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民间俗语金句,谁看谁心动!
【歇后语第1句】:三年不漱口——张臭嘴
【歇后语第2句】:【打蛇先打头】释义:比喻打击敌人或坏人要击中要害。例句:“打蛇先打头。”这是一句俗话。跟敌人斗争,要打就打在敌人的太阳穴上,陶家妈妈上午还说了的。
【歇后语第3句】:【全聚德】“全聚德”是北京最知名的老字号烤鸭店,驰名海内外。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杨全仁在北京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1864年,杨全仁买下了前门大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德聚全”干鲜果铺,开始经营烤鸭和烤驴肉。开业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歇后语第4句】:【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 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喊人:称呼人。
【歇后语第5句】:【老母鸡下出凤凰蛋】(惯)比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
【歇后语第6句】:【 好一块羊肉,落在狗嘴里】好东西被糟蹋了,可惜。明代 《水浒》:“自从武大郎娶得那个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 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那武大是个懦弱的 本分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 在狗嘴里!”
【歇后语第7句】:【百万豪家一焰穷】(谚)豪家:富豪之家。任你是百万富豪人家,一场火灾会烧得精光。指水火无情,必须谨慎防范。
【歇后语第8句】:水池里长草——荒塘(唐)
【歇后语第9句】:鄱阳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歇后语第10句】:【店小二】在古装影视剧和戏曲中,经常可以听到“店小二”这个称谓,看到“店小二”这个形象。为什么把店中的伙计称为“店小二”,其实,是对小伙计的敬称。王实甫《西厢记》里有一段描写:张生说:“这里有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店小二日:“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来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 这里的“店小二哥”跟“店小二”是同一个意思。据记载,宋、元时期习俗称店伙计作二哥,是对店主称大哥而言。一家客店或酒店,店主地位最高,当然算老大,而伙计居次,当然称二哥。不过伙计称老二,已经含有敬意在内。清代小说中,常有称官绅的侍从为“二爷”的,如《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只见一个戴红帽子的二爷,答应了声‘者’。”这个“二爷”,就属于敬称。“店小二”就属于此类敬称。以上说的是“二哥”、“二爷”,再文案“小二”。“小二”的“小”,含有年轻的意思。店中的伙计,一般都由年轻人担任,因而以“小”字称之。如果出现年长的伙计,那就会直呼其名了。有人说“老伙计”未必不可,不过,多指老战友或老朋友。
【歇后语第11句】:城楼上的卫兵——高守(手)
【歇后语第12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歇后语第13句】:清明前,奶奶拿着瓜种和豆种到菜地去种。奶奶一边种一边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4句】:中午忽然下起雨来,可是下了一会儿就不下了。爸爸说:“真是亮一亮,下一丈;人怕猛一穷,天怕猛一晴。”(河南·濮阳)
【歇后语第15句】:【一传十,十传百】(惯)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也作一传两,两传三。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歇后语第16句】:【有粉不往脸上搽】(惯)粉:指搽在面部的细粉状化妆品。比喻不顾脸面,不要体面。
【歇后语第17句】:打着灯笼偷驴子——明人不做暗事
【歇后语第18句】:铁匠夸徒弟——打得好
【歇后语第19句】:【一个桩上不能拴两头公牛】(谚)两头公牛拴在一个桩上,你顶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区域内,容不得两个占有欲很盛的强人。
【歇后语第20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会伤害自己。清代《荡寇志》: “怎么,外感证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准是他昏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歇后语第21句】:【没请来财神,倒贴了些香表纸银】(惯)财神:财神爷,迷信指能使人发财致富的神。香表纸银:迷信的人用来烧化敬神用的香和纸钱等物。比喻没赚上钱,反而受了损失。
【歇后语第22句】:【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歇后语第23句】:【卷地皮】(惯)比喻贪官对百姓残酷地剥削掠夺。 也作“刮地皮”。
【歇后语第24句】:【 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身体验。百,也说:千。海外於梨 华《三人行》:“不过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闻不如一 见,这也是我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歇后语第25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过街的老鼠——到处有人喊打”。
【歇后语第26句】:草字不归格,神仙认不得。
【歇后语第27句】:【远女近地家中宝】(谚)远女:远嫁的女儿。近地:离家近的地。家中宝:指丑妻。旧指远女少生闲气,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种收方便,是农家过平安日子的基本条件。
【歇后语第28句】:【在京和尚出京官】(谚)指在京城的和尚往往吃香,就好比离开京城的京官在地方上吃香一样。
【歇后语第29句】:【不知哪头炕热】(惯)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歇后语第30句】:【不见真佛不烧香】(谚)真佛:佛祖真身。不见到佛祖真身,绝不轻易烧香跪拜。比喻不摸清事实真相,绝不轻易表态或贸然行动。 也作不见真佛不下拜。 不见真佛,不念真经。
【歇后语第31句】:烂柿子落地——软成一摊
【歇后语第32句】:狗尿苔做点心馅儿——不成仁(人)儿
【歇后语第33句】:【老树正补屋墙】缺意即正好补缺。《小说月报》(1981,1): “老树正补屋墙缺的事到处都有。范厂长结合(复职)后,他 分担的那段马路,正好由老潘头接着扫起来。”
【歇后语第34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释义:不比较不知道差别大。例句:“俗话说,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都是过来人,吃过苦,尝过甜,有了比较呀!”
