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青树林经典民间俗语,睿智犀利!

【歇后语第1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歇后语第2句】:星期天,小姨带着一周岁的表妹来我家做客。妈妈对我说:“你带表妹到那边玩,我和小姨文案话儿。”可是,我无论怎么哄,表妹就是不肯跟我走。妈妈笑着说:“官儿不离堂,孩儿不离娘。你自己玩去吧!”(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3句】:【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释义:比喻有社会经验。类似的有,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例句:“哼,我过的桥倒比你们走的路多呢,什么世事我看不透?”

【歇后语第4句】:我的邻居有位老奶奶,年近六十,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弟兄两人常因为嫌老人偏这家向那家而吵闹不休。热心的妈妈常去劝和兄弟俩:“天下老人偏小的,不偏小的偏好的。”(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5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俗语的意思是事情看似如此,其实另有他图。它源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他在散文写作上成就颇高,《醉翁亭记》便是其中的名篇之一。《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当滁州太守时写的。滁州州署在今安徽滁县,县城西南有风景秀丽的琅邪山;山中有泉,名“酿泉”;泉旁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修建的,欧阳修给这座亭了取了个名字,叫做“醉翁亭”。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呢?他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里,道出了缘由。原来欧阳修常与朋友相约来此饮酒,欧阳修年岁大了,饮一点便酩酊大醉,他便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别号。欧阳修酒量不大,很容易醉,那他为什么还爱喝酒呢?文章说:醉翁的本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风光。他是借喝酒的兴致,以获得欣赏山水的乐趣。后来,人们大多只用前半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忘却了“在乎山水之间也”。作为俗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就转义了。

【歇后语第6句】:妈妈出差回家,看到了杂乱的厨房,埋怨我们说:“卫生好,病人少;锅灶净,少生病。这几天我不在家,你们怎么也不收拾收拾厨房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7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歇后语第8句】:【噙着骨秃露着肉】(惯)骨秃:骨头。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歇后语第9句】:隔河作揖——承情不过了

【歇后语第10句】:住在我家前边的两户本家大婶常为些琐事争吵,可没两天就又好到一块儿了。我妈妈常笑她俩是“狗脸亲家公”。她们打趣说:“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11句】:【歪嘴和尚念不出正经】(谚)比喻人由于心术不正或水平太低,会把正确的原意宣讲成歪劣的。 也作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歪嘴和尚念歪经。

【歇后语第12句】:【躲了雷公,遇了霹雳】释义:雷公:神话传说中的雷神。比喻躲过了一场打击,又遇到另一场打击。例句:蒯公又想道:“天下举子像鲜于‘先辈’的,谅也非止一人,我不中鲜于同,又中了别的老儿,可不是‘射了雷公,遇了霹雳’!”

【歇后语第13句】:【家不和,被人欺】(谚)家庭成员之间要是不和睦,就会招来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强、不受外辱的基础。也泛指一个团体、一个邦国,要不受外侮,内部必须团结。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邻欺。

【歇后语第14句】:张明非常懒,常常不做作业,还说他不会。老师说:“笨人怨刀钝,懒人怪草韧。”(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5句】:【小子不吃十年闲饭】见“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

【歇后语第16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谚)行军打仗,没有固定的阵势,就像水的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指打仗要随机应变,不能死守教条。

【歇后语第17句】:【钻牛角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牛角尖越钻越小,没有出 路。指纠缠枝节问题,或死心眼。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 见棕榈》:“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得不满时,应该把他的心思 分放在别的事物上,不要钻牛角尖。”

【歇后语第18句】:布机上的棉线——干头万绪

【歇后语第19句】:【穿上龙袍不像太子】释义:比喻衣着打扮可以改变人的本来样子。例句:细娇穿上这种怪异的服装,自然很不称心,很不舒服,正是“穿上龙袍不像太子”,使她显得呆呆笨笨,浑身出汗。

