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很精美!

【谚语俗语第1句】:【得理不让人】(惯)指占了理,就不肯宽容、饶恕别人。 也作“得理不饶人”。

【谚语俗语第2句】:扁担打跟头——先一头落地

【谚语俗语第3句】: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谚语俗语第4句】:兔子虽多——驾不了辕

【谚语俗语第5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谐“惺惺”。形容聪明。也指聪明的人。

【谚语俗语第6句】:麦秸装枕头——草包

【谚语俗语第7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释义:奔牛:地名,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名奔牛塘,又名奔牛堰,其地出佳酿。指不喝奔牛镇酿的酒,等于白白地闯荡了江湖四方。例句:仆逢曲流涎,到处不肯轻过。闻之人语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余过其地洁而试焉。

【谚语俗语第8句】:妈妈责备爸爸说:“你啊,怎么能把钱借给外村人呢,难道不怕被骗了?”爸爸说:“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虾米——各有各的弯子。”(江苏·灌云)

【谚语俗语第9句】:【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儿 女英雄传》:“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将军不下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谚语俗语第10句】:【爱吃枣儿汤】(惯)旧指妇女贪爱风月。

【谚语俗语第11句】:【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谚)指宁肯饿死也不做贼,因为偷窃是担贼名、丧人格的;宁肯屈死也不告状,因为官府衙门敲诈勒索,不为民作主。

【谚语俗语第12句】:【 手中一鸟,胜过枝上二鸟】重视实际,到手的才能算数。 或说: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海外丛甦《兽与魔》:“哈瑞人虽愚昧,但实际,他相信‘手中 一鸟,胜过枝上二鸟’。”

【谚语俗语第13句】:【刑伤过犯,终身之玷】(谚)玷(dian):玉上的斑点。指人一旦触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终身洗刷不净的污点。

【谚语俗语第14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谚语俗语第15句】:【屋顶上掀瓦要落地】借指说话要落实,兑现。类似的:丢 下砖头,一块块要落地。短篇小说《内奸》:“屋顶上掀瓦,片 片儿要落地。我如果信口胡说,将来怎么见人?”

【谚语俗语第16句】:【道三不着两】(惯)三件事,就有两件说得不对。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颠三倒四。 也作“着三不着两”。

【谚语俗语第17句】:【人要帮人,人要人帮】人需要互相帮助。传记图书:“俗话 说,人要帮人,人要人帮。千万不要做个只要人帮,却不去 帮人的自私者。”

【谚语俗语第18句】:【好心不得好报】(惯)指好心去帮助别人却没有得到好结果。 也作好人不得好报。 好心没好报。

【谚语俗语第19句】:【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事不关心则已,关心起来精神上势 必有负担。明代《警世通言》:“事不关心,关心者乱,打点做 这节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着了。”

【谚语俗语第20句】:【夹肢窝生疮——阴毒】(歇)夹肢窝:也作“胳肢窝”,腋窝。本指阴处长毒疮,转指阴险毒辣。

【谚语俗语第21句】:【硬碰硬】(惯)1指以强硬的手段对付强硬手段。2指以强制的方法进行。

【谚语俗语第22句】:【山有山脉,水有水道】(谚)山有山的脉系,水有水的通道。指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也指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各有不同的习俗与规矩。

【谚语俗语第23句】:黄鼠狼问鸡卦一凶多鸡(吉)少

【谚语俗语第24句】:关节炎遇上了连阴天——老毛病又犯了

【谚语俗语第25句】:【喝粥要等豆儿熟】(谚)要喝粥,必须等到粥里的豆子煮熟方可。 比喻做事不能性急,必须耐心等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谚语俗语第26句】:【力大压百艺】(谚)百艺:各种各样的武术竞技。指在武术比赛中,只要力气大,就可战胜其他对手,压倒一切人。

【谚语俗语第27句】:【开绿灯】释义:交通信号中,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比喻让通过。例句:有人反对,认为小说已经“过时”,有人认为作者没有给读者指路,作品有缺点。争论不休之后,终于给小说开了绿灯。

【谚语俗语第28句】: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

【谚语俗语第29句】:【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歇)仗:讲求。干:谐“甘”。本指又甜又脆,转以形容说话或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胡萝卜就酒——嘎嘣脆”。 嘎嘣:拟牙齿咬胡萝卜时发出的声音。