【歇后语第35句】:【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惯)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种事情。指什么话也问不出来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歇后语第36句】:【满瓶不响,半瓶咣当】比喻有知识的人有涵养,一知半解 的人爱夸夸其谈。瓶,也说:壶。类似的:整瓶不摇半瓶摇/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王蒙《失态的季节》:“豪华的旅游车, 坐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细胳膊细腿,经常吃安眠药与三 九胃泰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城市人……”
【歇后语第37句】:【东风吹来往西倒,西风吹来往东倒】(惯)形容人立场不坚定,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歇后语第38句】:【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熟人办事方便,能够通融。或 说:一个老乡,大过三个公章。刘彦林《春风得意》:“找熟 人,拉关系,走后门……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现实就 是如此。”
【歇后语第39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惯)取不尽,用不完。形容资源丰富。
【歇后语第40句】:【捧臭脚】“捧臭脚”与溜须拍马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阿谀媚上之举。 “捧臭脚”是怎么回事呢?北宋时,大太监李宪受到皇上宠爱,当上了永兴路副都总管,声势显赫。其部将彭孙,原是绿林出身,想以李宪为靠山,于是私下来到李宪的府邸。正巧,赶上了李宪要洗脚,彭孙抓住机会,来了个毛遂自荐,请求帮李宪洗。李宪乐了,省得自己动手洗脚,也没做什么客气的表示。岂料,鞋袜一脱,一股臭气扑面而来。彭孙显示了真功夫,捧着李宪的脚,耸着鼻子,嘴里却高呼:“太尉脚何香也!”李宪反应也快,就势抬脚丫踹摩着彭孙的脑袋说:“奴谄我,不太甚乎!” 这件事传到苏东坡那里,把它记进了《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里。苏东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没人看,这令人作呕的“捧臭脚”的丑事,就流传了下来。在民间,“捧臭脚”还不算最丑,还有比“捧臭脚”更恶心的比喻,叫“舔屁股”。可见,人们对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人是多么的厌恶和鄙视。
【歇后语第41句】:【久住山林辨鸟音】见“家住山前识鸟音”。
【歇后语第42句】:花生的壳,大豆的皮——层管一层
【歇后语第43句】:寒冬腊月作报告——冷言冷语
【歇后语第44句】:【见了火的蜡——软了】(歇)本指蜡熔化后变软,转指人遇到强手,态度由硬变软。
【歇后语第45句】:一个碟子摔九块——四分五裂
【歇后语第46句】:【羊皮膏药——不灵】(歇)旧时民间认为狗皮膏药疗效好,羊皮膏药不管用。指不灵验,不起作用。
【歇后语第47句】:电扇吹渔网——漏风
【歇后语第48句】:【事忙先落账】(谚)落账:下笔记好账。指生意场中无论怎样忙,必须先把出入的账目记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头的紧要事作个了结。
【歇后语第49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歇后语第50句】:【墙头的冬瓜——两边滚】(歇)比喻两头讨好。
【歇后语第51句】:大伯和大婶吵架后,大婶委屈得在屋里直哭。妈妈劝她说:“大妹子,两口子家,哪有筷子不碰着碗的啊?想开一点儿吧!”(山东·临的)
【歇后语第52句】:【牵着不走,打着走】(惯)比喻好言相劝不听,被强制或受到惩罚才肯听从。
【歇后语第53句】:【把心掏出来】竭诚相见,说知心话。成语:披肝沥胆。古 华《姐姐寨》:“我把心都挖给你了,你还不相信?当着龙老 师的面,我再给你起一次誓!”
