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很多人赞的俗语,句句经典独特!

【歇后语第1句】:【谷锄八遍饿杀狗】释义:八遍:形容遍数多。种谷多锄,颗粒就饱满,没有秕谷可喂狗。例句: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浅于第三遍,盖谷秆大,则根浮故也。谚云:“谷锄八遍饿杀狗,为无糠也。”

【歇后语第2句】:【好戏耐看,好曲中听】(谚)好戏让人久看不厌,好曲子让人百听不烦。指优美的戏曲能给人提供高雅的艺术享受。

【歇后语第3句】:双手举过头——超额

【歇后语第4句】:不成葫芦不成瓢——两不像

【歇后语第5句】:【不怕寅时雨,只怕卯时雷】释义: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不怕寅时下雨,但怕卯时打雷。例句:雷占:未雨先雷,船去步回。不怕寅时雨,只怕卯时雷。

【歇后语第6句】:【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谚)力气是靠不断承受压力增大的,不承受压力就出不来力气;胪量是在惊吓中练大的,不经受惊吓就出不来胆量。指人的力和胆是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增强的。 也作“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

【歇后语第7句】:【富不学奢而奢,贫不学俭而俭】(谚)富人不用去学奢侈,自然就奢侈了;穷人不用去学节俭,自然就节俭了。指经济条件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与支配作用。 也作“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

【歇后语第8句】:【东河里没水西河里走】(谚)指东河里没小时,就去西河,总会取到水的。比喻做事贵在灵活通变,一处不通,还可另找途径。

【歇后语第9句】:【一是一,二是二】(惯)形容说话做事老老实实,是一不二。 也作一则一,二则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歇后语第10句】:【死了王屠,连毛吃猪】见“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歇后语第11句】:【摘了奶忘了娘】(惯)断了奶就把母亲忘了。比喻忘本。

【歇后语第12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谚)干了的臭屎,无法抹到别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为端正,则任凭邪恶小人恶言中伤,栽赃陷害,都不能损坏其名誉。

【歇后语第13句】:【瓜儿多,子儿少】(惯)又嫌瓜多,又嫌瓜子少。形容人说三道四,百般挑剔。

【歇后语第14句】:【 老天爷不长眼】人世间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爷不看不 管。不长眼,也说:不睁眼、闭着眼、瞎了眼。清代《官场现 形记》:“老天爷不长眼睛,为什么只管同我们几个人做对 头。”

【歇后语第15句】:【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释义:鸟儿关在笼子里,有翅膀也飞不出去。比喻人处于困境,有本领也无法施展。例句:咱们现在是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啊!待过了这种年月,咱们再设法报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赵六算账的!

【歇后语第16句】:当哥哥的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请他妹妹来帮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来了。他妈妈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绣花枕头,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苏·邗江)

【歇后语第17句】:【消停作好事】(谚)消停:从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错,常由于慌乱;能从容舒缓,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圆满。

【歇后语第18句】:【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瞎指挥,形成混乱。相关的:上 边放个屁,下边一台戏。古华《浮屠岭》:“公社主任梁友如 亲自把这一光荣任务布置给田发青。真是上边动动嘴,下 边跑断腿,田发青可作大难了。”

【歇后语第19句】:邻居家的皮皮看见我和姐姐都在认真写作业,就也拿来作业写。妈妈说:“真是三勤夹懒懒也勤,三懒夹勤勤也懒。”(湖南·浏阳)

【歇后语第20句】:【得了便宜卖乖】得了好处,还说自己不想要。得,也说: 讨。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 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歇后语第21句】: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才急着复习功课。妈妈说:“你手里总拿着短把镰,一点儿不作长远打算!”(山西·新绛)

【歇后语第22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

【歇后语第23句】:【漏碗也能盛满水】谓虽有欠缺,也能够发展起来。底子 差也能好起来。高晓声《水车流》:“唉,能不反复就好。这 样的光景,只要太太平平过三年五年,漏碗也能盛满水。怎 不叫人动心啊!”

