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最精辟的歇后语,很潮很流行!

【谚语俗语第1句】:儿子多次劝爹妈要孝敬爷爷,可他们就是不听。儿子气呼呼地说:“跟着啥人学啥人,比着葫芦还画不出瓢?当心将来你们是我的榜样。”这招儿还真灵,从此父母对老人百般地敬爱。(河南·郸城)

【谚语俗语第2句】: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收音机。妈妈看见了,笑着说:“你真是吃着烤鸭还要摸烤鹅。”(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3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学习理工知识,掌握技术, 不怕失去工作。言外之意:学文科不如学理工科。王蒙《风 息浪止》:“她知道她身上有比数学更要紧的东西。学好数 理化,到哪儿都不怕?她不迷信这个。”

【谚语俗语第4句】:【 饿死也是撑死】有困难别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亲家》:“咱是富裕户,闹也不算,饿死也是撑死了!”

【谚语俗语第5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穷人好欺负

【谚语俗语第6句】:【丢钱是买主,说话是闲人】(谚)指付钱的才是买主,品评货物优劣的往往是看客。也泛指凡是办实事的,总会拿出实际行动。

【谚语俗语第7句】:【见兔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谚)牢:羊圈。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指发生了失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谚语俗语第8句】:【竖的好吃,横的难咽】(谚)吃东西,顺着的好下喉,横着的难下咽。 比喻顺耳的话人爱听,逆耳的话难以入耳。也比喻合情顺理的话好接受,蛮不讲理的话惹人厌。 也作“顺着好吃,横着难咽”。

【谚语俗语第9句】:【麻绳熬断铁索链】(谚)麻绳虽弱,却能把铁索链熬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断,也能完成看起来是难以办到的事。

【谚语俗语第10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谚语俗语第11句】:【牢门口的匾——后悔迟】(歇)旧时监狱门口的匾上常题“后悔迟”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错了事才悔悟,已经来不及了。

【谚语俗语第12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释义:白天劳动,夜晚休息。例句: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人人勤俭。

【谚语俗语第13句】:老鸹站树梢——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14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谚语俗语第15句】:【吃柿子拣软的捏】(惯)比喻专找软弱的欺负。 也作“吃柿子拣软的”。

【谚语俗语第16句】:【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勇于克服困难,不争名利。浩 然《艳阳天》:“不论从年纪、经验上说,都是您呀!见困难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责任就负,这才是真正爱集体的好社 员。”

【谚语俗语第17句】:【人生地不熟】(惯)指到了一个新地方,对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谚语俗语第18句】:爸爸买回一斤糖果,说是给妈妈吃的,我却先吃了起来。妈妈见了说:“依了婆婆名,媳妇却吃得牙齿疼。”(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19句】:鸭子的巴掌鸭子的脚板——联成一片

【谚语俗语第20句】:【吐不出来咽不下去】(惯)形容人有顾虑,说话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21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释义: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沛公:刘邦。《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会见,酒宴上,范增让项庄舞剑助兴,企图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见事危急,就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比喻某种言论行动表面上正当好听,其实别有用心,另有企图。例句:照我看,打郭批方不是终了,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谚语俗语第22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释义:粗柳簸箕细柳斗:类似诗歌中的“起兴”,无具体意义。指男儿长相不讲俊丑。例句: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谚语俗语第23句】:【撞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谚语俗语第24句】:【说得出,做得到】说话做事有决心,厉害。成语:雷厉风 行。台湾琼瑶《人在天涯》:“朱丹荔说得出,做得到,当天, 她就住进了一家女子公寓。”

【谚语俗语第25句】:板上钉钉——变不了;没跑;实实在在;稳打稳扎

【谚语俗语第26句】:【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砻糠:稻谷砻过后脱下的外壳。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

