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抖音火爆民间俗语,戳进来了解一下!

【谚语俗语第1句】:【货卖一张皮,马卖四只蹄】商品需要装潢。商业图书:“货 卖一张皮,马卖四只蹄。生意人在包装上所花费的精力,却 远远超过食品本身,简直是本末颠倒。”

【谚语俗语第2句】:【死板】“死板”指一个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它源于古代铸钱技术。钱粮台是古代官府铸造钱币的地方,那时的钱都是铜水、银水倒进一个一个的模子铸造出来的。而这种造钱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这种铸钱技术始于宋代,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面讲到宋代规定铸钱的时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这说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为防止盗版贪污钱,规定“板板六卜四”不得变更。而最早解释这一俗语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这是“死板”一词的直接来源。

【谚语俗语第3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惯)比喻看问题片面,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局。

【谚语俗语第4句】:【出头的椽儿先朽烂】(谚)露出房檐外面的椽子由于风吹雨淋,会先腐烂。比喻冒尖或带头的人,往往最先遭到祸害。 也作“出头椽子先烂”。

【谚语俗语第5句】:弟弟和小文闹起了别扭,奶奶生气地批评弟弟,弟弟不服气:“奶奶只帮别人,不帮家人。”奶奶说:“我这叫‘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河南·宁陵)

【谚语俗语第6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谚语俗语第7句】:锅底上戳窟窿——捅娄子

【谚语俗语第8句】:寒假作业发下来了,我遇到一道难题,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算出正确答案。爸爸对我说:“困难是石头,办法是锤头;锤头打石头,石头低下头。你的方法是不是不对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句】:【此地无银三百两】释义:古代民间故事: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写:“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隐瞒、掩盖,结果更加暴露。例句:刘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说:“哼!此地无银三百两!请回去吧。”

【谚语俗语第10句】:有人做事只图自己方便,却给别人带来麻烦,叔叔说这些人是“侧着身子放屁——只顾自己顺气儿”。(陕西·子洲)

【谚语俗语第11句】:【 门神里卷灶王爷,画里有画】旧时过春节要贴门神等画 像。画、话同音,借指话里有话,话里有未明说的含义。《敌 后武工队》:“当时我捉摸,武工队什么时候都是先遣部队, 队长不说,谁心里也像个明镜,哪知,这是四扇屏里卷灶王, 画里有画(话)。”

【谚语俗语第12句】:【请神请到鬼】(惯)比喻本想请人帮忙,结果请来了坏人。

【谚语俗语第13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转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

【谚语俗语第14句】:扯铃扯到半空中——空响(想)

【谚语俗语第15句】:【三句甜,两句苦】(惯)指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连劝带吓唬。 也作三句苦,两句甜。 三声紧,两声慢。

【谚语俗语第16句】:小叔和姑姑又在为看电视争论不休,奶奶在外面一边乘凉一边说:“小偷逮个贼,谁也别说谁。出来凉快一个,不就啥事也没有了?”(河南·南召)

【谚语俗语第17句】:【黄金遍地走,单等有志人】(谚)指财富到处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谚语俗语第18句】:【千叮咛,万嘱咐】(惯)指反反复复地告诉对方应该注意什么以及怎样做。 也作“千嘱咐,万叮咛”。

【谚语俗语第19句】:鞭打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谚语俗语第20句】:裁衣不用剪刀——胡扯

【谚语俗语第21句】:夜里开火车——前头(途)光明

【谚语俗语第22句】:【好物难全,红罗尺短】(谚)红罗:红色绫罗。指美好的人或事物,总是难以长久完美,就像红色绫罗不可多得一样。

【谚语俗语第23句】:关云长失荆州——大意

【谚语俗语第24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谚)冰冻到三尺厚,绝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有着长时间的渐变过程,绝非偶然。

【谚语俗语第25句】:【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谚)指一根丝合不成线,独株树成不了林。比喻成大事需要有群体的努力,只凭个别人是成不了气候的。 也作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孤树不成林,独木不成桥。

