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发的民间俗语经典俗话,最透彻的人生感悟!
【歇后语第1句】:【净水泽必深】释义:比喻人知识渊博,谦虚谨慎,不显示自己。例句:凌雪春问:“说我什么?”夏小云道:“净水泽必深,满瓶摇不响,精工出细活。”
【歇后语第2句】:【酒逢知己千盅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够;和说不到一起的人谈,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饮洒与交谈,贵在情投意合。 也作“洒逢知己频添少,话若投机不厌多”。
【歇后语第3句】:【弄鬼捣棒槌】释义:比喻耍花招欺骗人。例句:如果你们想欺骗我们,或者弄鬼捣棒槌,睛天不见阴天见,吃不了统统叫你们兜起来。
【歇后语第4句】:【脚踩两只船】两者都不愿意放弃。比喻犹豫不决,或投 机取巧。台湾琼瑶《心有千千结》:“爱情是那样的自私,他 怎能容忍她脚踩两只船?”
【歇后语第5句】:妈妈让我去买洗衣粉,我刚出门就忘了。妈妈说:“你呀,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扔。不知道你操的啥心!”(河南·方城)
【歇后语第6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惯)1形容相貌丑陋。2形容人受到惊吓、恐吓后难看的样子。3形容人行为不端,不务正业。4形容处在困境中或过着非人的生活。 也作“人不人,鬼不鬼”。
【歇后语第7句】:【小姐身子丫环命】(惯)丫环:婢女,也作丫鬟。指女子身体娇弱或容貌美丽,却命运不济,要吃苦受累。 也作小姐胚子丫鬟命。 小姐眉眼丫鬟身。眉眼:容貌。
【歇后语第8句】:【打肿脸充胖子】(惯)比喻装门面,说大话,硬充好汉。
【歇后语第9句】: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歇后语第10句】:【眼睛一眨,母鸡变鸭】变化迅速,一时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鸡变鸭。他的问题变成了我 的问题。”
【歇后语第11句】:【冤杀旁人笑杀贼】(惯)杀:表示程度深。指冤枉了无辜的人,让坏人高兴。
【歇后语第12句】:【依葫芦画瓢】“依葫芦画瓢”比喻一意模仿,没有创新,不求上进。它源于宋太祖赵匡胤。《东轩笔录》记载了一个宋太祖与文人的故事:五代时有个人叫陶毂,自幼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文翰为一时之冠”。宋太祖时,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学士。当时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而这些人的文采声望都不及陶毂。陶毂心中不平,指使党羽向太祖上疏,说其久在翰林,出力实多。他自己也上书表示不满。宋太祖笑日:“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何宣力之有?”太祖认为翰林学士只是玩弄文字,不会创新,因此没有功劳可言。陶毂对这个评价很不服气,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见其刻薄怨望,更是决意不用他了。后来人们就用“依样画葫芦”比喻刻意模仿,没有创新,今口语变作“照葫芦画瓢”。这个故事表面看来是宋太祖出身军人,对文人有所鄙视,其实,宋太祖追求的是实际有用,反对墨守成规。宋太祖对文人治国的作用是很清醒的,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树立者,宋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歇后语第13句】:【闺女是娘的连心肉】(谚)指女儿是母亲最贴心的人。
【歇后语第14句】: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妈妈出来散步。妈妈说爸爸:“从远处看,觉得你的脸很光滑.近看麻麻点点的。”爸爸笑着说:“这就叫远看一朵花,近看牛屎巴。”(贵州·贵阳)
【歇后语第15句】:千口唾沫淹死人。
【歇后语第16句】:【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惯)比喻冒着生命危险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牺牲。 也作脑袋拴在裤腰带。 脑袋挂在腰带上。 脑袋掖在腰里。
【歇后语第17句】:苍蝇飞进牛眼里——找泪(累)吃
【歇后语第18句】:【 打蛇先打头】打击为首的,击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们的战兵很少,只能将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对郑崇俭亲自督战来犯的官军迎头痛 击。这是打蛇先打头之策。”
【歇后语第19句】:【出岔子】(惯)指出了差错或事故。
【歇后语第20句】:【强龙不压地头蛇】释义:比喻外来人尽管厉害,也斗不过当地的势力。例句: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歇后语第21句】:【价出口,货出手】(谚)价:价钱。 指市场交易中,买方说定了价钱,卖方交出了货物,就算成交,双方不得反悔。
【歇后语第22句】:【吃定心丸】(惯)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药丸。比喻因得到某种许诺,而心绪安宁。 也作吃镇心丸。 吃安心丸。
【歇后语第23句】:【骑虎者,势不得下】(谚)比喻做事一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欲罢不能,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也作骑虎之势,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骑虎不能下背。
【歇后语第24句】:【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指人全靠嘴巴能说会道。含讥讽意味。 也作狗掀门帘——光拿嘴对付。 狗掀门帘——全仗着嘴。
【歇后语第25句】:【拆穿西洋镜】西洋镜即洋片,通过放大镜看画片,貌似真 实。指揭露真相,揭穿骗局。镜,也说:景。香港唐人《金陵 春梦》:“刚才我们分析得很清楚了,拆穿西洋镜,也没有什 么奥妙。”
【歇后语第26句】:【秤杆不离秤砣】经常在一起,形影相随。类似的:砣不离 秤,影不离身/针不离线,线不离针。成语:形影不离。骆宾 基《罪证》:“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锤不离秤杆,人家谁不笑 话。”
