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歇后语,值得反复品读!
【歇后语第1句】:【坐家的女儿偷皮匠——缝着的就绱】(歇)坐家的女儿:未出嫁的闺女。皮匠:以缝补修复皮鞋等皮制品为职业的匠人。缝:谐“逢”。 绱:谐“上”。指碰上一个就勾搭上一个。用于讥讽淫乱行为。
【歇后语第2句】:鸡蛋换盐——两不见钱
【歇后语第3句】:【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现象,内 行人能够看出规律、技巧。张贤亮《绿化树》:“俗话说,外行 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他干端坯递泥这样的简单劳动, 我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歇后语第4句】:奶奶听说惯偷王五的儿子在学校偷人家的钢笔,就说:“唉!根不正,秧不正,结个葫芦扭着腚啊!”(河南·南召)
【歇后语第5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指钱财不值得看重,而仁爱义气才是最宝贵的。 也作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 钱财容易有,仁义值干金。 钱如东流水,仁义值千金。
【歇后语第6句】:菜籽里的黄豆——数它大
【歇后语第7句】:鸭子走路——左右摇摆;摇摆不定
【歇后语第8句】:【富不学奢而奢,贫不学俭而俭】(谚)富人不用去学奢侈,自然就奢侈了;穷人不用去学节俭,自然就节俭了。指经济条件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与支配作用。 也作“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
【歇后语第9句】:有钱难买老来瘦。
【歇后语第10句】:【人活心,树活根】(谚)人活着,就凭着有颗良心,没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树活着,就凭着有根扎在土壤里,没根的树活不成。指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着要凭心劲。 也作人活良心树活根。 人靠心,树靠根。 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歇后语第11句】:树倒猢狲散——跑的跑,溜的溜,彻底垮台
【歇后语第12句】:数九寒天,妈妈在打扫院子。我倚着门框问:“妈妈,你不冷啊?”妈妈说:“傻丫头,不冷。冻死闲人,饿死馋人。”(河北·青县)
【歇后语第13句】:看着天摸着地——眼高手低
【歇后语第14句】:【抓住笼头就是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牲畜头上用来系缰绳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管合不合要求,有一个算一个。
【歇后语第15句】:吃了鸟枪药——火气冲天
【歇后语第16句】:【金钥匙】在外交场合,常见中国官员在访问外国某一城市时,被当地市长赠与一把该市的“金钥匙”,这是怎么回事呢?赠送“金钥匙”,是欧洲各国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它表示国家或城市对外宾的敬意,也是一种隆重的欢迎仪式。古代的欧洲城堡都有城墙和城门,都要用钥匙启锁。因而这种具有实用意义的钥匙,在人们心目中代表一种开放或通向禁区的权力,还是高贵饰物和官阶的标志。例如,掌管英王加冕典礼的英国掌礼大臣的官徽就是一把钥匙。由于钥匙的特殊意义,在欧洲逐渐产生了这样一种礼节:由一个城市的最高主管官员,将钥匙赠送给某位外宾,以此作为尊敬和欢迎的表示以及高度信任和融洽无间的友谊象征。直到现在,城垣和城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仍然保持着赠送金钥匙的传统礼节。
【歇后语第17句】:【家雀跟着檐蝙蝠飞——干熬夜眼】(歇)家雀:麻雀。檐蝙蝠:即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身子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以蚊蛾等昆虫为食,夜间在空中飞翔。指白熬时光,毫无所得。
【歇后语第18句】:【唱红脸】(惯)比喻扮演或充当好人。与“唱白脸”相对。
【歇后语第19句】:【 老鼠走到猫口】边比喻落人险境。明代《初刻拍案惊 奇》:“那岛上有小喽罗数百,正在那里使枪弄棒,比箭抡拳。 一见有海船飘到,正是老鼠在猫口边过,如何不吃!”
