗语第82句】:【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歇)天桥:北京市永定门内一个地段,旧时民间艺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卖艺为生的人。旧时在天桥卖艺的人常摆出表演功夫的架势,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动真的。指光说得好听而不实干。

【谚语俗语第83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谚)人的志趣各自不同,不可勉强别人服从自己。指要尊重别人,承认志趣的个性化。 也作人各有志,相强无益。 人各有志,岂能勉强。 人各有志莫强求。

【谚语俗语第84句】:伤风流鼻涕——甩掉

【谚语俗语第85句】:【蝎蝎螫螫老婆汉像】(惯)螫(shi):蜂、蝎等用毒刺刺人。蝎蝎螫螫:指在小事上过分留意。形容人畏畏缩缩、胆小怕事,虽是男人,却一副婆婆妈妈的样子。

【谚语俗语第86句】:【碎麻拧成绳,能提千斤鼎】(谚)零零散散的麻丝拧成麻绳,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组织起来,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谚语俗语第87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给人刁难或暗中打击报复。“穿小鞋”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代,确实有“小鞋”,不过,它是一种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为女子从小缠足后形成的小脚,称为“三寸金莲”,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脚。相传,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样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样做成鞋子,再送回来让新娘子上轿时穿。传说宋朝有个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给又丑又哑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适逢有人给巧玉介绍了一个满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个很小的鞋样给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双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轿要穿新鞋,可这怎么也穿不上,一气之下,便悬梁自尽了。从那时起,人们便将这种背地里刁难人打击报复的行为或使坏点子整人的行为叫做“穿小鞋”。

【谚语俗语第88句】:【 别人碗里粥稠/别人碗里肉肥】嫉妒或羡慕别人。成语:馋 涎欲滴。贾平凹《废都》:“我让你嫁给那个残疾你去不去? 你不要看着别人的米汤碗里结一张皮儿就嫉妒饭稠!”

【谚语俗语第89句】:【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释义:不是干某一行的人,就不要干某一行的事。例句:“这个考语还是请你尧翁代拟了吧。‘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兄弟实实在在有点来不得了。”

【谚语俗语第90句】: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谚语俗语第91句】:【士为知己者死】此语的意思是好男儿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刚直无私;也可形容为人有侠肝义胆,勇于为朋友赴汤蹈火,即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此典出自《说苑·复恩》,讲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来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与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死的时候管仲扎上衣襟,失声痛哭,泪如雨下。侍从问道:“他不是你的父亲,也不是你的儿子,您这样伤心或许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理解的。我曾与鲍叔牙到南阳(齐国的城邑,在今山东邹县)做生意,那时我在市场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怯懦,却说我将有扬名于世的时候。鲍叔牙曾与我一起游说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纳我,而鲍叔牙也不认为我无能,却说是因为我没有遇到英明君主。鲍叔牙曾与我分取钱财,我自己经常多拿一份,鲍叔牙也不认为我贪心,而是知道因为我经济拮据。生养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牙。士为知己者死,何况为他尽哀呢?” 为此,人们总结出一个成语“鲍管之交”,成为后世结交的榜样。

【谚语俗语第92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歇)木锨:扬场用的木制农具,形似铁锨,长柄大头。本指木锨大的一头在后面,转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谚语俗语第93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释义:没有某种能力或力量,就不要招揽某种事情。例句:徐秋斋说:“长官,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你这瓷器活。你放心吧!”

【谚语俗语第94句】:【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释义:别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别人困难。例句:桂迁恐怕又说,慌忙道:“足下来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间之,为吾之羞也。”说罢,先立起身来,施还只得告辞道:“暂别台颜,来日再来奉候。”桂迁送至门外,举手而退。正是: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谚语俗语第95句】:【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歇)钉鞋:一种旧式雨鞋,鞋帮用桐油油过,鞋底钉有大帽钉。本指行走时脚步很稳,转指做事扎实、稳妥。

【谚语俗语第96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凤凰鸟】做事不能怕花费。类似的: 舍不得芝麻,捉不住雁/舍不得种子,打不着粮食。李英儒 《女游击队长》:“怕这怕那,什么也干不成。舍不得金弹子, 打不住银凤凰。”

【谚语俗语第97句】: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谚语俗语第98句】:菜园里的羊角葱——越老越辣

【谚语俗语第99句】:【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一俗语,指的是无事不来,来者必有所求。它源自佛家活动场所。 “三宝”,指佛、法、僧三者。佛,指大知大觉的人;法,指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的人。而“三宝殿”又是什么地方呢?据明代学者归有光的解释,“三宝殿”是佛教的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佛”的活动场所,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点大雄宝殿,闲人不能随便进门游览;“法”的活动场所,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也不能擅自进去;“僧”的活动场所,是指僧人燕息(睡眠)的“宁静禅房”,他人不得擅人。正因为“三宝殿”是个清静高洁的特殊地方,又多建在高山之上或深山之中,凡人很少涉足,以保持佛家清净之地。没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人是不进去的。所以人们便用“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比喻没有事情不找上门来。现在,寺庙多在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多数已成为旅游景点,“三宝殿”多已开放,佛俗交流前所未有,三宝殿变得游人如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37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