【歇后语第24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谚)朝:朝廷,泛指官场。旧指争夺名誉地位,要在官场;争夺财富利润,要在商场。

【歇后语第25句】:一手遮住脸——独当一面

【歇后语第26句】:【杀鸡给猴看】“杀鸡给猴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俗语,用来比喻惩罚一个人恐吓和警醒其他人。它源自一种说法,据说猴子怕见血,因此驯猴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使猴子驯服。也有说法称鸡是阳气很重的动物,所以鸡血对于猴子的震慑作用最强。这种说法归根到底恐怕还是猴子很有灵性,看到杀鸡就能反省自己的行为。驯猴人把猴子带到家,家畜之中杀鸡最为合算,杀匹马教驯猴子恐怕划不来。杀鸡给猴看,自然而然。 “杀鸡给猴看”的例子很多,最典型最著名的要算孙武了。明代通俗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载:“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吴王有些怀疑他的能力,就让他训练150名宫女,并挑选两名宠爱的妃子担任队长。这些女子只觉得操练很有趣,嬉皮笑脸,打闹成性。孙武三令五申不见效果,一怒之下下令将两名队长就地正法。即使吴王出面说情,他也不为所动。之后,其余宫女在震慑之下一举操练成功。”孙武这招也深得“杀鸡骇猴”的精髓,一举成名。

【歇后语第27句】:【船家不打过河钱】(谚)船家:摆渡渡客的船主。船主不在船靠到对岸后才收船钱。指渡客在船开动时就必须把摆渡钱交上。

【歇后语第28句】:【长处掏,短处捏】(惯)形容人贪婪吝啬,处处占便宜。

【歇后语第29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由不得人

【歇后语第30句】:【又想吃,又怕烫嘴】(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怕付出代价。 也作“又想吃又怕烫”。

【歇后语第31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歇后语第32句】: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歇后语第33句】:【鬼话】“鬼话”,指的是骗人的谎话。“鬼话”一词,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穗、港、澳一带,与今日词义不同。那时的“鬼话”曾指鬼佬之话——英语。约一百六十年前,广州出版过英语学习读本,封面大字标明书名是《鬼话》。如当时已有今义,断然不会将英语学习读本命名为《鬼话》。那样,谁还敢学习英语呀!这本早年英语课本《鬼话》很有趣,是中文英语书。如在“球”后面用汉语注音为“波”,所以后来粤语干脆不说“球”了,改用“鬼话”之“波”了。《鬼话》书已罕见,美国有本《广州番鬼录》对此有较多介绍。何以称英语为“鬼话”呢?许多文献记载,“鬼”多指“远国蛮夷”或“异族外国”之人。如朱熹集注:“鬼方,远夷之国也。”“鬼话”显然来自古代中国对外国的称谓,无贬义。鬼话转义为今义,显然是中文特点一词多义之故,国人又极善于联想,“鬼”在古代许多小说中是坏东西,能妖言惑众,借《鬼话》为“鬼话”。

【歇后语第34句】:【揭盖子】(惯)比喻把掩盖着的矛盾、问题揭露出来。

【歇后语第35句】:小彬一到家,就喜欢指使这个干这,那个干那,而自己却连活边都不挨。别人说他是“自己懒又懒,喜欢充老板”。(江西·进贤)

【歇后语第36句】:【迅雷不及掩耳】释义:形容特别快,措手不及。例句:显然,敌人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坏他们的组织、破坏政治犯们坚持下来的绝食斗争,要把他或者还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歇后语第37句】:【牙对牙,眼对眼】(惯)比喻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歇后语第38句】:【找个缝下蛆】(惯)比喻找机会干坏事。

【歇后语第39句】:天冷了,村里的懒汉王老三穿着破烂的衣服从我家门前走过。爸爸看了说:“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挨冻受饿。”(安徽·肥西)

【歇后语第40句】:【近水楼台先得月】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处。例句:凤琴真有这样的钟爱之情,为什么不单独寄信给他?掺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场子里的疯姑娘们,安能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给他的信拆开呢?