【歇后语第20句】:【猢狲入布袋】(惯)猢狲:猴子。 比喻行动不自由,受约束。

【歇后语第21句】:【一步一个脚印儿】做事踏实。或说:一步两脚窝。成语: 脚踏实地。老舍《正红旗下》:“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 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歇后语第22句】:【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歇后语第23句】:【吊死鬼搽胭脂——死要脸】(歇)吊死鬼:自缢身亡的人。责骂人不知羞耻。

【歇后语第24句】:好肉上贴膏药——自找麻烦

【歇后语第25句】:【一镬头想刨出个金娃娃】释义:比喻一下子就发大财,或取得巨大成绩。例句:不说了,芒种心太高啊,一镬头想刨出个金娃娃!这马占个人不说,还占一笔钱。

【歇后语第26句】:【心急碰上热豆腐】(惯)指心里正着急,偏又碰上麻烦事。也比喻心里存不住话,听到什么说什么。

【歇后语第27句】:【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释义:比喻无能为力,白着急,没有办法。例句;到时候棉花种瞎了,钱花了,人工白贴了不用说,别的庄稼也误了种,打不下粮,赔了钱,社员们闹意见,谁负责?还不是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

【歇后语第28句】:【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歇后语第29句】:【提着头过日子】(惯)比喻时时处于危险的境地。

【歇后语第30句】:鱼靠水,箭靠弓,人民自古是英雄。

【歇后语第31句】:【绵羊不叫暗口死】(惯)绵羊没有叫出声来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结。

【歇后语第32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谚)十日:泛指多日。只要进了衙门打官司,就不会干干脆脆结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时间的事。

【歇后语第33句】:茶馆里伸手——胡(壶)来

【歇后语第34句】:屠夫送礼——提心吊胆

【歇后语第35句】:崔莺莺送郎———肚子苦说不出;一片伤心说不出

【歇后语第36句】:【毒蛇口中吐莲花】释义: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伪装善良。例句:大家别看陈尚仁平日装笑脸,做善事,正如俗话说的:“咬人狗,不露齿”,“毒蛇口中吐莲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啊!

【歇后语第37句】:裹脚老太婆的脚趾头——窝囊一辈子

【歇后语第38句】:【人前一句话,神前一炉香】(谚)在人面前说的一句话,好比敬神的一炉香。指说话不能随便,要说到做到,说话得算数。

【歇后语第39句】:小鸡斗鹞鹰——自不量力

【歇后语第40句】:【有钱难买幼时贫】(谚)人生最难得的是幼年时家境贫穷。指幼时贫穷,能够养成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习性,给长大创建事业奠定基础。

【歇后语第41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释义:比喻争斗双方谁胜谁负尚难预测。例句:不妨事,大头在我手,姑且待我将息棒疮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风声,让他先做了准备。

【歇后语第42句】: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自不量力

【歇后语第43句】:婶婶不爱做家务。这不,天都冷了,被子还没有拆洗,整天忙着打麻将。奶奶说:“烧火需根好火棍,当家需个好女人。”(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44句】:哥哥一回到家就做功课,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好。妈妈鼓励他说:“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幸福从艰苦中获取,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捷径,就要勤奋认真。”(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45句】:脚上的泡儿——自己走出来的

【歇后语第46句】:【满脑袋高粱花子】(惯)从庄稼地里走出来,头上还带着高梁花儿。 形容人士气。 也作“满身高梁花子”。

【歇后语第47句】:【打擂台】(惯)擂台:为比武而搭起的台。本指上擂台参加比武,比喻:1向挑战者应战,与之较量手段、技艺。2耍花招,与人讨价还价。3有意跟人作对,难为人。

【歇后语第48句】:我弟弟很淘气,每天总是爬高上低。可奶奶总是说:“小孩是宁让跳墙,别让卧羊。一像羊卧在那里,就是生病了。”(河南·沁阳)

