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经典民间俗语经典谚语,哪句扎心了?

【谚语俗语第1句】:我学习总是心猿意马,精力不集中。爸爸说:“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人深水者得珍珠,涉浅滩者捞鱼虾。你呀,今后可得用心点。”(广西·都安)

【谚语俗语第2句】:财神爷讨饭——装穷

【谚语俗语第3句】:【拾到鸡毛当令箭】见“拿了鸡毛当令箭”。

【谚语俗语第4句】:钓上来的鱼——自己上钩

【谚语俗语第5句】:铁钉钉铁板——硬对硬

【谚语俗语第6句】:狐狸给兔子吊孝——兔死狐悲

【谚语俗语第7句】:【 烧的纸多,惹的鬼多】好心惹麻烦。赵树理《老定额》:“烧 的纸多,惹的鬼多!我也觉得定额太细了,有毛病。”

【谚语俗语第8句】:【这儿说,这儿了】说过就算完,不必再传话。浩然《山水 情》:“咱们这儿说,这儿了,别传,免得越传越玄,影响不 好。”

【谚语俗语第9句】:【黑猫不捉耗子,还有白猫】释义:比喻事情总会有人干的。例句:我倒觉着对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东风,伏天总要落雨,黑猫不捉耗子,还有白猫哩!

【谚语俗语第10句】:【枪杆子朝里打】(惯)指打击、伤害自己人。

【谚语俗语第11句】:爸爸和妈妈要去我姥姥家赶会,叫我中午到大婶家吃饭。我很不高兴,撅着嘴,抹着眼泪说:“不!我也要去。”妈妈说:“这怎么能行呢!你还要上学哪!”我说缺一天不上也不碍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好比吃饭,一日三餐不能断;知识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积累。”(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12句】:【财动人心】(谚)钱财能打动人心,使人改变主意。

【谚语俗语第13句】:午饭,小丽嫌萝卜不好吃,小嘴翘得老高。爸爸见了说:“萝卜是消气的,多吃一些还有好处呢!有句俗话叫做‘萝卜担上街(街读gai),药铺就搬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川·合川)

【谚语俗语第14句】:【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是驱寒治病的良药。据传,生姜是神农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在南山采药,误食了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能止痛,就这样他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着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神农顺手拔了一把,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噜地响,泄过后,身体全好了。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我给它取个好名字吧。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够使神农起死回生,很神奇。神农氏一生尝百草,为民造福。

【谚语俗语第15句】:【到手的泥鳅又溜了】释义:比喻捉到又逃走了。例句:“快,大家都快跟上,莫让到手的泥鳅又溜了。”廖守道这时也来了劲,他从一个解放军战士手里,夺过了一支火把,带头走向开阔地。

【谚语俗语第16句】:墨里藏针——没处寻;难寻

【谚语俗语第17句】:【碰翻了五昧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头】(歇)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成样样全”。

【谚语俗语第18句】:【破蒸笼,不盛气】释义:比喻人没志气,不争气。例句:呸,破蒸笼,不盛气,他是孙大哥家里使唤的,我每吃酒,他来服侍的,倒与他结义做朋友,没志气。

【谚语俗语第19句】:【提哪把壶哪把壶不开】(惯)形容事事不顺利。

【谚语俗语第20句】:邻居大婶在和奶奶说闲话。大婶说:“你整日操心,这两年显得老多了。”奶奶说:“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何况我都快七十的人了。”(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21句】:【儿女是娘身上的肉】见“孩子是娘的连心肉”。

【谚语俗语第22句】:【 官盐不当私盐卖】我国的盐产一向采取官卖或收税的制 度,不经官府监督发售或没交税的盐,便是私盐,算违法。 谓光明正大的事情,无须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小说月报》 (1980,9):“老话说了,官盐不当私盐卖,这茶馆可是官家的 买卖,由不得咱们呀。”

【谚语俗语第23句】:【不知天高地厚】释义:不了解客现实际情况,对自己估计过高。例句:他绝对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李拐子用拐杖拄得地咚咚响,那气愤的样子,几乎要把地球捅个大窟窿。

