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发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句句入骨!
【谚语俗语第1句】:隔道不下雨,隔村不死人——情况不一
【谚语俗语第2句】:【骑上毛驴找毛驴】(惯)比喻到处寻找就在自己身边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3句】:【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谚语俗语第4句】:我瞪着眼跟爸爸顶嘴,爸爸说:“跟你妈一样,越来越‘麻辣烫’了。”(河南·新乡)
【谚语俗语第5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谚语俗语第6句】:【有千年产,没千年主】(谚)有千百年不变的产业,却没有干百年不更换的主人。指财产是长久的,主人却是会变换的。
【谚语俗语第7句】:【和尚的脑袋——没发】(歇)发:头发,谐“法”。指没有办法。 也作“和尚的脑壳——没发”。
【谚语俗语第8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谚语俗语第9句】:也不知爸爸在干什么,妈妈连叫几声都不见他答应。妈妈生气地说:“叫你几声连动都不动,就跟叫墙头一样,就是墙头也落落土啊!”(河南·长葛)
【谚语俗语第10句】:【隐疾难为医】(谚)指生于幽隐处的疾病难以治疗。也指隐瞒真实病情就难以下药。
【谚语俗语第11句】:【乡下人不识骆驼——当作马肿背】(歇)乡下人没见过骆驼,还以为是马背肿了。指少见多怪。
【谚语俗语第12句】:吃了包子开面钱——混账
【谚语俗语第13句】:【下夹子】(惯)比喻设下埋伏抓人。
【谚语俗语第14句】:【一只脚已踏进棺材】(惯)形容人岁数大,来日不多了。
【谚语俗语第15句】:【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谚)卖油的娘子有的是油,梳头时却只用水而不用油。指穷人为了生计极度节省。也指放下自家的物质优势,却求助于别人的微小援助。 也作卖盐的喝淡汤。 卖鞋的赤脚跑。 卖油娘子水梳头,卖肉儿郎啃骨头。
【谚语俗语第16句】:【无功不受禄】(谚)禄:俸禄。指没有建立功劳,就不可无故接受俸禄。也泛指对人家没有好处,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馈赠或优待。 也作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谚语俗语第17句】:【粳米粉的线条——拉不长】(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没有黏性。长:本指空间距离长,转指时间距离长。指某事时间持续得不长久。
【谚语俗语第18句】:酒壶当夜壶用——派错了用场
【谚语俗语第19句】:【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释义:家里有贤惠的妻子,丈夫可以避免意外的祸害。例句:自古说“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只为夫妻是最亲信之人,比不得兄弟朋友,因她朝说暮说,男子心肠虽硬,被她劝阻,也要回心。所以说娶贤妻免祸。
【谚语俗语第20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释义:做事留有余地有好处。例句:“我们不要占便宜,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谚语俗语第21句】:老母猪吃碗渣——满嘴是瓷(词)
【谚语俗语第22句】:【公众马,公众骑】见“大家马儿大家骑”。
【谚语俗语第23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谚语俗语第24句】:【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将自己置于尴尬处境。疤瘌, 也说:扒拉、歪嘴。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叫人家吃野菜 怎么行?这可是扒着眼照镜子——自找难看的事。”
【谚语俗语第25句】:鸡毛遭风吹——身不由己
【谚语俗语第26句】:【无记名投票】现在,我国选举制度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本来是将写好的选票轻轻放入投票箱内,为什么非要“投票”呢?原来,“无记名投票”是舶来品,出自意大利语“球”。公元五世纪,古希腊、罗马在选举时,人们用“球”代替选票进行投票。投票时选民将小球投入一个特别的箱内,并事先约定球分两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对。 1884年后,美国也采取这种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时也用蚕豆或玉米粒代替。这种选举方式,自然要投。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无记名投票。如今又产生了电子表决器,仍旧叫投票表决。
【谚语俗语第27句】:老猫爬屋檐——辈辈往下传
【谚语俗语第28句】:【让圆就圆,让扁就扁】(惯)形容非常听话,让怎么样就怎么样。也形容人软弱,由人欺负。
【谚语俗语第29句】:【相命若会准,世上无穷人】(谚)相命: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卜前途吉凶的方技。如果相命很准,确实能使人趋吉避凶,那世上就没有不幸的人了。指相命算卦之类,尽是骗人的。