【歇后语第54句】:妈妈这样说爸爸:“你这个人啊,说话的时候,是隔着皮儿看见瓤,没那么多心眼儿;做事的时候,又是只见皮儿不见瓤,不会多转个弯想想。这事有这么简单?”(江苏·丹阳)
【歇后语第55句】:【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事不关心则已,关心起来精神上势 必有负担。明代《警世通言》:“事不关心,关心者乱,打点做 这节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着了。”
【歇后语第56句】:【喝迷魂汤】(惯)1比喻被迫忘掉过去。2比喻被甜言蜜语所迷惑。 3指头脑不清醒。
【歇后语第57句】:【王八掉进灶坑里——又憋气又窝火】(歇)气:本指气息,转指怒气。火:本指火儿,转指火气。指心里有怨气或怒气而发泄不出来。
【歇后语第58句】:对着舞台找对象——相情愿
【歇后语第59句】:【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谚)凡人:尘世间的普通人。比喻上层人物争权夺利,直接受害的是老百姓。 也作神仙打仗,百姓遭殃。 神仙打架,小鬼倒霉。
【歇后语第60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谚)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觉得痒痒。常比喻欠的债务多了,再愁也没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反而无所谓。 也作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痒,账欠多了不愁。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歇后语第61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惯)指不说还好,说出来的事情令人大吃一惊。
【歇后语第62句】:【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谚)指人能因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会深感自己的技艺不高,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练。
【歇后语第63句】:【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谚)矮:身材短小。指面对着矮人,不要说有关“短”的话。泛指说话要看对象,注意回避别人的忌讳,以免刺痛人。 也作“对矮人莫说矬话”。
【歇后语第64句】:【不怕你铜墙铁壁,只怕你紧狗健人】释义:指贼人行窃时,不怕墙壁坚固,就怕看门狗和健壮的汉子。例句:从来做贼的道:“不怕你铜墙铁壁,只怕你紧狗健人。”早惊动了守门的犬,哰哰着实吠将起来。张泰慌张,抽身前走,那犬一直追将出来。
【歇后语第65句】:爸爸常对我说:“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节,你如果不抓紧啊,将来就成了‘秋分不露头,割着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庐江)
【歇后语第66句】:大年初一翻日历——头一回
【歇后语第67句】:大雪落在海里头——看得见,摸不着
【歇后语第68句】:【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人在社会上磨练,能增长才干。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缺点是有,那不要紧,克服了缺 点,这是优点。古语说得好: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你 们今天就好好儿检讨检讨吧!”
【歇后语第69句】:舅舅是我们家的故事大王,讲的故事非常动听。有一天我问妈妈:“舅舅为啥那样会讲故事啊?”妈妈说:“舅舅吃进去根扁担,屙出来个箩筐——全靠在肚子里编呢!”我觉得妈妈这句话真有意思!(重庆·巫山)
【歇后语第70句】:【以心度心,间不容针】(谚)间不容针: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针。指以自己的心理来推测他人的心理,将心比心,就不会有多大的偏差。
【歇后语第71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谚)老婆:妻的俗称。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歇后语第72句】:【虎口里夺食】(惯)比喻冒着危险去争夺某种利益。
【歇后语第73句】:我村的王某答应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74句】:【三魂不附体,七魄在他身】(惯)附体:附在身体上。魂魄到了他人身上。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
【歇后语第75句】: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歇后语第76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歇后语第77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歇后语第78句】:【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歇后语第79句】:【放过的爆竹——声势已尽】(歇)本指爆竹已经失去声响和势焰,转指人完全失去了声威和气势。
【歇后语第80句】:猫狗打架——世代冤家
【歇后语第81句】:【 不知者不为罪】不是故意违反,可以原谅。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说,不知者不怪罪,我那会儿真是为两边好的,没 想惹下这么大的祸。”
【歇后语第82句】:【 吊桶落在井里】无法摆脱困境。茅盾《霜叶红似二月 花》:“曹志诚仰脸大笑摇头晃脑说:王伯申这回吊桶落在井 里了。”
【歇后语第83句】:【看人下菜碟儿】(惯)比喻根据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来分别对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见人下菜碟儿。
【歇后语第84句】:病入膏盲——不可救药;没法治;没治了
【歇后语第85句】: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歇后语第86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谚)富贵之后如果不回家乡显示一番,就像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谁也看不见的。旧指发达之后理应回故乡显耀荣华。 也作富贵若不归田亩,如著锦衣黑夜游。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歇后语第87句】:【一个毛厕里的蛆——没有两样货】(歇)比喻同是坏人,不会有两样。