【谚语俗语第24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释义:只看见利益,却看不见危害。例句:“每见世人惟利是趋,至于害在眼前,哪里还去管他。所以俗语说的:‘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谚语俗语第25句】:【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谚)格虏:强悍、桀骜不驯的奴仆。慈母的宠爱,往往惯成败家子弟;严厉的家法自不容有强横的奴仆。 指治家贵在从严。 也作“慈母多败儿”。

【谚语俗语第26句】:【狐狸精转世的——心眼稠】(歇)转世:迷信指投生。稠:多。 指坏心眼太多。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27句】:【扣在筛子底下的麻雀——只是扑楞没有法子】(歇)扑楞:张开翅膀用力抖动。形容陷入绝境,再挣扎也无法脱身。 也作“扣在筛子下边的麻雀——干扑棱没办法”。

【谚语俗语第28句】:【人多出韩信】(谚)韩信: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汉初帮汉高帝刘邦建立帝业的元勋。指人多就会出人才。

【谚语俗语第29句】:老太太吃奶豆腐——尽挑软的

【谚语俗语第30句】:【 虾子也有三道浪】能量虽小,但也能起作用。亦可反用。 汪幸福《浪迹台湾岛》:“你们几个小虾造得起大浪?搞得不 好,还要落个坐牢的下场。”

【谚语俗语第31句】:【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谚)指人不怕穷愁困苦,只怕心受创伤。 也作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人怕伤心,树怕挖根。

【谚语俗语第32句】:【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谚语俗语第33句】:【丈夫】“丈夫”指女子的配偶。最初,“丈夫”是用来称成年男子的。《谷梁传·文公二十年》日:“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说文》在“夫”下释“丈夫”,谓“周朝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日丈夫。”古时称男性为“丈夫”,有时还有气度不凡的意思,犹言“大丈夫”。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至于“丈夫”转义成为女子配偶之称,则源于我国一些部落的抢婚陋习。在这些部落里,女子选择夫婿,以一定的高度为主要条件,一般以身高一丈(那时一丈相当于今天七尺)为标准。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据此,女子称其所嫁男子为“丈夫”。随着时代的变迁,部落融合,“丈夫”这一称谓相沿至今,而“抢婚”则变成了有的少数民族的嬉闹婚俗。

【谚语俗语第34句】:【家有贤妻,夫不吃淡饭】(谚)家里有了贤惠的妻子,丈夫的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指有了贤妻,丈夫就得益无穷。

【谚语俗语第35句】:【灯月之下看佳人,更比白日胜十倍】(谚)佳人:美人。在灯光或月光下看佳人,会觉得更加妩媚。指美人在朦胧的光照下会显得格外美丽。 也作灯前和月下,最好看佳人。 灯下新妇,分外好看。

【谚语俗语第36句】:【猪朝前用嘴拱食,鸡往后用脚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猪和鸡觅食的方法不同,转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门路。 也作猪往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谚语俗语第37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有情感,不能无动于衷。谌容 《心》:“承认这一点,对宋小庆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人非草 木,岂能无情?”

【谚语俗语第38句】:菜园里的辘轳——由人摆布

【谚语俗语第39句】:【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见“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难”。

【谚语俗语第40句】:【破天荒】“破天荒”有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意思,意为打破常规,首先出现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等文献。据记载,唐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选送)举人进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称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没有一个考中。意同现在某中学高考无人考上戏称“剃光兴”一样。唐宣宗大中四年,终于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举人考中了进士,这才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感谢刘蜕为荆南争了光,赠给刘蜕“破天荒”钱70万以示资助。刘蜕从不轻易接收别人馈赠,遂谢绝了崔铉的好意,并回信感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大意是说,五十年来是人们荒废学业造成荆南地区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荆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称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对“破天荒”之说有意见,不能接受。由于刘蜕脱颖而出的“破天荒”壮举,使人们改变了对荆南地区的偏见,而“破天荒”也成为一个典故流传下来。

【谚语俗语第41句】:【站着说话不腰疼】(谚)没事人站着闲谈,当然不觉腰酸腿疼。指事情与自己无关,站在一边闲评说是很容易的。

【谚语俗语第42句】:【笱里的鱼儿——有进无出】(歇)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口很小,鱼进去就出不来。指人或物只有进来的,没有出去的。

【谚语俗语第43句】:【家和万事成】(谚)万事:各方面的事情。家庭和睦了,什么事都能办成。指家庭和睦是万事成功的条件。 也作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安。