【歇后语第41句】:一天,老师让做报纸上的作业题,由于我的报纸忘到家里了,就找出差生陈垒的报纸做。有位同学说:“陈垒啊陈垒,你可真是买了爆竹给别人放。”(浙江·宁波)

【歇后语第42句】:【 打老鼠伤了玉瓶儿】老鼠在器皿之间活动,打老鼠可能砸 碎器皿。谓有顾虑,怕误伤好人。成语:投鼠忌器。清代 《红楼梦》:“如今就打赵姨娘屋里起了赃来也容易,我只怕 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别人都不必管,只这一人,岂不又 生气?我可怜的是他,不肯为打老鼠伤了玉瓶儿。”

【歇后语第43句】:【青天白日说鬼话】(惯)比喻无中生有。

【歇后语第44句】:【喊倒好】见“喝倒彩”。

【歇后语第45句】:八卦阵里骑马——不好找出路

【歇后语第46句】:邻居大嫂和二嫂因一些小事闹矛盾。过了几天,爷爷从外地回来,劝她们说:“以前的事,来个‘长草短草,一把剜倒’,谁也不要斤斤计较了。”(重庆·奉节)

【歇后语第47句】:看着妈妈轻松折好了被子,我也去试了试。但怎么也折不好,不是上边大就是下边大,弄得我满头大汗,还得请妈妈来帮忙。妈妈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胛嘴要歪。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到别人劳动的辛苦。”(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48句】:邻家的一个女孩爱偷拿别家的东西,好多次被抓住,可总也不改。奶奶叹息说:“人要脸,树要皮,土墙还要抹层泥。这孩子怎么这样不要面子?”(内蒙古·准格尔)

【歇后语第49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存在着扰乱的因素,无法平静。刘绍 棠《二度梅》:“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急风暴雨又从城市追 到农村来了。”

【歇后语第50句】:【吃不了兜着走】(惯)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担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着走。 吃不了兜着跑。 吃不了兜着。

【歇后语第51句】:【发昏章第十一】(惯)仿《孝经》篇目“某章第几”的格式。“十一”数目超过“十”,表示程度很深。指发昏至深,神志不清。

【歇后语第52句】:罐里捉王八——没跑;跑不了;手到擒来

【歇后语第53句】:【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谚)人要学好,长期努力还嫌不够;要学坏,用不了一天就会坏到底。指人学坏容易学好难,要时刻严防自己滑向邪路。

【歇后语第54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原词比喻愁多。长江的水向东流 去,借指向东转移。《光明日报》(1986,7,10):“有的边远地 区本来人才奇缺,由于内地出价高,曾出现‘一江春水向东 流’的征兆。”

【歇后语第55句】:【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谚)比喻人必须经常运动,才能保持健康。

【歇后语第56句】:【肚子里长牙】(惯)比喻心中暗暗立下大志。

【歇后语第57句】:【书山、学海】在文化场所(如学校等地方),常见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是一副励志格言。那么“书山”、“学海”是怎么来的呢? “书山”与“学海”这两词源于汉代学者杨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才能到达大海;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懒惰怕苦,则学业无成。后来人们就用“学海”、“学山”来比喻知识的宝库。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成一部书,名为《百川学海》。明代王文禄将明代有关学术思想、生产经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著作辑录百种,汇为《百陵学山》一书。由于这两种书籍都是汇集百家著术的,书名又典出一处,故后人将“学山”改为“书山”,上述的那副对联避免了两个“学”字的重复,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才有了精辟绝伦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学励志对联。

【歇后语第58句】:八个麻雀抬轿子——担当不起

【歇后语第59句】:【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谚)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艺达到惊人的高度,就必须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歇后语第60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释义:讥讽人说大话吹牛皮,狂妄不自量。“哈欠”又作“呵欠”。例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啊!这不是大手大脚是什么?”朱师傅严肃地说,“那垫铁,每块像饭盒子那么大,从别处动动脑子,也保准能凑齐。”