【谚语俗语第26句】:【钱无耳,可暗使】(谚)钱没有耳朵,但使用起来却很听话,什么事情它都能办成。旧指钱财魔力无穷,可以暗中运动,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钱无耳,可使鬼。 钱无耳,鬼可使。

【谚语俗语第27句】:【开口告人难上难】(谚)告人:求人。指张嘴求人是非常为难的事。 也作“开口求人难”。

【谚语俗语第28句】:【木匠斧子——一面砍】(歇)本指木匠的斧子只有一面开刃,不能两面砍;转喻看问题片面,只说一面之理。也比喻处理矛盾纠纷不公正,偏袒一方。 也作“木匠的斧子——一边砍”。

【谚语俗语第29句】:葱花拌豆腐——青(清)二白

【谚语俗语第30句】:庄稼没肥慢长,人不锻炼不壮。

【谚语俗语第31句】:【吃虱子留后腿】(惯)虱子:昆虫名,腹大,椭圆状,寄生于动物身上吸食血液。吃虱子还要留下后腿,下次再吃。形容人非常吝啬、小气。

【谚语俗语第32句】: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谚语俗语第33句】:隔皮猜瓜——谁知好歹

【谚语俗语第34句】:【三请诸葛】释义: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请,难请。例句:郑格世点点头说:“嗯,这就用得着三请诸葛了。你再去一趟,还是要好言好语,不要吓唬他。”

【谚语俗语第35句】:枯坐损身,运动长劲。

【谚语俗语第36句】:【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谚)东部人爱吃酸的,西部人爱吃辣的,南方人爱吃甜的,北方人爱吃咸的。 指我国各地人们对饮食的调味各有偏爱。

【谚语俗语第37句】:【七孔生烟,三尸冒火】(惯)七孔:七窍,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每于庚申日将人的罪过奏闻天帝,以减人禄命。形容着急或生气到极点。

【谚语俗语第38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谚语俗语第39句】:【杀人空落两手血】害人没有得到好处。刘云若《红杏出 墙记》:“不过红冰又想出一个主意,以为杀人莫枉落两手 血,这样把他害了落不着什么好处。”

【谚语俗语第40句】:【家无主,屋倒竖】(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家理事的人,就会乱得连房屋也要颠倒过来。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谚语俗语第41句】:【叫化子唱戏——穷开心】(歇)指人陷入穷困境地,却故作欢乐,自寻开心。常含讥讽意味,有时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戏——穷快活“。

【谚语俗语第42句】:茶杯里放块糖——寿命不长

【谚语俗语第43句】:一块石头落了地——放心了

【谚语俗语第44句】:玉米秸里的虫儿——钻(专)心

【谚语俗语第45句】:这几天我没有坚持写日记,爸爸知道了就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写日记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能行呢?”(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46句】:【山里说话有鸟听,屋里说话有鼠听】(谚)在山里说话,紧防鸟儿听去;在屋里说话,紧防老鼠听去。 指人们说话,尤其是秘密的话,要紧防有人窃听。

【谚语俗语第47句】: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谚语俗语第48句】:【乱王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谚)乱王:乱世的国君。号:年号。乱王总是频繁地更改着年号,不走运的读书人总是频繁地更改着名字。讽嘲人不从根本上下功夫,总喜欢在表面上做文章。

【谚语俗语第49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谚语俗语第50句】:【驼子作揖——起手不难】(歇)作揖:旧时男子见面的礼节,双手抱拳高拱,上身略向前弯,表示敬礼。本指驼背人作揖不难,转指事情容易做到。

【谚语俗语第51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一句常用的俗语,指因自疚而羞于见乡亲或熟人。它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垓下一战,楚军兵少粮尽,惨遭失败,退到乌江边。项羽看了看身后几十个盔甲凌乱、神情落魄的将士,苦笑一声说:“当初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争战,现在竟无一人生还。即使家乡父老爱怜我,依然称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这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来由。

【谚语俗语第52句】:【一没有杀父之仇,二没有夺妻之恨】没有深仇大恨。言外 之意:不应该作对。《小说月报》(1980,2):“可是,自己和别 人一没有杀父之仇,二没有夺妻之恨。谁和他结这么大的 冤仇?”