【谚语俗语第27句】:【香菇】“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菌类,无论炒菜炖汤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这样好听的名字,还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呢。很久以前,巫山脚下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夫妻,结婚几十年都没有个一儿半女。一直到老人满六十岁时,才生了个女儿,且一出生就天赋异禀,不同凡响,开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娇女,让老夫妻大喜过望,他们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为她取了个名字叫香姑。香姑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顿时艰难起来。村里有个财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见此机会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门对香姑问寒嘘暖,心里却打着乘机霸占她的如意算盘。香姑年纪虽小,但早就看穿了财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赶走了财主派来的人。财主见来软的不行,就亲自带着家丁上门抢人。乡亲们听说后都替香姑担心。但香姑这时候气定神闲,她让乡亲们放心,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来侍候两位老人,现在这件事已经圆满完成,自己也该回去了。说着她拍手一招,天上马上飞过来一只五彩锦鸡,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骑上锦鸡飞到了空中。这时坏财主刚好赶到,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见香姑不慌不忙,从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儿,将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恶有恶报,财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儿落地后都慢慢变成了菌儿。乡亲们按香姑吩咐,把这些菌儿采来煮菜,味道极为鲜美。为了纪念香姑,人们便把这种菌儿叫做“香菇”了。

【谚语俗语第28句】:【板上钉钉】(惯)板上钉钉子,十分牢固。1形容态度坚决,或说话算数,决不更改。2形容做事实在、牢靠。

【谚语俗语第29句】:【糟房的姑娘——酒手】(歇)糟房:糟坊,酿酒的作坊。酒:谐“久”。指老手、行家。

【谚语俗语第30句】:讨饭过年——吃的不多说的多

【谚语俗语第31句】:【秋蝉落地——哑了】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谚语俗语第32句】:耗子不留隔夜粮——好吃

【谚语俗语第33句】:捉蚂蚱喂老虎——难饱

【谚语俗语第34句】:鞭子敲耳朵——打听

【谚语俗语第35句】: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奶奶却又发起愁来:“这有了金窝却养不出灵鸟,有了果树却结不出甜桃。咱家啥时能出个大学生啊?”(河北·海兴)

【谚语俗语第36句】:【假戏真做】(谚)戏文是假的,但演员却要像真的一样去表演。借指明知是假,却要真做,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也作假戏还得真唱。 假戏只好真做。

【谚语俗语第37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早起身,一·天的事情可从容做完,迟 起则时间紧迫,陷于忙乱。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他伸手 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俗话说:早起三光, 晚起三慌。越慌心里越乱,越乱越无主张。”

【谚语俗语第38句】:玉皇大帝上战场——大动干戈

【谚语俗语第39句】:【敬神如神在】(谚)拜神就要恭敬得如同神真的在一样。指举行祭神仪式要诚心诚意。

【谚语俗语第40句】:【二一添作五——平分】(歇)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诀,即用二去除十位上的一,得五。指二人平分,各占一半。 也作“二一添作五——一半”。

【谚语俗语第41句】:【禾秆盖珍珠】释义:比喻不显露本领、才华。例句:我知道他们有锋芒,不过像俗话所说的,“禾秆盖珍珠”,他们把光芒隐蔽起来,使你看不见。

【谚语俗语第42句】:【 打如意算盘】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来计划安排事情。 台湾琼瑶《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盘了。假如你珍惜 这个家,假如你还爱爸爸妈妈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断绝!”

【谚语俗语第43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习性。谓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场现形记》:“你让他吃吧,横竖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谚语俗语第44句】:【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谚语俗语第45句】:【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谚)钥匙不对眼子就开不了锁。比喻具体问题必须用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去解决,不可死搬硬套。

【谚语俗语第46句】:【堵得住黄鳝洞,塞不了狐狸窝】(谚)黄鳝(shan):鳝鱼,身体像蛇而无鳞,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黄鳝的泥洞,却很难堵住以狡猾著称的狐狸的窝。比喻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的门路极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谚语俗语第47句】:【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谚)能宽恕人的地方尽量宽恕,能饶恕人的地方尽量饶恕。指为人处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对己严,对人宽。 也作“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谚语俗语第48句】:鹞子充鸡——没安好心

【谚语俗语第49句】:属蝙蝠的——夜里欢

【谚语俗语第50句】:【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指失去凭借,不能发挥 作用,而被欺辱。清代《醒世姻缘传》:“我家里也有二三千 金的产业。只是一时‘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深坑被犬欺’! 你只留我口气儿,你们的便宜。”

【谚语俗语第51句】:【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歇)幞头:古代男子戴的旁有两翅的一种巾冠。狼吃了幞头,咽不下吐不出,难受也只好在心里忍着。 指有苦说不出,只能暗忍。