【谚语俗语第30句】: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谚语俗语第31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的成功,是众多士兵以生命换来 的。借指成功的代价巨大。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一 将功成万骨枯。我从前只想着是在战场上死人如麻,近来 才明白战场外也不免常常死人。”
【谚语俗语第32句】:耗子拉秤砣——自塞门路
【谚语俗语第33句】:船底浇花——多此一举
【谚语俗语第34句】:【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谚)山山水水都可能有相逢的机会,人别离后还能没有再见面的一天?指人和人离别不必愁苦,定会有再见面的一天。
【谚语俗语第35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谚语俗语第36句】:【春天不忙,秋后无粮】(谚)指在春季不耕种,到秋天就不会有任何收获。也泛指不辛苦于前,就难有成果于后。
【谚语俗语第37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歇)八仙:道教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 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神妙莫测的能力,今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渡海到蓬莱山赴蟠桃会,一路上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或各有各的一套好办法。 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谚语俗语第38句】:【闲时不烧香,急则抱佛脚】(惯)平时不在佛前烧香,急难之时才去求佛救助。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仓促应付。 也作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腿。
【谚语俗语第39句】:【锣齐鼓不齐】(惯)形容行动不一致。
【谚语俗语第40句】:【吃力不讨好】花了很大力气,别人还有意见,得不到好 评。吃,也说:费。歇后语形式为: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吃 力不讨好/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我的处境好有一比,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
【谚语俗语第41句】: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谚语俗语第42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嘴:双关,本指嘴巴,转指说话。讥讽或责骂人说话生硬、执拗、尖刻。
【谚语俗语第43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释义:年纪大,有经验,办事得力,起作用大。例句:“那一定。咱们身板硬朗的老头也算数。”赐福老头吐了一口浓烟,拍着胸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谚语俗语第44句】:【开空头支票】说话没有保证,实现不了。相关的:空口说 白话。浩然《艳阳天》:“光给我们开空头支票,不办真事儿, 要这样,我们还拥护他呀!”
【谚语俗语第45句】:【嘴痒了去树上蹭蹭】厌恶人说话。李准《大河奔流》:“你 吹啥哩?人心里像棍子戳一样,你嘴痒了去树上蹭蹭!”
【谚语俗语第46句】:【一巧破千斤】(谚)凭着心灵手巧,可以破开他千斤重力。指巧用技艺或智谋,就能胜过身壮力大的人。
【谚语俗语第47句】:【挖窟窿打洞】(惯)比喻到处钻营。
【谚语俗语第48句】:放学回到家里,我总爱在妈妈面前说别的同学这点不如我,那点我比他强。妈妈教育我:“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别人的优点多着哩!”(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49句】:【黑吃黑】(惯)指坏人之间互相争斗、勒索。
【谚语俗语第50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谚语俗语第51句】:【 前言不搭后语】语言杂乱无章,前后联系不上,形容慌 乱,或不善言谈。成语:语无伦次。古华《浮屠岭》:“王断掌 嘴笨舌笨,前言不搭后语的,样子有点傻。”
【谚语俗语第52句】:【蚂蚁撼泰山】谓力量不够,推不动。明代《醒世恒言》: “琴娘无计奈何,坐在和尚身边,用尖尖玉手去摇那和尚时, 一似蜻蜓摇石柱,蝼蚁撼泰山。”
【谚语俗语第53句】:鸭子不吃瘪谷——肚子里有货
【谚语俗语第54句】:【飞鸟各投林】释义:比喻各有各的归宿。例句:战事虽长,也终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胜利来到,惊喜袭击了各个人的心,那时真是“飞鸟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谚语俗语第55句】:【吃挂落】(惯)指受牵连。 也作吃挂捞。 吃挂累。
【谚语俗语第56句】:【强盗收心做好人】坏人改恶从善,改过自新。成语:洗心 革面。《渔海怒涛》:“狼走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我知道 你决不会强盗收心做好人。”
【谚语俗语第57句】:张果老卖寿星——以(倚)老卖老
【谚语俗语第58句】:【高山点灯名头大】释义:比喻有名气。例句:三爷,你家大德堂是高山点灯名头大。当年,张大帅也在你们后花园趴过风,今天我请“老北风”商量大事。