【谚语俗语第53句】:【八月大,无果卖】释义:阴历八月如果是大月(三十日),水果就要歉收。例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八月大,无果卖。”这不,现今集市上水果少,价钱贵得吓人啊!

【谚语俗语第54句】:三眼枪打兔子——没有准儿

【谚语俗语第55句】:期中考试结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数学题时点错了小数点。妈妈说:“这真是吃完了饭,想起盐;打完了仗,记起来拳。”(甘肃·永登)

【谚语俗语第56句】:【和尚无儿孝子多】(谚)指和尚虽然无儿无女,但受着众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样的供奉。

【谚语俗语第57句】:【外贼易挡,家贼难防】(谚)外来的贼是明的,容易对付;家里的贼是暗的,很难防范。指在预防贼寇方面,强大的外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蔽的、知情的内奸。 也作外贼易打,内奸难防。 外贼好防,家贼难挡。

【谚语俗语第58句】:【千金易求,信誉难得】(谚)信誉:由诚实守信获得的美好声誉。 千两黄金容易求得,信誉却很难获取。专指商场中营利居其次,树立信誉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誉值干金”。

【谚语俗语第59句】:【自唱曲子自做戏】(惯)比喻事情由自己干,没有旁人参加。

【谚语俗语第60句】:【看见坟堆儿就磕头】(惯)比喻不了解情况,对人盲目恭敬。

【谚语俗语第61句】: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谚语俗语第62句】:【书记】“书记”这个称呼人人知道,指政党或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也有称主席的)。有人认为“书记”一词源于国外,其实,在我国占已有之,也是一种官职,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皆任边塞幕府“掌书记”的职务,《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所住寺庙里也有“书记”。这些书记都是指掌管文书、档案的小职员。 “书记”这个词本身虽然不是舶来品,但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织织负责人称为“书记”,却是源于国外的。据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巴黎会面,商讨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更名为共产党)的事宜。恩格斯问马克思,该怎样称呼这个组织负责人,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叫书记。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实行了较为完整的公务员制度,当时的“书记”是级别很低的负责事物性工作的小勤务员,也许马克思将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称为书记,也是希望担任这个职务的人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

【谚语俗语第63句】:【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歇)问的是“官”,答的是“花”。比喻答非所问,或把毫不相干的东西胡乱扯在一起。

【谚语俗语第64句】:水边建磨房——全靠冲动

【谚语俗语第65句】:剖开墨鱼肚——黑心肠

【谚语俗语第66句】:扁担挑缸——两头失塌;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谚语俗语第67句】:【消停作好事】(谚)消停:从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错,常由于慌乱;能从容舒缓,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圆满。

【谚语俗语第68句】:【骨头里榨油】敲诈勒索。类似的:石头缝里榨油。成语: 敲骨吸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从前是有钱的不肯拿 出钱来。只在没钱人的骨头里榨油,这个不对。”

【谚语俗语第69句】:【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谚)打:打破。指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只讨论与解决什么问题,不必拉扯别的事。 也作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 打锅说锅,打碗论碗。

【谚语俗语第70句】:三月打扇——满面春风

【谚语俗语第71句】:飞机上装话筒——空喊

【谚语俗语第72句】:妈妈下岗了,心里很难过。奶奶劝她:“树上的果子,自个长的;脚上的茧子,自个走的。今后你的路还长,自个儿的戏还要自个唱,可不能灰心啊!”(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73句】:吃米不记种田人——忘本

【谚语俗语第74句】:【恶有恶报】(谚)指作恶的终究会有坏的报应。原为佛家劝诫世人改恶从善的禅语,后传为警世语。 也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恶善到头总有报。

【谚语俗语第75句】:对牛弹琴——白费气力;白费心;不

【谚语俗语第76句】:我第一次用糖兑水做冰砖,先放进冰箱,没过一会儿,就要拿出看看冻没冻。奶奶说:“不到时候。你可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黑龙江·哈尔滨)