【歇后语第20句】:【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谚)力气是靠不断承受压力增大的,不承受压力就出不来力气;胪量是在惊吓中练大的,不经受惊吓就出不来胆量。指人的力和胆是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增强的。 也作“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
【歇后语第21句】:【危难见人心】(谚)在危急艰难之中,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指人心难测,只有在危难关头,才能识别人心的善恶真伪。 也作“危难关头见人心”。
【歇后语第22句】:隔山买牛——不知公母
【歇后语第23句】:【清水浊水混着流】(惯)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了一起。
【歇后语第24句】:【吃一看二眼观三】(惯)吃着这个,看着那个,还望着第三个。形容人贪心不足。
【歇后语第25句】:百年大树风刮不倒一一根深蒂固
【歇后语第26句】:【两物相形,好丑愈见】(谚)人或物,只要两两放到一起比较,好的丑的,自会看得很分明。指比较是识别人与事物的最好办法。
【歇后语第27句】:【偷得爷钱没处使】(谚)指暗地里偷来的财物,不敢公开使用。也指发了横财却苦于没有发落处。
【歇后语第28句】:【煞风景】见“杀风景”。
【歇后语第29句】:因生意不好,舅舅开的百货商店倒闭了,这两天,他又琢磨着想开个饭店。舅妈在一旁愁眉苦脸地说:“壶中无酒难待客,盘子无菜难压桌,大风刮倒了梧桐树,叫咱从哪儿弄钱再开张呢?”(山东·陵县)
【歇后语第30句】:孩子病死不买药——省的不是地方
【歇后语第31句】:【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见“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歇后语第32句】:【 时间就是金钱】指时间宝贵,也指忙于经营,生财致富。 张贤亮《青春期》:“‘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两行红 字赫然在目。”
【歇后语第33句】:槐树上要枣吃——强人所难
【歇后语第34句】:落雨打麦——难收场
【歇后语第35句】:【老健春寒秋后暖】(谚)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长的暂时现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无法逃过自然法则,很快就会由衰到死。
【歇后语第36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歇后语第37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谓帮凶者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更难 对付。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怪不得人说,阎王好见, 小鬼难缠。这都是大宝子搅的!”
【歇后语第38句】:【猫儿头差事】(惯)猫儿头:元代民间指勾结官府、称霸一方的人,转指讹索钱财的人。差事:被人派遣而去做的事情。比喻有利可图的差事。
【歇后语第39句】:【上眼皮只看见下眼皮】(惯)形容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歇后语第40句】:【不怕路远,只怕志短】(谚)比喻只要有志气,有决心,就不怕艰难困苦。
【歇后语第41句】:【 扁担横在地上,不知道念个一】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相关 的: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一个大字不识。成语:目不识丁。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一个庄稼人,扁担横在地上 都不知念个一,还添了个知识分子的毛病。”
【歇后语第42句】:黄金要从沙子里淘,骏马要从马群里找。
【歇后语第43句】:【邮票齿】孔现在寄信时,将买来的连在一起的几张邮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邮票就会顺着齿孔掉下来,且邮票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因齿孔部位的半边齿印排列整齐而更加美观,使用起来很方便。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 1848年,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来了一个记者,他一面饮酒,一边撰写当天的通讯稿件。当他把写好的稿件塞人信封,准备贴上邮票时,却找不到裁邮票的剪刀。迫于无奈,他从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别针,在两枚邮票的空隙处用别针尖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撕开,竟然十分整齐美观。做者无意,观者有心。坐在记者对面的亚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发明一种打孔机,在每枚邮票的四边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结果他真的发明了打孔机,自此,齿孔邮票问世。
【歇后语第44句】:【又想吃,又怕烫】想得到好处,又有顾虑。类似的:又想 吃油糕,又怕腻了嘴。成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老舍《四 世同堂》:“哼,瞧瞧咱们吧,咱们是又想吃,又怕烫。像咱们 这样儿的,一辈子也发不了。”
【歇后语第45句】:【山要大了,什么野兽都有】(谚)比喻社会是个万花筒,善恶、美丑、正邪,什么样的人都有。
【歇后语第46句】:【一根筷子吃莲菜——挑眼儿】(歇)挑:本读tia。,指一根筷子不能夹,只能挑莲藕的眼儿,转读tia。,指挑剔。眼儿:本指莲莱里的小孔,转指缺点。指故意挑毛病。 也作一根筷子吃莲菜——专门挑眼。 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
【歇后语第47句】:【兽恶其网,民恶其上】(谚)恶:憎恶。就像野兽憎恶捕捉它们的罗网一样,老百姓总是憎恶欺压他们的统治者。指要自由,反压迫,是人的本性。