【歇后语第61句】:【傻瓜】人们把愚蠢的人称为“傻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瓜本没有傻与智,此“瓜”非彼“瓜”,要溯本探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范宣子对晋国国君说:“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吾祖离于瓜州。”意思是说,姜戎氏的祖先吾离被秦军赶到瓜州。瓜州在今秦岭一带。后来人们把聚居在瓜州的这些姓姜的人称为“瓜子族”。这一族人非常诚实讲信用,也很能吃苦耐劳,每当受雇于人时,他们总是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从不偷懒。这样人们便误认为他们愚蠢呆傻,又因他们是“瓜子族”,所以称他们是“傻瓜”或“瓜子”。清代《仁恕堂笔记》有记载:“甘州(今甘肃)人谓不慧子曰瓜子。”于是“傻瓜”就这样产生了。

【歇后语第62句】:水缸里抓王八——稳拿

【歇后语第63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阉,割去生殖器】借指受双重的 罪,两面不落好。马烽《村仇》:“把田家村得罪了,咱也没取 上好。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歇后语第64句】:【人老易松,树老易空】(谚)指人老了,来日不长,心劲容易松动,就像树老了容易空心一样。 也作人老怕松,树老怕空。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歇后语第65句】:爸爸给我十元钱,让我放在身边零用,结果一天就用完了。爸爸说:“你真是有钱不隔宿,有米不喝粥啊!”(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66句】:【戴着木头眼镜——只看见一寸远】(歇)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歇后语第67句】:【胁肢骨里敲髓】(惯)胁肢骨:肋骨。从人的肋骨里敲出骨髓。比喻残酷地榨取钱财。

【歇后语第68句】:【郎不郎,秀不秀】(惯)郎、秀:明初把人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伦不类,没有出息。

【歇后语第69句】:【做生日(做寿)】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过,但怎么过,差别却很大,有句俗语叫“穷不过生日富不过年”。其实,过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讲究的。 “做生日”的习俗由来已久,有明确记载的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亲若在,生至经日,尝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闻见记·降诞》记述更确凿:“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那么,做生日的本义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十月怀胎,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临盆,可以说喜悦与痛苦并存,新生与死亡同来,母亲需要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负担,常言说“儿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义就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追思母恩。在这方面有几个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杨坚生日那天不许杀猪宰羊,要求举国吃素以追思双亲;唐太宗及五代时后汉高祖都不搞生日喜庆,而是举行纪念仪式。《颜氏家训》的作者还痛斥有些人设酒庆生日为“无教之徒”。可见,当时“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纪念父母。还有一种说法是消灾去邪,是带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为医疗条件简陋,接生方法不够科学,一旦遇有难产,母子性命堪忧。因此,古人把孩子诞生这天当做危险之日,成为提心吊胆的关口,因而要消灾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这天,要给孩子精心制作红衣服、红腰带、红帽子等作为生日礼物,一日庆祝生日,一日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希望化险为夷,保证健康的作用。特别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买一条红腰带系上,成为风俗。做生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这天父老乡亲前来送礼祝贺,备酒庆祝。做生日的习俗延续至今,应该三说合一,庆贺在内,感恩在内,消灾在内,三全其美,许多人都是这样践行的。

【歇后语第70句】:我们生产组选组长时,大家选上了“科技迷”有道哥。有道哥站起来说:“我可不行,哈巴狗撵兔子——凭跑哩,凭咬哩?”(河南·孟津)

【歇后语第71句】:【肚皮贴着脊梁骨】(惯)肚子里没有一点食物,瘪瘪的。形容非常饥饿。 也作“肚皮饿得贴脊梁”。

【歇后语第72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巴】(谚)耗子:老鼠。猫离开了家,老鼠就张狂得缘墙上房。比喻主管的人不在,下属人员就失去管束。也指内部失防,就会招来里忧外患。 也作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老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