【谚语俗语第44句】:【跟着龙王吃贺雨】(惯)贺雨:指旧时人们向龙王求雨时摆上的供品。比喻跟着有权有势的人沾光得好处。

【谚语俗语第45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僧道修炼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过正面力量,无法制伏。旧社会统治者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胜过反动势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谚语俗语第46句】:【兵在精不在多】释义:兵在精明干练,不在数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视质量。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谚语俗语第47句】:妹妹写作文爱用“美词儿”。妈妈批评说:“你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层外三层,层层丑。”在一旁的爷爷大笑不止,也说:“在马屎蛋上绣花,怎么能绣得好?”(湖南·邵阳)

【谚语俗语第48句】:六月里的蛤蜊——死不开口

【谚语俗语第49句】:【俩肩膀扛着个嘴】见“两个肩膀扛张嘴”。

【谚语俗语第50句】:【只看见活人受罪,没看见死人扛枷】(谚)活人受罪是常事,死人扛枷从来无。指受罪的当然都是活着的人,人们的一切努力,应该是只为了活人少受罪。

【谚语俗语第51句】:嘴巴里含冰棍——说话冷淡

【谚语俗语第52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学三年级的表姐莹莹不小心把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商场。商场的保安叔叔没有生气,只是笑眯眯地摸了摸贝贝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出去时,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啊!”(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53句】:【没事人一大堆遇事没有反映】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成 语:若无其事。清代《红楼梦》:“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来拿 我们小软儿出气呢?正经的,奶奶又装听不见,没事人一大 堆了。”

【谚语俗语第54句】:【人忙神不忙】(惯)指当事人着急,被求助的人却不着急。

【谚语俗语第55句】:【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谚)人能预知未来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机遇,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指预知未来最是难能可贵。

【谚语俗语第56句】:【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打不死老虎,要被老虎吃掉。对方 危险,斗争中不可疏忽大意。姚雪垠《李自成》:“除掉寨内 的祸根刻不容缓,还必须将活儿做得干净利索,决不能打虎 不成反被虎伤。”

【谚语俗语第57句】:【上有婆婆,下有儿女】谓上面需要服从,下面需要照顾。 传记图书:“余现在所处之境,上有婆婆,下有儿女,其在之 间者实感困难。”

【谚语俗语第58句】:哥哥在学习上很下劲儿,有人却对他说:“你家那么有钱,还学知识干啥?”哥哥认真地说:“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自己本领强啊!”(河南·南召)

【谚语俗语第59句】:【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谚)是是非非的闲言碎语天天都有,只要不去听它,自然就没有了。指不闻不问,是对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谚语俗语第60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谐音,谓彻底说出,没有保留。成语: 和盘托出。刘绍棠《两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饭, 四十人在对面炕上盘膝而坐,面面相觑,目光呆滞,表情死 板,一个个向管教人员交心,必须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净不 散会。”

【谚语俗语第61句】:【响锣一声,闷鼓一槌】(惯)指不管以什么形式,给一个干脆的回答。

【谚语俗语第62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谚)膏药:一种胶状的外用中药。指能把脓血从患处吸出的膏药才算好膏药。比喻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的,才是好办法。

【谚语俗语第63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谚)百病:各种各样的弊端。人要是勤劳,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懒惰,什么弊端都会发生。指巧从勤中生,弊从懒中来。

【谚语俗语第64句】:小时候,我看到别的孩子买了新衣服、新文具的时候,总闹着向妈妈要。妈妈常这样对我说:“孩子,公鸡不能跟马跑啊!”(湖南·平江)

【谚语俗语第65句】:【没缝也要下蛆】(惯)蛆:苍蝇的幼虫。比喻无中生有,造谣生事或寻衅闹事。

【谚语俗语第66句】:城隍老爷献计一出鬼点子

【谚语俗语第67句】: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谚语俗语第68句】:【打虎不死必伤人】释义:比喻不彻底消灭坏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对李油罐这样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别动他,打虎不死必伤人!