【谚语俗语第30句】:蚂蟥钻进牛鼻孔——难解脱

【谚语俗语第31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谚语俗语第32句】:【三百钱买了个瘟猪仔——死活不开口】(歇)钱:铜钱。瘟猪仔:得了急性传染病的小猪。开口:本指张开口吃东西,转指说话。指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说话。

【谚语俗语第33句】:【烧香的赶起和尚来了】(惯)来庙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赶走。比喻做事违背情理。

【谚语俗语第34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由别人代为说出心中所想。清 代《儿女英雄传》:“直挨到这个分际,还是绕了这半天弯儿,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话挤话,两下里对挤,才把句话挤 出来!”

【谚语俗语第35句】:【富家一席酒,贫汉一年粮】(谚)富家豪华奢侈,一席酒筵的费用,就是够买贫穷人家一年的口粮。 指富人生活极其铺张浪费。也指贫富之间的差距惊人。

【谚语俗语第36句】:【屋怕不稳,人怕忘本】(谚)房屋怕的是不坚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记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谚语俗语第37句】:半道上拔气门芯——有意为难

【谚语俗语第38句】:姥姥一家人在给苹果树施肥,我小舅总是比别人干得慢。外公嫌他不下劲,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吝啬,可不能吝啬力气;东西用完没有了,力气用完还长呢!”(河南·商丘)

【谚语俗语第39句】:【十二属相】“十二属相”也称十二生肖。古人用十二地支记时,十二地支代表了十二时辰。古人又根据他们对动物出没活动时间的规律,把十二时辰配上了十二生肖:子:子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这时候,老鼠的活动最为活跃,“子”就同鼠搭配,称为“子鼠”。丑:牛吃足了草,凌晨一至三时还在咀嚼,准备凌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称为“丑牛”。寅:据说凌晨三至五时,这时候老虎最凶猛,所以“寅”同“虎”搭配,称为“寅虎”。卯:凌晨五时后,月亮(又叫玉兔)还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同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玉兔相配,称为“卯兔”。辰: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传说早晨七至九点钟已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巳:据说,早晨九至十一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会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太阳当头,据方士的说法,午时阳气到达极限,阴气将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阴”类动物,所以午时属马。未:下午一至三时,羊吃了这时候的草,据说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所以未时属羊。申:下午三至五时,猴子异常活跃,申时属猴。酉:下午五至七时,傍晚来临,鸡开始归窝,所以,“酉”跟鸡搭配,称为“酉”鸡。戌:下午七至九时,黑夜来临,狗开始“工作”:看家、守夜,所以,“戌”同犬搭配。亥:晚上九至十一时,夜已深,猪憩睡得更熟,所以“亥”跟猪搭配,称“亥猪”。十二生肖是我国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如《泰山庙圣旨碑》题:“泰定鼠儿年十月二十三日”,“鼠儿年”即子年。十二生肖也是我国在古代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如子鼠年生的属鼠,丑年生的属牛,依次相配。这叫“十二属相”.或者叫“属相”。

【谚语俗语第40句】:【想起一出是一出】从前富贵人家,把戏班叫到家中唱戏, 戏目由他们决定,叫点戏。他们想点哪一出就演哪一出。 引申为:没有准谱儿,一会儿一个主意。王蒙《活动变人 形》:“老孙办事就是这么荒唐可笑,想去一出(戏)就是一 出。”

【谚语俗语第41句】:《三字经》横着念——人性苟(狗)

【谚语俗语第42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当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对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谚语俗语第43句】:我和爸爸一起锯树,我嫌锯得太慢,就使着劲往儿下摁锯。爸爸说:“不要性急,拉锯如空过。”(江苏·金湖)

【谚语俗语第44句】:【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想得怪美。】成语:胡思乱想、想 人非非。浩然《艳阳天》:“真是做梦娶媳妇,光想好事儿;他 越想越美,腰也挺起来了,头也仰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45句】:【吃笋子剥皮——一层层来】(歇)比喻做事不慌忙,一步步来。

【谚语俗语第46句】:吃冰棍拉[排泄(大便)]冰棍——没话(化)

【谚语俗语第47句】:【退后一步自然宽】退让,避免对峙,可以从容处理。沙汀 《淘金记》:“常言说,退后一步自然宽。他会万事亨通地这 么样说。”