【谚语俗语第77句】:【狗不嫌家穷】(谚)狗不会因主人家里贫穷而嫌弃。指狗忠于主人。 也作狗不舍穷家。 狗不嫌主贱。

【谚语俗语第78句】:妹妹吃饭很快,这次又是狼吞虎咽的,妈妈生气地说:“少吃香来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都说过你多少次了,还不记得改?”(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79句】:【吃官饭】(惯)指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靠工资生活。

【谚语俗语第80句】:【踩小板凳儿糊险道神——差着一帽头子】(歇)险道神:即险道神将,旧时出殡时纸糊的开路神。险道神身长,制作时,踩在小板凳上还够不着头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着板凳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儿”。

【谚语俗语第81句】:邻居家忘了关水龙头上班去了,结果他们家发了大水,我们家也遭了殃。哥哥气愤地要去找他们算账。奶奶说:“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说,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邻。千金买屋,八百买邻。为了一件意外的事伤了邻居和气,不值得。”(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82句】:【艄公多了打烂船】(谚)艄公多了,没了专一的航行方向,船就会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乱指挥,就无法办好事情。

【谚语俗语第83句】:奶奶用了多年的龙头拐杖被我弄坏了,我请爸爸又给买了一根新的。奶奶却并不高兴,说:“砸烂旧缸赔新缸,新缸没有旧缸光。”(江苏·邗江)

【谚语俗语第84句】:邹庄有个村干部腐化堕落,可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这次民主选举村委会,他被大家选掉了。大家拍手称快说:“墙倒必须众人推,鼓响还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85句】:【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释义:冬青:常绿乔木,夏季开花,花小呈淡紫红色。在黄梅雨时节,冬青树一般不会开花;如果开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黄梅雨便停止。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谚云:“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

【谚语俗语第86句】:【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谚)相隔千里,民风就不相同;相隔百里,习俗就不一样。指地域不同,民风民俗就互不相同。

【谚语俗语第87句】:【假李鬼遇上真李逵】(惯)李鬼、李逵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李鬼冒李逵的名去截道,没想到真的碰上了李逵而被杀死。指冒名顶替的恰好碰到了被冒名的人。

【谚语俗语第88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谚)旧时认为,人能活到七十岁,就算是高寿了,从古以来活到七十的人是很少的。 也作人生百岁,七十者稀。百岁:指一辈子。 人生七十从来少。

【谚语俗语第89句】:【捉住和尚要辫子】(惯)比喻强人所难,无理取闹。

【谚语俗语第90句】:【吃香的,喝辣的】(惯)指吃得好、喝得好,享受富足的生活。 也作“吃香喝辣”。

【谚语俗语第91句】:【 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谓没有做坏事、丑事,没有做什 么对不起人的事情。相关的: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 孙。王蒙《活动变人形》:“说起咱们姜家女人的正经来,咱 们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 孙!”

【谚语俗语第92句】:我真羡慕姐姐那高挑挑的个子,就天天锻炼。爸爸却给我泼冷水:“你是天生的矮身材,再练也不行,黄鳝哪能扯得跟蛇一样长呢?”妈妈说:“别听他瞎说。”(四川·蓬溪)

【谚语俗语第93句】:【 耗子扛枪,窝里反】指内部起哄。电视剧《绍兴师爷》:“你 就是耗子扛枪窝里反,专会欺辱自己人。”

【谚语俗语第94句】:公公背儿媳过河——出力不讨好

【谚语俗语第95句】:【变戏法的瞒不过打锣的】(谚)打锣的是变戏法的合伙人,变戏法的一举一动,打锣的最清楚。指凡瞒人的事情,总哄不过知情者。

【谚语俗语第96句】:【忘在脑后】(惯)指把事情忘光了。 也作忘在脖子后头。 忘到脖子后头。 忘到脊梁后头。

【谚语俗语第97句】:【船头怕鬼,船尾怕贼】(惯)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谚语俗语第98句】:【树怕皮薄,人怕体弱】(谚)指树凭的是皮的脉络向上输送养料,树皮薄了养料供应就会不足;人凭的是身体强壮长精神,体质衰弱就会百病缠身,无所作为。

【谚语俗语第99句】:水中的鱼,天上的鸟——自由自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20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