【歇后语第88句】:【苍蝇见了血】(惯)比喻坏人见到了想要的东西而眼红。
【歇后语第89句】:【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见“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
【歇后语第90句】:【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东,东家,雇主。意即干活必须 符合东家的目的,才是有效劳动。或说:木匠不随东,累死 也无功。《北京日报》(1984,5,24):“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 功。这个东就是市场信息、用户的需求。”
【歇后语第91句】:【刘海】指少女或儿童垂在额前的整齐的短发。这一叫法,源出三说。一种说法是这种叫法来自一个人——刘海。他是五代时期的道士,本名操,字宗成。人道改名哲,字玄(元)英,一字昭远,号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相传是辽中进士,尝事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一天,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向他索取金钱十枚,鸡蛋十个,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形似塔。刘蟾惊呼:“危哉!”道人日:“君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刘海曾化名阿保,到苏州富商贝宏文家当佣人。有一次,他在贝家打水时,从井里打出三条腿的大蟾蜍。他以彩绳系好,放在肩上,对人说,这只蟾蜍,逃跑了一年多,今天总算找到了。当街坊们拥来看热闹时,只见他肩负蟾蜍,向主人举手致谢之后,便从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刘海这时已是一位白发老人,但在民间画像中,他却返老还童,成为一个丰满可爱的胖小子。他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人们觉得他的发式很美,少女和儿童就模仿他梳理这样的发式。后来,将少女和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称为刘海。二说来自考古。河北省藁城市有个村叫“刘海庄”,村中有座“刘海寺”。2009年2月在村中挖出一块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即刘海寺)石碑。2010年4月又在村里一眼村井里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汉朝刘海大仙”六个大字。那么,刘海怎么后来到了湖南?“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刘海庄世代相传的刘海,做过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贬湖南,告老还乡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门,最后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刘海得道成仙返老还童后,喜欢把额前的头发留下来,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刘海头,称作“刘海儿”或“刘海儿发”。这也得到了考古的证实。东汉末年,为躲避战火,刘海寺里的一个疯僧将刘海寺里70厘米高的刘海铜像砸下来,带到山西,现在存放在五台山上,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尊刘海铜像可以看出,我们所谓的“刘海儿”发型也正源于刘海额前的头发式样得来。三说来自武则天。据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曾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审查谋逆者的名单中,武则天发现有上官婉儿的名字,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施以黥刑(在脸上刺印)。后发现是上官婉儿为了救她而卧底叛乱者中,救了她的命,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之言是金口,黥刑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婉儿变得更好看了。但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婉儿便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刚好盖住那个朱砂记。宫中嫔妃们看了,觉得竞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于是纷纷仿效,并称之为“刘海儿”,后又传人民间。
【歇后语第92句】:考试不用笔——口述
【歇后语第93句】:【蝎蝎螫螫老婆汉像】(惯)螫(shi):蜂、蝎等用毒刺刺人。蝎蝎螫螫:指在小事上过分留意。形容人畏畏缩缩、胆小怕事,虽是男人,却一副婆婆妈妈的样子。
【歇后语第94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歇后语第95句】:【挂幌子】(惯)原指在店铺门外悬挂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表上。
【歇后语第96句】:【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关系近而优先得到好处。它出自宋俞文豹的《清夜录》,讲的是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推荐提拔了许多关系亲近的人。当时,他手下一名官员苏麟由于在外县任巡检,一直没有得到升迁。苏麟意见很大,给范仲淹写了首诗,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一作‘逢’)春。”不久范仲淹提拔了他。
【歇后语第97句】:沉香木当柴烧——屈了材(才)
【歇后语第98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创业 史》:“那白占魁再过二十年还是个普通社员。蝎子的尾巴, 有点毒水,也不多!”
【歇后语第99句】:满天乌鸦———片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