【谚语俗语第48句】:井水流河里——深远

【谚语俗语第49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见“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谚语俗语第50句】:错把驼峰当肿背——大惊小怪

【谚语俗语第51句】:【进鬼门关】(惯)鬼门关:迷信指阴阳两界的交界处。戏称人死亡。

【谚语俗语第52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释义:听到的不可轻信,只有亲眼看见的才是真实的。例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天香更把脸一沉,“人家又当上大官,大老远从北京下来,为的是解决咱们两家的老大难问题……”

【谚语俗语第53句】:【米粉越磨越细,手艺越做越精】(谚)米粉是磨出来的,磨的次数越多,米粉也就越细;技术是练出来的,练的次数越多,手艺也就越精。 指技艺的提高,贵在熟能生巧。

【谚语俗语第54句】:【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谚)朝廷:借指帝王。贵如天子,也还有三家穷亲戚。指穷苦的亲戚什么人家都会有,谁也不应该嫌弃。 也作“天子门下有贫亲”。

【谚语俗语第55句】:【炒冷饭】释义:比喻办事、说话重复过去的老一套,没有新内容。例句:苦已经吃过了,现在生活蛮好了。讲良心话,阿英生活好,现在我的生活也不错,诉过去的苦派啥用场呢?还不是炒冷饭。

【谚语俗语第56句】:【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摘鞍】互相僵持,持续。清代《小五 义》:“毛二素日间就不得人,也对着周瑞往日就强梁,周瑞 又搭着也是气恼之间,有句俗言: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 马。”

【谚语俗语第57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转指技能高超的人。

【谚语俗语第58句】:【骑着马,好找马】一方面保留,一方面再选择。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有人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 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着马找 马。”

【谚语俗语第59句】:【吃五谷,想六谷】欲望越来越高。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吃五谷想六谷,捧着土豆找白薯!小豆倌儿还配不 上你呀?”

【谚语俗语第60句】:【耽误一夜眠,十夜补不全】(谚)一夜睡不成觉,身体困损,接连几夜也补不回来。指夜间睡眠很重要,必须保证足够的夜眠时间。

【谚语俗语第61句】:爸爸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时常说:“身体不好是残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62句】: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多跑几圈,我们说:“已经淌汗了。”老师说:“淌不好汗,吃不好饭。”(江苏·东海)

【谚语俗语第63句】:【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掌握军权的大臣。死人吓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让人听了就害怕。例句:这是北伐当年的旧官衔,就和“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一样,这旧官衔却骇走了防护团。

【谚语俗语第64句】:群叔到汪二爷家收电费。一进门,汪二爷就凑到群叔耳边问:“每月忙里忙外的,从中能捞多少油水?”“这斑鸠下蛋,有数的东西,我怎么能多使?”群叔笑着说。(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65句】:【 良心长在胳肢窝里】良心不正,行事不端。从维熙《泥 泞》:“当然,生活中总是有一些把良心夹在胳肢窝里,在历 史风暴中顺风扬沙的投机商。”

【谚语俗语第66句】:【受熬煎】(惯)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谚语俗语第67句】:【爬高枝】(惯)比喻攀附有权势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门坎儿。 攀高枝儿。 飞到高枝上。

【谚语俗语第68句】:【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谚)时:时运。时运来时,飞黄腾达,谁不来巴结奉承;人倒运时,穷愁潦倒,谁也不会来走动。旧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谚语俗语第69句】:【冬至未来莫道寒】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谚语俗语第70句】:【有铁就能碾钉子】(谚)有了铁,就能打出钉子来。比喻具备了基本条件,事情就能成功。

【谚语俗语第71句】:老包断案——脸黑心正

【谚语俗语第72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谚)比喻机会难得,不能随便错过。

【谚语俗语第73句】:最近几天,有人议论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连个寒战都不打!”(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74句】:【自家窝里鸡争斗】(惯)比喻内部闹矛盾,起纷争。

【谚语俗语第75句】:王婶家的儿子因扒窃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说:“都是几个惯偷把他带坏了。”妈妈却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啊!”(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76句】:【扳到网里就是荤腥】得到的不论大小,都是利益。陈世旭 《裸体问题》:“但刘高俅的方针是广泛联系,薄利多做,对江 海公司来说,鱼也好,虾也好,扳到网里就是荤腥。”