【谚语俗语第59句】:【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谚语俗语第60句】:【卿相出寒门】见“白屋出公卿”。
【谚语俗语第61句】:【吹牛皮】人们常用“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句话来讽刺那些说大话的人。为什么把说大话称为“吹牛皮”或“吹牛”呢?有两种说法。先说吹牛。关于牛,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重要的财产就是牛和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和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特别是到了提亲年龄的小伙子,托媒人夸富,夸富的内容就是有很多牛马。能说会道的媒婆乐此不疲,领着女方的亲戚指着别人家的牛群,说成是小伙子家里的财产,反正游牧也没有定所,多说点比少说点强。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成了说大话的代名词。再说吹牛皮。古时候,我国黄河上游一带居民,还没有学会造船技术,他们用牛皮缝制成一种皮筏子当做渡河的工具。下小时得靠人用嘴巴把皮筏子吹起来,筏子才能在水面上当船使用。可是没有足够的力气,皮筏子是吹不起来的。因此,对那些光会说大话没有真本事的人,人们便会对他说:“你有本事把牛皮吹起来!”这就是吹牛皮的来历。
【谚语俗语第62句】:【看不见,摸不着】(惯)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谚语俗语第63句】:【绱鞋不使锥子——针好】(歇)绱鞋: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一般要用锥子。针:谐“真”。指非常好或确实好。
【谚语俗语第64句】: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胖瘦。
【谚语俗语第65句】:黑板上的粉笔字——抹就掉
【谚语俗语第66句】:【老鸦嫌猪黑】(惯)比喻嫌弃与自己有同样毛病的人。 也作“老鸹骂猪黑”。
【谚语俗语第67句】:【天涯何处无芳草】释义:天底下到处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样生存。例句:其实我也是个傻瓜,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有钱有势,金屋何患无娇藏?何必那样死心眼呵?
【谚语俗语第68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鸟中之王。不用金弹子作代价,就打不到凤凰鸟。 指所付的代价不大,所取得的收获也不会大。 也作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鸳鸯鸟。
【谚语俗语第69句】:【易求无价宝,难买有情郎】(谚)无价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有情郎:有情有义的丈夫。无价宝还可求得,有情郎却非常难找。指世间有情义的男子最难觅得。 也作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易求无价宝,难觅有情郎。
【谚语俗语第70句】:【争着不足,让着有余】(谚)相互争夺,既伤感情,又损财物;相互谦让,既有情义,又物尽其用。指与人相处应相互体谅,谦让和气。
【谚语俗语第71句】:【吃菜要吃心,听话要听音】(谚)吃菜要吃菜的鲜嫩内瓤;听人说话要聆听话外之音,以便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 也作吃葱吃芯儿,听话听音儿。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谚语俗语第72句】:【杀人不见血】(惯)杀了人连血迹都没有。形容人很阴险,害人不留痕迹。
【谚语俗语第73句】:天鹅落到鸡窝里——盛不下它
【谚语俗语第74句】:无二爷(无常鬼)卖布——鬼扯
【谚语俗语第75句】:【胡子老儿吹灯——把人燎了】(歇)胡子老儿:长有长胡须的老人。燎:(毛发)挨近了火被烧焦,谐“了”,本指完毕、结束,转指人死亡。指人死了。
【谚语俗语第76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见解不同的人说话,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刚才进门时他们对饮欢杯的景象,看看现在这种令人难堪的冷场,正应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老话。
【谚语俗语第77句】:【外君子而内小人】(惯)比喻外表上像个品行端正的人,实际上是个人格卑鄙的人。
【谚语俗语第78句】:【有钱能使鬼推磨】(谚)只要有钱,就连买得鬼推磨这样的奇事也能成为现实。旧指金钱万能,人们不敢想象的事,用金钱都能办成。 也作有钱使得鬼推磨。 有钱使得鬼挑担。
【谚语俗语第79句】:【阿爷的衣服辈辈穿】释义:比喻世代贫寒。阿爷:(方言)父亲或祖父。例句:他们一直过着衣不果体,食不饱肚的生活。九儿的衣服是祖上留下来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爷的衣服辈辈穿啊。
【谚语俗语第80句】:【好时是他人,恶时是家人】(谚)人在春风得意时,外人自会来百般奉承结识;到了逆境困厄时,全靠自家人扶持关照,共渡艰难。
【谚语俗语第81句】:【五心不做主】(惯)五心:内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办才好。
【谚语俗语第82句】:六月里做棉袄——早准备
【谚语俗语第83句】:【城墙上跑马——难掉头】(歇)本指难以掉转马头往回跑,转指面临困境,难以退缩或走回头路。