【歇后语第73句】: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歇后语第74句】:【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歇后语第75句】:【太太】“太太”现在多指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太太”一词源自汉朝。在汉哀帝时,“太太”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太太”的称谓,在汉代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对“太太”的称谓限制较严。据《辞源》载,明胡应麟(1551-1602年)的《甲乙剩言·边道诗》中说,明时中丞以上官员的妻子始得称“太太”。但据何良俊(1506-?)的《四友齐丛》中记述:“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前辈未有此。” “太太”称呼最大众化的时期,大致开始于军阀混战时期。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泛滥,从大帅到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其眷属都可称太太,官太太、经理太太、校长教授太太,到处都是。不过,无形中多少还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识阶层之上。 “太太”的称呼始终没有下放到老百姓之中,老百姓也不屑于“太太”的称谓,所以,“太太”于老百姓是有距离的。

【歇后语第76句】:【头发长,见识短】指妇女缺少见识。刘绍棠《蒲柳人家》: “何大学问赶马回来,一见老秀才走了,很觉得过意不去,埋 怨一丈青大娘头发长,见识短。”

【歇后语第77句】:【瓦片也有翻身日】境遇总会好转。瓦片,也说:屋瓦、鹅 卵石。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但终有一日,屋瓦也会翻 身,曾牛两家,必为死敌。”

【歇后语第78句】:【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动物的生存都有所凭 借,强调人要有智慧。智慧决定了人的差别。刘彦林《春风 得意》:“乌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干四化要凭真 才实学,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歇后语第79句】:张大叔平时懒散惯了,满屋子乱七八糟的,可他在外边却西装革履,挺精神。知底细的人都说他是“驴屎蛋外面光,不知里面咋窝囊”。(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80句】:擀面杖插到鸡窝里——捣蛋

【歇后语第81句】:【一锄头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不论做多少次,反正事情 性质都是一样。清代《十二楼》:“那也顾他不得,一锄头也 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有心行一番霸道,不怕他不依。”

【歇后语第82句】:【吃秤砣,铁了心】铁,名词作动词用,谓狠下决心,不动 摇。吃秤砣,或说:王八吃秤砣。浩然《山水情》:“刘三像吃 了秤砣铁了心,一点儿也不松口:这一回,你就是去死,我也 不能答应。”

【歇后语第83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歇后语第84句】:爬山比赛第一名——捷足先登

【歇后语第85句】:【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歇)指过分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

【歇后语第86句】:【 矮子里拔将军/矮子里挑大个】原本不够格,不得已而求其 次,在差的里面挑选稍微好一点的。成语:降格以求。谌容 《减去十岁》:“班子问题需要重新考虑。现在不得已,矮子 里拔将军。”

【歇后语第87句】:【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谚)青春逝去不会再来。指人必须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虚度时光。

【歇后语第88句】:【种田的儿郎不顾衣】(谚)儿郎:泛指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只顾耕田种地,不怕弄脏衣服。指劳动者不怕脏。

【歇后语第89句】:麦忙假里的一天,我帮妈妈去收割小麦。妈妈对我和姐姐说:“快点干啊,紧收的庄稼,水中的买卖。”(注:怕阴雨天麦子发霉生芽。)(河南·商丘)

【歇后语第90句】:我在家里是老小,总是穿哥哥、姐姐穿旧的衣服。有一次我哭着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妈妈点了点我的眉头说:“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91句】:前浪;无穷无尽;一泻千里

【歇后语第92句】:孔夫子丢了书——失册(策)

【歇后语第93句】:算盘子进位——以一当十

【歇后语第94句】:【不吃鱼,口不腥】见“没吃鲜鱼口不腥,没做坏事心不惊”。

【歇后语第95句】:【争气不争财】(谚)指做事只求争口气,即使在钱财上受损也愿意。

【歇后语第96句】: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工夫

【歇后语第97句】:爸爸很晚才回家,一进门,他就对妈妈说不吃饭了。妈妈笑着说:“老犍不吃草,肚里有元宝。你又在哪儿吃过了?”(山西·阳城)

【歇后语第98句】:【在一棵树上吊死】(惯)形容人心眼儿死,不知变通。 也作在一根树枝上吊死。 一棵树上吊死。

【歇后语第99句】:【百里难挑一/百里不抽一】谓优秀,难得。成语:出类拔 萃。浩然《艳阳天》:“这女人能算计,会节省,妇女群里百里 难挑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129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