【歇后语第48句】:【 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做事,自己收场,自己解决。或 说:各人的梦各人圆。刘澍德《桥》:“要是单干的话,那就各 人的梦各人圆,用不着聚在一起扯。”
【歇后语第49句】:【店家不打隔夜钱,船家不赊过河钱】(谚)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驾船摆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钱,坐船的要先交船钱;店家和船家不赊账。
【歇后语第50句】:【早晨栽下树,到晚要乘凉】(惯)比喻急于得利。
【歇后语第51句】:我既想学唱歌,又想学弹琴,还想学画画、踢足球、打乒乓球。结果,什么也没学好。爸爸说:“全面发展是好,但要想取得成就,就得瞄准一个目标,专心致志。莫学箩筐千只眼,要学红烛一条心。”(湖南·益阳)
【歇后语第52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谐“轮”。指轮不到。
【歇后语第53句】:【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惯)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歇后语第54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脸部表情一反常态,形容不 高兴。老舍《离婚》:“设若她们在院中遇见,而马少奶奶的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那便有点麻烦。”
【歇后语第55句】:【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发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历史。过去它有蹦蹦戏、大口落子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来又有发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语所谓的二人转主要指第一种,即二人对口演唱的形式。
【歇后语第56句】:【吃瘪子】(惯)比喻受到打击、遭到拒绝或办事严重受阻。 也作“吃瘪果子”。
【歇后语第57句】:登上泰山望东海——站得高看得远
【歇后语第58句】:【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彻底沉】(谚)比喻问题要趁容易解决时及早解决,拖延会酿成灾祸。
【歇后语第59句】:钻进风箱里的老鼠——受不完的气
【歇后语第60句】:娘勤女不懒,爹懒儿好闲。
【歇后语第61句】:【歪锅配偏灶——一套配一套】(歇)指有突出缺点或毛病的人搭配在一起。多指男女婚配。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62句】:【呷醋咬生姜】(惯)呷:喝。形容又酸又辣。
【歇后语第63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释义:比喻颠倒黑白,不辨是非,错怪了人。例句:他祖祖辈辈欺压七里铺人还不够!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心疼肚热,咋下得手打孩子?
【歇后语第64句】:【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惯)形容美女嫁给了丑陋无能的丈夫。含讽刺意。
【歇后语第65句】:【打赤脚不怕穿鞋的】(谚)打赤脚:光着脚。指穷百姓和有钱有势的人斗,不怕丢掉什么,没有什么顾虑。
【歇后语第66句】:【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维吾尔族少女发型多辫。借指把 柄多,容易被人抓住。《短暂的春秋》:“你们辫子也确实有 一点,比我强一点。我说过我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
【歇后语第67句】:【墙里说话墙外听】(谚)人在墙里说话,须防墙外有人窃听。指人说话,特别是说秘密的话,要处处留神,谨防走漏消息。 也作墙里说话,墙外有人。 墙里人说话,墙外有人听。 墙里说话墙外听,道边说话草棵听。
【歇后语第68句】:【不打不成相识】(谚)指人与人之间,往住在发生冲突后,结识乃至成为朋友。 也作不打不相识,不骂不要好。 不打不相识,不争不相亲。
【歇后语第69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歇后语第70句】:【放下包袱】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歇后语第71句】:【 狗撵鸭子,刮刮叫】鸭子被追发出叫声。刮刮叫,又指好 得很。《敌后武工队》:“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狗撵鸭 子,刮刮叫。比我强一百倍。”
【歇后语第72句】:【撇在脑背后】(惯)指认为人或事情无关紧要,放在一边或丢弃不管。
【歇后语第73句】:山燕子嘴——瞎瞅瞅
【歇后语第74句】:【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释义:比喻不看外表或形式,而从实际效果判断好坏。“白猫黑猫”又作“黑猫白猫”。例句:他自己也说不清,干脆挥挥手,装聋。而心里却自我安慰地说:“管他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歇后语第75句】:【兵贵于精】(谚)兵:军队。指打仗的军队不在数量多,而在于训练有素,精干善战。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歇后语第76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见“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歇后语第77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歇后语第78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歇后语第79句】:【紧火粥,慢火肉】(谚)熬粥要用快火,火慢了容易焦锅;炖肉要用慢火,火快了很难炖烂。指熬粥与炖肉,火力大小快慢各有不同。 也作“紧锅粥,慢锅肉”。
【歇后语第80句】:韩信墓前一声叹——埋没了英才