【歇后语第27句】:【苦药利病,苦口利用】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歇后语第28句】:班主任老师在班内讲一位同学丢失东西一事时说:“没做贼,心不惊;没吃鱼,口不腥。拿了别人东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稳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29句】:【牛蹄子——两半儿】(歇)半:谐“瓣”。牛的蹄形为两瓣儿。指彼此分开或各搞各的一套。 也作牛蹄子——分两瓣。 牛蹄子——两掰。
【歇后语第30句】:【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歇后语第31句】: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歇后语第32句】:【无雨莫种麦】(谚)麦田下种之前如果没有好雨,底墒不足,种子入土后就长不出壮苗。指麦田底墒好是麦子丰收的先决条件。
【歇后语第33句】:【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谚)岁考:清代各省学政对所属府、州、县学生员举行的考试。指秀才们怕的是岁考,就像讨饭的乞丐怕狗咬一样。
【歇后语第34句】:端午节拜年——不是时候
【歇后语第35句】:车顺道,马识途,就怕赶车的打糊涂。
【歇后语第36句】:【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歇)坐骑:供人骑的马,也泛指供人骑的兽类。四不像:麋鹿的俗称,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从整体上看,哪种动物都不像。比喻不伦不类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歇后语第37句】:【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谚)清明: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是传统习俗上坟祭祖之日。旧俗,清明祭祖归来,要折柳枝盘成圈戴在头上,据说不如此,青年人就会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
【歇后语第38句】:【外人难管家务事】(谚)指家务事复杂琐碎,外人摸不着底细,想管也无从插手。
【歇后语第39句】:葵花扭头——向太阳
【歇后语第40句】:没牙老婆吃胡豆——软磨硬泡
【歇后语第41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歇)原为禅家语。传说羚羊夜宿时,角挂在树上,四肢不着地,使猎狗无从找到。形容诗艺精湛,无疵可寻。今也指人或物销声匿迹,无法寻找。 也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歇后语第42句】:【柳树上开花——没结果】(歇)柳树开黄绿色的花,结蒴果;从蒴果中分裂出的种子很小,外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像一团团白色的花朵,人们误以为柳树只开花不结果。结果:本指结果实,转指结局。多指事情没有好的结果。
【歇后语第43句】:【一只碗不晌,两只碗叮当】(谚)一只碗不会发出声音,两只碗碰撞才有响声。比喻人与人的争吵以至斗殴,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双方都负有责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响,两只碗响丁当”。
【歇后语第44句】:【吃得端午粽,还要冻三冻】释义:吃过端午节的粽子,还要一冻再冻。形容端午节后天气仍可能返寒。
【歇后语第45句】:【拿银子当铜钱花】(惯)铜钱: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钱没有节制,任意挥霍。
【歇后语第46句】:【 三人拾不过理字去】凡事得讲理,人多也没有用。清代 《红楼梦》:“二姐笑道:‘可是撒谎,这么一个夜叉,怎么反怕 屋里人呢?’兴儿道:‘就是俗话说的:三人抬不过理字去 了。”’
【歇后语第47句】:爸爸批评我说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见行动;说我是“四两的鸭子三两的嘴,想吃鱼虾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歇后语第48句】:爸爸妈妈都出门去了,为一点小事,我打了弟弟。奶奶说:“你真是猫子不在家,老鼠在家翻跟头。”(江苏·大丰)
【歇后语第49句】:姐姐就要去东山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了。头天晚上,一家人都在为她的远行做准备。她的同学见了说:“这就叫一个杀猪的,三十二个拉腿的。”(山西·太原)
【歇后语第50句】:【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释义: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县境内,溪心有两巨石相对,水流湍急,船只经常遇险沉没。船过得大悲口,船上装的盐才算是货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险恶,航行艰难。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两巨石相对峙,上广下狭,故名,行人乞灵之祠也。谚云:“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
【歇后语第51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释义:形容人心难测,不可了解。例句:尤浑奏臼:“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知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歇后语第52句】:【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谚)饮羽:饮没箭身尾部的羽毛,指箭射入很深。水受的阻力不大,就激不起破舟的浪;弓弦的拉力不大,就射不出饮羽的箭。比喻人没有激励,就不会有昂扬的斗志。 也作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歇后语第53句】:【热饭不能热食】(谚)指要吃热饭,还需等到稍凉之后,方不至于烫嘴。比喻办事需有耐性,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歇后语第54句】:驴子跟马跑——蹩断脚;落在后头