【谚语俗语第77句】: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有些冷了。我问爸爸:“冬天还没到,咋这么冷呢?”爸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换上棉。”(陕西·宝鸡)

【谚语俗语第78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谚语俗语第79句】:【主多高,奴多大】(谚)指旧时主子的地位有多高,其手下的奴仆势力就有多大。 也作“主人多大,奴婢多大”。

【谚语俗语第80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谓做事要有把握,不能冒险。 清代《三侠五义》:“咱们与其涉险,莫若绕远。俗语说得好: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小弟意欲从五峰岭的山后上去, 大约再无妨碍。”

【谚语俗语第81句】:【足帮足,手帮手】(惯)比喻亲友之间互相帮助。

【谚语俗语第82句】:【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释义:同生死,共患难。例句:朱武哭道:“小人等三个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

【谚语俗语第83句】:【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谚语俗语第84句】:【开一道口子,毁一座堤坝】(谚)堤坝:防水拦水的建筑物。指堤坝上如果开了口,水就会冲溃整个堤坝。比喻事情一旦开了先例,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

【谚语俗语第85句】:【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释义:比喻在哪里丢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这个老唱净的又叫成班,说:“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我想府上还寄着我的箱笼,领去还弄出戏罢。”

【谚语俗语第86句】:【看得破,忍不过】(惯)指虽然看透了,却控制不住情绪。

【谚语俗语第87句】:放大镜下看报纸——显而易见

【谚语俗语第88句】:【骑着驴,还找驴】忘了所带所用的,又去寻找。类似的: 背起娃找娃。杨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带了,就是忘了 带盐,急头赖脸往回跑,跑两步才想起来,盐拿在手里呢 ——真是骑着驴找驴!”

【谚语俗语第89句】:爸爸去集市上卖红薯苗,为了使红薯苗看起来更精神些,爸爸就在水里泡了泡。谁知只卖出一小部分,剩下的第二天都死了。妈妈埋怨说:“不走小路不硌腿,不贪便宜不吃亏。你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河南·修武)

【谚语俗语第90句】:【挨打不说痛,挨骂不知羞】形容人窝囊,受欺侮而不能反 抗。西戎《两涧之间》:“他老婆骂他没出息,说他是挨了打 不说痛,挨了骂不知羞,其实她对吕焕玉的评判,并没有抓 住本质。”

【谚语俗语第91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释义:比喻要干,就不要有顾忌。例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树叶掉下来砸不着脑袋!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团结起来怎么能斗倒地主恶霸。

【谚语俗语第92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用来嘲讽、抨击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当言行,自己却胡作非为的当权者。它出自宋代。北宋时,有个官员名叫田登,他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登”字,所以,每到一处任官,他便命令身边的人避其名讳,在谈话时凡说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须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灯心草要叫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触犯田登这一忌讳的人,会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宋仁宗时,田登担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即元宵节),按照惯例,元宵节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官府衙门贴出告示,晓谕百姓,自由赏灯。可是这次,负责写告示的小官犯了难,用“灯”字便触犯官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于是便呈请田登决断。由登大笔一挥,把“灯”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这样一则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看完告示的百姓不明就里,惊吵喧闹起来;一些外地客商,以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纷纷收拾行李,迅速离开。田登的这一布告,把事情闹大了,谏官们纷纷上奏弹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罢职。百姓们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讥讽田登是个“放火州官”。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的来历。

【谚语俗语第93句】:平时我写作业非常慢,做事情也总是拖拖拉拉的。有一次,姥爷对我说:“你幸好不是一头牛,要是一头牛,不知要挨多少鞭子呢!”(安徽·阜阳)

【谚语俗语第94句】:【坐家的女儿偷皮匠——缝着的就绱】(歇)坐家的女儿:未出嫁的闺女。皮匠:以缝补修复皮鞋等皮制品为职业的匠人。缝:谐“逢”。 绱:谐“上”。指碰上一个就勾搭上一个。用于讥讽淫乱行为。

【谚语俗语第95句】:【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例句:“敌人是‘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谚语俗语第96句】:【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见“马屁拍在马腿上”。

【谚语俗语第97句】:荷花出水——显高低

【谚语俗语第98句】:吃海水长大的——管得宽

【谚语俗语第99句】:凳子上抹石灰——白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075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