【谚语俗语第52句】:昨天语文测试,我的成绩不够理想,妈妈要我总结经验教训。她说:“你要挨一拳,得一招,不要光挨打不知道死活(为什么)。”(山西·稷山)

【谚语俗语第53句】:妹妹总爱偷吃零食,还常常“赖账”。妈妈说:“耗子吃了有堆壳,大火烧了有堆灰,你咋瞒得了我?”(广东·湛江)

【谚语俗语第54句】:【八匹马拉不回头】指固执。类似的:九牛拉不转。刘绍 棠《二度梅》:“但是,温良顺犯起犟脾气,十八匹马也拉不回 头;青凤更是铁了心,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改口。”

【谚语俗语第55句】:星期天,我在舅舅家吃午饭,姥姥让舅舅去拿勺子,舅舅笑着对我说:“老指挥大,大指挥小。去,把勺子拿来!”我谁也指挥不了,只好自己去拿。全家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56句】:【福至心灵,祸来神昧】(谚)走红运时,人的精神清爽,思路自然敏捷;遭厄运时,人的心情沮丧,神志不免昏迷。指同一人遇祸和遇福时的思维能力会相差很大。 也作福至心灵,灾令志昏。 福至心灵,祸至心晦。

【谚语俗语第57句】:【物有偶然,事有凑巧】见“事有凑巧,物有偶然”。

【谚语俗语第58句】:【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声势大,没有实际表现。成语:虚 张声势。茅盾《清明前后》:“中国总是中国啊,照例是雷声 大,雨点小!”

【谚语俗语第59句】:土地庙钻出阎王爷——蹦出大神仙

【谚语俗语第60句】:【水浅藏不住鱼】释义:比喻条件不好,无法躲藏。例句:我们这里就没有这个条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虽说也有点用,到底水浅藏不住鱼。

【谚语俗语第61句】:【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谚)花的枝叶下还藏着刺,谁能保得住人没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测,要时时提防。

【谚语俗语第62句】:【恭敬不如从命】(谚)指对长者恭恭敬敬,不如顺从他的意愿。为接受长者赐予的谦辞。

【谚语俗语第63句】:【十年九不收】(惯)十年中有九年没有收成。形容土地贫瘠或自然灾害频繁。

【谚语俗语第64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谚语俗语第65句】:药铺里卖棺材——往坏处想

【谚语俗语第66句】:【水流千里,终归大海】(谚)比喻事物千变万化,总要归结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万里,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也作水流千转归大海。 水流千遭归大海,树老叶落要归根。

【谚语俗语第67句】:【处处有路通长安】释义:借指各种办法都能达到同一目的。例句:“朋友!‘处处有路通长安’,不会饿死人的,慢慢来!”

【谚语俗语第68句】:【一力降十会】(谚)十:多的约数。会:会武艺的人。一个人只要力气大,就可降伏多个会武功的人。指武功较量,体力大是基本条件。

【谚语俗语第69句】:【拿头套枷戴】(惯)比喻自投罗网或自找罪受。

【谚语俗语第70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谚)指重然诺、讲信用的人,一言出口,必定实行,绝不中途反悔,就像快马上道,只需一鞭便不再停蹄一样。

【谚语俗语第71句】:【攒钱好比针挑土,花钱好比浪淘沙】(谚)攒钱:积蓄钱财。浪淘沙:大浪冲击沙岸。指积攒钱财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花费钱财像大浪冲沙一样容易快速。

【谚语俗语第72句】:【抓着葫芦当瓢打】释义: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责罚错了对象。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带头起哄?冤有头,债有主,我抓着葫芦当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谚语俗语第73句】:【毛笔】毛笔是文房四宝之第一宝。相传,蒙恬是毛笔的始祖。《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史书言之凿凿,称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在蒙恬之前就已出现了毛笔。从出土的秦之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战国笔,这些实物都比蒙恬早。可见,史书因局限性也偶有疏忽。

【谚语俗语第74句】:【赶逐猴儿净了山,拔了萝卜地皮宽】人被打发走了,落得清 净。明代《金瓶梅》:“拔了萝卜地皮宽。叫他去了,省的他 在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谚语俗语第75句】:做梦吃馒头——梦里见面