【歇后语第55句】:病床上插牡丹——临死还贪花
【歇后语第56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歇后语第57句】:鸭子吃曲蟮——生吞活剥
【歇后语第58句】:【借花献佛】“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但原来的意思并不是这样,它源出佛教,是名副其实的借花献佛。这个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卷》佛本生故事中。故事说,佛在修成正果前,有一世是一位婆罗门弟子,叫做善慧,在四出参访途中,听到燃灯佛(三佛中的过去世佛)将要说法。善慧想以鲜花供养燃灯佛,然而国王已将全城鲜花用来供养燃灯佛。善慧寻遍全城,最后在井边遇到一位年轻婢女,手中捧着一个瓶子,瓶子中有七枝优钵罗花,善慧于是恳切求花。婢女受他的至诚之心感动,给他五枝,并请他将另外两枝替自己献给燃灯佛,以积自己的功德,并且要善慧许以“未得圣道以前,生生世世结为夫妻”的诺言。善慧求花心切,就答应了,随后赶到城门口向燃灯佛许愿献花。燃灯佛为他授记,并对他说:“无量劫后,你必可成佛,号释迦牟尼。”这就是“借花献佛”的来历。
【歇后语第59句】:【烂泥摇桩,越摇越深】(谚)在烂泥里摇动木桩,越摇动木桩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挣扎越陷得深,终至于不能自拔。
【歇后语第60句】:【财大通神,势大压人】(谚)钱财多了,可以买通神仙;权势大了,可以压众。旧指钱多势大,权钱结合,天大的事也能办成。
【歇后语第61句】:【亏众不亏一】(谚)指亏损的事,众人分担还好说,一人承担受不了。
【歇后语第62句】:千人大合唱——异口同声
【歇后语第63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歇)木锨:扬场用的木制农具,形似铁锨,长柄大头。本指木锨大的一头在后面,转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歇后语第64句】:大伯看到别人下海挣了大钱,说:“我也要辞掉工作去打工,挣不来钱就不回来。”奶奶说:“做事都要留条后路,能吃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65句】:【胖子的裤带——全不打紧】(歇)打紧:本指系紧裤带,转指事情要紧。指一点儿也不要紧,不必在意。
【歇后语第66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谓做事要看准大目标,收效大。砍,也 说:扳。申跃中《挂红灯》:“嘿嘿,砍倒大树有柴烧,正面敌 人最要紧。”
【歇后语第67句】:【说一千,道一万】(惯)指不管说多少都是一个结论。 也作“说千言,道万语”。
【歇后语第68句】:我和邻居小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这几天,因为一点儿小事,我俩吵翻了,谁也不理谁。妈妈说:“友情是花,愈开愈美;友情是酒,愈陈愈香。你呀,要珍惜这段友情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9句】:【坐冷板凳】(惯)比喻不被重用,受到冷遇。
【歇后语第70句】:爸爸是一厂之长,一个工人常在背后说他的闲话,妈妈很生气,非让爸爸开除人家。爸爸说:“大笔写大字,大人办大事,咱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砸了人家的饭碗。再说,斤斤计较也显得咱鼠肚鸡肠的,只要咱站得端,行得正,怕什么闲言碎语?”(河南·新密)
【歇后语第71句】:【 身入宝山不识宝】指认识不到事物的价值。类似的:身 在羊群不认羊。成语:熟视无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你可真是身在宝地不识宝啊。我要是早知道早就来了。”
【歇后语第72句】:学校成立了“微机兴趣小组”,我怕自己笨,不敢报名参加。爸爸知道了,鼓励我说:“刀钝石上磨,人笨努力学。只要你认真下苦功学,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江西·赣州)
【歇后语第73句】:爸爸带我去商店买鞋,我穿上一双试了试,太小。爸爸便对营业员阿姨说:“这双鞋孩子穿着顶头顶脑的,请再给换一双吧!”(山东·长清)
【歇后语第74句】:老母猪吃芍药———肚花(花:点子)
【歇后语第75句】:牵着肠子挂着肚——放心不下
【歇后语第76句】:【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形容愚者盲目相随从而受苦受累,比喻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乎一阵子。它源自佛教。据《摩诃僧祗律》卷七第十一载,过去世时,有五百猕猴,闲游于林中,发现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出现。这时猕猴头领看见月影,便告诉诸位伙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昏冥。”于是,诸猴共同商议:“云何能出?”这时猕猴头领说:“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诸猕猴便按照头领的办法,辗转相捉,快到水面时,因为猕猴加在一起分量太重,树弱枝折,所有猕猴皆坠入井水中……由此可见,“猴子捞月亮”乃佛教经典譬喻,后来广为流传,成为民间寓言故事。
【歇后语第77句】:【难家不会,会家不难】(谚)同一件事,让外行去做,就很犯难;让内行去做,就得心应手。指做事的难易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懂行。 也作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难了不会,会了不难。 会家不难,难家不会。
【歇后语第78句】:【 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一种社会心理:喜欢奉承,忌讳 直言。明代《警世通言》:“正是: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 那时连马德称也只道自家唾手功名,虽不深怪那先生,却也 不信。”