【谚语俗语第69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谚)真人:本指成仙或修炼圆满的人,此处指本领高强的人。指真正本领高强的人,不轻易显露高超的技艺。

【谚语俗语第70句】:老天爷不下雨——靠自浇(觉)

【谚语俗语第71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谚语俗语第72句】:【起了风,少不得要下点雨】(谚)风是雨头,既然风起了,跟着或大或小总要下点雨。借指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条件,总得多少有点表示。

【谚语俗语第73句】:星期天,爸爸邀了几个朋友在家里打麻将,我在一旁看。奶奶走过来赶我走,我不愿意走。奶奶嚷道:“跟着啥人学啥人!老子整天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74句】:【烧高香】(惯)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礼。

【谚语俗语第75句】:【有错拿的,没错放的】既已捉住,就不会轻易放走,须得仔 细查究。相关的:只有错捉,没有错放。老舍《离婚》:“有错 拿没错放的,小赵一句话可以叫他出来,一句话也可以叫他 死。随张大哥的便。”

【谚语俗语第76句】:【只见食,不见钩】(惯)比喻只看见诱人的利益,没看见背后的陷阱。

【谚语俗语第77句】:【撒迷魂药】(惯)迷魂药:迷信指能迷失人本性的药物。比喻用花言巧语迷惑人。

【谚语俗语第78句】:学校成立了“微机兴趣小组”,我怕自己笨,不敢报名参加。爸爸知道了,鼓励我说:“刀钝石上磨,人笨努力学。只要你认真下苦功学,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江西·赣州)

【谚语俗语第79句】:【给脸上抹黑】见“往脸上抹黑”。

【谚语俗语第80句】:【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惯)为了抓到热油锅里的钱而不怕烫手。形容人贪婪,为了钱而不怕冒风险。

【谚语俗语第81句】:牛皮灯笼——肚里明;里头亮;心里亮

【谚语俗语第82句】:佛爷脸上刮金子——刻薄;细索求:浅薄

【谚语俗语第83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谚语俗语第84句】:我看到妈妈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妈妈急忙拦住说:“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够一吃(尺)哟!”(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85句】:【吃秤砣,铁了心】释义:比喻下了决心,毫不动摇。例句:二朵大婶将杜秋葵喊价一半,只跟安天宝要五百块的孝心钱,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铁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谚语俗语第86句】:妈妈让我去买洗衣粉,我刚出门就忘了。妈妈说:“你呀,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扔。不知道你操的啥心!”(河南·方城)

【谚语俗语第87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矮檐下直不起腰,谓屈服于环 镜。在人,也说:人到。成语: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明代 《水浒》:“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 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谚语俗语第88句】:【老鼠尾巴——发不粗长不大】(歇)发:本指生长,转指发迹、发达、发展。指发不了迹,不会有大的出息。

【谚语俗语第89句】:【舌头磨剃刀——好险】(歇)指好危险或好厉害。

【谚语俗语第90句】:【近水楼台先得月】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处。例句:凤琴真有这样的钟爱之情,为什么不单独寄信给他?掺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场子里的疯姑娘们,安能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给他的信拆开呢?

【谚语俗语第91句】:【一风吹】(惯)比喻一下子全部否定掉,全都不算数。

【谚语俗语第92句】:【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彻底沉】(谚)比喻问题要趁容易解决时及早解决,拖延会酿成灾祸。

【谚语俗语第93句】:【皇上家的工,慢慢儿的蹭】(谚)蹭:磨蹭。朝廷派下的活儿,可以慢慢腾腾地做,不必着急。旧指公家的派差,只消极应付就是了。

【谚语俗语第94句】:【满壶全不响,半壶晌叮当】(谚)水装满一壶,摇着不响;只装半壶水,一摇就响。比喻品格高、学识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学浅、为人轻浮的人总爱张扬。 也作满瓶不动半瓶摇。 整瓶不摇半瓶摇。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谚语俗语第95句】:进了美术展览馆——尽是好画(话

【谚语俗语第96句】:大桥上卖钵子——套一套的

【谚语俗语第97句】:盐厂的伙计——多管咸(闲)事

【谚语俗语第98句】:【盐紧好卖,贼紧好偷】(谚)盐在紧缺时容易卖出,贼在人们紧张忙乱中容易行窃。偏指人应当从容谨慎做事,不要匆忙慌乱,给窃贼留下可乘之机。

【谚语俗语第99句】:【说风就是雨】(惯)比喻说到什么,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说起风就来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70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