【歇后语第49句】:下雨出太阳——假睛(情);阴阴阳阳

【歇后语第50句】:【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释义:比喻没有资格或没有力量承担。例句:凡人遇患小疾,岂敢惊动妙手神医?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歇后语第51句】:垃圾倒进粪坑里——同流合污

【歇后语第52句】:老寿星弹琵琶——老调重弹

【歇后语第53句】:只差几天就要升级考试了,我这才慌了手脚,早晨学,中午学,晚上很晚了还在学。奶奶说:“孩子,一锹挖不出一眼井,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干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工夫下在平常才行。”(河北·鹿泉)

【歇后语第54句】:戴了笆斗进庙门——冒充大头鬼

【歇后语第55句】:【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转指估量。指人只知评说别人的长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歇后语第56句】:【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定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歇后语第57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歇后语第58句】:糖浆里加毒药——阴险毒辣

【歇后语第59句】:过了冬至种小麦——赶不上节气

【歇后语第60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歇后语第61句】:【冤杀旁人笑杀贼】(惯)杀:表示程度深。指冤枉了无辜的人,让坏人高兴。

【歇后语第62句】:【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粗俗随意,没有中心,令人难以理解。这种“无厘头”形式,后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上,成为周星驰为代表的一系列喜剧电影中的一种表演模式。“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触及事物的本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对白便是“无厘头”式的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无厘头”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将其奉为圭臬。“无厘头”一词便由方言传播到全国各地。

【歇后语第63句】:【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谚)农业生产最难得的是农历五月干旱六月涝。指五月天旱,利于夏收复播;六月多雨,利于秋苗成长。

【歇后语第64句】:【一条道儿跑到黑】不改变主意,坚持到底。类似的:一条 胡同走到底。张贤亮《河的子孙》:“可是,事情已经做下了, 只能一条道儿跑到黑。”

【歇后语第65句】: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歇后语第66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着蒙咙的睡眼,问道:“起这么早,干啥?”爸爸笑着说:“去跑步,呼吸新鲜空气啊!墙坚靠地基,身强靠锻炼。你身体差,要多锻炼才成。快起来吧!”(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7句】:下雨了,王大爷一边收着麦子,一边埋怨说:“这老天爷真让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却让我晒到雨肚里。”(河南·原阳)

【歇后语第68句】:邻居婆媳两人为点小事又在吵嘴,奶奶忙赶过去劝解道:“你俩都想开点,天天生活在一起,勺子和碗还磕碰呢。该伸的伸点,该蜷的蜷点,不就好了?”(山西·应县)

【歇后语第69句】:【种火又长,拄门又短】(惯)种火:引火。拄门:顶门。用来生火嫌长,用作顶门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没有用。

【歇后语第70句】:奶奶带我和堂兄妹们去地里干活,爷爷见了风趣地说:“今天干活带的兵不少啊!”奶奶说:“多有什么用?三个茄子顶不了一个老北瓜。”(河北·元氏)

【歇后语第71句】:【养鱼池里钓鱼】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报》(1985,3, 7):“长途客运部门的某些同志所以挤兑个体户,无非是认 为个体抢了国营的生意,农民跑到他们的养鱼池里钓鱼来 了。”

【歇后语第72句】:【打铁先得本身硬】(谚)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才能把铁打好。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才能得心应手。 也作打铁得要铁砧硬。 打铁先得铁锤硬。

【歇后语第73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谚)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歇后语第74句】:【看戏问名角,吃饭问名厨】(谚)名角演戏,会吸引众多的观众;名厨掌勺,会招徕众多的食客。指无论哪个行业,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提高知名度。

【歇后语第75句】:【鹅子石塞床脚——不稳】(歇)鹅子石:即鹅卵石,一种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鹅卵石垫床脚不稳固,转指事情不稳妥。