【歇后语第81句】:【金戒指】“金戒指”原来并非定情之物,锁定姻缘,一定终身。“金戒指”原为“经戒指”,意即妇女经期应该戒止性生活,因“经”、“金”谐音而改名。早在汉代,宫廷已经盛行戴金戒指了,开始时,只限皇后和嫔妃戴,每逢皇后或嫔妃月经来潮时戴用,示意在此期间,帝王不可与之同房。因为月经一词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讳的“秽语”,不能直接说出,而当她的手戴“经戒指”时,帝王见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来,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属相继效法,成为古代文明礼节与卫生的习惯,并逐渐风靡民间,演变为现在的金戒指,词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歇后语第82句】:【马勺儿里的苍蝇,混饭吃】苍蝇在勺儿里与饭粒相混。指 没有大志,没有本领,只是混口饭吃。刘绍棠《蒲柳人家》: “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歇后语第83句】:【家乡的山坡不嫌陡】(谚)故乡的山坡再陡也不会嫌弃。指人对故乡的眷恋,不会因条件差而改变。
【歇后语第84句】:【打闷葫芦】(惯)闷葫芦:也叫“闷葫芦罐儿”,即扑满,存钱用的瓦罐儿,上面留有细长的孔,钱币放入之后,要打破瓦罐儿才能取出,比喻难以猜透的话或事情。指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歇后语第85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谚)当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务,就不知道柴米油盐价格上涨的事。泛指不担当某方面的重任,就体会不到某方面的种种难处。
【歇后语第86句】:【死马当活马医】“死马当活马医”,其含义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的拯救举动。典出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在古时候,有一个人的良马死了,伤心地闭门谢客。郭璞找上门来,说可以将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来一想,反正马已死了,姑且听听他怎么说吧。郭璞何许人也,晋书有《郭璞传》,郭璞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训古学家,还是一位高明的兽医。郭璞指点:“派一个健壮劳力,拿一根长竹竿,往东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树林,就用竹竿猛打,会得到一个小动物,把它拿回来,马就能活过来。”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动物,这个小动物一见死马,立即凑过去,与马接吻,猛吸马的鼻子,不一会,这马就站起来,又跳又叫,与平常无不异。这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出处。
【歇后语第87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稳】释义:领导者遇事沉着,群众才台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儿要沉着。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台能稳当。”
【歇后语第88句】: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89句】:【好经念给聋施主】好话说了没起作用。或说:好话说给 聋和尚。马烽《刘胡兰传》:“我天天说,日日劝,全是为她 好,咳!好经念给聋施主,白费唾沫!”
【歇后语第90句】:【要得富,险上做】(谚)指要想发财致富,就得冒风险。
【歇后语第91句】:【犯口舌】(惯)指双方争吵或辩论。
【歇后语第92句】:【瓦片尚有翻身日】(谚)扔掉的瓦片,也还有拾起来再用的时候。比喻背时的人不必丧气,总会有境遇好转的一天。
【歇后语第93句】:【 荒年传乱话】荒乱的年代,人心不安定,多有谣传。茅盾 《林家铺子》:“师傅,随他们造谣去,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 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
【歇后语第94句】:【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谚)兔子尽可以漫山遍野乱跑,但到天晚,还是要回归老窝的。比喻人长期在外走南闯北,最终还是要归回原处。 也作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 兔子绕山转,早晚归老窝。
【歇后语第95句】:【饿出来的见识,穷出来的聪明】(谚)饥饿能使人增长见识,穷困能使人变得聪明。指忍饥受饿的贫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华智慧。
【歇后语第96句】:【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砻糠:稻谷砻过后脱下的外壳。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
【歇后语第97句】: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歇后语第98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惯)洞庭山:在太湖中,属吴江县,有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盛产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处却忘了这好处的来源。
【歇后语第99句】:【卖饭的不怕大肚汉】(谚)卖饭的总希望食客吃得多,吃得越多,越能赚钱。指做生意欢迎的是顾客多,顾客多生意才能兴旺。 也作卖面的不怕吃八碗。 卖面的最喜欢饿汉子。 卖饭的不怕大肚子汉,卖酒的不怕海量客。海量:酒量极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9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