【谚语俗语第84句】:【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谚语俗语第85句】:【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谓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沈从文 《新与旧》:“你岂不闻王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一个士兵, 胆敢在青天白日之下,持刀杀人!”
【谚语俗语第86句】:【能书不择笔】(谚)书:书法。指书法高手不在乎毛笔的优劣,凭的是他写字的功力。
【谚语俗语第87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释义: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人们却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这是老子的话,《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现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例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谚语俗语第88句】:【顺情说好话,干直惹人嫌】干直:冲撞直言。顺着情面说对方爱听的话,就讨人喜欢;直言不讳冲着人说话,就讨人厌。指说话要考虑效果。
【谚语俗语第89句】:【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别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长两短”望文生义好像是用一组数字说长论短,形容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样子,其实不然。那么,“三长两短”是怎么来的呢?旧时,凡是出了生命攸关的大事,例如横死凶杀,同今日办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没有现代科技手段,是将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员验尸查案。此类待查的死尸,不属盖棺入土的正式入殓,所以,只有棺材而没有棺材盖。无盖的棺材由五块木板钉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块长板子,头尾各有一块小(短)的板子。人们不愿意直说躺在这无盖儿棺材里等待处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话筒略地说了“三长两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长两短”暗指灾祸、事故或死亡了。 “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谚语俗语第90句】:【水过地皮湿】(惯)1形容事情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指从所经手的事情中捞到了好处。 也作“雨过地皮湿”。
【谚语俗语第91句】:【 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见。叶辛《蹉跎岁月》: “他们不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谚语俗语第92句】:【顾了翻锅,忘了烧火】(惯)比喻顾此失彼。
【谚语俗语第93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谚语俗语第94句】:【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采樵人,打柴的。谓有意伪装, 以智谋取胜。清代《说岳全传》:“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因你城中固守难攻,故用此计。”
【谚语俗语第95句】:【 一箭就上垛】垛,箭靶。喻立即生效,容易成功。成语: 一拍即合。明代《金瓶梅》:“你不知,他爹大小事儿甚是托 他,专信他说话,管情一箭就上垛。”
【谚语俗语第96句】:【满堂儿女,当不得半席夫妻】(谚)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儿女很多,也抵不上个半席夫妻。指儿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间的相互体贴照料。 也作“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谚语俗语第97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歇)没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转指盲目地。撞:本指撞击钟,转指莽撞地行动。指盲目地东冲西撞或盲目行动。 也作没眼先生出海——瞎撞。 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
【谚语俗语第98句】:【针尖大的眼,可进斗大的风】(谚)指严冬时窗户上有极小的孔,就能透进一大股寒气。也比喻稍有不慎,透露一点儿风声,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也作针鼻子大的眼儿,斗大的风。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针大的洞,斗大的风。
【谚语俗语第99句】:船底下放鞭炮——闷声闷气;闷声不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