【歇后语第76句】:【蚂蝗缠住鹭鸶脚——要想脱来不得脱】(歇)蚂蝗:蛭纲动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伤皮肤。指被纠缠或陷入困境,难以脱身。 也作“蚂蝗缠脚——要想脱身脱不了”。

【歇后语第77句】:【登龙门】“登龙门”一词,比喻得到权威人士的引进或提拔而抬高身价,增长声誉;又比喻旧时科举考试,殿试得中。一般辞书都认为,“登龙门”一词出自宋代《太平广记》,相传,黄河流经陕西、山西交界的龙门山时,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鲤鱼从江海游来,跳跃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鱼只是少数,而鱼一登龙门,鱼就变成了龙。那些登不上龙门的鱼只能仍然做鱼。但《太平广记》成书于宋代,而早在汉、唐就有了“登龙门”之说。在汉代鱼跃龙门的传说与宋代不同的是,宋代是鲤鱼,而汉代是鲔鱼。高诱注《淮南子》说:“鲔,大鱼,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汉书》李奇注云:“鲔出巩县穴中,三月溯河上,能渡龙门之浪,则得龙矣。”由此可见,“登龙门”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但把“登龙门”比喻殿试得中,则是在唐代,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日:“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歇后语第78句】:眼看就要下雨,妈妈叫我赶紧朝屋里抱柴火。她见我走路慢慢腾腾的样子,就说:“看你,一步踩不死个蚂蚁,干个事跟驴身上搁钉似的恁难。”说罢,抱着一大抱柴火急匆匆地走到前边去了。(河南·正阳)

【歇后语第79句】:【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关公武艺高强,转以形容人技艺好,干活麻利。

【歇后语第80句】:刚吃过饭,我对妈妈说我有点肚疼。妈妈说:“头疼鬼捏,肚疼屎憋。”(河南·宝丰)

【歇后语第81句】:【发横财】(惯)横(heng)财:指意外得来的钱财。指一下子得到了许多钱财(多指不义之财)。

【歇后语第82句】:六月的云,少女的心——变幻无常

【歇后语第83句】:【戴着木头眼镜——只看见一寸远】(歇)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歇后语第84句】:【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l释义:除了死羊没见过外,活羊可见得多了。比喻世面见得广。例句:[净]你老爹怎么料我?[丑]说你是犁牛之子,怎么与我千里驹同行。[净]啐,啐!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我看你在眼里?

【歇后语第85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歇后语第86句】:小明做题马虎,妈妈劝了好几次,他都不以为然。爸爸说:“水不大,冲走村庄;雨不大,淋湿衣裳。可不能忽视这些小毛病。”(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87句】:【狐狸再狡猾,狐皮还是经常出售的】(谚)狐狸无论怎样狡猾,也逃不脱身死皮售的命运。比喻邪不胜正,邪恶者终归要受到正义的制裁。

【歇后语第88句】:狗戴串铃——假充大牲口

【歇后语第89句】:【受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歇后语第90句】:脑袋上刷糨糊——糊涂透顶

【歇后语第91句】:【亮红灯】(惯)红灯:安装在交叉路口,禁止车辆通行的红色信号灯。比喻出现了问题、麻烦或事情无可挽救。

【歇后语第92句】:老牛反刍——吞吞吐吐

【歇后语第93句】:砍断了的毛竹——直着身子倒下去

【歇后语第94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谚)情:实情。知道了实情,就不会责怪对方;怪罪对方,往往是不知道实情。指对人的责怪,往往出于不知情。

【歇后语第95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歇后语第96句】:【芒种三日见麦茬】释义: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麦茬:麦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麦茎和麦根。过了芒种,就是麦收季节。例句:五月底,再过几天就到夏历芒种节了。农谚说:“芒种三日见麦茬”,麦收季节眼看就要到。

【歇后语第97句】:【百人百条心,千人千个样】(谚)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性格,各不相同,这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样。

【歇后语第98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歇后语第99句】:下雨挑稻草——担子越来越重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05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