【谚语俗语第76句】:【红盖头】“红盖头”俗称“蒙头红”。旧时婚礼中的新娘,头上会蒙着一块方形大红绸缎,被称作“红盖头”,这种婚俗古已有之,那么新娘为什么要蒙红盖头呢?来源有三。一说史载最早的盖头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当时女子用它遮风挡雨,只盖在头顶。到了唐朝,这种盖头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后来唐明皇李隆基又下令在帷帽上盖一块薄纱作为装饰物,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头”。从后晋到元朝,这种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了新嫁娘的一种头部装饰。中国历来视红色为喜庆,因此新娘的盖头都是红色的。二说来自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朵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音一落,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会聚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三说这种习俗来自礼教。古代十二岁以上的姑娘不见任何男性外人,新婚洞房后才可以抛头露面。红盖头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新娘从娘家到婆家的路上不被外人看到。

【谚语俗语第77句】:【一根线上拴两个蚂蚱】互相牵制,无法脱离。老舍《骆驼 祥子》:“咱们俩的事,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说明白了!”

【谚语俗语第78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释义:容:打扮。士人为深知自己、赏识自己的人效命,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例句:此后,只有清风明月来作伴了,有个不孤单、寂寞的么?“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怡红院还为谁涂红抹翠呢?

【谚语俗语第79句】:我有好吃和不太爱洗澡的毛病。妈妈说:“修吃不修身,虱婆叮项颈。”(湖南·城步)

【谚语俗语第80句】:【吃回亏,领回教】(谚)指人吃亏上当,总由于没有经验,吃一次亏就接受一次教训。

【谚语俗语第81句】:回光返照——不长久

【谚语俗语第82句】:指到黄牛便是马——信口雌黄;自欺欺人

【谚语俗语第83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谚语俗语第84句】:我和妈妈打羽毛球。妈妈给我发了一个很好的球,我却没接住,还埋怨妈妈没把球发好。妈妈笑笑说:“你这个臭小子,别手不溜怨袄袖了,多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吧!”(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85句】:【一富败三村】(谚)一家升官发财或暴富,周围村庄人家都会因为受到剥削而贫穷衰败。指旧时富人的发家是建筑在穷人破产的基础之上。

【谚语俗语第86句】:黄连甘草挑一担一一一头苦来一头甜

【谚语俗语第87句】:放学后没写作业,我就玩去了。爸爸说:“刚教训过你,你小子真是属老鼠的,爪子一落地就忘了!”(安徽·嘉山)

【谚语俗语第88句】:出水的虾子一活蹦乱跳

【谚语俗语第89句】:【放邪火】(惯)比喻造谣诬陷。 也作“放野火”。

【谚语俗语第90句】:【冒凉腔】(惯)指说话冒失或不切实际。

【谚语俗语第91句】:菜刀剃头——与众不同

【谚语俗语第92句】:【屎壳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转指人故作姿态显示自己漂亮,惹人厌恶。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3句】:懒牛耕田——不打不走

【谚语俗语第94句】:【鸟来投林,人来投主】(谚)鸟飞倦了,要投入林中栖息;人到末路,要投奔亲友求助。指凡来求助者,都是势不得已,只可援救,不可拒绝。 也作鸟投林,人投主。 人来投主,鸟来投林。

【谚语俗语第95句】: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叫一位同学背前一天学过的数学概念,那位同学说没记住。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呀!什么都没记(系)住,就腰里系着个裤腰带。”(宁夏·隆德)

【谚语俗语第96句】:弥勒佛的脸蛋——笑眯眯

【谚语俗语第97句】:【有你哭的时候】意为不要高兴得过早,或过于固执,以后 会遇到麻烦。电视剧:“舍不得两块钱,因小失大,有你哭的 时候。”

【谚语俗语第98句】:【自己的坟还哭不过来呢】清明有上坟哭亲的习俗。借指 自己事情忙不过来,管不了别人。成语:自顾不暇。从维熙 《泥泞》:“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自己的坟头还哭不过 来哪,还有心思去哭别人的坟头,活见鬼。”

【谚语俗语第99句】:【癞蛤蟆碰见屎壳螂,谁也别说谁脏】释义:屎壳螂:屎壳郎,蜣螂,一种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比喻都一样不好,不要挑剔或嫌弃别人。例句:听他们越说越不像话,便也插了一嘴:“你们是癞蛤蟆碰见屎壳螂,谁也别说谁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02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