【歇后语第79句】:【心急马不快】心急感觉马不快,反衬心急。类似的:心急 等不得人|心急锅不滚|心急嫌柴湿/性急钓不得鱼。《解放 区短篇小说选》:“他又急又不安。走在后面的通信员,以为 讨老婆的人一定心急马行迟,特地拔下一根才发芽的柳条, 在马屁股上狠命的赶起来。
【歇后语第80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谚)竟:强。惮: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强健;自身强健,还怕什么病。指自我坚强,就不惧外患。
【歇后语第81句】:【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释义:吃过骗子的亏,不再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例句:那些妖怪闻此言,魂飞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爷方便方便!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耙,各人走路!”
【歇后语第82句】:树梢上挂酒瓴——瓜不是瓜,果不是果
【歇后语第83句】:做做力出,缩缩病出。
【歇后语第84句】:【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谚)屋顶上面漏水,上面不知道,屋下面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比喻上层执政者的过错,人民群众看得最清。
【歇后语第85句】:大老爷下轿——步(不)行
【歇后语第86句】:【近视眼看匾】(惯)近视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准问题的实质。
【歇后语第87句】:【放虎容易擒虎难】释义:比喻敌人一旦放走,再不易抓获。“容易”又作“归山”。“擒”又作“捉”。例句:你怎么把龙涛放了?俗话说,放虎容易擒虎难。他们一走,你拿什么救爹呢?
【歇后语第88句】:【水过地皮湿】指占便宜,捞油水,或走过场。邓友梅《烟 壶》:“在这一带开店房,免不了接待合字上的朋友,替他们 销赃,落个水过地皮湿。”孙犁《风云初记》:“官家的事儿,不 过是水过地皮湿,卖个眼前俏就算了!”
【歇后语第89句】:【掀被头讨屁臭】(惯)比喻自找倒霉,自讨没趣。
【歇后语第90句】:【进在手里,吃在肚里】(惯)指生活比较拮据,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没有节余。
【歇后语第91句】:【不三不四】称不正派、行为不端正的人为“不三不四”。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对三和四的认识,古代,人们对三和四的解释有着特殊的意义。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看做“一”,将地看做“二”(水陆合计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这个特性,常把事物的约数用三来表示,如“三军”、“三思”等。汉字的构成也有一个特殊现象,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组成的新字都与本字有关,且字义更深刻。此外,还有许多BBB、名剧与三有关,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剧有“三打”、“三气”、“三顾”、“三让”等。细细品味,其味无穷,含义深远。古人认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对于四.则另有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故古诗原以四式为主;西天如来佛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为伍,西天取经;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书、画;汉字有四体:真、草、隶、篆;楷书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唐初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北宋文坛有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四方之类,举不胜举。纵观“四”,可以发现,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为习俗。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誉。好与坏只差一个字——“不”,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如这东西不赖),而形容行为不端的人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这个缘由。
【歇后语第92句】:【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浩 然《艳阳天》:“快回去吧,我们有理讲倒人,为什么要打架?”
【歇后语第93句】:【抓住旋风就是鬼】(惯)旋风:呈螺旋状运动的疾风。比喻认假为真,搞错了对象。
【歇后语第94句】:【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谚)闭住嘴巴,管住舌头,不随便讲话,自然就保得安全,不会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祸。
【歇后语第95句】:【业罐子满了】(惯)业:同“孽”,罪孽。指作恶极多,死期已到。
【歇后语第96句】:【马好还得鞍子配】见“好马须得配好鞍”。
【歇后语第97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歇后语第98句】:【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谚)阴阳: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动。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气闷不舒、心绪难宁。
【歇后语第99句】:一位顾客问卖主:“这韭菜多少钱一斤?”卖主道:“八角”。顾客回价说:“五角怎么样?”卖主笑着说:“你不如去大河里舀水吧!”(四川·资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2010.html